泾川县荔堡镇原董村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兼顾便捷与经济合理,同时兼顾田块 划分。 为了基本上保证每个田块都能有道路通过,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15 本项目规划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农村道路。 田间道与生产路都尽量沿垂直于梯田的方向布置,使尽可能多的田块能直接与道路相连,以满 足农业耕作的要求,整个道路系统与项目区周边的村庄、 外围道路 相接,具体情况见项目区规划图。 本项目将坡耕地修建为水平梯田后能增大降雨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通过在在田间道一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内的水可以直接排到路边水平梯田内(修有田埂),既可以灌溉部分农田,又能起到分流作用,为了防止雨水对农田与道路的冲刷, 拐弯处 进行衬砌处理。 为了抵御风害并美化当地环境,在田间道 一 侧各布置 两 排防护林。 为了减少林木对周边农田的遮光,同时也为了节约土壤含水量,在生产路两侧不再种植防护林。 土地适 宜性分析 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农业耕作制度,本次评价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 1976 年公布的《土地评价纲要》的分类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办法 对项目区内 窑洞及居民点 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 由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土壤特性空间变化不大,因此评价单元根据土壤性状分析采用样点所代表控制的区域进行划分,将项目区划分为 1个评价单元,该单元面积为。 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16 ⑴评价因子选择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 普查技术规范》、《农业工程手册 2:土地利用工程》、《 泾川 县土壤普查报告》等资料,结合项目区实际状况和土地利用方向,在征询当地国土、农业、水利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选择如下因子作为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地形坡度、水源保证、土层厚度、土壤 ph 值、土壤质地、土壤养分、积温(≥ 10℃)、对外交通条件。 ⑵权重确定 权重确定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次评价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作物耕作制度,在征询当地农业、水利、土地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采取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 表 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值 参评因子 地形 坡度 水源 保证 土层 厚度 土壤 质地 土壤 ph 值 土壤 养分 积温( ≥10℃ ) 对外交 通条件 权重赋值 参考《土地整理技术标准》中关于农用地的参评标准,以及小麦、玉米等不同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级,将其适宜程度分为适宜、较适宜、中度适宜、临界适宜和不适宜 5个等级。 各评价因子适宜程度分级情况如表 示。 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17 表 土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标准表 适宜程度及赋分值 适宜 较适宜 中度适宜 临界适宜 不适宜 5 4 3 2 1 地形坡度 (176。 ) 6 610 1015 1520 ≥ 20 水源保证 有保证 基本保证 尚能保证 较困难 无水源 土层厚度 (cm) ≥ 100 10060 6040 4020 20 土壤质地 轻壤、中壤 中壤、轻粘土 粉砂壤、砂壤 砂壤、砂土 砂土、重粘土 土壤 ph 值 或 或 或 土壤养分 % 积温(≥ 10℃ ) 3100 30003100 28003000 27002800 2700 对外交通条件 优越 较好 一般 差 很差 根据调查了解,搜集当地农业、土壤、气象等方面的资料,实地踏勘后,将 1个评价单元土地属性,形成各评价单元的土地性质,为确定土地适宜性分值的依据。 表 各评价单元的土 地性质 单元号 Ⅰ 地形坡度 (176。 ) 6 水源保证 有保证 土层厚度 (cm) 2 土壤质地 中壤 土壤 ph值 土壤养分 % 积温( ≥10℃ ) 2670 对外交通条件 较好 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18 根据上表各评价单元土地性质,得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 表 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 单元号 Ⅰ 地形坡度 (176。 ) 5 水源保证 5 土层厚度 (cm) 1 土壤质地 1 土壤 ph 值 3 土壤养分 % 1 积温( ≥ 10℃) 1 对 外交通条件 4 单元适宜性分值 ⑴评价模型 本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多因素权重和评价模型评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其模型为:  mj jji wpS 1 . 式中: Si=评价单元适宜性分值, i=1, 2,, n, n为评价单元; Pj=第 i个评价单元第 j个评价因子的得分值, j=1, 2,, m, m为评价因子; Wj=第 i个评价单元第 j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⑵评价标准 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19 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1的分级情况,土地适宜性等级按如下标准划 分: 单元分值 Si≤ 1 1Si≤ 2 2Si≤ 3 3Si≤ 4 Si4 适宜性等级 不适宜 临界适宜 中度适宜 较适宜 适宜 ⑶评价结果与分析 由以上计算结果(各评价单元土地适宜性分值表)分析可知,项目区 1 个评价单元适宜性分值 S为 S1=(面积约为 )在 2Si≤ 3 区间,说明其评价单元适宜性程度为“中度适宜”等级。 因此,项目区在整理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整理合并田块,保证灌溉、施农家肥等办法,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等级,扩大项目区的宜农耕地;另一方面,项目区 的土地 经过开发整理 , 使 土壤改良 有机值提高。 同时 使土地的坡度、水源保证、土壤养分等因素都会有所改善,适宜等级也会有所提高。 最后,要加强项目区绿地建设,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地质量评价 分析 耕地质量评价是指根据耕地最新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现有的耕地质量进行评定。 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地形坡度、地表岩石露头度、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 pH 值、灌溉保证率。 (见下表 ) 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20 表 甘肃省 耕地 分等因素及权重表 分区名称 地形坡度 地表岩石露头度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土壤质 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pH值 灌溉保证率 陇东 丘陵沟壑 系数 通过以上各因子的参评,通过加权法计算出土地 自然质量分。 ( 自然质量分 =(地形坡度 *+地表岩石露头度 *+有效土层厚度*+表层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 pH值 *+灌溉保证率 *) /100。 将项目区内耕地划分为一个质量评价单元,其属性如下表所示: 表 项目区内现状耕地自然属性分值统计表 分区名 称 地形坡度 地表岩石露头度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pH值 灌溉保证率 耕地分值 20 90 60 80 70 80 30 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 =自然质量分 *生产潜力 *产量比系数。 ( 生产潜力 是甘肃省统一测算的,泾川县为 2340,产量比系数小麦为 1)。 利用等指数 =自然质量等指数 *作物 经济系数 划分等级规则:每 100 分划为 1等,等级越高表示耕地质量越高。 将现状耕地的自然属性分值表代入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公式中,经计算项目区内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为 5等,耕地地利用等级为 5等。 通过项目 实施,由于本次规划的 标准化水平梯田具有保水、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田面坡度下降、有效提高土层厚等优势,据初步估算整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21 理后的耕地自然属性分值如下表: 表 项目区内整理后耕地自然属性分值统计表 分区名称 地形坡度 地表岩石露头度 有效土层厚度 表层土壤质地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pH值 灌溉保证率 耕地分值 90 95 80 80 80 80 60 将规划整理后耕地的自然属性分值表代入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公式中,经计算项目区内耕地自然质量等级为 6等,耕地利用等级为 7等。 通过对整理前后自然 质量等和利用等对比,整理后的耕地自然质量等级提高了 1等,利用等别提高了 2等,整理后耕地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甘肃省土地开发整理标准条文》有关对整理后质量等级提高的规定:“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实施后,耕地质量按《甘肃省农用地分等》评价的土地利用等别提高 1个等级以上。 ”因此本项目既符合标准,又达到了要求。 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工程建设完成后,将从根本上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改善土壤的水文条件,使其不良物理状况有明显改善,同时改善了灌区的空气湿度及温度,使农田小气候更适宜植被和各种 作物生长,对植被产生有利影响。 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建设完成后,随着植树绿化,培植乔、灌木林,将有效改善区域内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虽然在施工期由于开挖取土,破坏了一些植被,加之施工弃土取料,在雨季遭雨水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22 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但是由于施工期短,工地分散,加之修路、平整田块,弃料较少,所以不会产生明显的水土流失。 相反,随着工程 的 建设, 将 田、 水 、路、 林 整理为一 体化。 项目区通过标准水平梯田建设、植草和农作物结构优化调整,对水土保持产生有利的影响 , 从水土保持角度,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水质:主要污染类型是农药 等有机类污染。 总的来看, 区内天然降雨 水质现状良好,是理想的 天然 灌溉水源,能满足 区内耕作 要求。 生长环境:项目区土地平整保留原有活土层,覆土为多年耕种的活土,施工后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工程实施后,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作物产量。 土壤和农作物:通过灌溉增加了土壤的水分含量,改善了灌区空气湿度和温度,使农田小气候更适宜各种作物的生长,农作物产量将明显提高。 群众生活水平影响:由于项目区水平梯田的建设 将 给周边农村卫生条件和环境绿化带来显著变化,提高作物质量, 增加收入。 田间道路的建设,为项目区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很 大方便。 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 项目工程在建设期间,有土方开挖、土地平整、水泥、砂、碎石堆放,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排出废水、垃圾,砂石料清洗废水对水质影响,施工期机动车辆的往来,产生的扬尘、废气、生活燃煤排放的气体、施工中砼拌和时的扬尘,对大气有不良影响;施工时人员集中排放卫生条件较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23 差,施工中产生的废气、扬尘、噪声等影响施工人员健康。 环境影响因子评价见表。 表 环境因子影响评价表 可能受影响 的环境因子 建设 期 运营期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植被 - +++ 陆地水文 - ++ 地表水质量 - ++ 地下水 - 土壤 ++ 空气质量 - ++ 水环境 ++ 农业(灌溉) - +++ 社会经济 ++ +++ 美学 - ++ 土地景观 - +++ 噪声 - 供水 - +++ 因子个数 2 12 27 1 备注:有利等级:较小一般较大 符号: ++++++ 不利等级:较小一般较大 符号: 从 表中可以看出:“ +”号 29 个,“ ”号 13 个,说明有利影响远大于不利影响。 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24 总体来讲,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长久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暂时的。 只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施工,可以消除其不利影响,或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对不利影响需采取如下措施: 为保证环境 不受污染,达到《地面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88)Ⅱ类标准。 因此,在施工期应建立必要的厕所、垃圾场及其他处理设施,避免施工期污染 环境。 如有可能应将生活、生产垃圾外运处置;要对石料、水泥等建材放置在背风区,严格操作规范,尽可能避免产生扬尘 ,污染空气。 泾川 县 荔堡镇原董村 土地整理复垦项目 初步设计报告 25 5工程设计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根据现场实地勘查,项目区内地势较为复杂。 项目区采用局部平整方法进行土地平整工程,即依据地形,以田块为土地平整单元,单元区内土地平整的填挖方尽可能持平。 依照前述土地平整规划标准,本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具体按以下办法实施: 布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