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济规模,壮大支柱产业。 以本公司作为依托,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品牌”的形式,促进公司与广大农户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使整个布局纳入到产业化经营的轨道。 坚持科技兴林,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技术创新,制定统一标 实竞争能力,加速产品的国际接轨。 通过科技引导、市场运作等手段,加强技术推广、信息引导、技术培训、市场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为整体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新造良种油茶20000亩。 新建500吨茶油深加工项目,生产精制茶油500吨。 进行全垦整地后选用育苗基地繁育的高产无性系芽苗砧嫁接培育的2年生I级苗或用合格的1年生容器苗上山造林。 在优质壮苗上山种植后加强营造抚育管理,因地制宜地采用GGR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平衡施肥技术、油茶放蜂授粉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等综合低改技术,套种花生、黄豆、中药材和工业用红薯淀粉品种等经济作物,构筑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及长短结合的立体经营模式,建成亩产(油)50公斤以上、亩产值超2000元的高产优质油茶生产示范基地,以辐射广大油茶产区。 林地选择:1米土层,排水良好,酸性土壤。 缓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 良种壮苗:采用审定良种,科学配比栽培,优质苗木造林。 容器杯苗高10cm,一年优良家系苗高20cm,二年生嫁接苗高25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科学整地: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弯顺势,小弯取直。 陡山梯垦保水土,平山全垦间作物。 小雨不出带,大雨难下山。 秋季整地,冬季造林;冬季整地,来春造林;夏伏整地,秋季造林。 小于15176。 缓坡全垦或带状整地,陡坡撩壕成梯或水保鱼鳞坑整地方式。 合理密度:种植密度70120株左右。 科学栽植:拌匀基肥复表土、扶正苗株,细土回填,分层压实。 嫁接口与地面平,做到根舒、苗正、土实。 强化抚育:造林后,每年抚育23次。 第一次抚育在56月;第二次抚育一般在89月;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深垦。 前3年需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形。 盛果期每年抚育12次。 第一次抚育在56月,冬季结合土壤改良进行深垦施肥。 合理间种:利用林地间隙种植花生、黄豆、苜蓿、紫云英、绿豆、芝麻、豌豆类豆科等矮杆作物,以耕代抚,间作距树蔸的距离在50cm以上,并及时施肥。 控形修剪:修剪时间以11月至次年2月为好,定植后在50cm处定干;第二年在保留23个强壮分枝作为主枝;第34年,在继续培养主枝的基础上,将其上的强壮春梢培养为侧枝群,均匀分布。 在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进行。 将位置不适的枝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 连续挂果枝适当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再另外选择强壮枝进行培养。 对于过分郁闭的树型,应剪除少量枝径24cm左右的直立大枝,开好“天窗”,提高内膛结果能力。 合理施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 定植当年67月树苗恢复后,适当施薄肥,距离30公分,一株半两,避免肥害。 第二年3月份新梢萌动前施速效氮肥,12月上旬以每株510公斤土杂肥或粪肥为越冬肥,随树体增长,逐年递增。 盛果期施肥要氮磷钾合理配比。 3月份施速效肥,每株12公斤;11月份施土杂肥,每株1520公斤。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炭疽病。 冬前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夏季防治50%退菌特可湿性粉3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 软腐病。 50%多菌灵3005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50%退菌特10001500倍液,1/100波尔多液。 根腐病。 1%硫酸铜或敌克松等消毒病苗。 蓝翅天牛。 成虫羽化高峰期,可喷洒20%果乳剂5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幼虫期可喷洒90%敌百虫500倍液  象虫。 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 80%敌敌畏乳油1:1兑水1000倍果实采收:10月采收。 树上5%的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 果实处理:果实堆34天,晴天摊开翻晒2~3天后,茶果自然开裂,然后过筛扬净,继续晒12天至全干用于榨油。 ⑴生产设施:作业区工程。 ⑵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土壤改良、给水、排水、道路、供电、通讯、防护林及仓库棚窖、机具检修、化粪池、消防、科研、温室等工程。 ⑶行政与生活福利设施: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以及公共和卫生福利工程。 ⑴区划原则①合理利用土地,便于生产和经营管理:②根据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特性要求和育苗方法与经营管理水平综合考虑,进行作业区区划.③作业区的长度与宽度比例应适当:作业区长度:以50至100m为宜。 作业区宽度:以长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为宜.在排水良好地区可宽些,反之则窄些,山地苗圃作业区长度。 宽度可按照地块现状尽量保持完整形状。 ④作业区宜循南北走向。 ⑵作业区划分: ①播种区:应选择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土层厚度50cm以上,肥力中等,灌溉方便,背风向阳地段。 ②无性繁殖区:应依据树种生物学特性,以满足扦插,嫁接埋条(压条),分蘖(分株)育苗的工艺条件,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 ③移植区:应依据花卉苗木培育规格和树种生长速度及其特性,选择独立完整的地段。 ④试验区:应根据引种,组培和新种引植及新品种的特性及其采用工艺条件,选择便于观察.试验的地段,宜结合温度统一区划。 ⑴土壤改良工程为了有效地利用土地,对含水量过多和土地瘠薄或连续育苗地力衰退的圃地应进行土壤改良工程。 由于项目区土地大多是低山和深丘坡耕地,须以改造整治.由于规划区坡度小,为了防止重新整地时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新建苗圃尽量利用现有梯田和梯地,只对少数极不规则地块作坡改梯整治,成块的林地等水土保持系统,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设施,提高水肥综合利用率,减少水土、肥料和农药流失。 ⑵道路系统方案设置三级道路系统,即主干道,支道和操作便道。 主干道主要便于外部运输车辆的进出,如产品,肥料、农药、基质等的运输;支道为机耕道,主要为内部运输服务。 ①主干道和支路项目区通车道路设计为主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设计包括项目区与主公路连接干道,利用原有公路改建,区内交通干道一横一纵,按林区公路三级标准进行设计,路基4—6米,水泥路面: 支路设为单行车道,其它技术指标按林区公路四级标准进行设计,环圃道按支道标准设计.靠山坡—侧修筑截洪沟拦截山洪,保证生产设施安全。 ②作业便道作业便道与支路连接,组成完整的交通运输网络。 路面结构设计为简易泥结石路面和块石路面,在纵坡大或转弯半径小的路段采用块石路面,便道为小区内主要运输道路,要求规范修筑,便道纵坡小于8%的均可修成板车道,坡度大干8%的,可以修筑台阶,方便上下路面为土路。 ⑶给排水工程①)苗圃必须设有给水系统,以保证花卉苗木生产的灌溉和满足生活用水需要。 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源,合理确定工程项目及其规模和构筑物类型.给水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水源工程、引水工程、灌溉系统工程。 ②为了保证苗木基地有充足的灌溉用水,引水工程包括,新建提灌设施1处,按小型提灌站设计,取水点为潭市水库。 ③排水基地排水系统原则按道路系统布置,单独设计一条排洪沟,以拦截项目区外坡面来水。 规格视上方汇水面大小而定,设置宽度一般为 — m,—。 ④灌溉方式苗圃繁育区以喷灌方式,按《喷灌工程技术规范》设计。 根据市场需要生产1000毫升,2500毫升、5000毫升壶等多种规格的精制茶油及高级调和油,茶皂苷、茶多酚等副产品,及茶粕鱼饲料、家禽饲料。 精制茶油及高级调和油标准严格按GB117652003《油茶籽油标准》、SB/T 10292 – 1998《食用调和油标准》、GB 2716 – 1998《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 2760 – 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T 5524 – 1985 《植物油脂检验 扦样、分样法》、GB/T 5525 – 1985 《植物油脂检验 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法 》、GB/T 55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