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改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24 第 2 节 措施和方法 ....................................................................................... 124 第 3 节 工程技术档案和资料的形成和移交 ............................................... 125 第 4 节 其他 ................................................................................................... 126 第 6 章 安全文 明施工 ...................................................................................... 126 6 第 1 节 安全工作目标 ................................................................................... 127 第 2 节 安全管理执行的规程、规定、标准及制度 ................................... 127 第 3 节 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监察体系 ....................................................... 128 第 4 节 本标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网络图 (...................................................... 129 第 5 节 安全施工措施 ................................................................................... 129 第 6 节 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 140 第 7 节 安全报表及事故处理 ....................................................................... 140 第 8 节 标准化安全设施的配备 ................................................................... 141 第 9 节 现场工地规则和安全保卫措施 ....................................................... 142 第 10 节 文明施工目标 ................................................................................. 143 第 11 节 文明施工管理网络 ......................................................................... 144 第 12 节 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 144 第 13 节 文明施工措施 ................................................................................. 144 第 14 节 施工总平面管理和责任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 147 第 15 节 封闭管理和定置化管理 ................................................................. 147 第 7 章 质量管理 .............................................................................................. 151 第 1 节 质量保证体系 ................................................................................... 151 第 2 节 质量手册 ........................................................................................... 154 《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 Q/CDJS2142020 .............................................................. 171 第 3 节 质量保证措施 ................................................................................... 187 第 4 节 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 189 第 5 节 保证质量目标实现措施 ................................................................... 189 第 6 节 我公司在本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微机应用 ....................................... 196 第 7 节 我公司对本工程的 CI 计划 ............................................................. 206 1 第一卷 工程概况 第 1章 工程项目特点 白马电厂厂址位于沱江右岸,东北距内江市中心约 9km,西距白马镇约 3km,紧邻沱江右岸。 现有 2 2 23机组,装机容量为 3179。 200MW。 本期四川白马 1179。 300MW循环流化床示范工程,工程装机容量 300MW,采用洁净煤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技术,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 其主要建设场地在电厂扩建端与易明溪之间,易明溪由东南向西北流经本期扩建厂址。 根据对厂区总平面规划多方案比选优化,最终采用易明溪改道总平面方案,本投标工程既易明溪改道工程就是厂区平整前期准备工作之一。 是循环流化床示范工程中永久工程项目之一。 第 2章 工期要求 2020年 12月 15日至 2020年 4月 30日 第 3章 交通运输 紧靠现白马 电厂厂区北面有内江至宜宾的国家级公路通过,厂区主干道与该公路相接,电厂扩建端有一专用运渣公路去灰场,原水泥制品厂改道公路分别与该运渣公路和内宜公路相接。 场外公路运输较为方便。 2 第 4章 工程招标范围 四川白马 1179。 300MW循环流化床示范易明溪改道工程的建筑施工,具体工程内容为易明溪改道范围内所涉及的土石方开挖、堆放、回填,以及涵洞、进口明渠段、进口扭曲面段、出口挡墙段、易明溪施工围堰等工作。 第 5章 工程结构特征 易明溪改道分为明渠段和涵洞段,涵洞洞型为双孔 M型门洞断面,单孔尺寸为底宽 5M,矩形部分高度为 9米,拱形 部分高度为。 涵洞总长为 106米。 涵洞基坑回填:涵洞施工完后及时用粘土或石渣分层碾压回填,回填至场平标高,设计要求回填结合进出口边坡护坡或挡墙进行。 涵洞进出口防冲措施:涵洞进出口除两岸护坡外,溪底在清除淤泥后,用粘土或石渣回填,然后用浆砌条石护面。 涵洞出口处用混凝土进行护面。 涵洞边坡处理:开挖影响铁塔安全锚杆处理区段,在铁塔两侧 40m范围内,采用锚杆加固处理,锚杆孔洞φ 130,锚杆为 3φ 25,有效锚固长度 6米,锚杆沿开挖坡面间距 1米成梅花型布置,沿开挖边坡面锚杆排数为 22排。 开挖坡面及时用钢筋网喷射 150mm厚混凝土护面;其余开挖坡面及时喷射 12mm厚水泥砂浆护面。 采取坡面排水措施,涵洞施工完后设计要求立即回填。 易明溪明渠段为梯形断面,此河段左岸陡峭,右岸较为平缓,易明溪明渠左岸坡度为 1: 1,渠顶标高为 ;右岸坡度为 1: 2,渠顶标高为约为,与自然地形平顺连接。 明渠底坡 i=2‰。 浆砌条石护面,明渠与涵洞连接处,采用扭曲面连接方式,渐变段长度为 41m,明渠底宽 14m。 对进口位置3 喇叭口扭面段,设计为挡墙。 第 6章 气象特征数据 多 年平均气温: ℃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 ) 多年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年最大降水量: ( 1973) 多年一日最大降水量: ( ) 多年一小时最大降水量: ( ) 多年最大积雪深度( mm): 3 多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及降水量: 17d( ),相应降水量 第 7章 厂区水文状况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北岸土层中为潜水,其余地段基岩中为基岩裂隙水。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4 第 8章 工程地质条件 :易明溪改道工程场地位于白马电厂扩建端 300MW循环流化床示范工程场地南侧,地处沱江右岸Ⅰ阶地与易明溪之间的低山及岸坡地段,属河流侵蚀地貌。 山形完整,山体未被切割破坏。 改道工程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易明溪南侧岸坡地段及临沱江一侧岸坡地段,岸坡坡度约 35176。 ~ 45176。 ,坡脚至坡顶平台高程变化约为 288~ 311m;易明溪北侧岸坡地段地形稍缓,坡度约 20176。 ~ 25176。 ,地面标高 287m~ 295m。 :场地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无区域性活动断裂通过。 出露岩石为单斜岩石,岩层产状倾向东南 150176。 ~ 170176。 ,倾角 2176。 ~ 8176。 ,局部地段产状稍有变化。 场地内岩层中高角度裂隙甚为发育,局部地段裂隙为发育,岩石破碎,呈碎块状。 场地内未见不良地质现象。 :场地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 6度。 :场地内地层由新至老为: A)第 1层:杂填土,主要分布于易明溪北侧,厚度 ~。 B)第 2层:粉砂,主要分布于沱江墁滩地带,厚约 ~。 C)第 3层: 第 :粉质粘土、粘土,主要分布与易明溪两侧岸坡地带,北侧地段层厚 ~ ;南侧地段层厚 ~ ,主要为耕植土,部分处较厚为。 第 :粉质粘土,主要分布于易明溪北侧岸坡地带,层厚 ~ 3.3m。 5 D)第 4层:粘土混卵石层,以粘土为主,局部粉质粘土,混多量卵石,层厚 ~。 E)第 5层:以泥岩、砂岩为主,基岩面起伏较大。 泥岩于大气中易于风化,于水中易于软化,强度大为降低,开挖后新鲜基岩面应及时封闭,并加强坡面及基坑排水。 涵洞地段:涵洞进口地表高程约 295~ 299m,该地段基岩面上覆盖约 1.0~。 涵洞出口地表高程约 299~ 301m,该地段基岩面上覆盖约。 涵洞沿线地段地表高程约 295~ 308m,该地段基岩面上覆盖约 ~。 涵洞地段地层分布主要为砂泥岩交互地层,涵洞上覆基岩中裂隙较为发育,砂岩中裂隙明显,泥岩中较为隐蔽。 岩层走 向平行于洞轴线或与洞轴线小角度相交。 开挖深度 10m内岩石较为破碎, 10m以下岩石较为完整,强风化深度一般 ~ 3m。 涵洞西北侧:该侧开挖边坡倾向 176。 ,为顺向坡,其开挖深度为 10~ 20m。 由于结构面与开挖边坡倾向一致,倾角 176。 ,根据分析稳定坡角为 47176。 ,按此角度放坡将危及西北侧铁塔的安全。 故开挖时必须采取喷锚措施,保证铁塔的安全;涵洞东南侧:开挖边坡倾向176。 ,为反向坡,开挖深度约为 13~ 26m。 75176。 时坡体处于稳定状态,考虑结构面产状变化在局部地段对坡体稳定的影响,应适当放缓开挖坡角, 在开挖过程中进行监测,对遇见的局部不稳定体,及时采取清理或加固措施。 易明溪两岸护坡:易明溪南岸地形为陡坡,基岩浅埋或出露;北岸地形较缓,基岩上覆土层较厚。 地层分布为:填土层,粉质粘土、粘土层,粉质粘土层,粘土混卵石层,砂岩层。 设计要求该段护坡及挡墙基础置于中风化泥岩上,达到冲刷深度以下。 涵洞开挖边坡:涵洞北侧铁塔距涵洞边太近,此侧基岩裂隙发育、岩6 层倾向开挖基坑,大开挖对铁塔安全有影响,由于工期限制且铁塔搬迁涉及到的外部条件不成熟,在施工期前不能实现,所以大开挖时必须进行施工临时边坡处理。 涵洞西北侧按 1: 1: ,并在铁塔两侧 40m范围内,采用锚杆加固处理。 涵洞石方爆破开挖在施工中严格控制装药量,并设防震孔,防止岩体松动,坡顶严禁堆载,确保铁塔安全。 第 9章 工程特点 在洪水到来之前必须竣工投入使用,不论出现何种原因影响工程进度,竣工时间都将不会更改,施工工期短。 场地内多回输电线路跨越,在施工期间不能搬迁,场内原水泥制品厂取水泵房需确保能继续正常使用。 施工障碍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