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厂油罐区评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炎、油性座疮。 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 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 ,头晕及头痛。 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闪点( ℃): > 61 爆炸上限( %): 引燃温度(℃): 257 爆炸下限( %): 最大爆炸压力( Mpa):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静电火花或与氧化剂接触 ,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若遇高热 ,容器内压增大 ,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1211 灭火剂、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 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 ,穿上化学防护服。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小量泄露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然后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 大量泄漏 ,利用围堤收容 ,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沥青厂油罐区主要存储设备介绍 油罐: 按材料分为钢、钢筋混凝土和砖石三种 , 钢油罐有立式(包括拱顶式和浮顶式圆筒形)、球壳式 (球形 )和卧式(圆筒形) ;按结构主要有原油储罐、燃油储罐、润滑油罐、动物植物油脂储罐等。 该沥青厂采用的是立式圆筒形拱顶钢油罐。 工艺过程 14 该沥青厂生产沥青主要采用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原油经常压蒸馏分出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馏分,再 经减压蒸馏(残压 10~100mmHg)分出减压馏分油,余下的残渣符合道路沥青规格时就可以直接生产出沥青产品,所得沥青也称直馏沥青,是生产道路沥青的主要方法。 油罐区火灾危险性分析 ① 易燃性 沥青厂油罐区采用 立式圆筒形拱顶钢油罐, 存储有汽油,柴油。 汽油,柴油遇火,受热以及与氧化剂接触时,有发生燃烧的危险;特别是汽油,极易挥发并且闪点很低,其蒸发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点火源就会发生燃烧。 汽油属于甲 B 类火灾危险品,柴油属于乙 B 类火灾危 险品。 ② 易爆性 汽油易挥发,当汽油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混合比范围时,遇明火,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 ③ 易产生静电 汽油的电阻率在 1012Ω• cm 左右,是电导率极低的非极性物质;。 在汽油装卸,灌装,泵送等作业过程中,汽油沿着管道流动与管壁摩擦,以及在运输过程中与罐的冲击,油流的喷射等,都会产生静电。 静电集聚产生静电荷,极易导致油罐燃烧爆炸。 ④ 易蒸发,扩散,流淌 汽油极易蒸发, 1kg 汽油大约能蒸发 的汽油蒸气,并且汽油蒸发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易随风飘散。 无风时,沿地面可以扩散至 50m 以 外。 挥发的汽油蒸气在储存场所地面扩散,在低洼处聚集,火灾危险性大大增加。 汽油和柴油密度均小于 1,可以沿着水面地面流动,聚集于低洼处。 油品扩散的程度、强弱与其本身的粘度有关,粘度低则流动性强。 重油的 15 粘度虽然较高,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粘度会降低,流动性增加;油的粘度很低。 ⑤ 受热膨胀性 油罐里存储的油品受热,温度升高,蒸汽压升高,体积膨胀。 如若容器内灌装的油品过满,或者密闭存储容器中,管道输油后不及时排空,并且无泄压装置,就会进一步导致容器膨胀和管件破坏,以至引起爆炸,继而引起火灾;另一方面,如果温度过低, 油品及罐内的空气体积受冷收缩,容器内出现负压,也会使容器受到外界大气压力作用而被压瘪变形至报废损坏。 ⑥ 喷溅溢出 如若油罐中存储的油品含水,着火爆炸时,可能发生沸腾,继而喷溅溢出。 燃烧的油品大量向外溢出,甚至猛烈喷溅,易形成巨大的火柱。 火柱顺风喷射时,喷射距离可达 120m 左右。 不仅容易使火势蔓延至临近油罐,扩大燃烧面积,还严重威胁扑救人员的人身安全。 ⑦ 毒性 汽油蒸汽属于低毒性易燃液体,可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 稳、共济失调。 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 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 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 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 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 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 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 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 慢性中毒 :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 皮肤损害。 ⑧ 腐蚀性 腐蚀又分为外腐蚀和内腐蚀,外腐蚀指土壤条件、湿度等环境因素引 16 起的腐蚀,内腐蚀是输运介质作用于管道内壁造成的。 腐蚀会导致罐体受损,以至罐体损坏,造成油品泄漏。 油罐区起火原因分析 ① 明火引燃引爆 油罐区附近烟道的火星,经过车辆喷出的火星,鞭炮和烧纸的飞火,罐区内违章吸烟、明火、气焊作业等都会引燃地面残留泄漏的汽油,或引爆空气中扩散的汽油蒸汽。 如果汽油蒸汽扩散到配电室,锅炉房等处,则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 油罐未装阻火器,液压安全阀或者各个封闭口封闭不严密,外部明火则极易蔓延至油罐内,引起更大的燃烧和爆炸。 ② 静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 汽油的电阻率在 1012Ω• cm 左右,电导率极低,极易聚集静电,并且静电荷消散慢。 如果油罐的接地电阻过大(一般大于 100Ω),消除静电的装置失灵,浮顶等孤立导体与油罐接触不良,很容易由于聚集静电荷而放电形成电火花,引燃或引爆汽油蒸气,发生火灾或爆炸。 工人穿着化纤品衣物也会摩擦产生静电。 ③ 碰撞摩擦火花引起火灾爆炸 油罐量油孔口不是用有色金属制作,钢尺放入或拉出时易与孔口边缘摩擦产生火花;钢铁制造的工具开启孔口或搬运时,相互撞击易产生火花,这两种情况都易引燃引爆泄漏的汽油蒸汽。 ④ 电气火花引起火灾爆炸 油罐的主要电气设备(输电设备,线路,泵房电机,照明设备等),如果 发生短路,漏电,接地,负荷过大等故障时,会产生电弧,电火花,高热,这些都极易引燃或引爆泄漏的汽油及油蒸气。 泵房电机,灯具,开关等采用非防爆或防爆等级不够的型号时,也易点燃引爆泄漏的汽油蒸 17 气。 ⑤ 自燃引起火灾爆炸 油罐中可能存在含硫的沉积物。 沉积物在消除时可能发生自燃,油品加热时温度超过闪点也会引起自燃,从而引起火灾爆炸。 ⑥ 气候原因引起火灾或爆炸 主要是由雷击引起。 油罐顶孔口闭合不严密,未安装阻火器,避雷设计安装不合理或发生故障,金属罐接地电阻过大(大于 100Ω)使静电荷消除不了,在雷击时极易引起火 灾或者爆炸。 ⑦ 纵火引起火灾爆炸 出于报复,竞争,破坏等多方面原因,油罐区内也可能发生由于纵火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根据资料统计,油罐区内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中,引起事故的原因:明火引燃引爆占 67%,静电火花引起火灾爆炸占 13%,碰撞摩擦火花,电气事故等其他原因占 12%,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明火引燃引爆是油罐区火灾爆炸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 油罐区设备故障分析 ① 罐体损坏 包括由于负压引起的罐体压瘪受损破坏;外层防腐涂料脱落;内层防静电涂层失效脱落;外力引起罐体损坏造成外溢等。 ② 法兰连接不良引起连接部位泄漏。 ③ 管道焊缝不合格,油品从焊缝裂隙泄漏渗出,或因焊缝不合格引起管道断裂等。 ④阻火器连接处接触不良,安装不当使阻火器失效。 ⑤罐底板严重麻点、蚀坑及凹陷;罐底大面积蚀抗或穿孔;罐底被腐蚀后剩余厚度超过允许范围;罐体底层壁板与底板边缘之间焊缝产生裂纹或渗漏等;罐底中幅板焊缝砂眼、裂纹或渗漏。 罐区火灾危害及燃烧特点分析 18 ①爆炸的危险性大 爆炸是罐区火灾的一个显著特点。 储罐主要是钢制的。 强火焰作用时间超过 1 分钟,框架、储罐、管道会出现坍塌破裂,大面积的油品流淌出储罐,形成大范围的火灾。 在火场强热辐射的作用下,储存有液态物料的储罐、管道内部压力会剧烈增加,导致由于压力超过极限引起的物理性爆炸,并因此引发一系列连续的化学物理爆炸。 爆炸和燃烧经常相伴发生。 火灾爆炸使储罐、建筑结构倒塌,人员伤亡,管道设备移位破裂,燃料喷洒流淌,使火场情况更为复杂,给扑救火灾带来很大的困难。 ②形成大面积燃烧 汽油柴油等油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当其从储罐或者管道内泄漏时,便会四处流淌扩散,遇火源形成大面积燃烧。 火灾中周边储罐或者管道的爆炸飞火、装置的倒塌等也会造成大面积火灾。 ③火灾扑救难度 大 油罐区火灾的爆炸特点决定了火灾扑救的难度。 火灾现场油品泄漏造成喷溅流淌,严重影响着灭火行动,给火灾扑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火灾发生后,如果在初期得不到控制,则多以大火场的形式出现。 因此,为控制发展迅猛的火势,需投入较多的灭火力量。 并且由于火灾燃烧物的特殊性,需要选用合适的扑灭媒介和化学物质等,比如不能一味的用水扑救,必要时采取泡沫灭火。 ④火灾损失大 罐区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管道运输停工及恢复生产重建厂房罐区等的间接经济损失,一般高于其它类型的火灾。 重大或特大火灾还会造成持久的损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 响。 ⑤燃烧速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