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8mm, b3=20mm, b4=18mm b5=18mm, b6=20mm, b9=18mm, b10=20mm; (五)各档齿数 Z 齿数确定原则:各档齿轮齿数比应尽可能不是整数。 * 一档齿轮齿数 10 1)斜 齿 Zh=2Acosβ ,选 取 β = 24176。 , ( ) Zh=2 78cos2 4176。 / = 取 nZ =52(圆整) 由 109 ZZZh 进 行大小 齿轮齿数 分配, 为 使 109/ZZ 的 传动 比更大些, 取 Z9=34,Z10=18; 2)A=mn(Z 9+Z10)/(2cos β ) ( ) =( 34+ 18)/(2 cos2 4176。 )= 取 A= 78; 3)Z2/Z1= i1Z10/Z9= 18/34=; ( ) 4)由 A= mn(Z 1+Z2)/(2cos 2,1 )得 Z1+Z2= 2 78cos2 7176。 / =,取 Z1+Z2= 51; 取 Z1=17, Z2=34( 圆 整 ); 5)修正 i1 i1 =Z2Z 9/(Z1Z 10) ( ) =34 34/( 17 18) = i%=(||/) 100% =%5% (合格 ); 6) 修正 β 由 A= mn(Z2+Z1)/2*cosβ β = arccos[ mn(Z 1+Z2)/2*A] =176。 ( ) 同理 β = arccos[ mn(Z 9+Z10)/2*A] =176。 确定Ⅱ档齿轮齿数 (取 β = 24176。 ) 1)Z5/Z6=i2Z 1/Z2= 17/34=; 2)Z5+Z6=2 Acos β =2 78cos2 4176。 / = 取 Z5+Z6 =52(圆 整 ) Z5=29,Z6=23; 3)修正 i2 i2 = Z2Z 5/( Z1Z 6 ) = 34 29/( 17 23) = 11 i2%=( ||/) 100% = %5% (合格 ); 4)修正 β β = arccos[ mn(Z5+Z6)/A*2] =176。 5)tgβ Z2/(Z1+Z2)(1+Z 5/Z6)= ||= 两 者相差不大,近似 认为轴 向力平衡。 确定Ⅲ 档齿轮齿数 ( β = 20 176。 ) 1)Z3/Z4= i3Z 1/Z2 = 17/34 = 2)由 A= mn(Z 3+Z4)/2*cosβ ,取 cosβ = 24176。 , 得 Z3+ Z4 = 2Acos β =2 78cos2 4176。 / = 取 Z3= 23, Z4= 29 ( 圆 整 ); 3)修正 i3 i3=Z2Z 3/( Z1Z 4) =34 23/( 17 29) = i3%=( ||/) 100% =%5% 4)修正 β β = arccos[ mn(Z 3+Z4)/2*A] =176。 5)tgβ Z2/(Z1+Z2)(1+Z 3/Z4)= ||= 两 者相差不大,近似 满 足 轴 向力的平衡 条 件。 确定倒档传动比 倒档齿轮的模数往往与一档相同,为保证中间轴倒档齿轮不发生根切,初选 Z8= 18,倒档齿轮一般在 21~ 23 之间选 择。 初选 Z11= 22。 —— ( 《汽车 设计 》第 4 版 P96) 根据中间轴和输出轴的中心距 A=78mm 那么 78= mn(Z 7+Z8)/2+2*ha 12 代入数字整圆后可求得 Z7= 为 了保 证 倒档 齿轮 的 啮 合和不 产 生 运动 干涉, 齿轮 7 和 齿轮 8 的 齿顶圆之间应 保持 以上的 间 隙。 假设取 Z7=32,间隙 ==> , 齿轮 能正常 啮 合且不发 生 运动 干涉,所以取 Z7=32。 修正倒档传动比: ir=Z2Z 7/(Z1Z 8) =34 32/( 18 18) = 1)中间轴与 倒档轴之间的中心矩 A′ A′= mn(Z 11+Z8)/2 ( ) =( 22+18)/2 = 2)第二轴与倒档轴之间的中心矩 A A′′=m n(Z 7+Z8)/2 =( 32+18)/2 = A′+A′′= A=78 3)由 A=m(Z7+Z8+4ha)/+间隙 得 间隙 = A- m(Z 7+Z8+4ha)/ = 78- ( 32+18+41)/ = > 齿轮 能正常 啮 合且不 发 生 运动 干涉。 (六)齿轮精度的选择 根据推荐,提高高档位齿轮的性能,取 Z1~ Z4为 6级, Z5~ Z11为 7级。 (七)螺旋方向 由于斜齿轮传递扭矩时要产生轴向力,故设计时应要求中间轴上的轴向力平衡。 故中间轴上全部齿轮螺旋方向一律做齿轮取左旋,其轴向力经轴承盖由壳体承受。 (八) 齿轮变位系数的计算 选择变位系数首先要考虑到齿轮传动的使用场合和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等,使变位后的齿轮 性能达到预期的要求,如提高承载能力,避免根切等。 由于齿轮的变位影响齿轮的加工和齿轮的尺寸,因此,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外齿轮要保证加工时不根切和不顶切,保证必要的齿顶厚,保证必要的重合度以及啮合时不干涉。 合理的选择是既要满足齿轮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又满足变位的限制条件。 变位系数的计算: 已知实际中心距 A’ , β , mn, Z 1) 根据中心距求啮合角α t cosα t= mn(Zk+ Zk+1) cosα /(2*A) 其中: 9≥ k≥ 1 则分别求出α t =176。 , 176。 , 176。 , 20176。 ,176。 2) 在图中,分别求出α t 后,由 o 点按做射线,与 Z= Zk+ Zk+1处向上引垂线相交 13 于一点,在该点的纵坐标值即为所求的变位系数和 X,该点在线图的许用区内,故可用。 由也可按无侧隙啮合方程式求得 X=0 3) 根据齿数比 u= Zk+1/ Zk, 故应按线图左侧的斜线分配 X,自该点做水平线与斜线交于 C 点, C点横坐标即为 X1; X2=XX1 () 查封闭图可得: 表 Zi Z1 Z2 Z 3 Z4 Z5 Z6 Z7 XI Z8 Z9 Z10 Z11 ( 《 渐开线齿轮变位系数的选择 》 P28) (九) 计算所得齿轮参数 : 表 1Z 2Z 3Z 4Z 5Z 6Z 7Z 8Z 9Z 10Z 11Z Z 17 34 23 29 29 23 32 18 34 18 22 b 20 18 20 18 18 20 20 22 18 20 20 β 176。 176。 176。 0176。 176。 0176。 tm nm ta 176。 176。 176。 20176。 176。 ah fh d ad 14 fd y (1) 直齿圆柱齿轮: (2) 斜齿圆柱齿轮: 分度圆直径: d=Z m 端面模数 tm = /nm cosβ 齿顶高 ha=m( *ah + nx ) 分度圆直径: d=Z mt 齿根高 hf=(ha*+ c*Xt) m 齿顶高: ha=ha* mt+Xt mt 齿顶圆直径: da=d+2 ha 齿全高: h=(2 ha*+C*) mt 齿高 h=ha+ fh 齿顶圆直径齿顶高系数 ha*= 齿根高系数 c*= 齿根圆直径: fd =d2 fh 齿根圆直径: fd =d2 fh 第二节 齿轮的强度校核 一、齿轮的损坏形式 变速器齿轮的损坏有以下几种形式: ( 1) 齿轮折断 齿轮在啮合过程中,齿轮表面承受有集中载荷的作用。 可以把齿轮看作是悬臂梁,轮齿根部弯曲应力很大,过渡圆角处又有应力集中,故轮齿根部很容易发生断裂。 轮齿折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轮齿受到足够大的突然载荷的冲击作用,导致轮齿断裂。 另一种是受到多次重复载荷的作用,齿根受拉面的最大应力区出现疲劳裂缝,裂缝逐渐扩展到一定深度以后,齿轮突然折断。 为避免齿轮轮齿折断,需降低轮齿的弯曲应力, 提高齿轮的弯曲强度。 采用下列措施,可提高轮齿的弯曲强度:增大轮齿根部厚度;加大轮齿根部过渡圆角半径;采用长齿齿轮传动;提高重合度;使同时啮合的轮齿对数增多;使齿面及齿根部过渡圆角处尽量光滑;提高材料的许用应力,如采用优质钢材等。 ( 2) 齿面点蚀 齿面点蚀是闭式齿轮传动经常出现的一种损坏形式。 因闭式齿轮在润滑油中工作,齿面长期受到脉动的接触应力作用,会逐渐产生大量与齿面成尖角的小裂缝。 而裂缝中油压增高,使裂缝继续扩展,最后导致齿面表层一块块剥落,齿面出现大量的扇形小麻点,这就是齿面点蚀现象。 提高接触强度的措 施:一方面是合理选择齿轮参数,使接触应力降低;另一方面是提高齿面硬度,如采用许用应力大的钢材等。 ( 3) 齿面胶合 高速重载齿轮传动、轴线不平行的螺旋齿轮传动及双曲面齿轮传动,由于齿面相对 15 滑动速度大,接触应力大,使齿面间润滑油膜破坏,两齿面之间金属材料直接接触,局部温度过高,互相熔焊粘连,齿面沿滑动方向形成撕伤痕迹,这种损坏形式叫胶合。 防止胶合的措施有:一方面采用较大或加有耐压添加剂的润滑油,提高油膜强度,。汽车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推力的时间,注射压力越大需要T2 时间越长,测试模式下 T2 反应时间 1 s,而大型模具在注射压力 7 000 kN/m2 下,增压时间会扩大至 2~3 s,时间设定过长对工艺参数没有影响,仅会加速设备本身的能耗和损耗。 T3 仅此阶段液压阀关闭,依浇口冷却情况而定,需根据 T注射 +保压 +冷却的时间而调整, T4 切刀的回退,切刀回退依靠弹簧本身提供动力。 从实际工艺参数调试范围来看
蒸气中的汽油分子。 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技术( VTEC) 汽油发动机要达到良好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首先必须控制合适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比例,以满足怠速、中低速、中小负荷、高速大负荷等工况时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由于自然吸气式普通进气机构的发动机其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都是固定的,这就使进气量相对是固定的。 发动机在中低速时,主要考虑省油和改善排放,供给的汽油少,这时进气量实际会偏大
以看出,在浓混合气中( a 1), CO 的排放量随 a 的减小而增加,这是因缺氧引起不完全燃烧所致。 在稀混合气中( a 1), CO 的排放量都很小,只有在 a =~ 时, CO 的排放量才随 a 有较复杂的变化。 在膨胀和排气过程中,气缸内压力 和温度下降, CO 氧化成 CO2的过程不能用相应的平衡方程精确计算。 受化学反应动力学影响,大约在 1100K 时, CO 浓度冻结。
汽油燃料供给系又分化油器式和燃油直接喷射式两种,通常所用的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由燃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化油器、空气滤清器、进排气歧管和排气消声器等组成,其作用是向气缸内供给已配好的可燃混合气,并控制进入气缸内可燃混合气数量,以调节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和转速,最后,将燃烧后废气排出气缸。 三、 网络通讯及导航系 统 (一)网络通讯系统 该系统在驾驶员眼不离前进方向、手不离转向盘的情况下
理 摩擦离合器是靠存在于主从动部分摩擦表面尖的摩擦力矩来传递发动机扭矩的 . 离合器的静摩擦力矩根据摩擦定律可表示为 c CT fFZR () 式中 f 为摩擦面间的摩擦因数; F 为压盘施加在摩擦面上的工作压力; Rc 为摩擦片的平均摩擦半径; Z 为摩擦面数;单片摩擦离合器 Z=2,双片摩擦离合器Z=4。 假设摩擦片上工作压力均匀,则有 4 )( 2200 dDAF ()
关车型选出本文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 所示。 表 整车主要参数 质量参数 整车总质量 ≤2t 发动机参数 最大转矩 ∙m 最大转速 6500rpm 车轮滚动半径 308mm 排量 其他的要求:箱体的 设计参数要参考相关车型变速箱的具体布置和安装尺寸来综合考虑。 DCT的组成和 工作原理 DCT的 组成 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 大体可分 为 : 双离合器 部分 、齿轮箱和机电控 制部分。 三大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