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纺织业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国纺织出口采用直接标价法,在产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将使纺织企业收益折合成人民币后下降,从而给平均利润率本来就不高的江苏纺织业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12 纺织企业带来巨大经营压力,甚至可能直接导致部分纺织企业亏损或破产。 而且人民币升值压力还给纺织企业的产品报价、订单的承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不敢接单将直接降低行业的开工率。 其次,人民币升值削弱了纺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江 苏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相对价格随之上升,与外商签单愈加困难,出口销售收入下降,导致部分出口企业转向内销,从而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竞争。 同时,价格上升也导致订单的流失。 目前已出现不少外商订单流向越南、柬埔寨、印度等竞争对手国。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国货币也出现贬值。 越南央行 2020 年 宣布,自2020 年 2 月 11 日越南盾再度贬值 %,这是继 2020 年 11 月越南盾贬值 %后的第二次贬值。 2020 年 2 月人民币兑越南盾平均汇率较上年同期升值了 %。 越南盾的贬值在削弱我国对越南纺织出口价格竞争力的同时,亦增强了 越南在欧美日发达经济体市场上同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除此之外,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亦出现货币贬值势头,这同样制约了我国纺织企业的出口。 在欧元区方面,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以及欧元区的低利率预期使得欧元贬值趋势比较明显;日本 2020 年的实际 GDP同比下降 %,降幅较 2020 年的 %扩大了 个百分点,经济下滑使得日本政府将继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同样增大了日元的贬值预。 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 从 2020 年 10 月由希腊开始并逐步向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国蔓延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 机使得欧盟失业率陡升,消费缺乏根本动力,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新一轮的猛烈冲击。 同时,由于中国出口服装对进口地纺织业造成的巨大冲击, 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针对中国出口纺织服装设置种种新的壁垒与限制。 另外,印度、越南等新兴服装出口国开始与中国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江苏纺织业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Xxxx 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3 新贸易保护主义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各进口国已经在国际贸易中针对我国设置了不同类别市场的准 入 规则,并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严重影响了 江苏 纺织品出口贸易的 发展。 近年来,欧美等国家已逐渐改变过去对我国所有企业实行统一反倾销税率的做 法,并 将我国从 “ 非市场经济国家 ”的名单中划去, 而且 规定如果我国企业符合 “ 市场经济 5 项标准 ” ,可获得市场经济待遇。 与以前相比,欧盟新政策的确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灵活性,但是其形式上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实际中否认之的消极本质显露无遗。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 5 个方面: (1)在市场经济地位政策适应性上的歧视性,即对中国企业按照市场经济 5 项标准逐个审查是否符合市场经济条件; (2)审查手段的不合理性,申请条件过于 苛刻并且代价太大; (3)已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企业的正常价值不能用作其他企业的参照正常价值,对于绝大多数所谓未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中国企业仍坚持采用参照国来确定企业的正常价值; (4)在程序上限制审查市场经济地位的范围,规定在日落复审调查案中的中国企业无权申请市场经济地位; (5)将审查市场经济地位与市场准入问题挂钩,对内销有严格限定的外资企业,拒绝给予市场经济待遇。 新贸易壁垒 近年来,纤维成分标签已逐渐成为欧盟、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对我国服装出口设置技术性贸易 壁垒 的焦点。 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 继颁布有关纤维成分标签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 极大地 影响 了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对外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 2020 年 美国《纺织纤维产品识别法》及《羊毛产品标签法》又出新规定,要求进口纺织品及服装必须加施标志或标签,标签必须采用英文标识,且必须符合相关规则。 关于产品的原产地标签,美方规定,除非有先江苏纺织业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14 例允许其他标记方式,否则所有服装必须以布标签标示原产地。 同一年 欧盟出台新的服装原产国标签制度,在欧盟出售的服装标注原产国变为强制性要求,以让消费者不会因服装标签而误认为产品产自欧盟。 欧盟 2020 年 发布了新规定,在 REACH 法规中,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 SVHC)超标的,须在 当 年 6 月 1 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这无疑又在我 国 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前悄然筑起了一道贸易壁垒。 据分析, REACH 法规的冲击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大幅提高了纺织品中化学品含量的检验测试费用及使用合格化学品的价格,加大了出口商品的直接成本;二是对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品提出了更为宽泛、严格的要求及限制措施;三是 REACH 法规从法律上保障了进口方的利益,大大增加了纺织品服装出口欧盟的难度。 低碳经济潮 流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加剧,各国纷纷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 自 2020 年英国提出 “ 低碳经济 ” 以来,各国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并推进低碳纺织。 低碳纺织是指在纺织品生产全过程中采用使碳排放总量更低的方法,其中包括选用总碳排放量低的纺织物料,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纺织品及增加纺织品利用率等。 许多国家特别是近些年来已然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 为了保护本国或本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来自减排不力国家的货物征收“碳关税”。 由此,国际贸易规则的领域拓展到了环境领域,“碳关税”等环境壁垒的产生, 对高碳经济产生的出口产品起到了抑制作用。 此外,许多发达国家还以低碳经济为借口减少对自由贸易的供给,从非歧视原则和无条件互惠原则上退缩,进一步打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全球最大的超市沃尔玛集团已经开始实施其 “ 绿色计划 ” ,计划于 2020 年实现 95%纺织品必须是绿色环保无污染的产品,与此同时,欧盟宣布将从 2020 年开始针对中国 “ 高能耗、高污Xxxx 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5 染 ” 产品征收特别关税。 把贸易与低碳相挂钩将成为发达国家获取收益的一种新手段。 中国纺织业由于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质量较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纺织服装业极有可能因不实施碳减排限额被征收 “ 碳关税 ”。 新兴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挑战 自 2020 年中旬开始,制造业便发生突变,行业遭受 沉重 打击,纺织业尤甚。 以出口为主的纺织业,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严重下滑,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逐渐加大。 纺织产业,尤其是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鞋、帽、玩具等产业相继转移到东南亚、东欧 (如保加利亚、波兰 )等新兴的廉价市场,中国劳动力优势 倍 受冲击。 2020 年,位于中国的代工厂为美国耐克公司生产了 35%的耐克品牌鞋类产品,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的代工厂分别为耐克公司生产了 31%、21%和 12%的耐克品牌鞋类产品。 到了 2020 年,越南代工厂所占的比例上升为 37%,中国以 34%的份额位居第二,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23%和 2%。 “ 越南制造 ” 凭借其成本优势取代了 “ 中国制造 ” ,一跃成为耐克品牌全球最大的 运动鞋 生产基地。 耐克生产基地的迁移是美国制造商发展战略重组的典型代表。 随着工资水平和劳动市场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加,中国经济从出口朝着有利于消费方面发展。 人民币的升值也使得制造商低价位产品已然紧缩的利润空间更为降低,如鞋类与成衣 产品。 在这样的形势下,美国制造商不得不为保证企业的自身利润而从长计议。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 Mario Moreno 所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促使美国制造开始 “ 逃离 ”。 印度纺织业近年来出现蓬勃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目前印度纺织行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 3500 万人,会在不久前公布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印度已成为 “ 全球纺织品采购第二受欢迎国家 ” ,仅次于中国。 2020 年 ,印度纺织业对美出口增长了 36%,沃尔玛等零售业巨头在印度的纺织品采江苏纺织业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16 购增加了一倍以上,印度正成为美欧等西方国家纺织品采购过程中 “ 另一个装鸡蛋的篮子 ”。 印纺织部出台 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包括为企业提供 10% 的资金补贴,以及大幅降低针对棉纱和纺织机械的进口关税。 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在全国批准成立了 26 个服装业培训中心,向农村从业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以充分发掘纺织业发展急需的密集劳动力资源。 为了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印度纺织企业开始尝试在非洲、南亚周边国家等海外战略区域设厂,以便在享受这些地区特别关税减让的同时,避免重蹈中国在纺织品出口过程中的覆辙。 面对来自中国 出口纺织品 的激烈竞争,土耳其业界借助媒体大肆宣扬“ 中国威胁论 ” ,指控中国企业以超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 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进行 “ 不正当竞争 ”。 2020 年,以伊斯坦布尔 “ 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商协会 ” 为首的几十个行业协会上街游行,向政府施压,并联名向欧盟申诉,要求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产品采取限制措施。 和中国相比,土耳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土耳其是欧洲关税同盟国家,出口到欧盟的工业产品不受配额限制且免征关税。 土耳其地跨欧亚大陆,海陆空交通十分便利,大大节省了出口运输时间和成本。 中国服装运到欧洲要 2 个月,而 土耳其 只要 20 天。 另外,土耳其纺织服装业历来重视质量和品牌,在海外有良好的口碑。 4 江苏纺织业 扩大 出口对策分析 由于 国内外一系列问题及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江苏省纺织业的出口近两年状况堪忧。 媒体报道称, 2020 年 江苏省 有超过三成的纺织服装企业倒闭歇业 ,纺织企业两级分化的趋势日益凸显。 要解决这些问题,摆脱负面影响,需要江苏省政府、纺织行业和企业三大主体在完善自身的同时齐心合力,使得江苏省纺织品在出口贸易中扭转颓势,扬长避短。 Xxxx 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17 政府对策 建立相关部门 、 完善相关工作 设立专门政府部门负责国外有关标准和技术法规的信息收集工作,加紧研究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设置的技术壁垒,对 不合理的技术壁垒,要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 同时尽快建立自己的纺织品服装的技术防线,为纺织 企业 早预警、早准备、打破壁垒、扩大出口提供便利条件。 例如, “ 中国流行面料 ” 系统工程就是为了提高纺织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阻碍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技术壁垒因素,它是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发起组建起来的。 其核心内容是组织部分优势纺织企业,用国际纺织品流行趋势引导产品开发,用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纺织品商业标准指导生产和 贸易,整体推进 “ 中国流行面料 ” 相关企业的产品开发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高档面料精品形象。 近日,江苏南通检验检疫局针对当前服装出口量日益萎缩的严峻形势,推出了为服装出口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帮扶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破解技术性贸易措施等多项举措,帮助企业走出发展困境。 去年 11 月,南通口岸纺织服装出口量跌幅达 %,创下了南通口岸纺织服装出口跌幅的最大纪录。 今年 1 月,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 在此严峻形势下,南通局制定了 “ 检企联手,共度时艰 ” 的战略,推出服务举措帮助服装出口企业脱困。 优化纺织服装业的布局 由于江苏省目前纺织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而苏南经济比苏北经济相对发达,因此生产要素的价格较高。 鼓励苏南的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转移到苏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苏北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对低廉的优势,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目前苏北地区纺织产品销售收入占全省纺织工业的 14%左右,产值占 %,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全省纺织工业江苏纺织业出口问题及对策分析 18 16 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低于苏南地区,急需苏南的产业援助。 苏北地区拥有丰富的纤维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服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苏北服装产量仅占 全省服装产量的 %。 近年来,虽然沿江地区和苏南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但是仍保留了一些落后生产能力和初加工能力,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产品存在趋同化,梯度转移步伐不快,地区间产业分工不明显,没有形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补格局。 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和工人工资待遇的提高,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因此,将纺织服装的生产工厂转移到劳动力价格低廉的苏北地区或者临近的省市地区是江苏省纺企争取价格竞争力优势的必然趋势。 政府理应在劳动力低廉的苏北等地区建立纺织企业工业园区,吸引苏南地区纺织企业入驻,同时带动当 地经济的发展。 建立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 《纺织工业 “ 十二五 ” 科技进步纲要》于 11 月 19 日正式对外公布 ,“ 纲要 ” 指出, “ 十二五 ” 期间,我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将重点围绕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大规模推广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和装备,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及加快纺织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行业原创技术研发能力的显著提升,全面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当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当前产业发展面临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环境效应等多种因素制约,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之策根本都在于科技创新。 为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吴江市 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为企业搭建了十几个公共技术平台,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引进人才,还对引进的人才给予购房补贴、安家费补贴等激励措施。 最后,政府加大对专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