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文化核心区内,紧邻旅游内环线,周边有报恩寺、北岳殿、城墙遗址等历史遗迹 ,将新建 各种特色餐饮、休闲小店,区位良好, 设施完备, 地理位 置优越。 图 31 项目建设位置图 项目建设条件 道路 本项目位于文化核心区,用地 两 面临街 、 交通便捷。 图 32 项目区位图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8 供水 本工程由城市自来水管进水,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及基地内的生活及消防用 水要求,采用由二条不同的市政道路二路供水的供水方案。 排水 生活污废水室内外均合流,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屋面雨水均采用重力雨 水系统,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供电 本工程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为满足二级负荷供电要求,本工程由当地供电 局提供一路 10KV独立电源外,另提供一 路低压备用电源。 综上所述,本项目区位良好,地理位置优越,建设条件具备。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9 4 规划设计说明 建筑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XX县民俗博物馆建设建议 国家有关规划与建筑设计规范 工程概况 基地环境 项目基地位于 XX县城的文化核心区内,周边有 报恩寺 、 北岳殿 、 城墙遗址 等 历史遗迹 以及各种特色餐饮、休闲小店。 项目用 地 北面、东面 紧靠县城的主干道 ,交通位置优越 ,公共设施完备。 项目规模与功能组成 XX县 民俗 博物馆占地 ,总建筑面积 2650平方米。 由展示展演区、库 房储 藏区、研究管理区、接待服务区和其它辅助设施五大部分组成。 其中: 展示展演区( 1650平方米),包括 白马藏族民俗 实 物陈列展厅,羌族民俗现场展示厅,羌族 民俗实物陈列展览厅、羌族民俗现场展示厅、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 、电子展览厅 ; 库房储藏区( 250平方米),包括 白马藏族 民俗 实物库房、 羌族民俗实物库房、历史文物库房等; 研究管理区( 250平方米),包括办公室、会议室、研究室、技术室、档案 资料室等; 接待服务区( 400平方米),包括 门厅、 售票处、 接待处、 寄存处、休息处、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0 纪念品销售处、餐厅、学术报告厅等 ; 其它辅助设施( 100平方米)设备用房等。 设计定位 XX县 民俗博物馆应成为 集中、动态展示 XX各民族 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成为向全国乃至世界宣传白马文化的主要出口。 区域性的 藏 、 羌文化研究中心与 藏 、 羌民俗史证史料的核心汇集地.具有民族性、专项性、文化 多样 性 等 特征。 设计原则 地域性原则:突出建筑的民族性表达,在功能、形态等各层面上强调地 域文化特色和民俗民风,尊重建筑所处的自然与空间环境,准确处理建筑的城市 性角色,打造地区文化景观。 功能性原则:充分展现当代文博建筑的开放 性、大众化、人性化设计理 念,注重功能组织、流线设计上的多样化和便捷性,重视文博建筑特殊的工艺设 计,满足文物保护要求。 互动性原则:体现展示设计先进理念,设置互动性、参与性的展示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展示技术,并为场景化、表演性的展示预留适宜尺度的室内 外空间。 生态性原则:强调室内外空间的流动与庭园等绿化配置,注重新材料、 新技术的应用,以营造宜人宜物、低能耗的生态化展示环境。 进行建筑的动态性 考虑,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设计要点 展示展演主题的演绎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1 本方案的展示展演设计紧 扣“ 白马藏 风 、羌风、回风、汉风交融 ”的主题,提炼并创造性地表达 世居民族交融 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情” 展示人们生产、生活、饮食、起居、交通、旅游、服饰、禁忌等民俗文物、民俗事象 ,在体现原汁原味的 民族 文化的同时,注重融入现代旅游的趣味性和休闲性。 空间与形式的演绎 白马藏族文化主要以村落为载体散布于深山峡谷中, 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 ,别具特色, 白马人喜爱白色,建筑与服饰装饰常以白色为主。 方案以符号学为基础,借鉴白马藏寨的感观特点,同时从 毗邻的 报恩寺 —— 我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宫殿式佛教寺院建 筑群 中 提取空间 布局 与细节精髓, 将博物馆的主体塑造为多民族建筑 文化融合意向。 回字形空间布局,巧妙的将建筑内部流线与外部形象融合,细部木作 处理 意在向访客全面展示藏、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功能与流线的演绎 回字形设计充分把握文博建筑特殊的工艺设计,将空能组织的多样化和流线设计的便捷性与建筑造型完美结合,满足博物馆日常接待、研究、文物保护等多重需求。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2 41功能与流线组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建筑功能与面积配置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2650平方米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 绿地率: % 停车位:小车位: 18辆;大巴车位: 2辆 建筑功能与面积配置 42建筑功能与面积配置表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3 楼层 功能配置 楼层面积( M2) 层高( M) 一层 入口门厅、学术报告厅、接待室、纪念品 销售处、票务等 白马藏族民俗实物展览厅 白马藏族实物库房 民俗现场展示厅 电子展厅 设备用房等 室外民俗表演及临时展场 1400 二层 羌族民俗实物展览厅 羌族实物库房 历史文物成列展览厅 历史文物库房 会议室、技术室、档案资料室 办公、 研究室 餐厅 设备用房等 1250 合计: 2650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4 结构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 (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 2020) (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2020) (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020 年版)( GB500092020) (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20 年版)( GB500112020) (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规范》( GB500072020) ( 7)《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20) ( 8)《建筑桩基技术规程》( JGJ942020) ( 9) 四川省和各地方相关规范及规程 设计荷载与抗震设计标准 活荷载(标准值 KN/m2) 办公室、会议室 展示厅、大厅 储藏室、档案室 楼梯、走廊、门厅(消防) 屋面荷载(非上 人屋面) 屋面荷载(上人屋面) 机房、库房 kN/m2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5 设备用房及特殊用房均按实际荷载取值。 风荷载和雪荷载 采用基本风压值 Wo=( n= 100 年),不考虑雪荷载。 地震荷载 抗震设防烈度为 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场地类别由地质报告提供,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按 8度计算地震作用,采用 8 度抗震构造措施。 安全等级 与使用年限 本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 结构布置 本工程地上部分为两层,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 楼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首层库房、业务用房及展厅部分拟采用普通梁板结构,屋盖拟采用钢结构。 基础设计 待地质报告提供后再行确定。 主要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 基础 材料待地质报告提供后再行确定 ;柱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视轴压比而定,其余梁板等构件均采用 C30 砼。 钢材、钢筋 钢结构一般采用 Q235•B钢材;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6 HPB235 钢(Ⅰ级); HRB335 钢(Ⅱ级); HRB400 钢(Ⅲ级); Q23Ⅰ级钢采用 E43 型焊条,Ⅱ级、Ⅲ级钢采用 E50型焊条。 填充墙 内、外填充墙拟采用加气砼砌块或其它轻质墙体。 砂浆 室外地坪以下采用 水泥砂浆,室外地坪以上采用 M5 混合砂浆。 给排水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20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GB 50016202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20 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图纸 建筑概况及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为 基地 规划红线内室外给水、排水设计以及室内 生活给水、排水、消防系统及灭火器配置设计。 生活给水系统 水源 本工程由城市自来水管进水,根据有关规范规定, 基地内的生活及消防用水要求及市政资料,拟使用二根塑料给水管供给本工程用水,并在建筑周围形成给水环网。 生活给水引入管上设置水表计量。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7 用水量 生活给水用水量计算表 : 序号 用 水 项 目 用水人数 用水单位 用 水 定 额 使用 时间 (h) 小时变化系数 最 高日 用水量 (m3/d) 最大时用水量 (m3/h) 备注 1 展厅观众用 水 2650 m2 4L/m2d 8 城市管网直供 2 博物馆员工 20 人 40L/人 8 3 绿化浇洒用 水 4000 m2 3L/m2d 6 4 道路、广场浇 洒用水 3600 m2 2L/m2d 6 5 管网漏失及未预见水量 以上各项之 和的 10% — — 6 总计 最大日用水量 Q=, 最大时用水量为 Q=。 水质 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使用。 供水方式 全部采用市政直接供水。 排水系统 生活污废水室内外均合流,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排污量同生活用水量,为。 雨水系统 ( 1)排水方式:屋面雨水均采用重力雨水系统,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8 管网。 ( 2)雨水量计算: (采用成都市): 0 .2 3 1 0 .7 6 81 0. 80 3 lg2806 ( 12 .8 )Pq tP : 屋面: P= 5( 年) 室外场地: P= 2(年) 消防系统 本工程为 二 层 展览建筑,按展览 建筑进行消防设计。 消防水源及水量 消防用水量计算表 : 消防系统 用水量标准 火灾延续时间 一次灭火水量 室内消火栓 10L/S 2 小时 72m3 室外消火栓 20L/S 2 小时 144m3 合计 216 m3 消火栓系统利用两路市政给水供给,不设消防水池。 消火栓系统 ( 1)所有场所均设置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 2) 为保证火灾前 10 分钟用水量, 在屋顶设 6m3消防水箱。 ( 3)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 DN65 消火栓一个、 25 米长麻质衬胶水带一条、¢19 直流水枪一支、 DN65 衬胶水带一条、消防软管卷盘一套、消防泵启动按钮和 指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19 示灯各一只。 灭火器设置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除研究管理区为 A 类中危险级外,其余位置均为 A 类严重危险级。 管材 室内生活给水干管采用不锈钢管或衬塑钢管。 各卫生间进水管阀后采用 PPR 管,热熔连接。 室内生活排水管采用 UPVC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 室外给水管管径小于 80 时,采用衬塑 PE 管,丝扣连接,大于等于 80 时,采用内壁镀塑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接口。 室外排水管采用 UPVC 双壁波纹管。 室内消防给水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卡箍沟槽连接。 通风与空气调节 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20)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2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 2020)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69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0) xx 县民俗博物馆工 程可行性报告研究 20 设计任务书及原始建筑资料 设计范围 XX 县 民俗博物馆的通风、空调。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技术指标。 a 氰化浸出试验条件: 磨矿细度:一 200 目占 9 9 98% 磨矿浓度: 50% CaO 用量: 4kg/ T(PH 值 10— 11) NaCN 用量: / T 浸出浓度: 40% b 试验流程 原矿 磨矿 浸出 贵液 贫液 浸渣 氰化浸出试验流程 25 26 d 试验结论 通过对 凌源市 毛家店金矿混汞后的浮选原矿进行氰化浸出试验。 结果表明,无论浮选原矿品位在 2g/T
中国的裘皮行业已整装待发,准备迎接 2020 的中国 “ 黄金年 ”。 市场分析 2020 年,中国皮革行业继续保持发展态势,但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2020 年上半年全部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非国有皮革、毛皮及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2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7%。 轻革产量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 %,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 %;皮鞋 亿双,同比增长 %
会发生滞后和畸变而影响电机驱动,且驱动板能满足更高脉冲频率驱动要求。 本设计中选择 2 片 6N137 高速光耦隔离 CLK、 CW,其信号传输速率可达到 10 MHz, 1 片 TLP521 普通光耦隔离 ENABLE 信号。 应用时注意:光耦的同向和反向输出接法;光耦的前向和后向电源应该是单独隔离电源,否则不能起到隔离干扰的作用。 图 5 信号隔离电路模块 步进电机主电路
差。 (十一)钢结构的焊接 材料 ( 1)电焊条: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选用焊条,焊条须具有出厂合格证明。 如须改动焊条型号,必须征得设计部门同意。 严禁使用过期、药皮脱落、焊芯生锈的焊条。 焊接前将焊条进行烘焙处理。 ( 2)作业条件 焊接主焊缝 除锈 油漆 膜厚检查 成品验收 标记入库 施工组织方案设计 18 a、 审阅施工图纸,拟定焊接工艺。 b、 准备好所需施焊工具,焊接电流。 c、
5 6 小时 80 180 24 小时 117 0. 5 山泉镇 XXX水库系无实测水文资料地区,拟用水科院推荐的推理公式来计算 XXX水库的设计洪峰流量。 该公式适用于全面产流条件下的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两种情况。 公式的形式为 : XXX水 库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当全面汇流条件下, τ ≤ tc时 当部份汇流条件下, τ tc时 式中 : Q:最大流量 (m3/s) ψ :洪峰径流系数 i
总平面布臵图 、施工现场平面布臵原则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划分基础、主体、装修三个施工阶段,现场面布臵要适应各时期的施工重点需要。 、施工场地比较宽敞,宿舍 区与管理区分开。 、钢筋原材堆放,钢筋半成品加工,模板加工、配臵,机电专业加工区等均考虑设臵在现场内,且材料及半成品堆放应尽量设在塔吊覆盖的范围内。 、机械布臵要处于安全环境中,避开高空物体打击的范围。 、临电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