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底座冲压成形模具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卸料螺钉的设计 卸料板上设置 4 个卸料螺钉,公称直径为 12mm ,螺纹部分为 10 10M mm ,卸料 21 7 模架及其他零部件设计 模架设计 该模具采用后侧导柱模架,此模具的导柱安装在模具的后侧,有利于安排送料和模具装配。 以凹模的周界尺寸为依据,选择模架规格如下: 导柱 //d mm L mm180。 分别为, 32 210拼 , 35 210拼 ; 导套 =50+8+20+64+16+28+6+60=252mm 模柄设计 本套模具冲压力较大,模具结构在纵向上较宽,且有导柱,故选择凸缘模柄,用 4 个螺钉固定在上模座,模柄凸缘与上模座的窝孔采用 76Hjs 的过渡配合。 模柄的安装端直径为 60mm198。 固定板设计 固定板采用矩形结构,其平面尺寸与凹模外形尺寸相同,厚度为 20mm ,在其上钻有相应的螺钉孔及销钉孔,材料为 45 钢。 垫板设计 本套模具的冲压力较大,为了防止工作时压坏模座,故需要设置垫板,垫板 22 设计总结 本课程设计是我们进行完了三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后进行的, 它是对我们三年来所学课程的又一次深入、系统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 它在我们的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再次复习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对一些原来一知半解的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的认识。 特别是原来所学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如机械制图、模具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冷冲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进一步的了解了怎样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 同时还使我更清楚了模具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如怎样使制造的模具既能满足使用要求又不浪费材料,保证工件的经济性,加工工 艺的合理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冲压手册、模具制造简明手册、模具标准应用手册等队要设计的问题进行查询,我了解了通过更多的途径去了解我要做的设计,使设计更具合理性。 也使我学会了设计过程中对资料的查询和运用。 通过对底座零件的设计,使我对复合模有了深刻的认识,特别是这种带有刚性打件卸料装置的设计。 复合模的主要零件的加工一般比较复杂,多采用线切割进行加工,不容易从纯理论的角度精确的计算出来,多需要在试模后再进行调整。 在模具的设计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以处理的问题,虽然设计中对它们做出了解决 ,但还是感觉这些方案中还 是不能尽如人意,如压力计算时的公式的选用、凸凹模间隙的计算、卸件顶件装置选用、模架的选用与调整,都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使生产效率提高。 因为工件的形状规则对压力的计算可以直接用公式直接计算,然而对各个方面的设计都需要更近一步的学习和查阅更多的资料。 在此设计过程中,凸,凹模的设计是一个难点 ,但是通过我的努力以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 本模具设计的并非是完美的,但是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掌握了一些模具设计的方法,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正。 23 机械加工工 艺过程卡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产品型号 零(部)件图号 01 产品名称 零(部)件名称 凹模 共( )页第( )页 材料牌号 9Mn2V 毛坯 种类 锻造毛坯 毛坯外型尺寸 每个毛坯可制件数 1 每台 件数 备注 工序号 工序名称 工 序 内 容 车间 工段 设备 工 艺 装 备 工时 准终 单件 1 下料 下料 :120 80 备料车间 锯 床 2 锻造 3 退火 4 检验 5 刨 6 磨 7 划线 8 加工各各个螺钉、销钉孔与下模座配钻孔配铰 模具车间 立钻Z525 平行夹头 24 孔 9 热处理 检 验 硬 度 硬 度 为60~62HRC 热处理车间 致谢 光阴使箭,转眼三年的大学生活一晃而过,而我也即将离开可敬的老师和熟悉的同学踏入繁芜的社会中去。 在这毕业之际,作为一名工科类学校的学生,做毕业设计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毕业设计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它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很多都是书上没有的东 西,这就要靠自己去图书馆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还有很多设计计算,这些都要靠自己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解决,可以说,没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是很难完成这样复杂的工作。 在学校中,我们主要学的是理论性的知识,而实践性很欠缺,而毕业设计就相当于实战前的一次演练。 通过毕业设计可是把我们以前学的专业知识系统的连贯起来,使我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这不但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们实践经验的不足,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中遇到很多难题,由于有了课程设计的经 验及老师的不时指导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使我的毕业设计日趋完善。 毕业设计虽然很辛苦,但是在设计中不断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咨询问题,一步步提高了自己,一步步完善了自己。 同时也汲取了更完整的专业知识,锻炼了自己独立设计的能力,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这些经验对我以后的工作一定大有益处。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于杜伟老师在这一段时间给予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并向他们致意深深的敬意,以后到社会上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他们给予我的知识。 25 参 考文献 【 1】《实用模具技术手册》 陈锡栋、周小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 许发樾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 3】《中国模具设计大典》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编委会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4】《模具材料应用手册》 林慧国、火树鹏、马绍弥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 5】《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 6】《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 冯炳尧 、韩泰荣、蒋文森编,丁战生审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7】《模具制造手册》(第二版) 模具制造手册编写组编写 机械工业出版社 【 8】《冲压模具简明设计手册》 郝滨海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冲压模具图册》〉 杨占尧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0】《冲压模具 设计与制造》 刘建超、张宝忠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 此次设计的课题为底座的模具设计,所用材料为 20 钢,是一种力学性能和好的中碳钢。 此次设计是对大学三年所学知识的一个实践,主要的设计意义在于要认真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设计要点 、 设计的具体思路和步骤,知道如何运用资料进行设计,然后自己寻找出一条具体的设计思路完成此次的模具设计,并能够用与实际的生产。 在完成大学三年的课程学习,生产实习,我熟练地掌握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的知识,对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有了一个系统 、全面的理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对于模具设计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课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习。 经过在新飞电器有限公司、洛阳中国一拖的生产实习,我对于模具特别是塑料模具的设计步骤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丰富了各种模具的结构和动作过程方面的知识,而对于模具的制造工艺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和在工厂师傅的讲解下,同时在现场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并亲手拆装了一些典型的模具实体,明确了模具的一般工作原理、制造、加工工艺。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 15% 左 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 26 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 CAD,并陆续开始使用 UG、 Pro/E、IDEAS、 EuclidIS 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 Moldflow、 CFlow、DYNAFORM、 Optris 和 MAGMASOFT 等 CAE 软件,并且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 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 此外,许多研究机构 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 CAD/CAE/CAM 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等方面作出了贡献。 例如,吉林大学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所独立研制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分析KMAS 软件 ,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注塑模具、汽车覆盖件模具合乎级进模 CAD/CAE/CAM 软件,上海交通大学模具 CAD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压模具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 CAD软件等在国内模具行业拥有不少的的用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 CAD/CAE/CAM 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的模具依赖进口。 未来冲压模具的发展趋势 模具行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要更加关注其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结构复杂、精密度高的高档模具得到更快的发展。 我们的模具行业要紧紧的跟着市场的需求发展。 没有产品的需求、产品的更新换代,就没有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就没有模具产品的上规模、上档次。 如汽车生产中 90% 以上的零部件,都要依赖模具成型,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为汽车行业配套的模具产值增长达 40% 左右。 而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其次,要积 极推进中西部地区模具产业的发展,努力缩小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 中西部很多地区已经意识到模具产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重要作用。 如陕西、四川、河北等模具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河北兴林车身制造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河北泊头地区的骨干企业带动了一片模具企业的开拓;四川宜宾普什模具有限公司凭借强有力的资金投入,将在未来写下新的篇章。 第三,要积极推进模具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体制的创新,转换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明确产权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充分发掘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要积极推进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地区的制造业 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使其模具车间、分厂在不太长的时间里,采用多种有效实现形式,转换机制,大力发展产权明晰、独立自主经营,适应市场运作和模具生产快速反应的现代专业模具企业,培养能代表行业水平的“龙头”企业,带动地区产业链的发展。 第四,用信息技术带动和提升模具工业的制造水平,是推动模具工业技术的关键环节。 CAD/CAE/CAM 技术在模具工业中的应用,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的应用,使模具的设计制造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 再有,模具的开发和制造水平的提高,还 27 有赖于采用数控精密高效加工设备,如五轴加工机床、高速铣等。 超精加工 手段也、大量用于加工。 我们期待模具行业的明天更加迅速发展。 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冲裁件对冲裁工艺的适应性。 对于本工件的冲裁工艺性本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冲裁件的结构工艺性 该零件为弯曲件,尺寸较大,厚度适中,两边结构对称,不但排料方便,也可使凸凹模在弯曲时受力均匀。 此工件的内形和外形有 mm 的圆角,避免了尖角冲裁带来的不便,便于模具设计和加工,减少了热处理开裂以及冲裁时尖角处的崩刃和快速磨损。 零件低部的 8 个孔与直壁之间满足关系式 R t。 冲裁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该零件的经济公差等级在 IT13 以下,角度公差大于 39。 15 ,各个孔之间的距离也符合冲孔最小的距离。 零件图中对表面粗糙度未做特殊要求,故在冲裁时只要求工件表面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