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片区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料。 结构设计 设计规范执行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 2020 年版) 《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2020 年版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2020 版)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2 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2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l83062020 工程地质及自然条件参数 建筑采用以下工程地质及自然条件参数: 基本风压 根 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20( 2020版)》规定,选择项目场地基本风压值为。 地震烈度及设防标准 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2020 版)确定, 县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 2 类。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20)划分,县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建筑抗震设防标准为 标准设防类,按照 7 度进行抗震设防设计。 主要设计取值参数 荷载取值,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2020( 2020版)为基本依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各楼面荷载取值如下: 客厅、厨房、卧室: 178。 ; 卫生间: 178。 ;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3 页 疏散楼梯间: 178。 ; 不上人屋面: KN/ m178。 工程地质 场址位于 县城区,勘察场地地貌属于河谷地貌。 勘察场地现为居住用地,地形平坦。 适宜建设。 无不良地质现象。 本工程结构使用年限为 50 年。 建筑结构抗震安全 等级为二级。 地基与基础 框架结构基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土条形基础。 基础底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根据地质条件、荷载及施工工艺确定。 建筑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 1)主要构件尺寸 (mm): 2) 构造柱截面尺寸:最大 300 650 3) 圈梁截面尺寸: 250 500 4) 楼板厚度: 100 主要结构材料选用 ( 1)钢筋:构造柱、圈梁选用ф HRB335 级钢筋。 fy=300N/ mm2;楼盖屋面选用ф HPB235 级钢筋 fy=210N/mm2; ( 2)钢板和型钢:一律采用 Q3 号钢。 ( 3)焊条:采用 E43 型, E50 型和 E55 型。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4 页 ( 4)承重墙材料:均采用普通烧结页岩砖。 ( 5)混凝土强度等级:构造柱砼强度等级 C25,梁、板砼强度等级C25。 公共配套设施 给排水 设计标准 (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20; ( 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20; (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20; 设计范围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排水系统。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 室外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 给排水系统的原则 ( 1)院区内的给水系统其用水量应满足院区内全部用水需求,其水压满足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要求,室外给水系统尽量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 2)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燃气或有害气体的管道同管沟敷设,且生活给水关于排水管之间的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小于 米,交叉埋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5 页 设时不宜小于 米。 场地给排水设施 水源为市政水源,由市政给水管网引 入两条 DN150 自来水管向本项目供水。 两条给水干管从不同方位引入,给水引入管至红线内经水表后为生活、消防合用环状管网相连接,且表后设“倒流防止器”。 城市自来水接口处压力为 ,市政供水水压满足且稳定,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场址附近侧设有市政雨水管和污水管,可接纳院内排出的雨水和经处理后的污水。 给水 生活用水 ( 1)用水量计算 类 别 用水量标准(L) 人数 最高日用水量 使用时间 小时变化系数 最高时用水量 备 注 棚户区住房改造 200L/人 .d 400 136m179。 / d h=24 m179。 / h 道路及浇洒绿化用水 2L/m2 d 10m179。 /d 未预见及管网漏失水量 10% 179。 /d 合 计 179。 /d 最高用水量 Qd=179。 /d,最大小时用水量 Qd=179。 /h。 ( 2)给水系统 区内主水管沿区内道路呈环状布置,由环状主水管供建筑的生活用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6 页 水,室外生活、消防给水合一的供水系统。 由环状主水管供给棚户区住房改造的屋顶水箱,再由屋顶水箱供给房顶水表箱至各住户。 给 水干管管径为 DN150,建筑单体入户管主要设计为 DN50、 DN25。 室外给水管材采用 PE 塑料管,电热熔连接。 室内给水管采用 PPR 塑料管,热熔连接。 公共绿地和道路需设洒水栓,洒水栓间距不宜大于 80m。 热水系统 ( 1)用水量计算 棚户区住房改造项目主要采取全天太阳能热水供应,其用水取值标准为: 热水量表 类 别 热水量标准(L) 最高日热水量 最高时用水量 备 注 棚户区住房改造 30L/人 .d 179。 / d 179。 / h h=24 合 计 179。 /d 最高日热水量为 Qd=179。 /d,最大小时用水量 Qd=179。 ( 2)供水系统 热水采用各单元集中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 当太阳能不能满足要求时,用电或煤为辅助加热。 热水管采用 PPR 管 (热水型 ),热水系统采用自然循环的方式,供水温度为 60 度。 热水主要供应棚户区住房的卫生间、厨房等部位使用。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7 页 消防用水 消防系统名称 建设项目 消防用水量标准 火灾延续时间 室外消火栓系统 棚户区住房改造 10L/S 2h 一次火灾室外消防用水量为 72m179。 ,因此,室外一次火灾最大用水量为72m3。 室 外消防为低压制,由城市消防车自室外消火栓取水加压灭火。 卫生洁具 卫生间设台式洗脸盆和双管成品沐浴器和自动式冲洗阀的蹲便器。 排水 雨水 1)场址附近设有城市雨水管道,允许本工程雨水排入。 2)雨水量计算:雨水量按 县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3)室外道路两侧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雨水。 屋面雨水经雨水管汇集后排入室外明沟,明沟雨水接入室外雨水管网。 4)本工程红线范围内雨水设两根排出管,排入附近城市雨水管道,排出管管径为 DN400。 5)雨水管采用 HDPE 双壁波纹排水管,弹性密封橡胶圈接口。 管道接口处设混凝土基础,管道底部设混凝土垫层,混凝土标号 C10,厚度100mm。 6)雨水口、雨水检查井均采用砖砌筑。 污水 棚户区住房改造设置独立的污水排水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8 页 污水排放合流制,将粪便污水、洗涤废水等排至化粪池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污水排水系统 1)按最高日给水量的 85%计,生活污废水排放量为 179。 /d。 2)管网布局:污水主管道沿道路地埋设置,全部污水管采用重力流排放。 3)污水管径: DN400。 4)管材:采用 HDPE 双壁波纹排水管。 5) 建筑物内生活污水经排水管道汇集并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强电 设计依据 (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20 ( 2)《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20 ( 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BG5005797( 2020 版) ( 4)《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20 ( 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20 ( 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 7)《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593 ( 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20 ( 9)《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20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29 页 设计范围 棚户区住房改造供配电、照明,防雷、接地等 负荷等级 水泵房、配电箱、应急照明二级负荷。 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供电电源 由市政电力网引入一路三相四线电为本工程电源,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设置 400 千伏安变压器供给项目用电。 无功功率补偿 所有灯具设就地补偿电容器,补偿后高压侧功率数大于。 用电负荷 按照照明功率密度值。 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照度 100l; 卧室照度 75l; 餐厅照度 150l。 该项目按照《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2020 年版 )划分,住宅分类应为 2类,按照每户 ,估算用电负荷为 450KW,用电在区内物业管理的统一考虑下进行。 以负荷系数 计算,计算负荷为 ,经功率自动补偿,补偿后功率因素达 以上。 配置相应变配电设施,就可保证项目用电需求。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30 页 计量方式 总配电箱处总计量, 低压侧分户分别计量。 低压配电 低压配电柜采用固定分格式低压配电柜。 低压配电为放射式和树干式混合供电方式。 由配电房分别对每幢总配电箱供电。 动力 棚户区住房改造主要电力设备包括:消防设备、通讯及监控设备等,对其中消防、应急照明用电采用双回路(应急电源)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 三级负荷采用放射 —— 树干式混合供电方式。 保护及接地 本工程低压配电接地系统为 TN— C— S,采用总等电位联接,利用基础钢筋及沿建筑物围边敷设 — 60 6 扁环形接地体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 1Ω,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 联结。 防雷保护和接地 ( 1)防雷建筑物等级的划分和防护措施 :根据相关防雷设计规定该项目各建筑物划分为三级防雷保护建筑物。 采用避雷带作为接闪器防止直接雷。 进户线采用电缆沿沟引入方式以防止雷波的侵入,建筑物屋面和内部的所有金属设备的外壳、金属构架、金属钢管均应与防雷装置作等电位电气连接以防感应雷。 ( 2)低压配电系统保护接地方式采用“ TNCS”系统,设置专用保护接地线(既 PE 线),配电线路的线制均为三相五线制。 xxxxxxx 棚户区改造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 31 页 ( 3)按规范要求进行总等电位联接,且在消防及弱电机房等独立电源控制箱处设置接地端子。 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设局部等电位 联结。 ( 4)接地方式;采用保护接地及防雷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