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口水电站重力坝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按照规范 SL3192020,初拟的非溢流坝段 进行稳定计算: 取单位长度坝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稳定校核。 (一)设计工况下 坝体 自重:    kNG158076  静水压力: 2211 9 . 8 1 ( 2 3 8 1 1 1 ) 7 9 1 1 2 . 722P H k N      设计洪水位最大下泄流量 4800m3/s,查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查得资料对应的 下游 水位为。 则 2211 9 . 8 1 ( 1 3 2 . 4 1 1 1 ) 2 2 4 6 . 322xP h k N      1 1 0 2 1 1 0 29 . 8 1 ( 1 3 2 . 4 1 1 1 ) 1 8 0 4 . 12 1 2 7 2 1 2 7yP h k N        扬 压力: 13 图 22 设计工况下扬压力计算简图 (单位: kN/m2) 1 = 9 . 8 1 =H  2( 238111 ) 2 = 9 . 8 1 =H  2( ) 3 = 0 . 3 9 . 8 1 = 3 1 0 . 8H  2( ) kN/m 由计算简图 22可得到 : kNU 2 4 4 02110) 2 4 1 0 9(2192) 1 0 0 9( 浪 压力: 由于 1 2 7 / 2 4 .7 7 6H m L m  ,故为深水波 ,所以 kNhhLP zmwk)0 2 3 (4 0 5 )(4 %1  (二)校核工况 坝体 自重: 14    kNG158076  静水压力: 2211 9 . 8 1 ( 2 4 0 1 1 1 ) 8 1 6 2 4 . 122P H k N      设计洪水位最大下泄流量 8500m3/s,查坝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查得资料对应的 下游 水位为。 2211 9 . 8 1 ( 1 3 6 . 3 1 1 1 ) 3 1 3 9 . 622xP h k N      1 1 0 2 1 1 0 29 . 8 1 ( 1 3 6 . 3 1 1 1 ) 2 5 2 1 . 42 1 2 7 2 1 2 7xP h k N        扬压力: 图 23 校核工况下扬压力计算简图 (单位: kN/m2) 1 = 9 . 8 1 =H  2( 240111 ) 2 = 9 . 8 1 =H  2( ) 3 = 0 . 3 9 . 8 1 = 3 0 5 . 2H  2( ) kN/m 由计算简图 23可得到 : 15 kNU 5 9 6 82110)(2192)( 浪压力: 近似取与设计浪压力同一值: kN。 按照规范 SL3192020 进行 稳定校核 , 查基本资料得到摩擦系数为。 设计工况 :   2 4 9 1 1 2 ) 2 4 4 8 0 41 5 8 0 7 6(    P UWfKs 校核工况 :   ) 5 8 0 7 6(    P UWfKs 表 24 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Ks 荷载组合 坝的级别 1 2 3 基本组合 特殊组合 (1) (2) 从计算结果和表 24 可以得到设计工况下 sK ,校核工况 下 sK ,故设计断面不满足抗滑稳定条件,需要重新设计非溢流坝段剖面。 由于抗滑稳定系数较小,所以在上游设计折坡以利用水压来保持坝体稳定,初步拟定将折坡起点定在▽ 171m 处,上游的折坡坡率定为 1:。 新设计的非溢流坝段的剖面如图 24。 16 ▽▽▽▽▽▽ 图 24 非溢流坝剖面图 (单位: m) 对新设计的非溢流坝进行稳定和应力验算,分别从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进行计算,设计状况下坝基抗滑稳定及应力计算如表 25。 设计工况: 表 25 设计状况下坝基面抗滑稳定及应力计算 应力稳定验算 方向 力臂 弯矩( kN▪m) ↓ ↑ → ← 逆时针 顺时针 自重( kN) W1 4320 50 216000 W2 37728 42 1584576 W3 120960 6 725760 17 水平水压力( kN) P1 P2 竖直水压力( kN) Q1 51 Q2 52 Q3 87138 扬压力( kN) U1 0 0 U2 U3 46 U4 364315 浪压力( kN) Pwk 求和( kN) 79140 竖向求和 水平求和 力矩求和 按照规范 SL3192020,对坝进行抗滑稳定和应力计算。 抗滑稳定验算:   ][ 6 8 9 3 3 4 1 1   KP UWfKs 式中 : f — 混凝土与基岩之间的摩擦系数,查设计资料取为 ; W — 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 (包括扬压力 ),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 , ; P — 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切向分值 ,。 经过计算, K=,故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 M P ak P aBMBWyu 8 81 0 8 0 7 6 1 9 561 0 8 3 4 1 1 5622  18 式中: W — 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 (包括扬压力 ),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 M — 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全部荷载对截面垂直水流流向型心轴的力矩和; B — 计算截面的长度。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M P ak P aBMBWyd 7 9 51 0 8 0 7 6 1 9 561 0 8 3 4 1 1 5622  上游面 剪应力: M p ak P anp yuuu) 8 2 4 5()(  式中 : up — 为上游面水压力强度 , k P ap u 2 4 5)1 1 12 3 8(  ; n— 为上游坝坡坡率。 下游面剪应力: M P ak P amp dydd 2 7 3) 0 7 9 5()(  式中 : dp — 为下游面水压力强度 , k P ap d )(  ; m— 为下游坝坡坡率。 上游面 水平正应力: MPak P anp uuxu 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19 M P ak P amp ddxd 2 3 2 2 7   上游面主应力: M P ak P anpn uyuu 2 4 )()1(22221  下游面主应力 : M P ak P ampm dydd)()1(22221  坝前水压力: M P ak P ap uu 2 4 52  M P ak P ap dd 0 92  通过上面的计算,在设计工况下,坝基截面满足抗滑稳定条件和应力条件。 上游折坡处: 20 ▽▽▽▽▽ 图 25 非溢流坝段折坡点剖面 (单位: m) 表 26 设计状况上游折坡面稳定应力计算( 171m高程处) 应力验算 方向 力臂 弯矩 ↓ → ↑ 逆时针 顺时针 自重( kN) W1 20448 24 490752 W2 2 水平水压力( kN) P1 扬压力( kN) U1 4 U2 浪压力( kN) Pwk 求和( kN) 按照规范 SL3192020,对坝进行抗滑稳定和应力计算,下列计算中的符号意义和设计工况中的符号意义相同。 抗滑稳定验算:   ][   KP UWfKs 故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上游面垂直正应力 : 21 M P ak P aBMBWyu 5 8 0 1 2 76 2 3 0 2622  下游面垂直正应力 : M P ak P aBMBWyd 4 9 0 1 2 76 2 3 0 2622  上游面 剪应力: 上游面水压力强度 k P ap u 5 7)1 7 12 3 8(  00)()( np yuuu  下游面 剪应力: 下游面水压力强度 0dp M P akP amp dydd)()(2  上游面 水平正应力: MPakPanp uuxu  下游面水平正应力: M PakPamp ddxd  上游面主应力: 22 M P ak P anpn uyuu)01()1(22221  下游面主应力: M P ak P ampm dydd 3 9 7 4 9)()1(22221  坝前水压力: M Papuu  MPapdd 02  通过上面的计算,在设计工况下,折坡处截面满足抗滑稳定条件和应力条件。 校核工况: 表 27 校核状况下坝基面抗滑稳定及应力计算 应力稳定验算 方向 力臂 弯矩 ↓ ↑ → ← 逆时针 顺时针 自重( kN) W1 4320 50 216000 W2 37728 42 1584576 W3 120960 6 725760 水平水压 P1 43 23 力( kN) P2 竖直水压力( kN) Q1 51 Q2 52 Q3 扬压力( kN) U1 0 0 U2 2622 U3 912 46 41952 U4 浪压力( kN) Pwk 求和( kN) 38022 竖向求和 水平求和 力矩求和 按照规范 SL3192020,对坝进行抗滑稳定和应力计算,下列计算中的符号意义和设计工况中的符号意义相同。 抗滑稳定验算:   ][ 8 5 1 1 3 3 3 3   KP UWfKs 故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上游垂直面 正应力: M P ak P aBMBWyu 0 91 0 8 2 1 5 7 8 961 0 8 3 3 3 3 4622  下游垂直面 正应力: M P ak P aBMBWyd 8 6 0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