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晚景老年康复中心项目申请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XX区 2020 年重点建设项目,是为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升社会福利事业的水平,使全区乃至更大范围的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送,解决广大居民后顾之忧,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项目,现 结合调查状况和规划以及资金等筹措能力,提出了实施计划,为了加快项目的实施,取得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特编制该项目的申请报告上报。 三 、建设规模与目标定位 建筑规模 本项目 为 XX 区老年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拟建 1 幢 5 层门诊楼、 1 幢 6 层病房楼、 1 幢 6层康 复楼、 3幢 5层公寓楼及 1 幢 2 层附属楼,规划用地 平方米(合 35亩),总建筑面积 28560 平方米,其中公建建筑面积 17289 平方米,公寓建筑面积 11271 平方米, 建筑密度 %,容积率 ,绿地率 65%,停车位 350 个。 目标定位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百姓养老观念不断更新,社会集中养老的方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老年公寓有完善、周到、及时的服务,有优越的居住环境和适合老年人的各种活动,将越来越受到有知识、有品位、经济基础较好、观念开放且有闲情雅趣的老人青睐。 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人们 的观念中,老年公寓与传统的养老院(敬老院)有着很大的不同,养老院一般仅解决老人的基本吃住问题,大多是为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和政府的一些民政对象服务的,条件较差。 老年公寓可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不仅在基本的吃住方面能保证吃的好,住的舒适,而且还提供较好的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服务和设施。 调查表明,人们对老年公寓的认同远远高于养老院。 发达国家很重视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西方的很多学者从以下四大方面上来研究探讨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第一,从场所的角度(包括环境和人群)来研究居住环境对老年人的活动和行为的影响。 第二,从设计的 角度来研究空间环境在支持、改变,或否认老年人的社会、生理需求的过程中,将起什么样的作用。 第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从政策、法规设计规范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促进老年人居住水平的提高。 因此,建筑设计师设计老年公寓时主要从以下 10个方面考虑:①私密性:老年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不被干扰的空间。 ②社会交往: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 ③可选择性:应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可选择性,并有控制的能力。 ④清楚的方向性和明确的标志系统,它为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上的方便。 ⑤安全感和 安全性:为活动能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安全性,使他们有安全感。 ⑥可达性和易操作:供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应 7 有很好的可达性(即无障碍)。 常用设施(如门、窗、家电)应易于操作。 ⑦适度刺激性和挑战性:一个有适度挑战性的环境将促进老年人的经常活动。 ⑧适度的声光环境:它将大大方便视力和听力已经减退的老年人的活动。 ⑨环境的熟悉性和连续性:环境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地方传统,并成为往日生活的延续,使老年人不感到陌生。 ⑩尺度适宜的细部:它可以使老年人处处感到方便和愉快。 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 很大提高,从而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同时,老人们对养老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老年公寓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方式,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面向新世纪的老年公寓,应该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目标,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形成一个完善的老人社区。 本项目 选址在郊区,距 城区 3公里左右 ,占地 35亩,靠近 XX 青年公园,内 有河流、湖泊、山地、树林,空气清新,环境怡人,可供老人休闲、健身、劳动 ,是理想的老年公寓建设场所。 在设施建设上,住房应以单元式公寓套房为主,有卧室、起居室、小厨房、卫生间,配备家具、彩电、冰箱 、空调、电话等设备,使之具有家庭气氛;卫生间及过道、走廊均安装扶手,床头安装紧急呼救装置。 公寓楼设活动室、娱乐室、健身房、洗衣房、阅览室、会客室等,并设医务室、监护室及相应的医疗仪器,另设招待客房。 公寓的辅助设施应有小商场、邮电所、银行、停车场等。 公寓配备专职的服务队伍,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负责打扫卫生、保护环境、维修设备,并提供老人需要的各种服务。 公寓定期为入住老人进行体检,医护人员 24小时关注老人身体状况,随时诊治,必要时及时送往专门医院。 老年公寓的收费要充分考虑当时中上收入水平家庭的支付能力,不可太高。 本项目建成后将投入 市场化运作,适应现代老人需求,定位较高的新型老年公寓。 整体布局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五大功能设置。 老人入住均为宾馆式单人或双人住房,设施齐全; 并 聘知名中西医专家坐诊,例行健康体检;娱乐区设有棋牌室、健身房、歌舞厅等, 同时公寓相邻于 XX 青年公园,内有水库, 喜欢钓鱼的老人可尽兴垂钓; 康复中心内 24 小时提供热水,星级宾馆服务水准,而且入住后所有服务设施均免费,使老人有如“家”的感觉。 四 、项目组成及建设内容 本 项目 总建筑面积 28560 平方米,其中公建建筑面积 17289 平方米,公寓建筑面积 11271平方米,同时配有 道路、停车场、绿化带及室外管线工程等组成。 具体组成如下: 建筑 工程 8 本项目 由门诊楼、病房楼、康复楼、公寓楼及附属楼组成,详见下表: 建筑构成 一览表 表 11 建筑类型 幢数 房屋层数 建筑面积 备注 门诊楼 1 5 5600 病房楼 1 6 7600 康复楼 1 6 5076 公寓楼 3 5 6888 附属楼 1 2 3396 合计 7 28560 道路 根据本项目建设及 康复中心 规模确定本 项目内 道路为二级,如下: 生活 型 道路:一般以通行非机动车和人为主,并满足救护、消防、运货及搬运家具等车辆通行的要求,路面 宽 度一般为 4~ 6米; 交通型 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 9 米,红线宽度不小于 16米。 绿化 区内绿化分二级,景观绿地和庭院绿地。 景观绿地与庭院绿地由林荫步行道连结,形成有主、有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系统,绿化率达 65%。 管线工程 ( 1)管线设计 康复中心 内设施有电力、电讯、给水、雨水、热力和有线电视等管线,全部地下敷设,沿道路走向,折线设计,各种线路皆由居住区要路接入。 ( 2)供电系统 本 项目 规划内设置配电室。 且 全部供电线路采用 直埋方式敷设,采用 VV22 型电缆引入楼内 T 接箱分至各相邻楼内。 公寓楼 用电指标按 60W/M2指标计算, 公建 用电指标按 100W/M2指标计算。 ①总体 初步考虑整个 康复中心 用电容 量 约为 3532KW,可直接 由小区 内 配电室供给。 详见公寓、公建用电量表: 用电量表 表 12 项目 建筑面积(㎡) 指标 小计 公寓 照明 11271 60W/㎡ 676KW 9 公建照明 28560 100W/㎡ 2856KW 合计 39831 3532KW ②低压配电系统 从 配电室 以放射式配出电缆埋地暗敷至低辅 至各房间。 每栋楼设低压配电间。 整幢楼 设有断开标志的电源总开关,再分照明,普通插座和空调等多个分回路,各分回保护断路器均应具有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 总开关和分开关应断开相线和中性线,除挂壁式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均应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③计量 公寓 每 房间 设单相 10( 40) A 电度表,楼内的用的公共照明等也单独设表计量。 其他公建等亦在规定容量内采用相应的电压等级计量。 ④照明 整个康复中心 内绿化环境好,面积大,电气设计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比如:户外照明灯具应选择与环境相协调的外型与光源;绿化小区局部照明,泛光照明与建筑环境设计密切配合等。 在生活 型 道路 周围 安装单叉高压钠灯,在绿地和次干道旁安装多种庭院灯。 照明线路采用电缆直埋敷设,并利用定时钟控制。 ( 3)供热 ①供热指标: 公寓 楼 293KJ/㎡ , 公建 335KJ/㎡。 ②供热面积: 公寓楼 11271 平方米, 公建 17289 平方米, 总热 负荷为 9GJ/h。 ③热源及管道布置 : 该区热源由已建成的周围管道接入,再设一换热站,采暖外管采用枝状直埋式敷设。 ( 4)给排水系统 ①给水:由周围现状管线接入 康复中心 内部,沿道路树状敷设,对其内 部进行供水。 规划给水管管径 DN300。 ②雨水:组团地势南高北低,经组团道路收集,由南向弱汇入 城市污水管网,出口管径d400。 ③污水:污水经各建筑物楼前管汇集后由 北 排入 城市 排污管线。 出口管径 d400。 ( 5)电话通讯及宽带网 线路采用光缆分别由南面的 XX路接入, 康复中心 内主干线断面为 6孔砼块 +3孔 DN100PVC管。 通讯电缆沿地下管道敷设,由各电缆入孔井就近引至各户。 ( 6)消防与人防规划 规划中所有道路宽度、建筑间距等指标都考虑到消防要求,使消防车、消防用具都可以 10 迅速、顺利地到达整幢楼的各个部位。 规划沿外围道路按相关设计规范设置消防栓,每个消防栓服务半径 60 米。 人防设施结合住宅内部集中绿地设置在地下,总面积按总建筑面积的2%考虑,共计 571 平方米。 ( 7)电视及其他 电视电缆也由周围已建成的 城市通讯网 进入,并将电视信号通过电视电缆传输至各 房间用户。 敷设方式与通讯线路相同,两条管线平行敷设。 ( 8) 防雷及接地 ① 本 康 复中心 内各建筑物以二、三类防雷建筑物考虑。 ② 建筑物根据本体结构的条件考虑采用基础钢筋和桩内钢筋形成接地体。 ③ 公建建筑 电气安全地型式采用 TNS制,并且 公寓 楼进行总等电位联接。 五、项目建设方案 设计特点 老年公寓 的 设计 首先要一切从老人的居住生活行为特征出发,也就是应很好地理解老年人究竟具有什么样的身体机能、心理特征、生活结构和具体的家庭与社会养老生活形式,确定合适的设计方针。 总体来说,应当 包括以下几点: ( 1) 要有功用性 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步行和使用轮椅的空间,消除地面所有的高差,使老人能自由地在住宅 内移动。 家具、器具和设备要配置在便于老人操作的位置,采用简单的动作就能使用的操作方法。 要给护理人员留有护理空间,特别是浴室和厕所空间,一定注意放大一些尺寸,保证老人活动需要尺寸和协助老人时所需的空间。 ( 2)要有安全性 建筑 内总会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需要加以注意。 特别是地面材料要求防滑,要排除高差和门坎;在厕所和浴室或协助老人用力的地点,要安装扶手,门最好改为推拉式的。 要用鲜明的色彩和照明,以提醒老年人注意。 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在老年人判别力、行动力减退的情况下,安装警铃能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 ,以使老人能得到帮助。 (3)要有健康性 要保持老人的居室、厕所、浴室 等 容易清扫的方便条件。 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特别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便于老人作室外的活 11 动。 要使老人能方便地使用卫生设备和厕所,冬天洗浴时应考虑加温的设备。 设计原则 ( 1) 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 ( 2) 尽可能在楼内外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邻里交流、人际交流的 公共交往空间和环境; ( 3) 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 4) 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 设计要求 (1)项目选址 从城内向郊区,从繁嚣到宁静,从地段到环境的转变,决定了老年住宅项目的选址应以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恬静的生活环境作为第一衡量指标。 项目的选址 主要 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① 环境质量良好,环境符合老人的心理上的需求,对老人有较强的吸引力; ② 交通便捷,老人外出或是与子女、 友人往来都十分方便; ③ 场地周边活动安全,不应以主要交通干线为界,保证购物、逛公园等一般室外活动不必穿过城市主要街道; ④ 场地不宜直接邻近学校、儿童游乐场或为青年与成年人所活跃出 入 的娱乐区; ⑤ 生活气息浓郁,使老人们与各年龄段的居民们有各种各样的相互交往机会,避免产生与社会相隔绝,被社会所遗弃的消极心理; ⑥ 场地应有足够面积,以满足开展户外活动的要求。 ( 2)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上,也应该从老年 人 的特点出发,满足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需求。 在进行规划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① 住宅区和活动区分离,保 证生活空间不受干扰; ② 建筑布局应确保朝向、采光、通风和景观等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 ③ 设置坡道联系室内外空间,方便轮椅的使用; ④ 基本的生活配套齐备,以保证老人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就可得到满足; ⑤ 设置有一定规模力量的医疗保健中心,而且与生活区靠近,并有通畅的道路系统以应 12 付紧急情况,为老人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3)单体设计 单体设计以多层为主,主要是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