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教学楼计算书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 2 ) 1 5 1 6 . 4 1 2 2 . 0 2c f f ff b h h h k N m k N m           属于第Ⅰ类 T 形截面。 639。 2 210 1 2 2 . 0 2 1 0 0 . 0 21 . 0 1 1 . 9 2 1 0 8 5 6 5s cfMf b h     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下册) 20201022 99 1 1 2 1 1 2 0 . 0 2 0 . 0 2 0 . 5 5sb            (满足) 39。 10 20 . 0 2 1 . 0 1 1 . 9 2 1 0 8 5 6 5 725300cfs yf b hA m mf       实配钢筋: 318 227 6 3 7 2 5sA m m m m (满足) m i n m a x( 0 .2 5 , 5 5 / ) 0 .2 5 %tyff  m i n0 763 0 . 4 5 %3 0 0 5 6 5sAbh    (满足) m a x0 760 0 . 4 5 % 2 . 5 %2 5 0 5 6 5sAbh     c、支座处负筋配置 设计内力: kN m   0 60 0 35 56 5sh h a m m     已知支座负弯矩作用下,受压钢筋为 318 ( 2763sA mm ) 39。 39。 39。 602210() 1 7 7 . 8 5 1 0 3 0 0 7 6 3 ( 5 6 5 3 5 ) 0 . 0 51 . 0 1 1 . 9 3 0 0 5 6 5yss cM f A h af b h           39。 0021 1 2 0 . 0 5 0 . 1 2 3s h      ( 39。 sA 无法屈服) 所以,近似令 39。 2xa 配筋: 6 239。 0 1 7 7 . 8 5 1 0 1119( ) 3 0 0 ( 5 6 5 3 5 )s ysMA m mf h a      实配: 2 18 2 20   221 1 3 7 1 1 1 9sA m m m m (满足) 其中,以上四根钢筋中, 218 通长,于跨中处充当负筋(架立筋); 220 于梁跨 1/3 处截断。 m i n m a x( 0 .3 , 5 5 / ) 0 .3 %tyff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下册) 20201022 100 m i n0 1137 1 0 0 % 0 . 6 7 % 0 . 3 %3 0 0 5 6 5sAbh      39。 763 0 .6 7 0 .31137ssAA    (满足) 验算纵筋间距: m a x( 30 0 20 2 18 2 2 25 ) / 2 87 25s m m s m m         (满足) d、箍筋配置 支座剪力 max kN 据《高规》 验算受剪截面 00. 2 0. 2 1. 0 11 .9 30 0 56 5 40 3. 41 11 8. 70c c cV f bh k N k N        截面满足要求。 根据《高规》 配置箍筋:加密区 —— 8@100 (梁两端各 500mm) 非加密区 —— 8@150 1 0 00 . 4 2 1 . 2 51010 . 4 2 1 . 2 7 3 0 0 5 6 5 1 . 2 5 2 1 0 5 6 51002 4 0 . 2 1 1 1 8 . 7 0svu t y vAV f b h f hsk N k N        (满足) ( ) 2 0 00 . 4 2 1 . 2 51010 . 4 2 1 . 2 7 3 0 0 5 6 5 1 . 2 5 2 1 0 5 6 51501 9 0 . 2 7 8 5 . 3 4svu t y vAV f b h f hsk N k N        (满足) ( ) 所以, 101 0 . 2 2 %3 0 0 1 5 0sv A svbs    m i n 1 . 2 70 . 2 8 0 . 2 8 0 . 1 6 9 % 0 . 2 2 %210ts v s vyvff      (满足)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下册) 20201022 101 ( 2)中跨梁截面设计: a、跨中截面设计 设计内力: kN m;按 T 形单筋截面设计 ,截面几何参数同一层中跨梁跨中截面: 0 40 0 35 36 5sh h a m m     39。 39。 39。 10 ( / 2 ) 1 . 0 1 1 . 9 9 0 0 1 2 0 ( 3 6 5 1 2 0 / 2 ) 3 9 2 7 3c f f ff b h h h k N m k N m           属于第Ⅰ类 T 形截面。 639。 2 210 6 1 . 4 3 1 0 0 . 0 41 . 0 1 1 . 9 9 0 0 3 6 5s cfMf b h       1 1 2 1 1 2 0 . 0 4 0 . 0 4 0 . 5 5sb            (满足) 39。 10 20 . 0 4 1 . 0 1 1 . 9 9 0 0 3 6 5 574300cfs yf b hA m mf       跨中截面实配正钢筋: 316 2603sA mm c、支座处负筋配置 设计内 力: kN m   0 40 0 35 36 5sh h a m m     已知支座负弯矩作用下,受压钢筋为 316 ( 2603sA mm ) 39。 39。 39。 602210() 8 1 . 6 2 1 0 3 0 0 6 0 3 ( 3 6 5 3 5 ) 0 . 0 4 61 . 0 1 1 . 9 3 0 0 3 6 5yss cM f A h af b h           39。 0021 1 2 0 . 0 4 6 0 . 1 9s h      ( 39。 sA 无法屈服) 所以,近似令 39。 2xa 配筋: 6 239。 0 8 1 . 6 2 1 0 824( ) 3 0 0 ( 3 6 5 3 5 )s ysMA m mf h a    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下册) 20201022 102 实配: 2 18 2 20   228 2 3 8 2 4sA m m m m 其中,以上四根钢筋中, 218 通长,于跨中处充当负筋(架立筋)见图 ; 220于梁跨 1/3 处截断。 m i n0 823 1 0 0 % 0 . 7 5 % 0 . 3 %3 0 0 3 6 5sAbh      % (满足) 39。 603 0 .7 3 0 .3823ssAA    (满足) 验算纵筋间距: m a x( 30 0 20 2 18 2 25 2) / 2 87 25s m m s m m         (满足) d、箍筋配置 支座剪力 max kN 根据《高规》 验算受剪截面 00. 2 0. 2 1. 0 11 .9 30 0 36 5 26 0. 61 99 .7 7c c cV f bh k N k N        截面满足要求。 根据《高规》 配置箍筋:加密区 —— 8@100 (梁两端各 500mm) 非加密区 —— 8@150 1 0 00 . 4 2 1 . 2 51010 . 4 2 1 . 2 7 3 0 0 5 6 5 1 . 2 5 2 1 0 5 6 51002 4 0 . 2 1 9 9 . 7 7svu t y vAV f b h f hsk N k N        (满足) (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下册) 20201022 103 2 0 00 . 4 2 1 . 2 51010 . 4 2 1 . 2 7 3 0 0 5 6 5 1 . 2 5 2 1 0 5 6 51501 9 0 . 2 7 9 9 . 7 7svu t y vAV f b h f hsk N k N        (满足) ( ) 所以, 101 0 . 2 2 %3 0 0 1 5 0sv A svbs    m i n 1 . 2 70 . 2 8 0 . 2 8 0 . 1 6 9 % 0 . 2 2 %210ts v s vyvff      (满足) 其余层框架梁配筋见框架梁正截面配筋与斜截面配筋计算表。 柱截面设计 设计思路: 柱按偏心受压构件设计。 首先根据设计内力判断是属于“大偏心受压柱”还是“小偏心受压柱”,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截面设计。 设计参数: 砼: C25 ( 221 . 2 7 / , 1 1 . 9 /tcf N m m f N m m); 纵筋: HRB335 ( 2300 /yf N mm ); 箍筋: HPB235 ( 2210 /yf N mm ); 钢筋保护层厚: 39。 30ssa a mm。 现以第八层 F 柱的抗震设计与非抗 震设计为例分别进行计算柱配筋。 1) 八 层 F 柱( 500 500) ( 1) 抗震设计(   ) M K N     0 50 0 40 46 0h m m 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下册) 20201022 104 0 1. 25 1. 25 42 00 52 50l l m m    60 393 .76 10 4317 6 10MemN    m a x( / 30 , 20 ) 20ae b m m 0 0 . 5 4 3 0 . 0 2 0 0 . 5 6 3iae e e m     1 0 0 . 5 6 30 . 2 2 . 7 0 . 2 2 . 7 3 . 5 1 . 00 . 4 6ieh        取。 02/ 5 2 5 0 / 5 0 0 1 0 . 5 1 5 1 . 0lh      2 20 1201 1 5 2 5 01 1 1 .0 1 .0 1 .0 6 4563 50014001400460ile hh           5001 . 0 6 4 5 6 3 4 0 8 0 922i he e a m m        采用对称配筋: 3101 7 2 . 6 6 1 0 0 . 7 5 0 . 0 3 4 0 . 5 51 . 0 1 6 . 7 4 6 0RE bcNf b h      (大偏心) 又 02 2 4 0 0 .1 7 4460sah   ,所以受压钢筋不屈服。 / 2 1 . 0 6 4 5 6 3 2 5 0 4 0 3 8 9ise e h a m m          39。 39。 39。 032()0 .7 5 1 7 2 .6 6 1 0 3 8 93 0 0 ( 4 6 0 4 0 )400REssyNeAAf h amm    2m i n m i n 0 0 . 2 % 5 0 0 4 6 0 4 6 0sA b h m m     实配: 2 16 2 1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