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综合楼冷热源机房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Q = CPp wnV(tn twn) Q — 通过门窗冷风渗透耗热量, W Cp — 干空气的定压质量比热容 =(kg178。 ℃ ) pwn —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 kg/m3 V — 渗透冷空气量, m3/h tn — 冬季室内设计 温度,℃ twn —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 1)通过门窗缝隙的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 9 V = L0l 1m b L0 — 在基准高度单纯风压作用下,不考虑朝向修正和内部隔断的情况时 ,每米门窗缝隙的理论渗透冷空气量, m3/(m178。 h) L0 = a1 178。 (pwn 178。 v02/2)b a1— 外门窗缝隙渗风系数, m3/(m178。 h178。 Pab)当无实测数据时,可根据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标准采用 v0— 基准高度冬季室外最多方向的平均风速, m/s l1 — 外门窗缝隙长度,应分别按 各朝向计算, m b — 门窗缝隙渗风指数, b = ~。 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b= m — 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考虑建筑体型、内部隔断和空气流通因素后,不同朝向、不同高度的门窗冷风渗透压差综合修正系数 m = Cr178。 Cf178。 (n1/b + C)178。 ch Cr— 热压系数 Cf— 风压差系数,当无实测数据时,可取 n— 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 Ch— 高度修正系数 ch = h— 计算门窗的中心线标高 C— 作用于门窗上的有效热压差与有效风压差之比,按下式计算: C = 70 (hz h) / (cfv 02h ) (t39。 n twn) / (273 + t39。 n) hz— 单纯热压作用下,建筑物中和界标高( m),可取建筑物总高度的二分之一 t39。 n— 建筑物内形成热压作用的竖井计算温度(楼梯间温度),℃ ( 2)忽略热压及室外风速沿房高的递增,只计入风压作用时的渗风量 V = ∑(l178。 L178。 n) l — 房间某朝向上的可开启门、窗缝隙的长度, m L — 每米门窗 缝隙的渗风量, m3/(m178。 h),见表 (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n — 渗风量的朝向修正系数,见表 (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 3)换气次数法 L = K178。 Vf L — 房间冷风渗透量, m3/h K — 换气次数, 1/h,见表 (详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10 Vf — 房间净体积, m3 ( 4)百分比法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 Q = Qo178。 n Q — 通过外门窗冷风渗透耗热量 Qo — 围护结构总耗热量, W n — 渗透耗热量占围护结构总耗热量的百分 率, % Q = Qj178。 β kq Q — 通过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 Qj — 某围护的基本耗热量 β kq — 外门开启外门开启冲入冷风耗热量附加率 冬季空调负荷统计 面积(㎡ ) 冬季总热负荷(含新风 /全热 )(KW) 冬季室内热负荷 (全热 )(KW) 冬季总湿负荷(含新风 )(kg/h) 冬季新风量(m^3) 冬季新风热负荷 (KW) 地下车库热负荷 (KW) 20200 4780 122820 2919 675 冬季负荷统计 参数 面积(㎡ ) 冬季总热负荷(含新风 /全热 )(W) 冬季室内热负荷 (全热 )(W) 冬季总湿负荷(含新风 )(kg/h) 冬季室内湿负荷(kg/h) 冬季新风量(m^3) 冬季新风热负荷 (W) 冬季空调负荷统计 1 楼层 1800 677991 102652 0 25200 575339 2 楼层 1800 677991 102652 0 25200 575339 3 楼层 1800 677991 102652 0 25200 575339 4 楼层 1420 237735 87372 0 5340 150363 5 楼层 1420 237735 87372 0 5340 150363 6 楼层 1420 237735 87372 0 5340 150363 7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8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1 9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0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1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2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3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4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5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6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7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8 楼层 800 98623 41544 0 2400 57079 19 楼层 800 174319 117241 0 2400 57079 四 .计算依据 、屋顶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冷负荷系数法 ) Q = Ko178。 Fo178。 [(tlo t dl)178。 Ca178。 Cptn] Ko 传热系数, W/( m2178。 ℃) Fo 外墙和屋顶的面积, m2 tlo 墙体或屋面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tdl 围护结构的地点修正系数,℃ Ca 外表面放热系数修正值 Cp 围护结构外表面日射吸收系数的修正值 tn 室内设计温度,℃ 外墙、架空楼板或屋面的传热冷负荷 (谐波法 ) Q = KF(Tτ ξ + Δ Tn) K 传热系数, W/( m2178。 ℃) F 计算面积, m2 τ 计算 时刻, h τ ξ 温度波的作用时刻,即温度波作用于外墙或屋面外侧的时刻, h Tτ ξ 作用时刻下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简称冷负荷温度,℃ Δ 负荷温度的地点修正值,见表 ,℃ Tn 室内设计温度,℃ 传热部分 Q =Fch178。 Kch178。 CK1178。 Ck2178。 [(tlc + td2)tn] Kch 外窗传热系数, W/( m2178。 ℃) Fch 外窗窗口面积, m2 12 tlc 外窗的逐时冷负荷计算温度,℃ td2 外窗逐时冷 负荷计算温度的地点修正值 CK1 不同类型窗框的外窗传热系数的修正值 CK2 有内遮阳设施外窗的传热系数修正值 tn 室内设计温度,℃ 太阳辐射热部分 Q = Cs178。 Cn178。 Ca178。 [Fl178。 Jch。 zd178。 Ccl。 ch+( FchF1)178。 Jsh。 zd178。 C( cl。 ch) N] Cs 窗玻璃遮挡系数 Cn 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 Ca 窗的有效面积系数 F1 窗上受太阳直接照射的面积, m2 Jch。 zd 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总辐射照度, W/m2 Jsh。 zd 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散热辐射照度, W/m2 Ccl。 ch 冷负荷系数( C( cl。 ch) N为北向冷负荷系数),无因次,按纬度取值,并考虑“有遮阳和无遮阳”的因素 Fch 外窗面积(包括窗框,即窗的窗洞面积), m2 Q = K 178。 F 178。 (tls– tn), tls= +△ tls K 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W/(m2178。 ℃ ) F 内围护结构的面积, m2 tls 邻室计算平均温度,℃ tn 室内设计温度,℃ 设计地点的日平均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 tls 邻室计算平均温度与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平均温度的差值 ,℃ 、渗透 W = 1/1000178。 ρ w178。 L178。 (dw – dn) 湿负荷 Qx = 1/178。 ρ w178。 L178。 (twtn) 显热负荷 Qq = 1/178。 ρ w178。 L178。 (IwIn) 全热负荷 ρ w 夏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下密度:一般取: L 空气量 m3/h dw 室外空气含湿量, g/kg 干空气 dn 室内空气含湿量, g/kg 干 空气 tw 室外空气调节计算干球温度,℃ tn 室内计算温度,℃ 13 Iw 室外空气焓值, kJ/kg 干空气 In 室内空气焓值, kJ/kg 干空气 、湿负荷 冷负荷 Qr= Qs178。 CCL + Qq ; Qs = n178。 Cr178。 q1 , Qq = n178。 Cr178。 q2 Qr 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 W Qs178。 CCL 显热冷负荷 CCL 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 Qq 潜热冷负荷, W q1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成年男子的显热量, W n 空调 房间内的人数,人 Cr 群集系数 q2 每个人散发的潜热量, W 湿负荷 Wr = n178。 Cr178。 w Wr 人体的散湿量, g/h Cr 群集系数 n 空调房间内的人数,人 w 每个人的散湿量, g/h Q = N178。 n1178。 Ccl(白炽灯和镇流器在空调房间外的荧光灯) Q = ( N1 + N2)178。 n1178。 Ccl(明装荧光灯:镇流器安装再空调房间内) Q = N1178。 n1178。 n2178。 Ccl (暗装荧光灯:灯管安在吊顶 玻璃罩内) N 白炽灯的功率, W N1 荧光灯的功率, W N2 镇流器的功率,一般取荧光灯功率的 20%, W n1 灯具的同时使用系数,即逐时使用功率与安装功率的比例 n2 考虑玻璃反射,顶棚内通风情况的系数,当荧光灯罩有小孔, 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为 ,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视顶棚内通风情况取为 Ccl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系数 q = n1178。 n2178。 n3178。 n4178。 N(电热设备) q = 1000178。 n1178。 n2178。 n3178。 N/η178。 Ccl (工艺设备和电动机都在室内) q = n1178。 n2178。 n3178。 N178。 Ccl (仅工艺设备在室内) q = n1178。 n2178。 n3178。 Ccl178。 N(1η )/η (仅电动机在室内) 14 N 电热设备的安装功率, W n1 同时使用系数,即同时使用的安装功率与总安装功率之比,一般为~ n2 安装系数,即最大实耗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一般可取 ~ n3 负荷系数,即小时平均实际功率与设计最大实耗功率之比,一般取~ n4 通风保温系数 η 电动机效率,可由产品样本查得,一般可取 08~ Ccl 电动设备和用具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建筑冷负荷 : lQ =2467kw 总冷负荷 (kw) 冷指标 (w/m2 ) 13 层商场 : 1166 216 46 层 洗浴 : 403 95 719 层 办公 : 898 86 地下车库 面积(㎡ ) 室外计算温度(℃) 室内值班温度(℃) 换气次数 (/h) 层高( m) 空气体积比容( kJ/m) 采暖热负荷( KW) 冬季热负荷指标 (W/㎡ ) 4800 20 5 6 675 卫生热水负荷 : 由《建筑给排水工程》第一章关于气压给水水设备的设计计算包括气压水罐容积确定及水泵配置,计算步骤: ( 1) 首先确定用水定额和用水人数,求最高日的总用水量。 ( 2) 根据小时变化系数求最高日最大小时用水量。 ( 3) 水泵出水量为最大小时的 倍。 则系统的最高日最大小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