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码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淝河水道通向长江; 主要航线有:长江上游到城陵矾,下游到上海以及江、浙、赣、鄂等支流航线。 将成为以沪 宁为首的东部经济和以西安为首的西部经济相互对流的经济 中转交汇区;依托自身强劲快速的工业经济发展将日渐形成区域性经济腹地。 ( 2)、腹地的经济 发展趋势 及 规划 2020 年全市生产总值( GDP)达到 ,比上年净增 亿元,占全省 GDP 增量的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 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增长 %,对全市 GDP增长的贡献为 %,同比提高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为 %,同比上升 1个百分点。 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 173 户,其中超 10 亿元企业 24户,比上年分别增加 33户和 2户。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 ,比上年净增 ,实现增加值 ,增长 %,同比加快 ,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从 安徽 省内看, GDP 增速位居全省 首位 , GDP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 %,同比提高。 外贸出口增长加快,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 ,同比增长 %,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上升为 %。 进出口总额为 ,增长 %,比 2020年加快 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 ,增长 %,加快 个百分点;进口 亿美元,增长 %。 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制造、电子信息及软件等支柱性产业,并由此形成巨大的配套产业市场; 与芜湖、安庆、马鞍山、铜陵等形成沿江城市群 联系发展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要交通干线及毗邻苏浙地区, 将 建设以‚一轴双核三带‛为主体的产业集聚重点区 域 ,更好地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强化南北及东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构筑‚一轴‛即临江产业发展轴。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快速通道, 以岸线资源开发为重点,构筑马鞍山一芜湖一巢湖一铜陵一池州一安庆的临江产业发展轴,重点布局汽车、装备制造、冶金、建材、化工、印染等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沿江城市 群乃至全省产业发展的主轴线。 构筑‚双核‛ 即东西产业集聚核。 围绕临江产业发展轴,重点建设马芜铜和安庆两大产业集聚核。 马芜铜是沿江乃至全省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带,是推动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周边的重点区域。 随着过江 通道、沿江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安庆的发展活力和产业集聚能力日趋显现,将逐步改变沿江城市群产业发展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现状。 构筑‚三带‛即沿长三角、合巢芜 (马 ) 宣和合安三大产业发展带。 充分发挥毗邻苏浙地区的区位优势,构筑由滁州一马鞍山一宣城等毗邻苏浙地区为轴线的沿长三角产业发展带,实现与长三角的无缝对接;依托合巢芜、合马、芜宣等高速及铁路干线,构筑 一巢湖一芜湖 (马鞍山 )一宣城一杭州为轴线的合巢芜 (马 ) 宣产业发展带;依托合安高速、合九铁路,构筑以 一桐城一怀宁一安庆为轴线的合安产业发展带。 早在 2020年 为贯彻实施省‚861‛行动计划的部署,全面实施‚1346‛行动计划,以提高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该 行动计划涉及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文化教育、城郊示范农业等四大基地建设项目和防洪保安、信息、生态、信用、人才、基础设施等六大工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 其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核心,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举全市之力,建设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工程,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综合竞争 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规划中再次锁定工业,确立了‚工业立市‛和‚县域突破‛两大跨越式发展战略, 发展要跨越,必须依托工业的强力支撑,以 工业立市 为第一方略。 从市委、市政府上下对工业进行了强力政策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以促进招商和主动招商,以及主动推介的积极态度,使 形成了发展工业的良好的政策 环境。 预测 地区生产总值到2020年将达到2250亿元,年均增长16.5%。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5%左右。 市 港 口规划 到 2020年,将形成 5大港区, 11个作业区, 165个泊位,通过能力将达到 5600万吨 ( 3)、 港口吞吐量预测 近年来,日立、三洋、 ABB、可口可乐等一些国际知名大企业纷纷投资落户 市,与该市的江淮汽车、安凯汽车、安徽叉车、美菱电器等企业,共同促进了 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仅 美菱、荣事达、安徽轻工进出口公司和佳通轮胎、华凌电器这几家企业, 2020 年进出口标箱就达 2 万箱以上。 2020 年 全市 外贸 进出口生成量达 10 万标箱, 2020 年 17 万余标箱,占全省的一半。 预测,到 2020 年 和 2020 年, 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将达到 23 至 34万标箱和 35 至 50万标箱。 货物吞吐量预测 2020年 1700 万吨。 第五章 拟建内容与规模 根据 在 内河 运输 中的重点港口地位 和 长江 航运 区域 枢纽港中的定位,以及设计吞吐量预测分析, 并结合港口岸线资源 及港口工艺计算, 水同天码头 工程的建设内容为 2 个 1000 吨级集装箱泊位,其中 1 个是综合泊位, 1个集装箱泊位; 1 个 500 吨的综合杂货泊位; 及相应水域、围堤、陆域形成、堆场道路、装卸工艺和配套的土建、给排水、消防、供电照明、自控、 计算机、通信、环保等工程。 拟建规模 码头项目总占地 200 亩,分二期进行建设,总投资 9600 万元;一期占地 80 亩,形成港区河岸线 210米, 2个 1000吨级的码头集装箱作业区。 二期占地 120亩, 1 个 500 吨级的码头作业区和仓储、办公服务区; 设计年吞吐量为 80 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 6 万标箱,是一个以集杂货进出口为主兼顾集装箱物流的综合性港区。 ( 1) 、 码头作业区 位于南淝河西岸,规划比较适宜采取依自然地形的布置形式布置港口,沿河岸边构成码头的作业区,是港口码头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装箱运输装卸作业区。 其 次是二期为江砂矿石等建材、水泥熟料、粮食和食品等件杂货等水上运输装卸作业之用。 ( 2)、仓储区 主要用于货物的暂时存放,提供仓储服务,是物流园区的重要功 能区之一。 包括专业货仓、立体仓库等,主要有布置在位于一、二期沿河作业区的腹地区域。 ( 3)、综合办公、服务区 提供产品展览、交易的展台展厅,货物中转、配载、分拨配送服务,商业、餐饮及各种信息等综合服务。 第六章 项目场址条件 建设地点及场地描述 拟建地点 :包河区 淝河镇卫乡村卫关路北,立煌路东 ,南淝河西南岸;西靠巢湖南路(规划中),北近郎溪路(规划中跨南淝河)的一梯形地块。 场地描述 :陆域现状主要是滩涂,耕地,村庄及部分水塘,地势平坦,标高 在 左右。 用地规模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 约 133333 平方米。 用地性质及费用 用地性质及规划要求,根据 市规划局《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用地性质适合港口产业的设定。 土地费用:本项目土地总成本费用拟估算共计 5000 万元。 选 址 依据 港口的基本功能在于接纳车辆、船舶,以完成货物的转运工作,因此,一个优良的港址硬具备下列条件: ( 1) 具有良好而稳定的水域,能为船舶运转提供良好而又长期稳定的水域条件。 ( 2) 地质良好、地形平坦、高程适宜、岸线足够、有一定纵深的陆域,能为合理的港口陆域布置提供良好的陆上条件,以便货物的装卸、堆放、车辆进出港口及港内的运转。 ( 3) 陆域后方与铁路、公路的接线方便。 ( 4) 与城市规划协调。 ( 5) 与其他水上设施有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干扰。 场址建设条件 包河区 淝河镇卫乡村临港区域 系规划中滨湖新区的现代工业功能区 ,有着独天得厚的区位优势 ,快速便捷的水、陆、空交通。 北侧312 国道连接合宁 ,合安 ,合铜等高速公路 ,沪汉蓉城际高铁在 312 国道北侧 ,规划设立 高铁 客运站和货运枢纽站;南淝河水道 是 工业腹地进出口 直达巢湖和长江沿岸 的黄金水道 ;与国家一级大型机场市骆岗机场仅一路之隔 ,拥有香港等全国重要城市航线 20多条。 □地形地貌 ,安徽省省会,位于中国中部(北纬 32℃、东经 117℃),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通过南淝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属丘陵地带,地震烈度为 7度。 □地质构造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均海拔 79 米。 地势坦荡,相对起伏小。 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气候气象 属于亚热带润湿季风气候。 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年平均温度 ℃ 夏季最高温度 ℃ 冬季最低温度 ℃ 最热月平均温度 ℃ 最冷月平均温度 ℃ 年平均相对湿度 76% 年平均降雨量 年最大降雨量 mm 夏季主导风向 S 冬季主导风向 EN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冬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ENE( 9%) 夏季最多风向及其频率 S( 13%) 历年最大积雪深度 45cm 历年最大冻土深度 11cm □施工条件 施工所需水、电能满足需要,施工条件基本满足要求,在拟定施工方案时注意与场地周边地衔接,充分利用场地内的空间,减少对周边企业活动的不利影响,尽量减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物。 结论 项目建设地的各项条件满足项目建设与运营的需要,南淝河码头段符合选址条件;无明显不支持项目的因素。 第七章 工程 规划设计 方案 依据 ( 1) 业主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设计任务书‛ ( 2) 《 市港口总体规划》(至 2025) ( 3) 《 市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 ( 4)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3789 ( 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 6) 《办公建筑规范》 JGJ6789 ( 7) 国家及地方其它现行设计规范 原则和特点 ( 1)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水同天 港口码头区作为城市的一个功能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发展框架内与城市其他功能区相互协同发展的。 因此, 港口码头区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建设发展。 (2) 建设规模符合 腹地内经济发展需要和贸易增长量需要的原则; 港口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对外交通枢纽之一,有一定的腹地范围。 而腹 地的经济发展和贸易增加将直接影响该地区与外界的物质流通,从而对港口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 港口码头区是依托港口发展物流产业的功能区,其规划建设必然与其腹地的经济贸易发展相联系。 ( 3)按照功能并举、合理分工、协调发展、集疏运畅通、互不干扰的原则; 完善港口综合功能,进行合理分工,统筹考虑与周边地区、交通网络的协调与衔接;注意航道、港口、船舶、运输系统、支持保障等方面的相互协调,互不干扰的实现整发展。 ( 4)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港口码头区规划建设要统筹考虑河道自然条件和港口建设的可能性,以尊重环 境为基本出发点,满足区域经济和运输需求,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港口建设持续、稳定发展。 ( 5)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适度超前的发展需求出发,放眼未来城市和航运、港口运输业的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要求,坚持科学合理,湿度超前,留有余地,统筹发展的原则。 设计 总平面布置 依据地形特征,规划将整个 港口 区域 通过城市道路、公路、铁路等重要运输方式的配套、衔接和协调,承担着港口及其城市和腹地间的货物的集疏运功能,成为港口经济传输的动脉。 本 港口码头区对外的集疏 运 通道,主要依靠城市道路,由港口大道接城市环路与区域的公路、铁路 运输网相连接,与外界铁路运输网连接。 ( 1)港口码头区道路系统 码头区作为城市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城市主次干道把其与周边城区相连接。 港口区道路等级分 三 个层次: 城市主干道 —— 连接港口区与市区,以及城市其他功能间的联系通道。 港口码头区主干道 —— 本区内的主要交通性道路和景观道路,港口大道规划红线 36m,规划为双向 6车道;连接港口码头区和经济园区。 港区支路 —— 红线 20m,内部 港区 联系道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