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塑钢窗 12. 6= kN = kN kN kN 2=1089 kN 2= kN 2= kN 2= kN 合计 3) 集中于二层处的质点重力荷载标准值 G1 G2=G3=G4=G5=G6= kN 50%楼面活载 楼面恒载 19 kN kN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横梁 纵梁 柱重 横墙 纵墙 塑钢窗 kN kN 25( +) 40= kN ++ kN 合计 G1 = kN 地震作用计算 1) 框架柱的抗侧移刚度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在现浇楼盖中,中框架的抗弯惯性矩取 I=2I0,边框架梁取 I=;其中 I0 为框架梁按矩 形截面计算的截面惯性矩。 横梁,柱的线刚度见下表: 表 42 横梁、 柱线刚度 截面尺寸 杆件 B(mm) 边框架梁 边框架梁 中框架梁 中框架梁 底层框架柱 中层框架柱 300 300 300 300 550 550 H(mm) 450 400 450 450 550 550 EC 2 Ec L 107 107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10 107 107 10 7 7 相对刚度 30 30 30 30 30 30 1 每层框架柱总的 抗侧移刚度: 其中 K = 2iz c (一般层), K= iz c (底层) 一般层 ) ; (一般层) ,(底层) D=;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表 43 框架柱横向侧移刚度 D 值 项目 一般层 ) 一般层 ) 20 根数 华北水 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层 柱类型 及截面 边框架边柱 1 ( 550 550) 边框架中柱 1 ( 550 550) 边框架中柱 2 二 ( 550 550) 至 边框架边柱 2 七 ( 550 550) 层 中框架中柱 1 ( 550 550) 中框架中柱 1 ( 550 550) 中框架中柱 2 ( 550 550) 边框架中柱 2 ( 550 550) 边框架边柱 1 ( 550 550)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边框架中柱 1 ( 550 550) 边框架中柱 2 ( 550 550) 边框架边柱 2 底 ( 550 550) 层 中框架边柱 1 ( 550 550 中框架中柱 1 ( 550 550 中框架中柱 2 ( 550 550 中框架边柱 2 ( 550 550 底层 ) 底层 )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 kN/mm) 2 2 2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2 8 8 8 2 2 2 2 2 8 8 8 8 注: ic 为梁的线刚度, iz 为柱的线刚度。 底层:∑ D=2 (+++)+8 (+++)=二~七层: =∑ D=2 (+++)+8 (+++) 2) 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 自振周期为: 其中 为考虑结构非承重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对于框架取 ;△为框架顶点假想水平位 移,计算见下表。 2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表 44 框架顶点假想水平位移△计算表 层 Gi (kN )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层间相对位移) 总 位移△ 7 6 5 4 3 2 1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3)地震作用计算 根据本工程的设防烈度 7 度,Ⅱ类场地上,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查《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特征周期 Tg=,α max=。 则 α 1=(Tg/T1) α max =() =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Geq== = 因 T1=,故取δ n=+= += 框架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结构底部 :FEK=α 1Geq= = ∑ GiHi= △ Fn=δ n FEK= = 各楼层的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标准值见下表: 表 45 楼层地震作用及地震剪力标准值计算表 层 Gi H i Gi H i 22 楼 层剪力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7 6 5 4 3 2 1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横向框架上的地震作用图示 图 46 横向框架上的地震作用图 2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第 5章 内力计算 恒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由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较规则的框架产生的侧向位移很小,忽略不计。 本设计采用无 侧移的弯矩分配法进行简化计算。 具体方法是对整体框架按照结构力学的一般方法,计算 出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然后进行分配、传递。 相交于同一点的多个杆件中的某一杆件,其在该节点弯矩分 配系数的计算过程为: 1) 确定各杆件在该节点的转动刚度 2) 计算弯矩分配系数μ 3) 相交于一点的杆件间的弯矩分配 弯矩分配系数 由于该框架不对称结构,取全部框架进行计算,如下图 a、 b。 2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图 51( a)恒载 2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图 51(b)恒载产生的节点不平衡弯矩 节点 A1 : SA1A0=4iA1A0=4 = SA1B1=4iA1B1=4= 2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SA1A2=4iA1A2=4= ∑ AS=4 (++)= μ A1A0=SA1B1/∑ AS=μ A1B1=SA1B1/∑ AS=μ A1A2=SA1A2/∑ AS=节点 B1 : SB1C1=4iB1C1=4 = μ B1A1=(+)= μ B1B2=(+)= μ B1C1=(+)= μ B1B0=(+)= 节点 C1 :μ C1B1=(+++)= μ C1C2=μ C1D1=μ C1C0=节点 D1 :μ D1D0=(++)= μ D1C1=μ D1D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点 A2 : μ A2A1=(++)4= μ A2B2=μ A2A3= 节点 B2 : μ B2A2=(+++)= 27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μ B2B1=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μ B2C2==μ B2B3== 节点 C2 : μ C2B2=(2+2)4= μ C2C3=μ C2D2= μ C2C1= 节点 D2 : μ D2D1=(2+)4= μ D2C2=μ D2D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点 A7 : μ A7A6=(+)= μ A7B7=(+)= 节点 B7 : μ B7A7=(++)= μ B7B6=( ++) = μ B7C7=( ++) = 节点 C7 : μ C7B7=(2+)= μ C7D7= μ C7C6=( 2+)= 28 华北水 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节点 D7 : μ D7D6=(+)= μ D7C7=( +) = 剩余节点均对应于 A2 , B2 , C2 , D2 的值。 杆件固端弯矩 计算杆端弯矩时应带符号,杆端弯矩一律以顺时针方向为正。 1) 横梁固端弯矩 a)顶层横梁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自重作用 : MA7B7=MB7A7=ql /12= /12= •m MB7C7=MC7B7=ql /12= /12= •m MC7D7=MD7C7= /12= •m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MA7B7=MB7A7=ql (1 2a /l +a /l )/12 = (1 2 / + / )/12= •m MB7C7=MC7B7=5ql /96=5 /96= •m MC7D7=MD7C7=ql (1 2a /l +a /l )/12 = (1 2 / + / )/12= •m b) 二~七横梁 自重作用: MA1B1=MB1A1=ql /12= /12= •m MB1C1=MC1B1=•m MC1D1=MD1C1=•m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MA1B1=MB1A1=ql (1 2a /l +a /l )/12 29 2 2 2 3 3 2 2 2 2 2 3 3 2 2 2 3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3 2 2 2 2 2 3 3 2 2 2 3 3 2 2 2 2 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 (1 2 / + / )/12= •m MB1C1=MC1B1=5ql /96=5 /96= •m MC1D1=MD1C1=ql (1 2a /l +a /l )/12 = (1 2 / + / )/12= •m 2) 纵梁引起的柱端附加弯矩(本设计中边框架纵梁偏向外侧) 2 2 2 3 3 2 2 2 3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3 2 2 2 2 2 3 3 顶层外纵梁: MA7= =•m(逆时针为正 ) MD7== •m 楼层外纵梁: MA1= =•m MD1== •m 节点不平衡弯矩 横向框架的节点不平衡弯矩为通过该节点的各杆件(不包括纵向框架梁)在节点处的固 端弯矩与通过该节点的纵梁引起的柱端弯矩横向附加弯矩之和,根据平衡原则,节点弯矩 的正方向 与杆端弯矩方向相反,一律以逆时针方向为正。 节点 A7 的不平衡弯矩: MA7B7+MA7 纵梁 =+=•m 本设计中的计算的横向框架的节点不平衡弯矩如图 51。 内力计算 由于结构不对称,故各跨全部计算,进行弯矩分配时,应将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反号后再 进行杆件弯矩分配。 恒载弯矩分配过程见下图 52,恒载作用下弯矩见图 53,梁剪力柱 轴力见下图 54。 3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图 52 恒载弯矩分配过程 31 华北水利水电大 学毕业设计 图 53 恒载作用下弯矩图 3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图 53 恒载作用下梁剪力、柱剪力 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3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设计 根据所求出的梁端弯矩,再通过平衡条件,即可求出恒载作用下的梁剪力,柱力。 AB 跨梁端剪力( kN)表 51 q(kN/m) g(kN/m) 层 (板传来 (自重作 a(m) 作 )用 用 ) l(m) gl/2 μ =(la) q/2 MAB (kN•m) MBA (kN•m) ∑ Mik/l。某小区住宅楼设计的建筑与结构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工 程总造价 .........................................................................................................................................66结束语 .................................................
( 2)信用建设质量分类: 成型 ( 3)风险限额: 亿 元 其中 : 公司额度: 0 担保额度: 0 债项额度: 亿元 信用贷款额度: 0 政府信用评级 最新评级(复评)时间: 2020 年 8 月 (1)信用等级: AA 评级展望:稳定 (2)风险限额(亿元): 71 其中:政府额度: 31 亿 债项额度: 40 亿 转移额度: 0 (3) 风险限额占用情况见下表: (截至 2020 年 5
由流 12 HH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课程设计 下游水深: mH ⑤上游渐缩段长度: mbL ⑥上游水位观测口位置。 上游渐缩段渠道壁长度为: mLbBA 11 )2 ()2( 222121 水位观测空位置: mAD ⑦巴氏计量槽长度: )()( 32 总长度: mL 下游渠道长度: mBL 15
总功率损失 ( 26) ( 27) ( 28) 式中: N— 试验轴承总功率损失, kW。 计算中有两对共 4个轴承,所以在公式前诚意系数,且不同,因此带入式( 28) 计算得轴承总功率损失为。 陪试轴承生热计算 陪试轴承与试验齿轮轴承完全相同,总功率损失相同。 系统总生热 系统的总生热即为所有齿轮副以及轴承的生热量之和, ( 29) 计算得系统总生热为。 总供油量的计算
的设计原则: ( 1)分型面应该设在塑件的最大外轮廓处。 ( 2)分型面的选择应该有利于塑件的脱模。 ( 3)分型面应该设置在能够保证塑件的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的地方。 ( 4)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型腔的加工。 ( 5)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排气。 根据塑件的结构与方便加工,我们设置在塑件的最大外形处。 并且尽量能够在动模一侧加工。 分型面如图 所示 . 图 模具的分型面 11 4 浇注系统。
......... 76 6 施工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 79 施工进度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