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井站场工艺设计-站内工艺管道管径及壁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天然气技术技术》等。 工艺设计说明 工艺方法的选择 计算过程中首先 通过基础参数分析得出其他参数,再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经济流速,然后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 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从而 完成管道部分设计。 工艺流程的设计 本设计按照管路中温度、压力、流量的变化将管路分成三部分计算,分别为:油 气集输 工程 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2 从井口出来,到第一个节流阀作为第一部分;从第一个节流阀到第二个节流阀作为第二部分;第二个节流阀后为第三部分。 天然气从井口出来的第一次节流后的天然气必须满足不生成水合物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此后,若操作条件下温度和压力会造成天然气形成水合物 就要对天然气进行换热操作作业,然后进行第二次节流,第二次节流后,使天然气压力达到出站压力 3MPa。 油 气集输 工程 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3 2 计算说明书 对设计参数的处理 第一段管道的设计(第一次节流前) 天然气基本资料 甲烷 乙烷 丙烷 异丁烷 正丁烷 异戊烷 正戊烷 己烷 及更重组分 氮气 二氧化碳 取样含空气 平均 分子量 临界温度 理想体积高位发热量 真实体积高位发热量 相对密度 临界压力 理想体积低位发热量 真实体积低位发热量 表 井口温度: 50℃ 井口压力: 25MPa 单井产量: 10 104m3/d 出站压力: 3MPa 由课程设计任务书 (表 )得: M= TPC= PPC= S= Qg=10 104m179。 /d T=50℃ P=25MP 油 气集输 工程 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4 压缩因子的确定 KT 32327350  4 3 0 1 25P p cPpr P 5 3 1 03 2 3pcpr  TTT 再查图 得: Z 图 天然气压缩因子图版 密度的确定 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RTMnRTPV ρV () 推导可得到某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公式为:   ()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5 3/ mkg  流速的确定 经济流速公式: 2PV  () smV / 2 72 5 0 0 02  第二段管道的设计(第一次节流后到第二次节流前) 第一次节流后温度压力 第一次节流后 温度(℃) 第一次节流后压力( MPa) 20℃ 10MPa 表 第一次节流后温度压力 压缩因子的确定 KT 29327320  1 7 0 1 10P p cPpr P  TTT 再查前面图 得: Z 密度的确定 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RTMnRTPV ρV 推导可得 到某压力和温度下的密度公式为:   3/ 029 000ρ mk  流速的确定 经济流速公式: 2PV  油 气集输 工程 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6 smV / 1 01 0 0 0 02  第三段管道的设计(第二次节流后) 第二次节流后温度压力 第二次节流后温度 (℃) 第二次节流后压力( MPa) 24℃ 3MPa 表 第二次节流后温度压力 压缩因子的确定 KT 29727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