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2=( 2 层) 19 ( ) +17 ( ) 2=( 34层) 内墙 19 ( ) +17 ( ) 2=( 2层) 19 ( ) +17 ( ) 2=( 34 层) 女儿墙 19 +17 2= 屋顶其他墙 19 +17 2=( 24层) 玻璃幕墙 ( ) = 每层墙体开洞处乘以 的折减系数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5 页 15第三部分 一品框架计算 一、 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 取 FF 轴的一榀框架 进行计算。 设计内容 包括框架计算 单元、计算简图的确定,框架受到的 各种荷载计算 ,各种 荷载作用下框 架的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及截面配筋计算。 框架计算 ,如采用结构设计软件 PKPM 进行整体结构设计时是采用的双向框架的设计方法 ,而用手工计算时考虑计算工作量的问题及时间因素 ,我们是采用平面框架 (单向 )的设计方法 ,且在结构布置上柱网尺寸、梁、柱截面尺寸也按照单向框架的要求确定。 框架的计算简图用梁、柱的轴线表示,梁、柱的轴线分别取各自的形心线;对与现浇的钢筋 混凝土结构整体 现浇的框架梁,一 般取楼板的顶面作为梁轴线。 对底层柱的下端,一般取至基础顶面。 根据地质资料,假定基础顶面离室内地面为 ,因此框 架底层高为5m,三层为 ,四层和顶层均是 ;框架的计算均为跨度为7mm(不考虑柱子偏心) 二、 横向框架荷载计算 计算单元: 选取轴线 F轴横向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宽度为 14m,如下图 21其上荷载传导如图中阴影部分。 由于房间布置有次梁,故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中的斜阴影线所示,计算单元范围内的其余楼面荷载(图中黑色阴影部分)则通过次梁和纵向框架梁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横向框架,作用于各节点上,由于纵向框架梁的中心线与柱的中心线不重合,因此在框架节点上还作用有集中力矩。 由于该集中力矩较小,在计 算中未加以考虑。 (注:图中 4 轴线在后面计算中分别以 A、 B、 C来代替)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6 页 16 图 21 横向框架计算简图 图 22 楼板荷载长向分配简图 楼面荷载分配按双向板进行荷载等效分配 短向分配: 5aq/8 长向分配: aqbaba ])2()2(21[ 32  (参见上图 ) 长向分配简化系数: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7 页 17A B 跨: )7 (7 )2(221 3232  )()( baba 8 6 )()2(221 3232  )()( baba 1/EF 跨与 F2/F 跨: )()2(221 3232  )()( baba 楼面恒载为了计算方便,均取 4 KN/m2,活载取 2 KN/m2,走廊取 KN/m2 BC跨次梁: 恒载 楼面板传荷载: mkn / 4  屋面板传荷载: mkn / 4 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 mkn /  屋面板传荷载: mkn /2 9 4  次梁自重: mkn /  二层恒载 =(次梁自重 +板传荷载 +墙自重)  = )(  二层活载 =板传荷载  =  三、四层恒载 =(次梁自重 +板传荷载 +墙自重)  = )(  三、四层活载 =板传荷载  =  屋面层恒载 =(次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  屋面层活载 =板传荷载  = 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8 页 18AB跨次梁: 恒载 楼 面板传荷载: mkn / 6  屋面板传荷载: mkn / 6 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 mkn / 6  屋面板传荷载: mkn / 6  次梁自重: mkn /  楼面次梁恒载 =次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 屋面次梁恒载 =次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 楼面次梁活载: mkn / 6  屋面次梁荷载: mkn / 6  此次梁的恒载的楼面层集中力 =  ,以 F/2 传给主梁 = 此次梁的恒载的屋面层集中力 =  ,以 F/2 传给主梁 = 此次梁的活载的楼面层集中力 =  ,以 F/2 传给主梁 = 此次梁的活载的屋面层集中力 =  ,以 F/2 传给主梁 = AB跨次梁: 恒载 楼面板传荷载: mkn /  屋面板传荷载: mkn / 6 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 mkn / 6  屋面板传荷载: mkn / 6  框架次梁自重: mkn /  楼面层框架恒载 =框架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 屋面层框架恒载 =框架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9 页 19楼面层框架活载: mkn / 6  屋面层框架活载: mkn / 6  BC跨次梁 : 恒载 楼面板传荷载: mkn /  屋面板传荷载: mkn /  活载 楼面板传荷载: mkn /  屋面板传荷载: mkn /  框架次梁自重: mkn /  楼面层框架恒载 =框架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屋面层框架恒载 =框架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楼面层框架活载: mkn /  屋面层框架活载: mkn /  纵向框架次梁自重: mkn /  女儿墙高 ,线荷载为 mkn /2 7  )( A 轴框架梁 : F1/F 轴:二层框架梁恒载 =框架梁自重 +板传荷载 +墙自重 =  )( 二层框架梁活载 =板传荷载 =  三层框架梁恒载 =  )( 三层框架梁活载 = 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0 页 20 四层框架梁恒载 =  )( 四层框架梁活载 =  屋层框架梁恒载 =  )( 屋层框架梁活载 =  1/EF 轴:二层框架梁恒载 =框架梁自重 +板传荷载 +墙自重 =  )( 二层框架梁活载 =板传荷载 =  三层框架梁恒载 =  )( 三层框架梁活载 =  四层框架梁恒载 =  )( 四层框架梁活载 =  屋层框架梁恒载 = 7  )( 屋层框架梁活载 =  B 轴框架梁 : F2/F 轴:二层框架梁恒载 = ) 2 ( 二层框架梁活载 = kn0 2 2  三、四层框架梁恒载 = )62 2 ( 三、四层框架梁活载 = kn0 2 2  屋层框架梁恒载 = )2 2 ( 屋层 框架梁活载 = 2  F1/E 轴:二层框架梁恒载 = )2 (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1 页 21 二层框架梁活载 =  )( 三、四层框架梁恒 = kn8 5 )2 ( 三、四层框架梁活载 =  )( 屋层框架梁恒载 = )2 ( 屋层框架梁活载 =  )( C 轴框架梁 : F2/F 轴:二层框架梁恒载 = 73 3 ) 4 kn( 二层框架梁活载 =  )( 三、四层框架梁恒载 = ) ( 三、四层框架梁活载 =  )( 屋层框架梁恒载 = ) ( 屋层框架梁活载 =  )( F1/E 轴:二层框架梁恒载 = 73 3 ) 4 kn( 二层框架梁活载 =  )( 三、四层框架梁恒载 = ) ( 三、四层框架梁活载 =  )( 屋层框架梁恒载 = ) ( 屋层框架梁活载 =  )(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2 页 22 图 23 一品框架恒载图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3 页 23 图 24 一品框架活载图 三、 固端弯矩的计算 恒载部分: A B 跨(跨度 7m) 楼面 :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4 页 24mknqlMM BA  22(方向为 A逆 B顺) 屋面: mknqlMMBA  3 012 22(方向为 A 逆 B 顺) B C 跨(跨度 7m) 二层: mknqlMMCB  2211 mknlP a bMB  5 07 4 4 22222 mknl bPaMC  22222 mknM B  (逆时针方向) mknM C  3 (逆时针方向) 三、四层: mknqlMMCB  221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