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路线与道路结构设计_毕业设计说明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并适当照顾美观。 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生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 5) 选线死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察调查,查清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沼泽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 当必须穿越时,应选择合适的穿越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修建道路 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等问题。 具体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2,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 3,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产生的影响。 4,噪音对居民的影响; 5,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污染及影响; 6,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和污染的防治措施及其对策实施的可能性。 方案比选内容和方法 公路路线方案是公路工程研究与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是从公路工程的系统出发,着眼于全局,从工程技术、经济效益、运营效益、施工条件等 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确定出合理的路线方案。 通常根据下列几方面的指标,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 1)技术特征指标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5 包括路线长度、展线系数、最小平曲线半径、最短坡长、最大纵坡、平均填土高度等。 ( 2)工程数量和工程条件指标 土石方和桥隧工程数量、劳动力、材料消耗和占用农田数量等。 ( 3)运营特征指标 交通量、平均行驶速度、燃料消耗、汽车轮胎磨损等。 ( 4)经济评价指标 包括货币指标和投资效益指标。 货币指标如工程投资、运营费、运输收入等;投资效益指标如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 路线方案比选, 牵涉面广,问题复杂,相关因素多,各阶段的工作深度不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进行下列内容的比选: ( 1)路线起点、终点方案; ( 2)路线基本走向(主要经过控制点)方案; ( 3)特大桥、大桥和隧道方案; ( 4)地质不良及困难地段方案; ( 5)原有道路处理(利用或废弃)方案。 方案比选 在选线定线阶段,初步选定两条路线即方案一和方案二(如图 21 所示)。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6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一:由 E 点出发穿越苹果林并经由池塘的中心部位,此处需要填掉该池塘,经过绿色环保有限公司的东边,穿越一片矼建筑物,经过后杨村的西边,与小河相交,相交位置位于水坝的上游,河面宽度十八米,后经过一条小水渠,穿越一片苗圃之后与小莱路平交,左转直行,经过构建加工厂的西边,与掖柴路平交之后,路线向东走,到达终点 G。 方案二:由 E 点出发穿越苹果园之后与有池塘边上经过,从牲口棚旁边经过以后由废水池的西边、绿色环保有限公司的东边走过,紧接着穿越一片果林之后 由隔热材料厂的东边走过,到达毛家庄砖厂南边的小河,由水坝下游穿越,河面宽度十二米,在此设置一座小桥,然后与小莱路平交,左转经过一段较长的距离之后,经过构件加工厂西边,然后与掖柴路平交,然后右转经过两条乡村小道之后到达终点 G 点。 两个方案的工程数量和经济对比如表 21。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7 表 21 方案比选 序号 项目 单位 方案一 方案二 1 路线长度 m 2 最小半径 m/处 400/1 400/1 3 最大纵坡 %/处 4 最小竖曲线半径 凹形 m 3000 5000 5 凸形 m 5000 10000 6 路基 土石方 挖方 1000 m179。 134 7 填方 1000 m179。 55 8 桥涵工程 桥梁 m/座 18/1,60/1 12/1,60/1 9 涵洞 座 4/1 0 10 占用土地 ㎡ 10 占用果林 ㎡ 25500 16200 11 拆迁建筑物 ㎡ 650 875 12 拆迁电力电讯 处 7 8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的线路总长相差不大,方案 一的土石方比方案二大很多,且方案一过多的穿越经济林区和苗圃区,综合考虑来看,选择方案二作为设计方案。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8 第 4 章 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 公路的分级应依据交通量所在地区而定,考虑相邻段的相互关系作必要的调整(设计交通量的年限为 15 年)。 表 31 各车型换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 明 小客车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的货车 中型车 >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 2t 的货车 大型车 载质量> 7t~≤14t的货车 拖挂车 载质量> 14t 的货车 表 32 近期交通量 车 型 总重 (KN) 载重 (KN) 后轴数 后轮 轮组数 前轮 轮组数 轴 距 (m) 黄河 JN150 l 双 单 0 解放 CA10B 40 1 双 单 0 东风 EQ140 1 双 单 0 日野 KF300D 2 双 单 2 设计交通量: 10 )1(  nd rNN 式中: d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 量(辆 /日); 0N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 /日); r——年平均增长率; n——远景设计年限。 0N =(辆 /日) r=% , n=15 带入数据得 Nd=(辆 /日) 由规范知,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小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由此选择该等级道路作为设计道路,设计年限为十五年,车道系数。 直线最大长度 对于计算行车速度大于等于 60km/h 的公路,最大直线长度为以汽车,按计算行车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9 速度行驶 70s 左右的距离,即相当于 20V 的长度,所以 Lmax=20V=20*60=1200 m 直线最小长度 对于计算行车速度大于等于 60km/h 的公路,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 6 倍行车速度, 反向曲 线不小与 2 倍设计时速。 同向曲线间: Lmin=6V=660=360 m,反向曲线间: Lmin=2V=260=120 m。 圆曲线最小半径 径 圆 曲 线 最 小 半 径 由 下 式 决 定2m in m a x m a x1 2 7 ( )yVR i ,二级公路V=60km/h,  , max 8%yi  ,则 mR 12 3)(12 7 602m in 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规范》( JTGB012020)对公路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和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如表 31 和表 32。 表 31 极限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 v(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一般地区 μmax 最大超高( imax) 570 650 710 360 400 440 220 250 270 115 125 135 50 55 60 30 30 35 15 15 15 表 32 一般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 /(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μ值 i值 一般最小半径 /m 1000 700 400 200 100 65 30 当圆曲 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不设超高, m141 60i127 V 202m i n  )()(不设 R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0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100 80 60 80 60 40 30 2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i≤2% i≥2% 5500 7500 4000 5250 2500 3350 4000 5250 2500 3350 1500 1900 2500 3350 1500 1900 600 800 350 450 150 200 设计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车速为 60km/h ,采用的极限最小半径是 125m,一般最小半径是 20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为当 i≤2%时取 1500m,当 i≥2%时取 190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考虑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mRVRVl s 333 3   控制行车时间不过短: mvtls  为使线型舒畅协调,符合视觉条件要求,应满足: RR/3l ~ 则 mRl 4 1 . 6 73/1 2 53/m i n  《规范》对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规如下表 34。 表 34 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 计 速 度 /(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100 85 70 60 40 30 20 本条道路的缓和曲线长度应该 ≥60m。 最小视距要求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1 所谓视距是指的从车道中心线 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线上高为 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是指该车道中心线量得得长度。 按照规范各级公路停车视距最小要求见表 35。 表 35 各级公路停车视距最小要求 设 计 速 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停车视距 /m 210 160 110 75 40 30 20 按照上表,本条设计道路停车视距为 75m。 会车视距: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条车道上相遇及时制动并停车所必需的安全视距称为会车视距。 会车视距由三部分组成:驾驶员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双方汽车的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会车视距规定值是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二倍。 即,S≥150m。 超车视距:快车超前面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称为超车视距。 超车视距的全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加速行驶距离,超 车时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超车完了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时对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按照规定,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二倍,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他条件限制的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 所以,本条设计道路超车视距为, 275=150m。 弯道的超高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规范》( JTGB012020)对公路最大超高的规定如下表 36. 表 36 各级公路最大超高的规定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一般地区 /% 10 8 积雪冰冻地区 /% 6 本条设计道路是二级公路,所以选用的公路最大超高为 8%。 纵坡 《规范》规定 山东建筑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 12 表 37各级公路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 /(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大纵坡 % 3 4 5 6 7 8 9 二级公路,最大纵坡为 6%. 最小纵坡 考虑排水要求,《规范》规定最小纵坡为 %。 限制坡长 最短坡长的限制主要是从汽车行驶平顺性的要求考虑的。 如果坡长过短,使边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地段产生的超重与失重的频繁变化,导致乘客感觉不舒适,车速越高越感突出。 从道路美观、相邻两竖曲线的设置和纵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应有一定的最短长度。 《规范》对最短坡长的要求: 表 38 各级公路最短坡长要求 设计速度 /(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小坡长 /m 300 250 200 150 120 100 60 本条设计道路为 602km/h 最小坡长 ≥150 所谓最大坡长限制指的是控制汽车在坡道上行驶,当车速下降到最低容许速度时所行 驶的距离。 表 39 公路不同纵坡最大坡长的要求 设计速度 /(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纵 坡 坡 度 /% 3 900 1000 1100 1200 4 700 800 900 1000 1100 1100 1200 5 600 700 800 900 900 1000 6 500 600 700 700 800 7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