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还拥有丰富的后备优质高产新品系 60 余份,选育基础材料 4000 余份,参加 省水稻区、生产 试 验 材料 15份。 目前 该所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在适应区域,年推广种植面积 30余万公顷。 “松粳号”系列优质水稻品种以其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享誉省内外,为适应区内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优势 该项目建设单位拥有一批多年从事水稻育种、水稻栽培、新品种繁育和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科技队伍梯队结构合理,科研业务能力强,长期工作在基层,事业心强,工作经验丰富。 目前,在职职工 26人,其中科技人员 20人,技术工人 6人。 其中研究员 2人,副研究员 4 人,助研 9 人,研实员 5 人。 该项目建设单位 隶属于 省农业科学院,是独立法人单位。 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主要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责、权、利清晰,合作密切。 全所财务公开 ,实行微机管理,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对项目经 费实行专款专用。 该 所严格遵守所内制定的各项制度, 职工素质高, 在 省有很高的信誉,信用等级为 AA级。 近年来, 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 研究 所在科技改革,科研创新,科技开发,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按规章制度办事,实行竞争上岗,采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实行目标合同管理和所室经济责任制。 2020年, 所财政补助收入 147万元,2020年黑龙江省五常市“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 项目 14 拨入专项款 120万元,科技开发创收 75万元,经费收支略有盈余,经济状况运行良好。 现有水田耕地 20公顷,其中试验用地 5公顷,种子繁殖用地 15公顷,种子繁殖用地 20 公顷。 房屋及建筑物 5200 平方米。 通用设备 50 台件,包括计算机、化验设备 (食味分析仪、水分测定仪、精密电子天平、稻谷外观品质判定仪、显微镜、人工气候箱、 精米机等) 、农机具设备、水利灌溉设备、电力、动力设备,以及一些辅助设施基本良好,能够正常使用,为扩繁基地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现有仪器设备 统计 表 序 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数 量 序 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及规格 数量 1 稻谷外观品质判定仪 便携式 HS500 型 1 9 离心式精米机 VP32 1 2 食味分 析仪 便携式 PS500 型 1 10 种子清选机 YFS5B 1 3 水分测定仪 Wile65 1 11 投影仪 VPLCX71 1 4 电子精密天平 ARC120 1 12 数码相机 佳能 3000 1 5 显微镜 XJP6A 1 13 电脑 扬天 M4800 1 6 人工气候箱 1 14 打印机 1 7 高压灭菌器 YXQLS75S 1 15 烘干箱 1 8 粉碎机 1 2020年黑龙江省五常市“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 项目 15 第四章 市场预测与产品方案 中国是稻谷的世界第一产量 大国。 加入 WTO 后,中国的农产品只有水稻的受冲击力最小,也就是说中国的水稻在农产品中最具有竞争力,而北方粳稻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广阔,极具竞争力。 省稻区是北方粳稻的主产区, 2020年种植面积 达 3670万亩 ,总产达 1835万吨, 占全国粳稻产量近 %,占东三省产量的 %以上, 占北方粳稻种植面积的 50%以上,而且商品率在 60%以上,是全国重要的商品水稻基地,在供应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深圳等全国大中城市的同时,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各国, 大米出现供不 应求的局面。 就水稻品种而言,松粳号自主知识产权 水稻品种年推广面积 占省水稻面积 10%以上,位居 省自育品种第 二 位,目前, 省水稻 品种以 引进日本品种占主导地位,且日本品种抗稻瘟病性差。 2020 年日本品种空育 131 稻瘟病大面积发生,减产损失 30%左右,2020 年 省的水稻生产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低温冷害,个别品种空壳率达 40%以上, 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抗病性强,米质优,丰产性好,有望在 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而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的数量短缺,特别是能够保证质量的优质品种的种子数量更是 不足,此时开展“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尤显必要。 “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辐射到 、吉林、辽宁、河北、内蒙2020年黑龙江省五常市“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 项目 16 等省份,辐射面积达 65 万公顷,年推广种植 30 万公顷,年需要良种 1500 万 公斤 ,原种 60 万 公斤 ,原原种 万 公斤。 而适宜区域种植“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我所“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的扩繁能力和条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因此“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扩繁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扩大“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种植面积,不但可以加强水稻的标准化生产,促进 省水稻生产的专 业化、区域化、规模化,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区域内稻米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基地建设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生产 “松粳号” 水稻品种 松粳 8号、松粳 9号、松粳 10号 、松粳 11号、松粳 12 号 等 原原种 和 原种。 销售渠道:通过 本所种业公司、适应区内的各省、市、区、县、农场种子公司、各大种业集团,以及 精米加工企业定单用种。 销售策略: ( 1)、利用自身的研究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做到与优质水稻生产技术咨询服务相结合。 ( 2)、加强同种子部门 、繁育基地间的密切 合作,努力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 树立良好的信誉,促进原原种 原种 的销售。 ( 4)、利用各种 宣传媒体,加强“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 应用“松粳号” 优质水稻品种。 2020年黑龙江省五常市“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 项目 17 第五章 项目 选址及 建设条件 选址 项目建设 地点 拟 选定 于 省 市民乐乡, 南距 市 15公里,北距哈尔滨市 100 公里,是 大米的核心产区, 地处 省的南部,北部同 省阿城、双城接壤,东部与尚志市相邻,西部、南部与吉林省的榆树市、舒兰市毗邻 ,公路、铁路交通便利。 原种基 地,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自流灌溉,温光充足,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位于 市 民乐朝鲜族乡 ,地处北纬 44176。 03′ 45″~ 45176。 26′ 09″,东经 126176。 32′ 50″~ 128176。 15′ 54″之间。 市属多类型地貌结构,由东往西依次为山区半山区、浅山丘陵区和河谷平原区。 市是驰名中外的大米产区 ,是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县,有“张广才岭下水稻王国”之美誉。 现有水田面积 160 万亩,是全国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是全国 商品粮基地(水稻基地),素有“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称。 自然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有大小河流 20多条,自然泡沼 400多个。 闻名 省的龙凤山水库蓄水 亿立方米,水面 4 万亩,水质好,无污染,联合国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就设在龙凤山乡。 全市 年平均降水量 610 mm,日照时间为 2629 小时,年有效积温 2700℃,无霜期 130~ 140天。 大部分水稻区土壤为水稻土和砂壤土, pH值 6~ 7。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积累和提高米质。 市水稻栽培2020年黑龙江省五常市“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 项目 18 水平居世界同纬度之首,在全国率先研制出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模式及大中棚 育苗,超稀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为生产无污染绿色水稻和项目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技术保障。 、交通、能源供应、通讯条件 省农 业 科 学 院 水稻 研究所 距离安家火车站 仅 200 米,距离“哈五”公路 仅 1000米,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电力方面除应用小丰满电站的供电外, 市还拥有龙凤山水库发电站一座,电力十分充足。 公用设施如供电、供水、取暖、道路交通以及其他公用设施比较齐全,能够满足扩繁基地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供电、供水不受任何数量和时间的限制。 电话通讯已进入国际直拔网,邮政特快专递、商业信函,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传真电报等已普及,所内还开通了 10兆网络光纤。 ( 1)项目 建设 的技术保障 水稻研究所是水稻科研专业研究所,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梯队结构合理。 2020 年被农业部确立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综合实验站。 现有科技人员 20人,技术工人 6人。 其中从事水稻育种和推广人员 20人(本科以上学历 18人,硕士研究生 5人),自建所以来,共审定推广优良品种 15个,目前 省生产上年种植面积超过 60万亩的品种松粳 6号、 松粳 9号、松粳 10号、松粳 12号,都是我所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 其中松粳 6 号、松粳 7 号、松粳 8号、松粳 12号均为 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松粳 9号亩产超过700公斤,是 省第一个优质超级稻品种;选育推广的五优稻 1号长粒优质米品种, 2020年荣获 省政府重大科技效益奖; 2020年2020年黑龙江省五常市“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 项目 19 选育的松粳 6 号优质水稻品种于 2020 年获得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0年以后省定推广了 5个品种,其中松粳 9号、松粳 10号优质水稻品种分别于 2020年和 2020年获得了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松粳 8 号获得了 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松粳 11 号于 2020 年获得了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松粳 12号是 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是目前生产上表现最好的优质米品种之一,深受广大稻农的喜爱,这些品种生产上已经有了一定面积,而且推广应用前景好、潜力大。 目前还有 15份材料参加 省水稻区域、生产试验,还有60余份优质高产新品系进入所内产量鉴定,保存品种资源 700余份,选育基础材料 4000余份,现有的 20名水稻科技人员从事该项工作 5年以上的 16人,掌握了国内外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熟悉水稻常规育种、花培育种、太空育种、栽培 技术、原种繁殖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熟练掌握各环节的操作技能。 ( 2)项目建设的组织保障 为加强“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的组织管理, 省农 业 科 学 院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农科院院长、副院长担任,成员由科研处处长、财务处处长、审计处处长和建设单位所长组成。 项目严格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对项目实施统一计划,统一布署,统一管理。 项目立项后,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并按照省农科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 务。 (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