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达沟杨河流域坝系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Ⅱ级沟主要分布在流域 中上游,上游Ⅱ级沟一般适合建设中、小型淤地坝,中游Ⅱ级沟一般适合建设中型淤地坝和骨干坝;Ⅲ级和Ⅳ级沟道只适合建设骨干坝。 流域沟道分级情况见表 211,附表二。 表 211 杨河小流域沟道等级划分 等级沟道 分等标准 沟道状况 流域面积( km2) 沟道长度( km) 数量(条) Ⅰ级 23 1 12 12 2 01 2 161 Ⅱ级 14 13 19 1 13 Ⅲ级 3 8 Ⅳ 级 912 310 2 Ⅴ 级 102 1 合计 207 13 社会经济情况 行政区划、人口、劳力 杨河小流域为固原市原州区所辖,涉及清河镇、官厅乡、寨科乡、头营镇四个乡镇的石庄、刘店、官厅、蔡川、湾掌、杨河、冯洼、张崖 8 个行政村。 涉及人口 3104 户, 14510 人,劳力 6811 个。 人口密度为 142人 /km2。 杨河流域社会经济现状见表 212,附表三。 表 212 杨河流域社会经济现状表 人口总数 (个 ) 劳力总数 (个 ) 人口密度(人 / km2) 人均土地 (hm2) 人均耕地(hm2) 人均基本农田( hm2) 产 值 纯收入 小计 其中坝地 总 (万元 ) 人均(元 ) 总 (万元 ) 人均(元) 14510 6811 142 1984 1279 土地利用情况 杨河小流域土地总面积 10200hm2,人均土地 hm2,人均耕地。 由于 流域内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 立地条件差,以及广种薄收等因素,导致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目前流域内农业用地为 7765hm2,占总面 积的%;林地面积 ;占总面积的 %,草地面积为 ,占总面积的 %,其它用地 ,占总面积的 %,农、林、牧用地比例为 1: :。 见表 213,附表四。 表 2 13 杨河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表 项目 农 地 林 地 草 地 其它用地 未利用土 地 总计 合计 坡耕地 基本农田 合计 乔木 灌木 经济 合 计 人工 天然 梯田 坝地 水地 小计 面积hm2 7765 6391 1374 590 993 76 10200 比例 % % % % % % % % % % % % % % % 14 经济现状 长期以来,流域内群众采用“以粮为主,广种薄收”的方式来满足生存所须的最低物质基础,自我发展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十分有限。 目前流域内粮食作物主要有洋芋、糜谷、豆类、玉米、高粱等。 2020年,粮食总产量 万 kg,人均 408kg。 2020年流域内总产值。 其中农业产值 ,占总产值的 %;林业产值 万元,占总产值的 %;牧业产值为 万元,占总产值的 %;副业产值为 万元,占总产值的 %。 农、林、牧、副业产值比 1: : :。 由此可见,流域内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经济较为落后。 产业结构见表 21附 表五。 表 214 杨河流域农业经济结构现状表 基础设施 杨河流域交通有固 — 环公路自上游沿流域分水岭通过,流域涉及各村与乡政府均有简易公路相通。 另外 10KV输电线路通往各村,基本实现了村村户户通电。 机制和政策 目前小流域土地已全部划拨到户, 30年不变,已成坝地实行集体所有,按户承包,并在承包期内负责坝体的维修加固。 项目 农 业 林业 牧业 副业 合计 小计 粮食 油经 其它 产值 (万元 ) 比例 (%) 100 15 水土流失及坡面治理现状 水土流失状况 该流域是原州区境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属黄河多沙粗沙区,水土流失面积 ,占总面积的 %。 (1)、水土流失特点 流域土壤侵蚀方式多样,且多种侵蚀相互重叠。 主要侵蚀方式为:春季岩体解冻,冻融侵蚀及以泻溜为主的重力侵蚀严重;夏、秋季,尤其在六月至九月间,降水充沛,水蚀、 重力侵蚀等复合侵蚀严重;冬季至第二年春季,气候干旱,土壤干燥,植被等地面覆盖物的覆盖能力降低,风力侵蚀严重。 从地域上看,项目区上游主要是坡面水流汇集于沟头,造成沟头延伸和沟岸扩张,使上游壕掌地不断的被蚕蚀。 据调查分析,沟头每年前进 10- 20m左右,一个沟头每年蚕蚀耕地 3— 5亩,另外沟头前进常常造成交通中断,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危害。 从中游到下游,由于坡面较陡,坡长较短,造成切沟发育,并伴有泻溜、滑坡,、崩塌,台地边缘地水洞等。 水土流失程度平均为强度水平,因此水土流失治理对黄河防洪减淤影响重大。 ( 2)、流失程度 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其中侵蚀模数 8000— 15000t/的极强度侵蚀区面积为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侵蚀模数5000— 8000t/km2 的强度侵蚀区面积为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侵蚀模数 2500— 5000t/ km2的中度侵蚀区面积为 , 16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侵蚀模数< 2500t/km2的轻度侵蚀区面积为,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 杨河流域土壤侵蚀分级面积情况见表 215。 表 215 杨河流域土壤侵蚀分级面积情况表 总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其 中 ( km2) 输沙模数 沟道长 度 沟壑密度 (km2) (km2) 轻度 占 % 中度 占 % 强度 占 % 极强 占 % 剧烈 占 % (t/km2 a) ( km) (km/km2) 102 0 0 5500 侵蚀模数分析与确定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总站 1985年编制的《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表水资源》报告。 杨河流域属强度侵蚀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500010000t/。 根据杨河流域土壤侵蚀分级表 ,采用加权平均计算流域平均侵蚀模数为 5500 t/。 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要求,为了使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所有在宁夏境内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必须采用由宁夏水文水资源局认定的水文泥沙数据。 本次宁夏水文水资源局提供该流域侵蚀模数为 5500 t/。 此次经水文泥沙分析该流域输沙模数为 5500 t/。 坡面治理现状 杨河小 流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水土保持工作。 在坡面治理方面,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 17 路、草综合治理,取得了长足发展。 特别是流域上游,坡地已基本实现梯田化。 据统计,截止 2020年底,流域内 共有各项坡面治理措施 2740 hm2,其中基本农田 1374hm2,营造乔木林 ,灌木林 ,经济林 ,种草 ,其它措施 590 hm2,治理程度为 %。 流域坡面治理措施现状见表 21附表六。 表 216 杨河流域坡面治理措施现状表 流失 面积( km2) 基本农田( hm2) 人工造林( hm2) 人工种草( hm2) 其它措施( hm2) 合计(hm2) 治理程度(%) 梯田 坝地 水地 小计 乔 木 灌 木 经济林 小计 1374 590 2740 存在的问题 注重坡面建设,而忽视了沟道工程建设。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 、路、草为内容的坡面治理已有一定基础。 但忽视了以沟道治理为重点的淤地坝坝系建设,特别是忽视了控制性骨干坝建设。 投入不足,治理资金严重缺乏,单位面积投入治理费用低。 特别是沟道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直接影响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进程。 18 3 沟道工程建设现状 沟道工程建设现状及分析评价 沟道工程建设现状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当地群众就自发建设淤地坝,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已全部被毁。 现存的淤地坝均为 1999年以后建设,并且均为小型。 目前,流域内共有小型淤地坝 6座,总库容为 ,拦泥库容为。 沟道工程建设现状见表 3附表七。 表 31 杨河流域沟道工程现状及其运行情况表 编号 坝名 所在乡镇 所属行政村 建坝时间 控制面积( km2) 坝高(m) 淤地( hm2) 库容 (万 m3) 工程结构 坝地利用面积(hm2) 可淤 已淤 总 拦泥 已拦泥 1 二湾子 1# 官厅 刘店 1999 7 坝体 2 二湾子 2# 官厅 刘店 1999 8 坝体 3 王套 官厅 官厅 2020 坝体 4 南湾 1# 官厅 官厅 2020 5 坝体 5 南湾 2# 官厅 官厅 1999 8 坝体 6 南湾 3# 官厅 官厅 1999 坝体 合计 沟道工程现状分析与评价 工程分布 现状 6 座小型淤地坝分别布置在流域上游二湾子、南湾两个支毛沟中,形成二湾子、南湾两个小型淤地坝群。 这些淤地坝工程配合坡面措施在拦蓄洪水泥沙、防洪保收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效益。 19 1)二湾子小型淤地坝群 由 3座小型淤地坝组成, 1999— 2020年建成,设土坝和土质排洪渠两大件,总库容 m3,工程按照 20年洪水标准设计、 30年洪水标准校核,共淤成坝地 ,运行良好,开始种植利用。 2)南湾小型淤地坝群 由 3座小型淤地坝组成, 19992020年建成,设土坝和土质排洪渠两大件,总库容 万立方米,工程按照 20 年洪水标准设计、 30年洪水标准校核,坝地按照一次成地方式兴建,共淤成坝地 ,运行良好,开始种植利用。 防洪保收分析 由于流域现存均为小型淤地坝,且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因此认为该流域目前没有防洪保收能力。 主要经验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经验 流域所在的固原市原州区已成功实施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茹河一期项目》 的沟道坝系建设和正在实施的 《宁夏黄土高原地区固原市原州区张易河淤地坝坝系工程》,《宁夏黄土高原地区固原市原州区西川沟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黄河上中游局审查立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制”管理,为淤地坝坝系建设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在长期的治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些经验: 按小流域坝系进行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工程数量、位置和建坝 20 顺序,是坝系建设的关键。 该流域淤地坝建设起步较早,但由于缺少同一的科学规划,盲目上马,形成目前边建设边冲毁的现状。 因此今后坝系建设应当严格按照水土保持前期工 作规定,进行规划、可行性研究和设计。 各级领导重视,是淤地坝建设管理的保障。 一方面在建设中行政、业务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另一方面建成后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定,确保坝系正常运行和发挥效益。 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相关水利水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是保证淤地坝建设、运行、管理顺利实施有力措施。 存在的问题 坝系工程布局不合理 一是缺少控制性的骨干坝。 流域内没有一座骨干坝,而现有的 6座小型淤地坝防洪能力低;二是工程数量少。 平均每 小型淤地 坝,坝系的水沙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分布不均匀。 6座小型淤地坝在其上游支毛沟零星分布,没有形成完整的坝系系统。 群众缺乏自己建坝的经济实力 当地群众在多年的水土保持实践中,对打坝淤地有着一定的认识和较高的积极性,特别是自 1999年退耕还林以来,为发展高标准的基本农田,满足粮食自给的要求,打坝淤地的呼声更加强烈。 但由于流域经济发展落后,群众生活贫困,靠群众自身建设坝系的困难很大,特别是控制性的骨干坝,需要国家大力支持。 21 4 坝系建设的目标与建设任务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 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流域土壤侵蚀特点、沟道特征和工程现状,以及坝系工程拦沙、淤地、防洪、水资源利用等功能,确定该流域坝系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泥沙和充分利用水土资源为目的,以小流域为单元,建立淤地坝坝系防洪体系和水沙利用体系,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骨干坝和淤地坝等沟道工程的布局、规模,实现流域水土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编制依据 法 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及其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4)《宁夏。杨达沟杨河流域坝系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续施工、检查员有权停止下道工序的作业,支持质检员行使质量否决权,认真对待质量上的每一个问题,严格工程质量的奖、罚制度。 ⑹施工现场自觉接受质量监督部门、建设单位的监督、检查,及时听取用户意见,建立质量的反馈档案。 对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16七、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一、 给排水工程 (一)、生活给排水系统 ( 1) 钢 塑管 、 镀锌 钢管 安装
每户均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景观。 二 、户型设计:户型严格按照 **区农民安置房的特定要求进行设计,做到动静分区、餐寝分区、居寝分离,每户均有较大的起居、厨房、卫生和储藏空间,并做到明厨、明卫,在有限的面积指标中,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空间。 房型设计:空间流线通畅,结构规整。 利于施工,住宅内部空间易形成自然通风,保证居住的舒适和能源的节省。 19 住宅利用地下室停放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
清碴 、 终孔检查 随着孔内 钻碴增多,应及时清碴, 出碴的方法一是抽碴筒抽取,二是通过泥浆泵循环使碴浮起流入泥浆池沉淀。 一般情况下每钻进 ~ 清碴一次,用泥浆泵向孔内压入新鲜泥浆,同时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 孔底沉碴及泥浆流出后,在泥浆池沉淀,应经常清孔泥浆池内的钻渣,以防钻渣随泥浆再次循环入孔内,影响清碴速度。 当钻碴不能完全靠循环泥浆带出时则必须用抽碴筒抽出孔外。 一般在密实坚硬土层
、掉角和表面上有缺陷的板块剔出,用于切割半砖,为避免色差,地砖一次备足,不同批号不能混用。 施工前必须将基层清理干净,不能有杂物及灰 尘,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基层湿润。 铺贴地砖前对铺贴范围尺寸进行实测,绘制排块图。 定出大面的纵横向中心线,根据排版图放出每一板块的定位线。 铺贴前对板块进行精选,剔出尺寸偏差超限的板,用水浸泡不少于 12 小时,取出阴干备用。 施工中先用纯水泥浆刷浆,要边刷边贴。
主筋插筋与底板上、下铁件仔 细绑扎固定牢固,必要时可附加辅助电焊固定;混凝土浇筑前,加强检查,浇筑过程由专人负责修整。 b、 底板和墙钢筋绑扎,注意使绑扎接头与对焊接头错开,经对焊加工的钢筋;在现场进行绑扎时,对焊处要错开一个搭接长度。 凡距钢筋端头搭接长度 500mm 不得有对焊接头。 在绑扎时对每个接头尺量,检查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同时接头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距处。 c、 墙
() 柱组合的轴压比设计值 N=βA g n () 注: β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边柱取 ,内柱取。 g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取 14 kN/m2。 n 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A 柱的负荷面积。 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 C30,查得 N/mm2。 . 图 的计算简图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 5 中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