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理耕作方式,全面推广土壤培肥施肥、病虫害防治、污染控制、水土保持、灌溉、贮藏、运输以及平行生产、隔离带等有机食品生产关键技术。 在有机红枣种植基地管理中,对有机 红枣种植管理中的文件系统、资源系统、内部检查系统、追踪系统和持续改进等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建立完整的有机红枣生产技术体系。 ( 2)产地环境建设。 改善和提高基地生产设施和环境条件。 完善基地土壤治理,配套渠系林网道路,改善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加强有机红枣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充分运用现代农业设备和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集约化生产、管理水平。 增强有机农家肥的供应能力和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改善和提高示范基地的环境质量。 建设良种繁育场站和相关试验室。 ( 3)有机红枣加工质量体系建设。 示范基于 “有机产品(加工 )国家标准 ”的红枣加工方法,建立合理的工艺流程、等级标准,规范有机红枣的加工。 重点建立加工厂环境,配料、添加剂和加工助剂,加工过程,有害生物防治,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手段。 确保有机红枣质量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 4)科技服务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完善有机红枣生产科技服务功能。 完善服务体系,扩充管理服务机构,培养和壮大有机红枣生产技术服务人员力量;改善基地科研试验条件,增强监测、试验、诊断功能;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服务,提升基地科技服务能力。 (四)预期效果 本项目建设有机红枣基地 1 万亩,优质红枣 品种覆盖率达到 100%以上,有机产品率100%,平均单产 600 公斤 /亩;有机红枣贮藏、加工能力达到 5000 吨,培育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品牌;项目区职工 每户年增收 8000 元,团场年增纯利润 3000 万元以上。 提高 有机红枣的 生产水平,保障产出的充足稳定。 通过本项目实施,年生产供应有机红枣 6000 吨。 可扩大团场的高质量红枣种植规模,增加十团红枣的知名度,提前占领国内外有机红枣市场份额。 以科技投入促进种植户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加快团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促进团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示范先进使用技术,体现 科技富民 强县 行动计划积极作用 项目建成后,示范区全部要达到国家制定的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具体标准要求。 在区域范围形成核心区功能健全,示范区合理布局,辐射区作用明显的形势,具备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通过项目建设,团场 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广体系更加完善, 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服务组织能够为全团各产业发展提供全程科技服务。 项目建成后,为团场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工技术骨干和科技致富能人,通过企业与协会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化生产经营,职工人均收入将有大幅度提高, 能够充分显示出科技富民 强县 专项行动在边疆团场经济建设前进过程中的强大推动作用。 10 示范有机农业生产模式,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示范的规模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具有显著的兵团特色,通过 “协会 +农户 ”的生产组织模式,发挥团场管理规模化,标准一体化,高效行政管理体系和政令统一的优势,做大做强有机红枣产业。 项目建成后,有机红枣基地条件完善,环境条件良好,实现统一的农产品生产管,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 实现了充分利用当地环境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特色有机农业生产。 形成良性循环,探索一条边疆团场发展 有机农业的增长之路。 项目还将辐射带动 阿克苏 地区红枣有机化生产和有机农业发展,对于兵团其它团场和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开发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示范借鉴意义。 项目的实施能够实现职工和团场共赢,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短期效益和长期利益俱佳。 生态效益显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为生态建设型项目,用生态保护和生态农业的理念指导优势资源开发,通过生产安全环保农产品、发展有机农业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注重经济发展的长效性。 大力推行土壤治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封沙育林,植树种草。 项目建成后,示范 基地植被覆盖率将大幅增加,渠系完备且防治水平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提高,单位水生产能力成倍增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将得到极大改善。 同时普及有机文化和生态农业知识,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长远基础。 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实施效果 综合情况 技术情况 覆盖农户(户) 3718 引进技术(项) 5 农民 户 均增收(元) 8000 引进人才(人) 10 财政增收(万元) 3000 培训人数(人次) 2020 新增就业(人) 200 新建技术平台(个) 2 有机红枣规模(亩) 10000 有机红枣产量(吨) 6000 11 三、具体任务 (一)有机红枣种植技术体系建设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机红枣种植生产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购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种植过程投入品和红枣的质量安全监测,实现从生产到采收的全过程质量监控。 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各项标准的落实、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动态监督。 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生产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拟制定《十团有机红枣基地文件资料管理办法》、《十团有机红枣基地资源管理规范》、《十团有机红 枣基地内部检查制度》、《十团有机红枣基地质量述源规程》、《十团有机红枣基地建设改进程序》等生产管理规章。 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制度。 根据有机食品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编制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模式图,发到职工和农户,指导生产。 拟制定《十团有机红枣技术规范》、《十团农田无害化技术栽培规范》、《十团有机红枣节水栽培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编写《十团职工技术培训手册(有机红枣)》。 制订《十团有机红枣基地环境监测制度》、《十团有机红枣基地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等生产管理制度。 (二 )产地环境建设 进一步完善基地土壤治理,分年度申请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配套渠系林网道路,改善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加强有机红枣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增强有机农家肥的供应能力和无害化处理能力,改造红枣苗木基地和相关试验室。 苗木基地改造 改造 450 亩苗木基地,包括土壤增施有机肥,精细平整,渠道整治标准提高,道路建设。 办公室、晒场、库房建设,购置检测试验设备。 基地基础工程 新建 1 万亩有机红枣园,进行农家肥土壤改良,精细平整土地,建设防治渠系,平整铺垫农田道路,建设硬石路面,分年度申请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认证,用二年时间建成总计 1万亩的有机红枣种植基地。 按照林网规划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 改善基地现有办公条件,建设档案资料图书室,配备计算机、打印机、网络等硬件设施设备。 (三)有机红枣加工质量体系建设。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有机红枣加工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购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加强工厂环境和产出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建立加工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拟制定《十团有机红枣加工厂文件资料管理办法》、《十团有机红枣加工生产管理规范》、《十团有机红枣加工厂内部检查制度》、《十团有机红枣加工流程》等生产管理规章。 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制度。 根据有机食品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编制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模式图,发到职工和农户,指导生产。 拟制定《十团有机红枣技术规范》、《十团农田无害化技术栽培规范》、《十团有机红枣节水栽培技术规范》等技术规范,编写《十团职工技术培训手册(有机红枣)》。 制订《十团有机红枣基地环境监测制度》、《十团有机红枣基地经营管理办法(试行)》等生产管理制度。 (四)科技服务与保障体系的建设 完善技术支撑和培训组织。 组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引进先进的生产 技术和科研成果,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 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对基地各有关领导、 12 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营销人员进行有机食品知识和技术培训。 组织基地农户学习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保证每户农户至少有一名基本掌握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人。 科技服务与职工培训。 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编写培训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等方式完成新进职工的培训,宣传有机食品生产经济模式的意义,普及相关关键技术。 项目期内培训 2020 人次。 对团场科技管理人员和生产组织管理人员、连队领导和技术服务人员进行重点培 训,提高全体项目参与人员的科技意识和生产、管理水平。 产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团场红枣协会功能,开展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质量管理,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统一销售、统一技术措施。 提升现有 “大漠 ”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宣传,完善市场运行,扩大销售渠道。 13 四、技术内容和指标 (一)技术来源和依托单位 本项目有机生产的规范要求来源于国标 GB/—2020:《有机产品(第 1 部分:生产)》。 依托单位是新疆兵团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该单位是一个专门从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农业生态研究、污染治理研究、技术咨询服务 等业务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咨询机构。 2020 年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为新疆唯一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是中国认证认可协会的理事会员单位。 主要受理有机产品的认证、编制区域有机产品发展规划。 该中心拥有 60 余名兼职检查员, 15 名技术专家,目前已开展有机种植、有机畜禽养殖,有机水产养殖,野生采集,有机加工等方面的认证工作,多次组织和派员参加国内外有机产品技术交流,与美国、欧盟、香港、日本等有机认证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有机产品认证检查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新疆有机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 兵团环 科所将为本项目提供有机农业生产基地规划与工程设计、指导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机产品技术研究与技术服务和有机产品信息、网络宣传服务。 制作有机产品技术资料,帮助和协调十团开展在有机农产品生产相关领域的国内和国际合作。 有机红枣栽培技术依托单位为塔里木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林系。 这两所院校集教学与科研于一身,具有很强的专业师资和研究能力,在园艺林果方面坚持教学、科研、产业与服务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技术支撑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是对口技术服务挂钩单位,与项目区单位在红枣种植方面有多年的合作,熟悉项目区情况。 (二) 技术 人员情况 、科技服务能力情况 十团科研机构健全,设备较为先进,有较强的技术服务能力。 团场 成立了红枣协会、农技中心,有一支专业从事红 项目主要参加人员 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务 /职称 专业 单位 项目中任务 赵卫东 男 39 团长 农学 兵团农一师十团 负责人 朱维 男 52 政委 政工 兵团农一师十团 组织管理 高江生 男 47 教授 园艺 塔里木大学 技术支持 王新建 男 43 教授 园艺 塔里木大学 技术支持 万勤 女 43 所长 有机食品 兵团环科所 技术支持 张瑞梅 女 30 主任 有 机食品 兵团环科所有机办 技术支持 罗小玲 女 41 主任 检测 新疆农垦科学院农业部食品监测中心 技术支持 黄诚 男 46 局长 /高农 农学 兵团农一师科技局 监督协调 岳海波 男 42 局长 /高农 农学 兵团农一师农业局 监督协调 马金武 男 43 主任 /高园 园艺 兵团农一师林业局 监督协调 14 陆宝祖 男 45 科长 /高农 农学 农一师农技推广中心 协调支持 聂林学 男 45 科长 /高农 农学 兵团农一师十团农业科 生产管理 高丽春 女 45 科长 /高会 财会 兵团农一师十团计财科 经费管理 李坪 男 47 主任 /高农 农学 兵团农一师十团科委 技术服务 王延武 男 50 科长 /高农 农学 兵团农一师十团园林科 生产管理 袁山城 男 48 主任 /农艺师 农学 兵团农一师十团项目办 监管协调 彭铁兵 男 47 主任 /会计师 财会 兵团农一师十团发改科 政策支持 汪天明 男 42 主任 /农艺师 农学 兵团农一师十团推广中心 生产管理 龚新高 男 44 站长 /园艺师 园林 兵团农一师十团林业站 生产管理 李文友 男 42 科长 /政工师 政工 兵团农一师十团监察科 项目监管 枣 栽培技术推广和红枣产品经营、管理的骨干队伍 , 对红枣种、采、销社会化服务,有人材技术保障。 十团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 2300 余亩试验田,技术及管理人员 11 人(其中中级职称 6 人,初级职称 2 人)。 设置有试验站,中心化验室、病虫测报站、种子站、职工培训办等部门。 完全可以胜任团场的各项农业基础工作(如中心化验室就是在中心团场十团成立后由原九团化验室,十团化验室合并而成,拥有化验土壤大量及微量元素的分光光度计,频谱仪、卫星定位仪器等设备)。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多年从事有机产品认证以及园林生产等方面的理论研 究与应用推广工作,具有较高的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技术实力,能够满足本项目对科技服务能力的要求和需要。 另外,农户有科学种植的意识。 团场红枣种植户众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依靠科技大大地提高红枣生产技术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 ,对于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作用奠定了群众基础。 (三) 技术集成、转化、推广方式及其。有机红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性无关的特征向量有两个,从而 A 可 相似对角化。 若 2 不是特征方程的二重根,则 a31882 为完全平方,从而 16318 a ,解得 32a。 当 32a 时 ,A 的特征值为 442, ,矩阵 13213013234 AE , 的秩为 2 ,故 4 对应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只有一个,从而 A 不可相似对角化。
XXXXXX 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有机杂粮加工机械技术改造扩建项目 19 温为 24℃,年有效积温为 18002200℃,年日照时数 26002900小时,无霜期为 90120 天,年降水量 380mm 左右,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干旱、霜冻、洪涝、白灾。 水文特征: 阿 鲁科尔沁旗 地表水由西拉沐沦河、滦河、内陆河三大水系构成,流程 30 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8条,全 旗 地上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
照充沛,冬季较短,全年无霜期长达 210多天。 年平均日照时数 2383 小时,年平均气温 ℃ ,年平均降水量 773毫米。 ( 2) 土壤。 项目区土壤类型多为褐土土类,占可利用土壤面积的 %,潮土土类占 40%,棕壤等土类占 %, PH 值,是较好的土壤类型。 表土为中壤,土质肥沃, 020cm土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 %,碱解氮 105ppm,速效磷 25ppm,速效钾 80ppm。 (
条件 , 在初值 、控制量已知的条件下利用四阶龙格 库塔方法可以在计算机上求出微分方程的数值解,即着陆器在下降过程中 𝑟, 𝜃,𝑟,𝑚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考虑微分方程 : { v 𝑡 = −𝐹/𝑚2 𝑚2 𝑡 = −𝐹 用四阶龙格 库塔法求解可以看出 , 单位 燃料 质量 Δ𝑚2所产生的速度变化 Δ 随推进力F 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 𝐹 = 𝐹𝑚𝑎𝑥 为了保证燃料消耗的最小化
, 00000 s in iiiiy YYrYYl i . ,数字高程模型、 GPS 水准的高程异常拟合模型等,常采用多项式拟合模型。 已知 m 个点的数据是 iii yxZ , ( i=1,2,„„, m),其中 iZ 是点 i 的高程或高程异常( GPS 水准拟合模型), ii y,x 为点 i 的坐标,视为无误差,并认为 Z 是坐标的函数
放线,并请监理及甲方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b 施工到每根桩时要再次复核确定无误时方可施工。 2)、消除钢筋笼焊接质量的措施 a 保证电焊工持证上岗。 b 保证钢筋笼制作场地 平整,精心制做了钢筋焊接工作平台,避免钢筋笼变形弯曲。 c 保证搭接焊长度≥ 10d,焊缝饱满无夹渣,并达到抗拉试验要求。 3)、消除成孔质量的措施 a 钻机就位后,要保证周正稳固,保证孔斜误差< %。 b 为保证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