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杆塔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时,有 324216 10)35,0( 3322 101 3 6 1 ( MPa/m) 4 ( 7) 覆冰综合比载 325237 10)10,0( 3322 100 3 0 1 ( MPa/m) 地线的比载计算 地线的比载计算同导线的比载计算,结算结果如下表 表 名称 导线 LGJ120/20 地 线 GJ35 截面面积(mm2) Ad= BA 外径 (mm) Dd= Bd 比载 (MPa/m) 1=310 2=0 3=310 4=3 4=310 5=3 6=310 6=3 7=310 1=310 B2=0 3=310 B4=3 4=310 B5=3 6=310 B6=3 7=310 5 3 计算临界档距 判断控制气象条件 ( 1)可能成为控制条件的是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有风和年均气温,整理该典型气象区四种可能控制条件的有关气象参数,如下表。 表 :可能控制气象条件有关参数 ( 2) 计算用气象条件 表 气象 项目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大风速 最厚覆冰 内过电压 外过电压 外过有风 安装有风 事故气象 年均气温 气温 +40 10 +10 5 +15 +15 +15 0 10 +15 风速 0 0 30 10 15 15 10 10 0 0 冰厚 0 0 0 5 0 0 0 0 0 0 参数 气象 最低气温 最大风速 覆冰有风 年均气温 气温 (℃ ) 5 +10 +20 风速 (m/s) 0 35 10 0 冰厚 (mm) 0 0 0 0 6 ( 3) 查规程得导线的有关参数 如表。 表 : LGJ120/20导线的有关参数 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有风的许用应力为 ,年均气温的 许用应力为。 ( 4)计算有关比载和比值 γ/[σo],计算结果列于下表。 表 :比值γ /[σ o]计算结果及其排序表 ( 5) 计算有效临界挡距,等高差,所以 cosβ=1 利用上式得有效临界档距判别表如下表所示。 截面积A (mm2) 导线直径 d (mm) 弹性系数 E (MPa) 温度系数a(1/℃ ) 计算拉断力 Tj (N) 单位长度质量 q (kg/km) 强度极限σ p (MPa) 安全系数 k 许用应力[σ o] (MPa) 年均应力上限[σ cp] (MPa) 76000 106 41000 1 4 气象条件 最低气温 最厚覆冰 年均气温 最大风速 γ (MPa/m) 310 310 310 310 [σ o](MPa) γ /[σ o](1/m) 310 310 310 310 排序 a b c d 0022002 4 [ [ ] [ ] ( ) ][ ( ) ( ) ][ ] [ ]j i j iijj ijiE t tlE 7 表 气象条件 a b c d 临界档距 (m) abl=虚数 acl = adl = bcl= bdl = cdl =虚数 因为临界档距bcl为 , bdl 为。 由气象控制条件可以知道,实际有效临界档距为 l =。 我们设代表档距为 l =70m。 所以当 0l 时,控制气象条件为最厚覆冰。 当 l 时,控制气象条件为年均气温。 判断最大弧垂 气象 因为第 1 气象区没有覆冰情况产生,所以最大弧垂一定出现在最高气温。 ( 1)由年均许用应力 σ= ,设最高温度导线应力为 n。 由状态方程式 BAnn 2 022224 ttElEgAn 2422lEgB 把已知参数代入 A、 B 的公式中: 62 223 A 4223 103 2 00100 60 00 B 将 A、 B 代入状态方程得 42 nnn 即最高气温时的导线应力 n 8 ( 2)最大弧垂计算: 最大弧垂为nglf 8 2max ,代入各参数得 mf 9 8 3 2 0 0100 1 23m a x 9 4 电杆外形尺寸的确定 电杆的总高度 杆塔的总高度与档距、地理条件、电压等级、气候及电气条件等 因 素有关。 杆塔的总高度等于呼称高度加上导线间的垂直距离和避雷线支架高度,对于钢筋混凝土电杆还要加上 埋地深度0h。 电杆呼称高度 电杆下横担的下线边缘线到地面垂直距离 H称为电杆的呼称高度,由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λ、导线最大弧垂 fmax、导线到地面及被跨越物安全距离 hx 及施工裕量 Δh组成,即 hhf x m ax 35kV 电杆采用 3 片 绝缘子 λ =, 导线弧垂为 , 电杆按居民区设计偏安全,设计导线到地面垂直距离为 ,档距 为 240m 施工裕度为。 因此,电杆设计呼高 H=,选取呼高为 13m。 导线间的垂直距离 单回线路两相导线水平排列线间距,《规程》规定:导线间的水平线间距,可根据运行经验确定, 1000m 以下档距计算式为 m a x0 . 4 0 . 6 5110m UDf 在覆冰较少地区,《规程》推荐垂直线间距宜采用水平线间距的 75%即 75%VMDD 计算得 Dm=, Dv=。 设计导线间水平距离为 4m,设计导线间垂直距离为 3m。 地线支架高度 设计 35kV 线路采用 α=250 防雷保护角,取地线支架向右侧偏移 ,避雷线支架高度为 h,则地线对下横担左侧导线防雷保护为控制条件,由防雷条件知 10 求得 mhB 选取避雷线支架高度为。 综上,电杆设计总高 H=++13+3=。 横担长度计算 由以上计算出两相导线水平间距,可选取下横担长 度为 6m,上下导线垂直间距为4m,上下导线水平偏移距离 ,上横担长度为。 电杆草图如下 图 电杆草图 21ta nB D BDDhhh 11 电杆外形尺寸校验 ( 1) 上下导线垂直线间距的校验。 由《规程》得最小垂直线间距为 , 小于实际线间距 ,合格。 ( 2) 上下导线水平偏移校验。 由《规程》规定水平偏移距离为 ,小于 实 际上下导线水平偏移距离 m,合格。 ( 3) 间隙圆校核。 Ⅰ级气象区三种气象条件风速:正常运行情况 v=35m/s,操作过电压 v=,雷电过电压 v=15m/s ① 三种气象条件下绝缘子串风荷载为 1 2 0( 1 )J s Z JP n n W A 因 n1=1, n2=3, μs=, Aj=, μz=,则 ② 三种气象条件下导线风荷载为 20 s inf c sc hP W dL ③ 导线重力荷载 )()M Pa/(3131kNALnGmvD kNPkNPkNPLCz0 1 1 6 0 00 2。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杆塔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运输、修理、饮食、服务等行业经营者2400多户,成为幅射豫皖苏鲁边界地区的商贸物资集散中心;新上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12个,二、。 镇区居民比上年增加1287人,人均现金收入2258元,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8个百分点。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景区道路现状分析由于近年来景区建设主要集中在各个景点建设上,虽然修建了多条景区道路,形成了旅游循环圈,使通向景区的道路四通八达
X D11P 3 .2 /I NT 012P 3 .3 /I NT 113P 3 .4 /T 014P 3 .7 /R D17P 3 .6 /W R16P 3 .5 /T 115P 2 .7 /A 1 528P 2 .0 /A 821P 2 .1 /A 922P 2 .2 /A 1 023P 2 .3 /A 1 124P 2 .4 /A 1 225P 2 .5 /A 1 326P 2 .6 /A
增土壤侵蚀量( t); A ——加速侵蚀系数; F ——加速侵蚀面积( m2); P ——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 t/km2a ); T ——预测时段( a)。 ① 加速侵蚀系数 A 根据类似工程施工期加速侵蚀程度调查结果分析,开挖破坏面加速 侵 蚀系数与坡度和地面物质组成密切相关,在地表土被挖掘后重新堆积,其密实结构将发生变化,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抗风化和冲蚀能力明显下降,开挖面的侵蚀性增大
巷 半圆拱 砌碹 20 11 7 1131 运输巷 梯形 工字钢 495 7 8 1131 采面 矩形 液压支柱 80 7 9 1131 回风巷 梯形 工字钢 525 7 10 +525m回风石门 半圆拱 砌碹 20 24 11 +525m南总回风巷 1 半圆拱 砌碹 60 24 12 +525m南总回风巷 2 半圆拱 砌碹 400 24 13 +525m回风石门 半圆拱 砌碹 62 24 14
组及各变速组中变速副的数目 级数为 Z 的变速系统由若干个顺序的变速组组成,各变速组分别有 Z 、Z „„个变速副。 即 321 ZZZZ 变速副中 由于结构的限制以 2或 3为合适,即变速级数 Z应为 2和 3的因子:baZ 32 ,可以有三种方案: 18=3 3 2 18=3 2 3 18=2 3 3 因为传动副数的排列“前多后少”。 按此原则 取第一种方案: 18=3 3
25r/min。 各轴的计算转速如下: 轴序号 电 1 2 3 主 计算转速( r/min) 1450 1000 500 177 125 最小齿轮的 计算转如下: 轴序号及最小齿轮齿数 1( 19) 2(30) 3(27) 主 (53) 计算转速 ( r/min) 1000 500 180 125 计算各传动轴的输出功率 1 4 . 0 0 . 9 6 0 . 9 9 3 . 8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