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水源保护地农业综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也是潜力 ”。 城镇 需水日益增多,而且节水潜力有限。 压缩农业用水,确保城市供水, 7 是建设宜居城市、迎接绿色奥运的需要。 (三) 节约水资源,发展节水型农业,是水资源短缺的昌平区农业发展的需要, 是 建设 都市型现代农业的 必然需求,是发展城乡一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北京 市农业的定位是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都市农业具有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生态保障能力三大功能,这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有充足的水资源、清洁的水环境和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作为保证。 昌平区各届政府都非常重视节水农业的发展。 由于持续干旱少雨,地下水回补量减少,随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也不断增加,使得用水矛盾十分突出, 严重缺水和用水浪费的矛盾 也 限制了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综合应用农艺、管理、工程、生物和信息等技术措施,将节水的重点放在田间,才能真正节约农业用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才能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四)推行 农业 综合节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 迫切 需要。 发展以节水为主要内容的节约型农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昌平区发展节水灌溉比较早,由于缺少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技术和经验,没有充分发挥节水灌溉 的效果。 发展节水农业必须正视农业节水中存在的问题,如农业节水政策滞后,水费征收不合理,节水技术措施单一,农民节水积极性低,农业节水宣传不够等。 解决这些问题:一是需要采取法律、经济、行政、技术手段的综合;二是需要采取农艺、工程、管理、生物和信息等技术措施的综 8 合;三是需要财政、农委、发改委、水务局、农业局等多部门力量的综合,实行部门联动的管理机制,建立 昌平区 农业节水协商制度。 二、项目可行性 工程节水基础较好,为综合节水 技术应用 提供设施保证 为充分利用昌平区的地表水资源量,昌平区充分利用现有的河道蓄水工程蓄 积弃水和雨洪水,可增加地表可用水资源和补充地下水。 至目前已兴建塘坝截流蓄水工程 43 座,设计拦蓄水能力 万方,多年平均可利用量 万方。 兴建的蓄水量在 1 万方以上的蓄水池3 座,蓄水能力 万方。 加上河道、水库的拦蓄水量,昌平区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为 万方。 农业节水技术积累多,为综合节水提供技术保障 昌平区发展节水灌溉比较早, 节水灌溉方式多样,覆盖面积较大,节水灌溉技术成熟。 节水灌溉采用的方式主要有喷灌、低压管灌、渠道防渗和微灌 等。 到目前已有节水灌溉面积 万亩 , 占灌溉面积的 %, 其中:喷灌面积 万亩,低压管道 输水 灌溉面积 万亩,衬砌渠道灌溉 控制 面积 万亩,微灌面积 万亩。 农业节水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和管理保障有力。 昌平区在“九五”、“十五”期间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一些实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并积累了大面积发展节水灌溉的成功经验,加强了 9 灌溉机构建设,改善了灌溉管理。 中央 和市、区从政策到资金给予多方面支持,为发展节水灌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从技术、经济、政策、投资环境等各方面看,发展节水灌溉方案是可行的。 ( 1)各级领导重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高,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昌平区各级领导的共识,“十五”期间昌平区大力发展节水型工程,经过几年实践,节水灌溉工程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节水、节电、节地、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 农民从节水高效农业生产中真正得到了实惠,因此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当前昌平区已经由传统农业种植向设施农业、果树、蔬菜等经 济作物转化。 种植结构调整后,特别是果树和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后,传统的灌溉方式耗水量特别大,种植成本相当高,农民从自身经济效益出发,渴望着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与节水技术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早日致富奔小康。 因此,农民群众节水的积极性高,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 2)项目建设技术上有依托 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一些实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并积累了大面积发展节水灌溉的成功经验,项目实施由精干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组,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尤其在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农业节水规划、节 水灌溉工程设计等方面更是卓有成效。 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高校及科研单位都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与咨询工作。 北京市土肥站将作为本项目实施的技术依托单位。 10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先后承担农业部、 市农委、市发改委 、市 科委下达节水项目 15 个,通过项目建设,形成了一套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利用等在内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 ,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项目目标 以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为指针,倡导真实节水的 理念 ,推行水资源定额管理的 机制 ,综合应用管理、工程、农艺 、信息等 技术措施 ,逐步 实现 减少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土壤水、安全使用再生水、充分利用天上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加快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指标如下: 规模 指标 :建 设 2020 亩示范 区,推广应用 2 万亩。 水利用系数:提高 30%。 水分生产效率:提高 40%。 节水指标: 示范区 平均 年 节水 120 方 /亩,每年节水 24 万方。 推广区 平均 年 节水 80 方 /亩,每年节水 160 万方。 效益指标: 示范区 平均 年 增收 150 元 /亩,每年增收 30 万元。 推广区 平均 年 增收 100 元 /亩,每年增收 200 万元。 四、主要技术方案 本项目针对水源地和水源保护地, 结合我区有机农业、无公害安 11 全农产品生产发展,选择优势作物产业 建设 两方面 农业综合节水示范区域,一 是保护地综合节水示范区,二 是果 园 综合节水示范区。 主要技术内容按照上述类型分别确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