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140吨双面胶版印刷纸制浆造纸综合厂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g/㎡ 177。 177。 177。 177。 177。 177。 177。 厚 度 普通压光 ㎜ 超级压光 允许偏差 ℅ 177。 10 白度不小于 ℅ 不透明度 A 等 ℅ B 等 C 等 表面吸收重量不大于 g/㎡ 裂 断 长 平板纸纵横向平均值不小于 m 3000 2200 2020 卷筒纸纵向不小于 4000 3000 2800 横向耐 折度 100 G/㎡不低于 次 15 5 3 ≥ 100 G/㎡不低于 20 10 5 平滑度 正反面均不小于 S 超压 100,普压 40 超压 80,普压 40 30 正反面差 ℅ 20 25 30 横向伸缩率不大于 ℅ + + + 印刷表面强度(正反面均)不低于 m/s 灰分 ℅ 815 815 820 PH 值不低于 尘埃度 0. 2m ㎡ ㎡不多于 个 / m 60 120 200 m ㎡ m ㎡不多于 5 7 10 大于 m ㎡ 不许有 不许有 不许有 水分 ℅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10 第二章 全厂总平面设计 全厂总平面设计是要表明工程建设项目在厂址上的总的布局。 是根据厂区的地形、进出厂物料运输方向和运输方式、工程地质等情况,全面衡量、合理布置全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以及地上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平面和竖向的相互位置,使之适合工艺过程,并与厂区地形及绿化、美化相适应,保证劳动者有良好的劳动条件,从而使工厂组成一个有机的生产整体,以使工厂发挥最大的生产效能。 在总平面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错综复杂的,许多因素影响到设计成果。 如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运输方面的要求,动力供应条件, 厂区自然条件,城市规划与建筑要求,防火与卫生技术要求,施工条件及工厂的发展远景等。 总平面设计的合理与否,不但影响建厂工程能否节约和有效地完成,而且对未来生产经营能否多、快、好、省地进行,均有重要影响;不但影响工厂本身,而且影响所在地区其它工业和农副业生产以及附近居民的生活。 因此,它和厂址的选择同属于建厂过程中的两个重大技术经济问题。 全厂 总平面设计的依据、原则及 分析 全厂总平面设计的依据 为了搞好平面设计,必须具备正确和完整的资料作为考虑问题的依据,这些必要的资料是: (1) 工厂的组 成:根据工厂生产的性质和规模的大小,企业管理体制和对外协作关系,在设计的技术经济部分规定本厂的所有生产组成部分(基本生产、辅助生产、附属或副业生产的各个车间)、科研试验单位(试验室和试验车间)、运输供应机构(原材料及成品仓库、原料和燃料堆放场、车库及车站、码头等)以及工厂行政管理部门等。 在总平面设计时,要根据这些组成部分的性质把全厂划分成几个区域,作为大致的安排。 (2) 建筑工程项目明细表:根据工程组成而确定的主要建筑物和建筑物的工程项目。 (3) 生产工艺资料:包括产品品种和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图,生产工 艺对建筑物布置及运输上的要求。 (4) 厂址选择资料:包括厂区的地形、地势、地质、面积、气象及水文地质条件;水、电、汽及原材料的供应来源,交通运输条件等。 第二章 全厂总平面设计 11 (5) 工厂发展规划:包括分期建设的规模和最后规模。 总平面设计的原则 总平面设计的任务主要包括考虑到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运输方面的要求,动力供应条件,厂区自然条件,城市规划与建筑要求,防火和卫生技术要求,施工条件及工厂的发展远景等。 (1) 分区布置 根据生产特点和工厂规模将全厂适当划分为几个区域,保证各区域之间位置协调配合,并符合卫生 、防火和环境美化的要求。 对大、中型制浆造纸工厂,一般可把工厂划分为原料贮存区、生产区、动力区、给水区、辅助生产区、仓库区、厂前区、住宅区、绿化及卫生防护带等几个区域。 (2) 建、构筑物的相互位置 建、构筑物的相互位置应符合生产流程的要求,同一生产系统的生产线路应尽可能呈链状排列。 (3) 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 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在保证必要的卫生、防火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以减少建筑面积,提高建筑系数和场地利用系数。 (4) 厂内交通运输网的布置 厂内交通运输网的布置,要根据厂区特点,生产工艺流程、 安全防火技术的要求,所采用的运输方式,以及货物周转量的大小来确定。 (5) 厂房的方向、位置和间距 厂房的方向、位置和间距,应符合采光、通风的要求。 从方向来说,按流程方向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布置,力求操作侧向南。 就位置而言,荷重或振动大的车间,如锅炉房、蒸煮器及纸机部分,应设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上。 对间距来说,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不应少于 15m。 如果建筑物超过 15m,则两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小于两个相邻建筑物高度之和的一半。 (6) 辅助、附属车间及其它服务环节的布置 辅助、附属车间及其它服务环节的布置应位于其服务范 围的中心或靠近主要服务对象。 如原材料场应靠近备料或蒸煮工段;成品库应靠近完成或整理工段;锅炉房应靠近蒸煮工段或蒸汽动力车间;机修车间及备品配件库应接近生产车间等。 同时仓库的建、构筑物的布置还应考虑充分利用铁路专用线,故大多应布置在厂区边界附近。 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应布置在厂区工人出入最频繁的地方。 (7) 生产性质相同的车间或辅助环节的布置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12 这样的车间和环节应尽量联合布置在大厂房中,并考虑设备露天布置的可能性。 这样考虑的好处是,可以缩短运输距离,提高场地利用率和节约基建投资等。 例如,制浆车间的黑液槽、碱液槽和 白水车间的白水回收池、白水塔和贮浆塔的均可采用露天布置。 (8) 预留扩建场地 要为工厂发展留有扩建余地。 工厂扩建所需场地最好留在厂区外,以免过早占用农田。 只有当认为在技术经济上较合理时,才将扩建场地留在厂内。 同时预留地段的位置应有利于第一期工程的完成与生产的正常进行。 (9) 厂区美化布置 厂区布置在满足适用、经济的基础上,应力求整齐美观。 为此,建筑物的外形要整齐,厂房形式要统一协调,道路要平直,道路两旁要植树和种栽花草。 空余地段应绿化并采取一定的其它美化设施。 总平面设计的步骤 在具备上述设 计资料的基础上,总平面设计按如下步骤进行 [1]。 (1)研究生产流程,保证总平面布置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并根据此决定工程项目。 (2)决定各个建筑物的大概尺寸、高度、和层数(车间尺寸大小由工艺设计者提出)。 (3)决定运输方式与线路布置。 (4)决定建筑物的设计方案(结构形式与相互布置等) (5)进行工程管线与竖向布置 (6)对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决定最优方案。 (7)正式作出具有正确尺寸的总平面图。 (8)进行绿化及环境美化设计。 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分析 总平面设计的经济指 标 在总平面设计的经济指标中,建筑系数和场地利用系数是最主要的经济指标。 前者说明建筑的密度,制浆造纸厂一般为: 25%~ 35%;后者说明土地的利用程度,一般为 50%~ 55%,两系数一般可以按下式计算: 第二章 全厂总平面设计 13 建筑系数 = %1 0 0厂区占地面积 地面积建构筑物及露天堆场占 占地利用系数 =建筑系数 + %1 0 0厂区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铁路、道路及工程管线 在本次设计中,通过计算我们出建筑系数为: %,场地利用系数为: %, 符合一般的造纸厂设计。 全厂总平面 布置图分析 总平面布置图,是将总平面设计的内容用图纸表示出来的最直观的形式,是总平面设计的最终成果之一 [1]。 此次全厂总平面设计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此设计的风向是东南风向。 污水池和原料场在下风向,这样污水臭味不会在全厂大面积的扩散;原料场离公路较近且接近备料场,方便运输;备料场在东边接蒸煮车间;蒸煮车间再接洗选漂车间,最后接造纸车间和成品库,由于产量较大,所以我们设置两个成品库。 预留地置于备料、制浆、造纸生产线的附近,以便扩建时不用再次搬迁一些厂区的其他布置。 热电车间、碱回收车间并列布置;清水池在西 南方向的角落,且处于上风向,因此不会受煤灰或原料污染。 办公大楼、职工宿舍、中心化验室、中心调度室、备件仓库成直线排列,设在南边。 办公大楼、成品库紧挨工厂大门,以便联系外界。 总之,在做此平面图设计时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使设计之更加的合理实用。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 14 第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 生产工艺流程是指从原料开始,经过各加工工序,制成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 它可以反映出产品的生产方法、加工工艺、采用的主要生产设备、辅助物料的调制和加入处所、水和蒸汽的加入处所、排水排气的内部循环,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因此,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直 接影响基本建设的投资,尤其是影响到工厂投产后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及环保等问题,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所以工艺流程的设计,是工厂设计的基础。 工艺流程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工艺流程设计的步骤 ( 1) 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及资源情况,确定浆料及其配比,进而确定纸料的配方(功能性助剂和添加剂的应用); ( 2) 根据产品和浆料的特点,选择生产方法; ( 3) 根据产品特点、生产方法、生产规模和投资情况,选择主体设备; ( 4) 根据生产方法和主体设备的特点,确定工艺流程,包括过程助剂的应用。 并 以流程方框图(或称方案图)的形式,定性地表示出整个生产过程; ( 5) 绘制工艺流程图(示意流程图)。 工艺流程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工艺流程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多边性的特点,其基本原则是: ( 1) 所设计的工艺流程必须充分保证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能符合或超过国家质量标准。 这里所说的“超过”,是设计者必须意识到市场经济下的“用户标准”,即保证产品的竞争力。 ( 2) 所选的工艺路线要成熟 、 先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原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所选设备应具有实用性 、 先进性,即效率高 、 产量大 、 占地面积小 、能量消耗低 、 便于维修和管 理等。 另外尽可能采用配套的定型设备,以节省投资缩短施工期,并便于以后的维修和管理。 ( 3) 要充分注意环保,减少过程的污染物负荷,解决废水的处理 、回收和“三废” 的综合利用问题。 ( 4)要考虑到工厂改产和扩建的需要。 ( 5) 要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第 三章 工艺流程设计 15 工艺流程设计及说明 .1 工艺方法的确定 本次设计是为了生产日产 140 吨双面胶版印刷纸纸浆造纸厂综合设计而设计的制浆流程,主要设计部分是备料工段、蒸煮工段、洗涤工段、筛选工段和净化工段,设计选用针叶木:卡锡松,参考查阅资料,采 用硫酸盐法制浆。 因本设计的产量不是很大,设备选型方便。 备料工段采用连续圆筒剥皮机,原木表面会带有泥沙和一些树皮上掉下的杂物,因此备料工段采用料片洗涤器对料片进行洗涤。 由于蒸煮日产量未超过了 300 吨,故选用间歇式的蒸煮锅。 为了充分利用黑液和提高蒸煮效率,采用 RDH 技术蒸煮。 蒸煮后的浆料通过喷放塔进入压力洗浆机进行三段逆流洗涤,将洗涤过的浆料经过筛选和净化处理后,再经过漂白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漂白硫酸盐木浆,最后经抄纸车间超造出高级的双面胶版印刷纸。 设计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参照了国内的一些工厂的现行生产工艺和厂区 布局以及毕业实习环节中的实地观察,并结合理论作了些大胆尝试和创新。 以设计任务书为基础,通过网络及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确定相关流程和参数,并利用AutoCAD 绘制工艺流程图。 备料 造纸植物纤维原料在化学蒸煮或机械磨解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以除去树皮、树节、穗、鞘、尘土和砂石等杂质,并将原料按要求切成一定规格,因此,备料就是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对贮存的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生产过程。 备料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三步: 原料的贮存; 原料的处理; 处理后浆料的输送和贮存备用。 削片后的木片大部分尺寸为厚 3— 8mm,宽度 10— l5mm,长约 25mm 左右不等。 干净的木片送去蒸煮,可以减少化学药品的消耗,而且蒸煮均匀,浆的质量较好。 原木中自然水分约为 40%,一般原料砍伐后在原料堆场储存可送入生产线使用。 其外观应洁净,不含泥砂、灰渣,不应有黑斑、霉烂、虫蛀等病虫害以及冷脆、烧焦等质量问题。 在木材削片过程中要求较少出现木屑、细小木片和过大的木片。 本次设计中采用的削片机以 BX218 刀盘式削片机。 切片后用木片筛 (孔直径 6mm)筛选以除去灰尘及细木屑。 木片规格一般 15— 35mm,不超过 40mm。 合格率要求在 90% 以上。 在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如果原木不清洁,削片前必须用压力水冲洗以减少制浆洗涤负荷和减少浆料中泥砂含量。日产140吨双面胶版印刷纸制浆造纸综合厂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9 页 项目水源由场区原有自备深井及自来水系统供给,全年用水量为 1380 吨,主要为生活污水等,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用于场区绿化。 此外,每年防尘洒水等用水量为 1 万吨,直接取用河水。 本项目采用单电源供电,供电电压为 380/220V 三相四线制,主要为采石船等生产设备及照明用电,用电负荷 100KW,用电负荷为三级,项目达产期全年耗电 万 KWH。 运输车辆用油直接由当地加油站加注
20 年热能工程系毕业设计说明书 86 米天然气 砂轮隧道窑 设计 16 7 燃料燃烧计算 助燃空气量计算 所用燃料为天然气,低位发热量: Q,ar=36000KJ/m3。 查工具书, 得理论空气 燃烧计算式(原国家标准总局推荐) , Va0=* ,1000arQ + (m3/ m3) 则理论空气需要量为: Va0=* 360001000 += (m3/ m3) 取空气过剩系数为
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一是解放思想,引进新思想、新方法、新机制;二是要重点开发基础设施,加快能源、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西部人员、物质和信息的交流,大力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三是要加强生态平衡建设和环境保护,根据各地区的优势和特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优势产业,发挥资源优势,增强经济实力,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投资和发展的优惠政策
防止水泥、木材、油漆等怕潮、怕晒物资结块,发霉或自燃。 15 应急照明灯具、雨具、蓬布储备充足。 备好抽水设备,并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经常检查测量标桩 ,同时要定期进行沉降观察 ,并作好测试记录。 散水尽量在雨期前施工,以防雨水浸泡墙基。 各级技术负责人员逐级进行雨期技术交底,除上述措施外,还必须执行国家规范中雨期施工的规定。 现场临时供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线。 机电设备、闸箱
确定工厂规模,物料消耗量和全厂设备选型的依据。 a. 选型 本次设计要求熟料产量为 1200t/h,选用新型干法 预分解窑。 窑的直径:yKGD [9] ( ) 式中 : D 为窑的直径; m Ky 为常数,取 ~ ; G 为窑的产量; t/h [9] htGG d /5024120204 mKGDy ,取为 材料学院 材升 0702 班 学生 秦 兴东 毕业设计 第 14 页
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 给要求。 室外消防给水管道设置的其他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 的有关规定。 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敷设,其间距不应大于 60m,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20m,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的用水量按 10~ 15 L/s 计算。 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 地上式消火栓有 1 个 DN150 或 DN100 和 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