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式自动温度控制仪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2管脚图 各引脚功能为: VSS地电源 VDD5V正电源 VL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 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RS寄存器选择,高电平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7 R/W读写信号线,高电平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时进行写操作。 当 RS 和 R/W 共同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指令或者显示地址,当 RS为低电平 R/W 为高电平时可以读忙信号,当 RS 为高电平 R/W 为低电平时可以写入数据 E使能端,当 E端由高电平跳变成低电平时,液晶模块执行命 令 D0~ D78位双向数据线 BLA( 15 管脚) 背光源正极 BLK( 16 管脚) 背光源负极 LCD1602 的基本操作时序 写指令 输入: RS=L, =L, =指令码, E=高脉冲 输出 : =数据 写数据 输入: RS=H, =L, =数据, E=高脉冲,输出:无 LCD1602 的写操作时序 1) 通过 RS 确定是写数据还是写指令。 指令包括使液晶的光标显示 /不显示,光标闪烁/不闪烁,需 /不需移屏,在液晶的什么位置显示等等。 写数据是要显示什么内容。 2) 读 /写控制端设置为写模式,即低电平。 3) 将数据或命令送达数据线上。 4) 给 E 一个高脉冲将数据送入液晶控制器,完成写操作。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8 3 软件设计 流程图 按上述工作原理和硬件结构分析可知系统主程序流程图如下图 8所示。 图 8 主程序工作流程图 结束 开始 初始化 DS18B20 测出环境温度 判断温度的档位 单片机处理数据 控制电机转速 液晶显示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9 4 仿真以及 性能分析 仿真开始时, 当温度还为 30 度时,此时电灯熄灭, LCD 上显示的转速为 48 r/min。 电路图如图 9。 图 9 温度为 30℃时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10 由图 10可见,此时温度 29℃,低于 30 度,右下角的加热设备电灯点亮,同时随着温度的下降,电机转速转速也随之下降, LCD 显示屏上显示为 36 r/min,并显示了当前的温度以及系统时间。 图 10 温度低于 30℃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11 当温度继续上升,因为没达到临界值,电灯开关状态并没有发生改变,但随着温度的上升,电机的转速随之升高,为 54 r/min。 如图 11 图 11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12 当温度升高到 41 度时,开关状态发生改变,电机转速也随温度升高而线 性升高,为 60 r/min 如图 12 图 12 当温度在不同的范围时,题目中要求电机的转速为 800r/s 和 1500r/s,但由于 proteus仿真的直流电机不能达到那么高的转速,因此,在仿真的过程当中,利用每分钟多少转来显示,通过仿真不同的温度范围,都能达到预定的转速。 而在实际当中,又通过修改 pwm波的占空比,从而调节转速,测量电机转速的方法是测 10 秒内电机的转动圈数,然后乘上 6 就转换为电机每分钟的转速,这样简单但是必然会导致一定误差,但是不影响总体。 在程序中我只设置了 3 种不同温度控制电机转速,如果需要更 加精确的温度控制,随时可以加上更加精细的温度档数。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13 5 心得体会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任何知识,仅从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 因此在学期末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 单片机的课程设计,此次设计就是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 C语言知识、 Proteus 仿真、 keil 软件、单片机的编程基础知识等来设计一个自动温度控制仪。 此次的课程设计我觉得最基础的应该是 C 语言知识。 作为一种入门语言,我们在大一就已经学过,并且还参加了计算机二级考试。 但当时学的时候就只了解一些语法知识,编一些 简单的程序,至于具体地能应用到哪个方面,从来就没有去考虑。 以前也做过类似的课设,可当时也没怎么把它当回事,纯粹是打酱油,随便在网上搜几个程序就可以解决老师所布置下来的任务。 其时,当时也并不明白原理性,就连操作也是看了别人的解释才稍微地明白了那么一点,更不用说去探究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相同的任务,以此比较它们的性能好坏。 这学期因为很闲,就了解了一下 C 语言的用法,因此经常跟它打交道,对于一些简单的芯片、开发板的电路结构都有了个基本的了解,因此这次跟上次比起来感觉还是顺手多了。 但问题还是会常出现的,我们书本上的 知识都是零散的,这就必须得把它们串起来,然后用 C 语言把它们一一实现,因此少不了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实在不懂的就跟同学们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接受别人的观点,偿到了合作的甜头。 在设计之前我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电机的转速特性,认为只要我们人为控制,都可以达到预定的要求,因此就直接使用了步进电机,但不管怎样好像都无法实现目标,最后在同学的提醒下才使用直流电机来提速。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设计的能力,树立了对知识应用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有非常大的帮助,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使自己充分体会到了在设计过程中的成功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不怎么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以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知识的单纯总结,但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有点太片面,课程设计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了原来的那点知识是非常欠缺的,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们要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不断的学习,努力 提高自己的知识和综合素质。 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14 6 参考文献 [1] 郭天祥 .51单片机 C 语言教程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0 [2] 楼然苗 .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 [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2020 [3] 彭伟 . 单片机 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 100 例 — 基于 8051+Proteus 仿真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0 [4] 史翔,张岳涛 .基于 AT89C51 单片机微电阻测量系统 [J]. 甘肃科技, 2020 年。数字式自动温度控制仪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置 0 时选择不译码方式(默认值)。 扫描极限 LIMIT 通过 3 位数据控制,数据 001B~ 111B 和 000B 分别设定扫描极限为 1~ 7 和 8(默认值)。 显示亮度 INTENSITY 通过 4 位数据控制,数据 0001B~ 1111B 和 0000B 分别设定显示驱动占空比为 1/16~15/16 和 16/16(默认值)。 例如,命令数据 010101110000B
在首级导线网的基础上,使用全站仪进行加密图根点。 全站仪加密时要注意支站不要超过三级,仪器操作时要严格要求精度,尤其是后视棱镜要扶准扶正,后视定向尽量对准对中杆底部。 平面控制两种方案的论证 GPS 网做首级控制网 本测区位于武汉郊区鄂江下游丘地,地形地物很复杂,测区通视条件一般 , GPS 信号比较好,测区有 D 级 GPS 控制点可以利用,而且 GPS 观测时需要时间不多,耗人力也少
, K2 对十位进行减操作。 同理,按 K3 健两下时对湖 北理工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15 分位调整,按三下时对个位进行调整,按四下即跳出时间的调节。 若跳出时间的调节后, K4 健被按下,则启动秒表功能。 如果没有跳出对时间的调节 ,则无论怎样按 K4 健,秒表功能都无法启动。 在秒表功能下,按 K1按键,则秒表开始工作,再按 K1 则秒表停止计时;若按 K2 健,则秒表清零;如果再按
水平 ), 50 ~ 50˚ (垂直 ) 尺寸 552 mm (长 ) mm (宽 ) mm (高 ) 6RU 重量 25 kg 标准配置: Industrial 19 Rack Mount Case; Minimum 2 Intel CPUs; Minimum 1GBytes RAM ; HDSDI output (duallink, resolution 20481080 (2K)
行计数来实现的。 在极端情况下 ,时间的测量会产生士 1 个高频脉冲周期 ,因此 T 法在被测转速较低 (相邻两个转速脉冲信号时间较大 ) 时 ,才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所以 T 法适合于低速测量。 方案三: M/T 法 (频率 P 周期法 ) 选择 M/T法测速。 M/T法是通过同时测量检测时间和在此检测时间内光电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转速脉冲信号的个 数来确定转速。 由于同时对两种脉冲信号进行计数
资料及设计要求。 ICL7107 是 A/ D 转换器,能直接驱动 LED 数码管,其显示数 N 和输入电压 VIN 之间的关系是 ( ) 说明数码管显示的数字正比于负载有功功率,实现设计目的。 可通过 RP5 调节 ICL7107 的 36 脚参考电压 VRFF,来对该功率计进行定标。 当采用 177。 5 V为 ICL7107 供电时,要求 VIN V,前述VIN(max)=2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