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优质中药材(黄芩)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坚持主动式市场策略。 注重市场调研和预测,跟踪市场需求,明确主攻目标和方向,解读市场环境与趋势, 分析潜在优势与困难,跟踪监测评价市场策划效果,及时调整市场策划思路和方案。 培育密集型目标市场。 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瞄准 黄芩 深 17 加工企业大客户;制定和贯彻营销策略,突出产品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运用独立开发式市场进入方式,着力开拓营销市场。 强化独特性宣传推介。 针对竞争目标和对象,发挥产品绿色、无污染和产量集中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实施广告宣传、商业公关计划,提炼广告主题,分析广告环境,创新广告形式,选择广告媒体,注重介绍新产品的独特优点,使项目产品强势进入和稳定占有目标市场。 建立多元化信息网络。 充分发挥中药材信息网页的作用,在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设置营销窗口,拓宽宣传推介渠道,开展市场调研和预测预报,指导中药材种植农户主动应对价格波动、从容缓解市场风险。 第四章 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说明 工艺技术方案 前期准备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特指按照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实施中药材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本公司已经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种植中药材的生态环境达到( ISO14001)认证标准;二是生产过程不使用超限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农药、化肥、生长素 等);三是按( GAP)要求实施生产过程管理,包括种子种苗繁育、土壤处理、种植、田间管理、收获、产地初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质量监控等都严格按照( GAP)的要求实施。 规范化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 已经完成的内容 包括: 监测生产基地环境 —— 包括自然环境监测、水土资源监测、污染源监测。 此项工作由隆德县环境站、农牧局共同协助完成。 18 制定生产技术方案 —— 包括种质选择、种子种苗繁育、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采收与产地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 县药材办参与制定。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 包括质量监测标准、质量监测制度、质量监测操作规 程、质量监测场地与设备、质量监测机构与人员等。 主要由县环境检测站派专人负责实施。 选地整地:黄芩喜温暖气候,耐旱耐寒,怕积水,忌连作。 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 栽培地宜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 播前结合整地亩施入有机肥 2500 公斤、过磷酸钙 50 公斤、硫酸钾肥 20 公斤,依地势做成宽 米的畦。 适时播种:黄芩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分根繁殖和扦插繁殖 3 种,生产上主要采用种子繁殖,以春季直播为主,一般在 34 月进行,亩用种 公斤。 播种应趁墒进行, 播前将畦面耧平,按行距 2530 厘米开 23 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 1 厘米左右,播后轻轻镇压,播后若遇干旱,应及时浇水。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 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 一般 1 年进行 23 次,前 2 次结合间苗、定苗进行,第三次于植株封垄前进行。 追肥浇水 生长前期,植株生长正常可不追肥。 若幼苗生长较弱,可于苗高 1015 厘米时追施 1 次清淡人畜粪水,或每亩施尿素 10 公斤,助苗生长。 6 月底至 7 月初封垄前,每亩追施过磷酸钙 20 公斤、尿素15 公斤,或腐熟稀释的人粪尿水。 第二年及第三年返青后各追施一次腐熟人粪尿,或尿素 20 公斤。 开花期叶面可喷施磷酸二氢钾, 67 天 1次,连续 23 次。 黄芩一般不需要浇水,但如干旱特别严重时要适当浇水。 黄芩怕涝,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19 摘除花蕾 黄芩第一和第二年均结种子,不采种子的地块,在抽出花序之前,应及时将花梗剪掉,控制养分消耗,以促使根部生长,提高产量。 越冬管理 : 冬季,应割除地上干枯部分,清除枯枝落叶,顺苗所在行施一薄层土杂肥越冬。 第二年管理方法与第一年相同。 采收:黄芩是多年生作物,一般在第 2 年或第 3 年的 10 月上中旬茎叶枯萎后 或于第二年早春萌发前采挖。 采挖时要深挖,避免伤根和断根。 收获下来的根部,去掉茎叶,抖落泥土,晒至半干后剥去外皮,然后迅速晒干或烘干。 晾晒过程中既要防止暴晒,又要防止雨淋,以免使根条发红或发霉,影响质量。 种子种苗繁育 种子繁育:整地 — 土壤监测 — 土壤配肥与杀虫、灭菌处理 — 喷灌— 播种 — 覆盖 — 田间管理 — 采种 — 风干 — 精选 — 储藏。 种苗繁育:(温室内)整地 — 土壤监测 — 土壤配肥与杀虫、灭菌处理 — 喷灌 — 播种 — 田间管理 — (温室外)移栽练苗 — 起圃(供大田移栽)。 规范化种植 整地 — 种子(指直播)处理 — 土壤监测 — 土壤配肥与杀虫、灭菌处理 — 喷灌 — 播种 — 田间管理 — 采收 — 晾棚风干 — 整形 — 晾棚风干 —打捆包装 — 储存运输。 建设标准 黄芩 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 黄芩 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执行标准: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 《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 《中国药典( 20xx)》 版规定有效成分 黄芩苷 ≥ %标准要求 ; 2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大气中 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 符合 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GB3095- 1996 的二级标准 要求 ;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灌溉水质 中 pH 值、汞、镉、铅、砷、铬、氟化物、氰化物 符合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 要求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中 汞、镉、铅、砷及六六六、滴滴涕等残留量 符合《 土壤 环境 质量 标准》 GB15618- 1995 二级标准。 设备选型依据和原则 按照填平补齐 、设备功能专用 的原则,根据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产品工艺技术要求,必须具备中药材种子精选机、恒温培养箱、产地运输车辆、包装打捆设备、质量检测等设备仪器。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 选址原则 具有 黄芩 生长发育的适宜气候 条件和天然植被群落; 具有优质 黄芩 资源的天然分布和优势种质资源; 远离 工业污染源和城镇、农村居民点; 具有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和相对独立、封闭的立地条件; 受采集、放牧与耕作等人为活动的干扰程度较小。 总之, 项目所在地位于大山深处,沿六盘山东西两侧,远离城市、工业企业、交通干线,符合中药材种植 GAP 规范要求,故该项目选址合理。 经监测,该区域大气中 总悬浮微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 符合 大气环境质量指标 GB3095- 1996的二级标准 要求; 灌溉水质 中 pH 值、汞、镉、铅、砷、 21 铬、氟化物、氰化物 符合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 要求 ;土壤中 汞、镉、铅、砷 及六六六、滴滴涕等残留量 符合《 土壤环境 质量 标准》 GB15618- 1995二级标准。 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总用地规模 11000 亩,其中 :核心加工区设在隆德县工业园; 建设种苗繁育基地 1000 亩, 黄芩 种植示范基地 10000 亩, 主要 选择在 城关镇 、陈靳 、温堡三 乡镇的 8 个行政村。 其中: 城关镇 4000亩,包括 南河 村 1000 亩、 红崖 村 1000 亩、 张寺 村 1000 亩 ;陈靳乡20xx 亩,包括新 星 村 1000 亩, 清凉 村 1000 亩 ;温堡乡 4000 亩 ,包括温堡村 1800 亩(其中育苗 1000 亩),杜堡村 1500 亩,吴沟村 1000亩。 地理位置 隆德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地处东径105176。 48′ — 106176。 15′ 之间,北纬 35176。 21′ — 35176。 47′ 之间,东北、东南、西北分别与固原市的原洲区、泾源县和西吉县相连,南部、西部分别与甘肃省的庄浪县和静宁县接壤,东西宽 41Km,南北长 47Km,土地总面积 985Km2。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交通便利,降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基地无工业污染,是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适宜 黄芩 生长。 建设条件 该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处在中温带半 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 年 平均气温 ℃ ,随着地形的变化,冷热差异较大,具有东凉西暖,南温北干,冬长严寒,夏短酷热、春快多风、秋早凉爽,雨雪稀少,气候干燥,日照较足,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等特 22 点。 年降雨量 500mm 左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际变幅大,时空分布不均, 6070%的降雨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有效性差。 年蒸发量为 13461540mm,干燥度为 之间,由东向西递增。 ≥ 10℃的积温 17002400℃ 之间,日照时数 小时,总辐射量为 千卡 /cm2 年,生理辐射量为 千卡 /cm2 年,无霜期 90120天,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冰雹、霜冻、干热风及低温冻害等。 项目区地处六盘山外围,按地貌类型划分,属隆德县三大地貌类型之一的土石山区。 植被类型较多,从总体上看为森林草原群 系,有113 科、 382 属、 780 余种。 这些植物群系在分布上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海拔在 1900— 2200m 之间为森林草原带,海拔介于 2200— 2700m之间为针叶、阔叶林带,海拔在 2700m 以上为灌丛草原带。 土壤类型依六盘山山地自上而下划分为山地草甸、山地棕壤和灰褐土。 年平均降雨 量在 550mm 以上,年际变幅大,时空分布不均, 6070%的降雨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有效性差,无霜期 100 天左右。 隆德县属黄河中游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沟壑区,六盘山屏峙于县境东端,构成与原洲区、泾源县的分水岭。 最高峰为东部的 米岗 山,海拔 2942m。 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介于 18002200m 之间。 由于长期雨水冲刷和切割,导致全境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相对高差悬殊,地形破碎,但就总体地形而言为东北高、西南低,伴随地势走向,大的地貌类型有土石山区、黄土丘陵区和河谷川道区三大地貌类型。 土壤分布类型按地貌类型划分为:河谷川道区为黑垆土,黄土丘陵区为缃黄土,土石山区为灰褐土。 项目区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坡面约占 75%,地面坡度基本处在 23 5176。 — 40176。 之间,流域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 六盘山西麓水源涵养林区寒湿多雨,植被丰厚。 植被分为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竹类灌丛、落叶阔叶灌丛、草原、草甸 7 个植被型, 32 个群系和 89 个群丛。 项目区植被类型较多,从总体上看为森林草原群系, 隆德县境内年产水量 亿 m3,地表径流 亿 m3,占产水总量的 1/3。 径流的特点:一是洪水量大,以大雨成洪形式出现的径流约占径流总量的 42%; 二是径流集中出现在 6— 9 月份,并在瞬息间流失。 另外,隆德县境内有位于葫芦河上游的唐家庄河、什字路河、好水河、渝河、甘渭河、庄浪河以及水洛河七条主要河流,流向自东向西,且发源于隆德县。 水资源的特点为:水源丰富,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 项目区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城镇;具有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和相对独立、封闭的立地条件;符合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GAP)认证条件;具有中药材种植基础,项目申请企业已初步形成“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机制 主要资 源、基础设施条件的供需平衡分析 隆德县中药材“十五”期间发展较快,种植面积由 20xx 年的 万亩发展到 20xx 年的 万亩(其中林药间作 万亩,大田单作种植 万亩)。 建有千亩以上林药间作示范基地 16 个,百亩以上大田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8 个, 300 亩种子种苗基地 1 个,万亩种质资源修复示范区一个。 随着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的稳步推进,中药材产业开发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 培育了联财中药材信息中心,县上专门成 24 立了隆德县中药材产业办公室,中药材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经济服务组织目前达到 12 个,初步形成了产 、加、销服务网络。 新建有联财中药材专业市场及 10 多个中药材收购点等,为中药材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世纪之初,固原市正面临着巩固扶贫成果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医药产业确定为六大支柱产业和八大科技工程项目之一,并纳入自治区经济发展计划,也是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首选项目和先导工程。 同时随着我国加入 WTO 的历史机遇,农产品贸易频繁,中药材出口量增加,市场前景广阔,为了更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研究与开发的水平,增强中药的国际竞争力,加速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创造了条件。 还有野生中药材日趋减少,有些名特品种濒临灭绝,为此国家决定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要求在全国天然药物的集中地区,建立中药材培植基地,大量进行人工培植优质药材资源。 六盘山药材主产区的隆德县也将中药材生产列入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作为重点产业扶持发展。 制定了优先提供土地、减免税收、扶贫资金、信贷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 各级领导重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对发展中药材生产热情较高。 从技术力量上讲, 固原市 自上世纪 80 年代相继设立了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专业公司和试验研 究专项,已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曾经涌现出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专家。 在品种引进、研发 、提取 、经营等方面有熟练的技术和成功的经验,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药材资源材料,并在 25 当地和周边地区占有较大、稳定的市场份额,积累。六盘山优质中药材(黄芩)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