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驾驶员劳动卫生现状的调查分析安全工程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2) 装卸时驾驶员可能会 接触到有毒物质。 火车上是规定了禁止携带的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品,往往都是由汽车驾驶员来进行运送的。 因此,他们也容易接触到一些危险物品,如柴油、汽油、沥青油等 ; ( 3) 如果 汽车驾驶员 是装煤矿运石材等,还 会要受到粉尘的危害; ( 4) 道路和气候的状况,汽车的行驶都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道路的平坦、宽窄、崎岖的程度会给驾驶员的身心健康带来各个方面的 影响; ( 5)温度的高低、湿度、风雪雨霜、冷热的变化; ( 6)不良的嗜好和疲劳过度。 驾驶员的这种特殊职业决定其必须要具备健康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排除和预防那些有害的因素,以避免遭受其自身的职业性伤害。 汽车驾驶员的职业病及相关的疾病 ( 1)化学中毒 在汽车运送货物的过程当中,种种的原因可能会引起化学品的散落、泄漏,使驾驶员发生急 性中毒事件,特别是容易挥发、容易被皮肤吸收的危险毒物中毒和刺激性的皮炎。 驾驶长途汽车的驾驶员从储油罐内向油箱进行取油的时候,常常将橡皮管放进油桶里面,就先用嘴巴进行允吸,允吸不当时就会将汽油吸进肺部,造成吸进汽油中毒性肺炎,如右下叶大叶性肺炎较为常见。 但其属于意外事故。 汽车的废气主要是来自于汽油的燃烧,汽车废气的排放量和组成常常会有较大的差别,这主要是于取决于汽车的行驶状况及发动机的种类的,发动机燃油种类不同,其废气的成分和浓度也会不同,因此认为:对于不符合公共卫生及职业卫生要求的应该给以限制,而对此的限制 程度还有待研究。 汽车驾驶员应该作为是接触汽油的职业,有相关的研究对不接触有害毒物的工人和接触了汽油 5年以上的工人进行了对比观察研究,提出了植物神经功能和神经衰弱症状的检查应该列为慢性汽油中毒的指标。 50 年代,苏联曾经对汽车驾驶员的劳动卫生状况问题做过了不少的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和四乙基铅中毒,对女性驾驶员的影响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汽油中毒者的个案更为少见。 ( 2)尘肺 部分汽车驾驶员,经常进行拉煤、矿石,装卸煤矿、运送石材和水泥等作业时,会长期大量的吸入粉尘,日积月累,可能会导致 矽肺或水泥尘肺和煤尘肺等的尘肺病。 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即汽车的流量很大的时候,可以将大流量的汽车干线看作是一种不间断的汽车废气和路面灰尘共存的污染源。 ( 3)物理因素 在研究振动方面,我国金氏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于 14 种不同型号的车辆用磁带记录法来对驾驶员座位同步记录了三轴向的振动信号,并对三分之一信频程 至 80Hz 所对应的加速度进行了频谱分析。 卫生学的评价认为是:驾驶员座位的 X 轴、 Y 轴向加速度值与 ISO2631 推荐值进行比较,基本与 Z 轴的评价是一致的。 SH360 卡车与 SH361 卡车、 T20 卡车 5吨万能机、黄河卡车驾驶员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出现腰、颈、胸、骨质增生等脊椎痛。 而对于是否属于职业病或是工作有关的疾病还有待研究。 在噪声方面,根据马氏的报道,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是交通噪声(占 70%左右)。 全国各大城市的平均噪声大都是在 7681 分贝( A)。 而交通噪声的结果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稳定性的噪声,当汽车在每小时 100 辆以上的时候,则会呈现一种正态分布,其汽车驾驶员的受害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交通噪声主要是指市区内交通干线旁的交通运输噪声,它与车内噪声的允许方式和标准不尽相同。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以 致全身振动,但其是否会引起病理变化还尚待研究。 但是大自然所带来的冻伤、皮肤皲裂、中暑、感冒、风湿病等疾病是存在的现象。 对于长途运输的汽车,有时会要行驶 12 小时以上。 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能会促使发生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疾病。 高山地区路窄弯多的长途驾驶员和大城市中的公共车辆驾驶员,他们的精神常常处于紧张的状态,冠心病与高血压属于高发疾病。 至于消化性溃疡和肠胃功能 紊乱是否高发,目前还没有一致的调查结论。 目前,推土机的噪声对驾驶员的健康状况影响已有相关的调查。 但是与长途汽车驾 驶员的危害不同,如调查的结果得出:对驾驶员的听力损害较为严重,而噪声性耳聋的患病率较高,语言听力损害和高频听力损害均非常明显的高于对比组。 在主诉方面,较突出的是耳鸣,而神经衰弱症候群也有明显的增高。 同时,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也是较为严重的,如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减慢,均比对照组明显。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引起心电图改变和血压升高等状况,吴氏等认为夏季高温、车辆振动和粉尘等联合因素作用于汽车驾驶员时,其相应的损害程度如何也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 而振动、噪声对于女工的生理影响报道也是比较多的。 但是,对于女性的汽车驾驶员 的新报告不多。 对其所造成的影响,如生殖机能、流产、不孕、月经周期改变、子宫位置等的报告更少。 在眼科方面:对某地 187 例驾驶员进行立体视觉检查,发现异常的占 33%。 其中立体盲占 %、立体弱视占 %。 此病患者,对于空间物体的远近、空间位置、深度层次均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认为应将其作为驾驶员的就业禁忌症。 近年,天津市某地区对公共汽车驾驶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视功能调查,结果显示: 46 名公共汽车驾驶员接触汽车废气、汽油、振动与噪声的危害平均为 年,其视功能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显示,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目前,由于 NB1 型视运动反应仪的出现,将会为汽车驾驶员的健康状况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特别是在科研方面,检测神经生理、心理及行为功能方面提供了有用的资料。 汽车驾驶员的冠心病:不少的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职业因素有关联,近几十年来,对于驾驶员作业作为一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的研究已引起了一定的重视。 Norris( 1958)首先证明了,公共汽车驾驶员发生冠心病的死亡率要比随车的乘务员高。 Holme 在奥斯陆对各种职业者的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发现职业驾驶员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占有非常高的比率。 然而,国内也有在这方 面的研究,但未能够得出一致的看法。 目前认为:就职业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调查,主要都是根据调查者他们本人所收集的资料,以使各个组之间有一定的可比性。 驾驶员职业危害预防及安全驾驶技术 主要有:应注意强氧化剂和爆炸物品的危险物品,不宜用挂车、汽车进行运输;噪声方面:应改善喇叭的声学特点和降低声援的声级,应用低音的喇叭来代替高音的喇叭等。 在安全驾驶技术方面,已公认的有六个方面的要素。 如:汽车驾驶员的操作技术、素质、车辆技术性能、装载情况、道路条件和气候的影响。 汽车驾驶 员素质是泛指驾驶员驾驶车辆时的生理、心理、思想和技术技能的综合水平。 这是对职业危害产生主导作用的主观因素。 现已从性格特点方面也已经进行过相关的研究。 如在性格气质上将汽车驾驶员分为四个类型: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粘液质。 目的是为了让驾驶员能够按照自己的特点克服不足的地方,在体质方面上要求驾驶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血管系统、正常的视力、良好的肠胃功能和强壮的筋骨。 在应变能力和思想情绪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和研究。 其次是认为汽车驾驶员在修车时应注意手部外伤或是击伤手臂; 在过大的车辆噪声或是冬季驾驶室的玻璃关闭, 在有超车的情况下,也会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应当引起高度的注意。 特别是在遇到冰雪路、风雪、坡道、雨雾、尘沙气候和驾驶疲劳的时候,车辆间的距离应当相应的增大,并且应注意防止关节炎、中暑、冻伤、腰背痛、疲劳等,同时也应注意加强个人的防护和各种事故的防护。 职业驾驶员危险源辨识 采用的方法:危险因素 LECD 评价法 D=L*E*C ( L— 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频率; C— 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 通过应用 LEC评价法,对汽车驾驶员职业的工作过程所处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 环境中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 安全评价。 LEC 评价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 3个方面的指标值之积来进行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的风险大小。 而这 3个方面分别是: L 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由此,其风险分值 D=LEC。 D的分值(见表 1)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各分数值的详细说明分别为: 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 L)分数值(见表 2),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情况( E)分数值(见表 3),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 C)的分数值 (见表 4)。 表 1 风险程度 D 分值 D 值 风险程度 风险等级 超过 320 非常高的风险,要停止作业 A E 1 160 至 320 高风险,需要立即整改 B D 2 70 至 160 中等风险,需要整改 C C 3 20 至 70 可能的风险,需要注意 D B 4 20 以下 可接受的风险,容忍 E A 5 表 2 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 L)分数值 事故或危害事件发生可能性( L)分数 分数值 完全会被预料到 10 相当可能 6 不经常,但可能 3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1 可以设想,但绝少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 不可能 表 3 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情况( E)分数值 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的情况( E) 分数值 连续暴露于危害事件环境 10 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6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3 每月暴露一次 2 每年几次出现在危害事件环境 1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 4 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 C)分数值 事故或危害事件的可能结果( C) 分数值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100 灾难(几人死亡) 40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15 严重(严重伤害) 7 重大(致残) 3 引人注目(需 要救护) 1 应用 LEC评价法,对汽车驾驶员职业的工作过程所处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环境中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 安全评价 (见表 5)。 表 5 职业驾驶员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序号 过程 活动 危害因素 危险源 时态 状态 危险场所 受伤害者 伤害后果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1 车辆作业 司机作业 易燃易爆 行车中,发动机渗漏油、油料燃烧 不 充分,烟筒冒火,油缸漏油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 烧伤 2 6 3 36 上车前检查发动机各部件有无漏油。 电伤害 车辆线路乱、破损等。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 电击伤 1 6 3 18 安规 电伤害 刷车时,湿手接触车辆电路裸露线 路、接头容易触电。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 电击伤 1 6 3 18 检查各部线路,将裸露的线路用绝缘胶布包扎好。 毒物 行车中,电瓶未固定,电瓶晃动。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行人 腐蚀身体 1 6 3 18 检查电瓶固定是否良好。 操作失误 行车中,刹车突然失灵。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行人 碰伤 2 6 5 60 安规 操作失误 行车中,车轮脱落。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 碰伤 2 6 5 60 “发车前检查半轴螺栓齐全牢固,车轮螺丝牢固,胎面磨损不过限,气压充足” 序号 过程 活动 危害因素 危险源 时态 状态 危险场所 受伤害者 伤害后果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1 车辆作业 司机作业 操作失误 行车中,传动轴螺丝,松动。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行人 碰伤 2 6 3 36 上车前检查传动轴螺栓是否松动 作业中喇叭、照明、转向失效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行人 碰伤 3 2 3 18 安规 行车中,驾驶室固定螺栓松动或脱落。 现在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行人 碰伤 2 6 3 36 上车前检查各部螺栓是否松动,应进行紧固。 出车前未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 将来 正常 停车区 司机 人体伤害 3 6 3 54 安规 防护缺陷 行车中,液压系统漏油或液压泵不工作失控。 将来 正常 作业现 场 司机、行人 碰伤 2 6 3 36 安规 驾驶室踏板,扶手开焊。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 摔伤 2 6 3 36 每班上岗前检查车辆防护栏是否松动、开焊。 下雨天,路面湿滑行车,未采取防护措施。 将来 正常 作业现场 司机、行人 碰伤 2 6 3 36 安规 序号 过程 活动 危害因素 危险源 时态 状态 危险场所 受伤害者 伤害后果 风险评价 控制措施 L E C 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