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术壁垒形式估计不足。 这种非关税技术壁垒已让深圳企业尝到苦头。 另一方面 , 技术壁垒的制定者也为其 9 本国企业找 到了赚钱机会 , 如一家深圳制衣厂反映 , 欧盟进口商要求出口产品必须使用欧盟国家生产的“环保染料”。 与市场准入相比 , “绿色壁垒”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 因为受某种环境标准制约而影响市场准入的产品 , 往往是具体的 、 个别的 , 而因“绿色壁垒”而涉及到 产品竞争力的却是普遍的 、 经常的。 给纺织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保问题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 与周边地区相比 , 我国纺织企业在 OekoTex Standard 100 认证方面显得较为落后 , 这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障碍 , 中国每年的纺织品出口量 , 2020 年据中方的统计是 110 亿 , 而美国方面由于加入了经香港转外销的数量 , 统计为 136 亿。 显然 , 纺织品作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重要产品 , 在外贸出口中 占 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美国特殊保障的门槛一 经 设立 , 纺织品出口 就出现 大幅下降。 3 .4 我国纺织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的原因 (1 )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 ,我国出口到他国的纺织品价格低 , 严重影响他国纺织品在本国的竞争力。 因此 , 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 , 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绿色贸易壁垒的力度 , 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 , 保护本国市场和纺织业的目的。 (2 )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决策者和广大企业家似乎还没有对绿色贸易壁垒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前几年我国已开展了 ISO14000 认证工作 ,但是这项工作在国际和国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都还远远不够 , 仅仅处于起始阶段。 就现实的状况 而言 , 我国纺织企业是难以面对国际上不断发展强化的绿色贸易壁垒的。 我国大多数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 对国际标准和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手段缺乏深入地了解。 此外 ,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 中国纺织品出口遭遇限制大都发生在欧盟及美国。 (3 )我国纺织品的相对弱质性。 发达国家利用信息产业的成果从事技术及资本 10 密集型纺织品的生产 , 产品侧重个性化 、 流行化 、 环保化和高档化。 我国的纺织品单位产品价值较低 , 创汇能力差。 虽然中国纺织业正逐步向产业升级目标努力 , 但出口的纺织品多为无品牌的中低档产品 , 质量不高 、附加 值不高。 而且我国纺织 品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4 针对纺织服装绿色壁垒的对策 4 .1 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我国应该认识到绿色营销已成为 21 世纪营销的主题。 面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 , 企业除了积极开展绿色营销已别无选择。 绿色营销的开展不仅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 而且由于绿色产品的大受青睐还可以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因此 , 纺织服装企业应及早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 从战略的制订到具体实施过程都应始终贯彻一种绿色理念 , 而不能消极回避或通过抗争去减弱绿色壁垒的阻碍。 4 .2 不断推进纺织品服 装技术的进步 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 , 为我国企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 , 企业 的技术进步往往是循序渐进式的。 而在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方 式的 往 往是飞跃式的。 例如 , 1994年7月德国的《食品日用消费品法》第二修正案禁止使用可释放种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 在这一法案出台之前 ,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动因 , 我国对禁用偶氮染料的替代品研究很少。 消费品法颁布以后 , 世界市场的绿色需求促进了我国对替代品的研究。 同时国内企业同国外技术领先的染料企业合资 , 不仅给国内企业带来了环保理念 , 更带来了资金和技术 , 因此也进一步带动了国内对禁用染料替代品的研究和生产。 4 .3 积极研发绿色纺织品和生态服装 11 由于绿色壁垒的广泛存在 , 国际贸易中对环境影响大的初级产品的比重逐渐下降 , 深加工产品和绿色产品的比重日益增大。 对此 ,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调整产品开发战略 , 大力开发绿色环保产品 , 把绿色纺织品 、 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的增长点。 近代纺织品广泛采用人工合成染料的化学品进行印染加工 , 产品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但这些染料和化学品却有碍健康 , 而绿色纺织品是指无害和具有促进 、 保障健康功能的纺织品。 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发上市的绿色纺织品具有防臭 、 抗菌 、 消炎 、抗紫外线 、 抗辐射 、 抗冻疮 、 止痒 、 阻热 、 增湿等多种功能。 生态服装是指服装选择的原料必须是品质受控制的以“综合方式”生产养殖的天然动植物材料如棉 、 麻 、丝之类。 这些服装不仅从款式和花色设计上体现环保意识 , 而且从面料到纽扣 、 拉链 、 别针等附件均采用无污染的天然原料 , 从原料培植到生产工艺也完全从环保 ,避免使用化学印染原料和树脂等破坏环境的物质。 据行家分析 , 未来几年内 , 绿色纺织品和生态服装将大行其道。 4 .4 使用清洁技术 变传统生产方式为清洁生产方式 清洁技术是指可减少或防止产生污染或不产生废弃物的技术。 纺织业是典型的化工生产行业。 具有各种可能的污染渠道 , 所以要加强环境管理。 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就是 ISO14000 系列标准。 它综合采集了各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 , 提供了一套以减少环境污染的管理方法。 我国政府目前正在大力倡导企业积极争取 ISO14000 认证 , 一方面通过认证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 , 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国际贸易活动中的“绿色通行证”。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把认证ISO14000 作为市场准入条件 , 对于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拒绝进口。 所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积极采取清洁生产方式 , 争取获得 ISO14000 认证 , 这样有利于打破绿色壁垒。 4 .5 努力提高纺织品服装环境标准水平 目前 , 我国纺织品服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质量标准体系 , 但环境标准 (也 12 称生态标准 )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对于国际公认的限制或禁止在纺织品和服装上出 现的各种有毒化学品,除甲醛外,其它指标我国都没有正式的标准对其做 出限定 , 这种低标准的状况极不利于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 , 对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 我国企业在进行纺织品服装的生产时 , 不应只满足于符合我国目前的低环境标准 , 而应参考国际染料权威组织和主要贸易对象国的环境标准法规 , 避免 使用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有害物质。 4 .6 产品包装绿色化 绿色包装正成为绿色营销中引人注目且行之有效的一环。 由于产品包装占用了大量物质材料 , 会污染自然环境或损害人体健康 , 而许多不可回收的包装物更是又污染又浪费。 所以推行绿色包装的重要性日益上升。 而且 , 作为最外在表现的产品附加成分 , 包装的绿色化无疑能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信息 , 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产品形象。 所以绿色包装对于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传统的纺织品服装包装大多采用塑料包装 , 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 因而急需绿色化。 包装绿色化主要表现在:减少 产品的包装物 (如减少包装 材料的厚度与层数 );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使用可降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到 31 亿美元,股本总额为 亿美元。 国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租机规模:截至 2020 年 1 月份,新舟 60 飞机订单已达 118 架 外国有津巴布韦、刚果等非洲国家( 17 架)以及东南亚的老挝( 4 架)、印尼( 15 架) 国内有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购买 60架;奥凯航空公司订购 30 架 ; 云南英安航空订租 20 架:川航引进 5 架 ;东航武汉分公司引进 3 架。 资产规模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 科斯就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科斯指出使用市场是有交易成本的,交易成本包括发现交易对象的成本,告知交易条件成本,谈判的成本,签约成本,执行成 10 本。 而通过网络团购, 由团购网站发布信息,消费者根据团购 协议 自愿选择并聚集,使得供应商 大大节约 了发现、告知和谈判等的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降低也就意味着企业 可以在获利的前提下可以降低价格。 在利益驱动下
; ( 2) 装卸时驾驶员可能会 接触到有毒物质。 火车上是规定了禁止携带的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品,往往都是由汽车驾驶员来进行运送的。 因此,他们也容易接触到一些危险物品,如柴油、汽油、沥青油等 ; ( 3) 如果 汽车驾驶员 是装煤矿运石材等,还 会要受到粉尘的危害; ( 4) 道路和气候的状况,汽车的行驶都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道路的平坦、宽窄
一次质的飞跃,它标志着内部基础性制度 — 纳税评估在我国税收征管工作中的确立,标志着评估工作从此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目前,全国各级税 务机关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正在积极贯彻执行此《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试行 )》并取得了明显实效。 但我国的评估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6]。 我国纳税评估出现的问题 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不足 到目前为止
位,常常会遗漏一些重要的成 2 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实证 6 本,核算不够全面,对固定资产的 折旧、维修及处理不够全面,在对收入成本配比的过程中,往往会低估,导致所计算出的结果偏差较大。 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这是影响我国医院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最为直接的因素,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从当前我国医院的会计人员组成情况来看,专业会计人员数量较少
的方式 效率非常低( 4366%)。 如果采取 双边的拍卖 的方法, 交易效率 较高 ( 9093%), 但交易成本也较 高。 最后来区分 国际 和国内 的排放物交易的方案 ,很明显如果是国际之间的交易 会招致更多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超过一个国家 计划。 2. 碳排放交易 6 对碳排放分配的理论研究 分配形式理论上有三种方式:( 1)拍卖 ( 2)以产量为基础的分配 ( 3)标准外生,对公司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