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申请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上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各国政府的扶持政策之间有着许多的不同,那么,从这些不同之中我们又能得到哪些对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益的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的研究阐述,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政策扶持的需求。 然后从总体上对中国实施的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的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对比分析国外与中国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并从中得出我国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启示。 6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相关研究 目前,国外经济学对产业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 一是对产业政策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的研究;一是对具体产业中,政策实施的方式、效果以及政策建议等当面的经验研究。 一.实施产业政策必要性的理论探讨。 认为政策规制对于克服市场的缺陷具有重要的作用。 Kahn、 Schmalensee 等学者认为政策规制是有效的纠正市场低效率的一种手段。 Nader、 Feldstein 等学者认为政府规制对重新分配收入和改善社会福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对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安尼•克鲁格认为,产业政策有效性的实现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必须将公民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二是决策者是追求最大化社会福利的,且其对所需的信息有绝对的了解;三是政策的实施成本为零。 但在现实中,这三个条件几乎不可能得到满足。 2)国内相关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对产业政策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 近三十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 程中,国内学者通过借鉴国外的产业政策及相关了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对产业政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产业政策的原理和机制的研究。 其次,是对国外,特别是日本的产业政策的研究。 主要通过分析国外的产业政策以及评估其实施效果,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而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产业发展经验。 再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最后,分析产业发展以及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体制制约。 目前,国内学者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 个方面,即产业化和政策扶持。 国内外学者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理论方面,对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的研究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深入,且已有的关于扶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的相关文献主要是就某一个具体的扶持政策来进行研究,对于我国已实施的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的有效性尚未有人进行评价,对于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的发展趋势的把握也主要停留在某一具体的政策。 因此,开展此项研究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四) 发展展望 我国作为新兴的汽车生产大国,在汽车产业大发展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实面前,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必须面对产业技术转型带来的严峻挑战。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技术研发、试点实践、标准建设以及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支持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但也应看到我国在关键技术、扶持政策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也面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当前,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如何起步,国家 应该制定怎样的扶持政策鼓励生产商技术创新,激励消费者大力消费是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深入解析我国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效果及缺陷,并借鉴国外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更好的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7 虽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于起步期,期市场规模也无法与燃油汽车相比,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压力的加大,各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与日俱增,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各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 也不断增加。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 源汽车将会最终取代燃油汽车,成为汽车产业的主流产品。 (五) 学术思想和理论依据 1. 可持续发展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冲击力大大增强,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于是环境问题开始作为一个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由一些科学家提出。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发展观悄然兴起,并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1987 年 世界环境 与 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 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