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受 地域和历史环境因素的影响, xxxxx 林场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尚无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需求,无法吸引大量游客,更难使之“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二是设立之初,建设之始,宣传之未。 xxxxx 林场初次拟设市级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理念尚未融入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景观尚未开发,宣传尚未实施,实在是“待字闺中”。 一是森林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目前正值国家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发展、贵州省将所有国有林场划为生态公益林、贵州省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之际,政府鼓励在原国有林场的基础上成立森林公园,以森林旅游 业为主要方式之一发展林业产业,许多投资开发商对森林旅游开发业表现出浓厚兴趣。 可以说,森林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 二是投入少,长期回报,多功能集合。 森林公园尊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不会存在大规模建设项目破坏森林植被,景观开发是在原景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修饰,基础与娱乐设施建设讲究轻巧、协调、朴质,所以在资金和物力上投入较少。 森林公园一旦建成,凭着其强大的生态环保功能,近可以服务于林间游客休憩、扶助地方群众增收,远可以成为城市生态屏障、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21 一是规模有限,景观有待挖掘。 xxxxx 林场总面积 896 公顷,面积规模不及诸如 xxxxx 国家森林公园等,许多景观资源仍需要大力挖掘,精心组合。 二是受地理区位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较慢。 交通条件有待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量较大,能带动旅游发展的地方产业不多。 22 第 6章 森林公园建设构想 指导思想及原则 根据拟设森林公园的区位和资源特色,确定 xxxxx 森林公园设立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在严格保护与科学开发利用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度假、休憩、疗养、科教和民 俗文化娱乐场地和机会,同时提高经济、生态和环境效益,促进地方民族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 一是因地制宜地开发一定区域用于观光游览、休闲疗养、野营探险、娱乐越野等活动。 二是积极完善以野生动植物、地质奇观、天象与气候景观、森林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教育文化娱乐设施,扩大森林文化影响力。 三是建设一个集休闲、度假、娱乐、疗养、科普为一体的,产品和服务精致,建筑风格别致的市级森林公园。 四是划定一定范围生态保育区,对 xxxxx 市级森林公园资源进行严格保护,实现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目标。 五是将森林公园范围内所有满足退耕还林条件的山地、 荒地实施退耕还林,改造公园林相,丰富森林风景资源内涵。 另外,结合 xxxxx 林场区域位置、旅游资源、客源市场、自然及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拟设 xxxxx 森林公园的建设应在搞好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森林公园内丰富的旅游资源。 xxxxx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1)保护与开发统一的原则 以生态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遵循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即发展森林旅游业又保护好地方森林生态环境,管理好森林 23 旅游事业。 ( 2)市场导向原则 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客源市 场需求为导向,公园设立的目标、建设内容及规模与游客需求、游客规模相适应,完善原有基础设施,进行适度的建设,注重实效。 ( 3)深刻挖掘与统筹规划原则 以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风景资源为主体,挖掘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自然野趣、保健和休憩等多种功能;挖掘地方民族历史文化,将地方民族风情与森林生态结合,形成独特的景观风格和森林文化;统一布局,做好建设项目的宏观规划,其建设风格要符合景观保护的需要,并能创造景观、美化景观。 ( 4)保证森林公园规划建设质量原则 结合实际需要,对公园的后续建设投入进 行统一部署,分布进行,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开发旅游景观,逐步配备森林公园必须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确保森林公园的设立、规划和建设过程不盲目也不落后,向游客提供质量越来越好的、水平越来越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拟设马家坡市级森林公园是在原 xxxxx 国有林场的基础上,以xxxxx林场森林资源为依托,适当扩大规划面积新建的市级森林公园。 建设目标 公园设立以后,定位为城郊山地高原型森林公园,将森林公园打造成为 xxxxx 市城镇居民游憩场所和森林文化科普基地,打造旅游精品,吸引游客 消费,增加地方群众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4 功能分区 将森林公园划分为森林旅游区、接待服务中心、管理生活区、生态保育区。 进一步地,将森林旅游区划分为游览区、野营区、疗养区等功能区;将接待服务中心划分为科教服务区、休憩服务区。 表 641 xxxxx 市级森林 公园分区情况一览表 序号 功能分区 方位 面积( hm2) 占公园面积比例 1 森林旅游区 位于公园北面部分 614 % 2 接待服务中心 位于公园东北面部分 145 % 3 管理生活区 位于公园中部 46 % 4 生态保育区 位于公园南面面 91 % 合计 896公顷 森林旅游区 ( 1)游览区 面积 265 公顷,是 xxxxx 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精华所在区域,森林风景资源富集、组合度高、可进入性强的地方,主要展示各景点特色。 ( 2)娱乐区 面积 76 公顷,以夹岩水库为边界,靠近 xxxxx 林场选择地质构造稳定、生态环境良好、景观等级高的区域建设娱乐实施设备。 ( 3)野营区 面积 221 公顷,选择 xxxxx 林场高潮村为中心,建设野营场所,开展野营夜宿、野餐、民俗表演、露天晚会等活动为主。 ( 4)疗养区 面积 52 公顷,选择 xxxxx 林场森林旅游区湿地、草地、溪流及森林景观特别的地域,在林间配置风格古朴和形象鲜明的亭子、小木 25 屋和桌椅,建设太极及球类运动场地,便于游客较长时间的停留。 接待服务中心 ( 1)科教服务区 面积 59 公顷,以森林植物、动物、地质、水文、天象等知识为主,开拓名优特树种培育温室大棚基地,辅以地方民族风俗文化,将森林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天然的教科书,传播森林文化、增强人们生态环保意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 2)休憩服务区 面积 86 公顷,建设接待中心宾馆、停车场、旅游小商品街以及其他接待设施,为游客提供食宿和购物服务。 管理生活区 面积 46 公顷,设 xxxxx 森林公园管理所,负责公园全面管理,协调与周边居民关系,管理公园内居民生活,协助 xxxxx 林场进行森林防火和林相改造工作。 生态保育区 面积 91 公顷,将 xxxxx 林场内其他不易到达、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全部划为生态保育区,进行严格保护。 景区景点建设 景区景点的开发要突出景观特色、美化景观,人工设施要体现生态设计原理,并形成景 观。 重点开发鹰鸽岩、星宿山、夹岩水库和 xxxxx林场这几个景区。 接待服务中心 接待服务中心建设以公园大门入口为主,配置导游导览及标识牌,用各种特色植物对接待设施进行绿化,体现整个公园一年四季物 26 候、季相、地质和水文的变化,作为整个公园形象的眼睛。 建设温室大棚,其中培育珍惜野生植物,提供科考场所,吸引游客。 森林游览区 ( 1) 黑石梁子 以黑石梁子上的“飞石”为标志和中心,将方圆 30 亩林区规划为观日、观云、观雾、观物候季节变化和探索黑石“飞跃千山万水”的秘密的景区,修建步道和 瞭 望塔。 ( 2)盘脑河 将盘脑河联系野鸡河水库,往 xxxxx 林场中心方向 10 亩林区和高地划为观水区,修建观水亭一处,修筑步道。 ( 3)高原草甸 将区内所有草甸开发成为草甸风光区,为游客提供拍照、摄影之用;其中选择一处面积最大的修建跑马场一处。 ( 4)沼泽地 将林间沼泽地规划为水草、水生物观光地,并选择其中一处修建钓鱼池,供游客垂钓之用。 ( 5)湿地草坪 选择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地段,修建人工游泳池一处。 疗养区 提供森林浴场,供游客沐浴森林、健康运动和疗养之用。 野 营区 设置配套森林小屋 10 处、共计 2 亩,提供照明、野味材料、野营装备等。 27 环境容量测算 采用面积法进行环境容量的计算。 借鉴风景名胜区规划指标,结合森林公园特征,设城郊人均占有合理面积为 1740 平方米,森林公园建成初期可游览面积约 1740000 平方米,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时间 7 小时,公园正常开放时间为 8 小时,将公园旅游规划为半日游、一日游两类,设正常游完公园所需时间平均为 小时 ,于是: 公式 C=A/a xD = 1524(人 ) 式中: C—— 日环境容 量(人次) A—— 可游览面积(平方米) a—— 单位游人应占有合理面积(平方米) D—— 周转率 =景区开放时间 /正常游览公园所需时间 游客容量测算 公式 G=t/T xC 式中: G—— 日游客容量(人) t—— 游完景区所需时间( h) T—— 游客每天游览最舒适合理时间 (h) C—— 日环境容量(人次) 根据公园划分和相关因素,游完公园所需时间平均 5 小时,最舒适时间为 7 小时,于是: G=t/T xC= 1143(人) 测算结果分析 经计算公园日环境容量 1524 人次,日游客量 1143 人次。 每年 9 月为旺季,其他月份为淡季,考虑因其他因素导致旅游旺季游客量减少,设公园建成后每年最有观赏游览价值的时 28 间平均为 190 天,则公园每年的环境容量为 29 万人次,年游客容量为 22 万人。 森林公园内重点保护对象是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高原、湿地、草甸、岩洞、喀斯特峰林及森林游览区森林生态环境、水体和生态保护区。 森林防火 ( 1)依托区林业局和拟设公园所在乡人政府,建立和加强护林 防火组织,加大执法力度,控制火源。 配备森林防火车、风力灭火机等。 ( 2)加强对游客野外用火管理,在森林内未经允许不得用火,在非指定区域不得吸烟、野营、野炊,野营、野炊等野外用火的旅游场所,必须设置防火设施。 ( 3)树立宣传牌,加强宣传,积极动员项目区各村寨订立和完善有护林防火内容的乡规民约,发动广大群众护林防火。 ( 4)利用现有的森林防火了望台加强防火监控,保证监控责任到位,杜绝森林火灾发生。 野生动植物保护 ( 1)严禁偷砍盗伐、狩猎、剥树皮及在森林内烧灰积肥,严厉打击进 行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交易。 严禁未经许可在森林公园内采集植物标本和药材,确有需要进行采集的,必须经市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同意,并在指定区域内进行。 ( 2)森林公园内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破坏野生植物生长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进行道路工程等可能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建设应保留 动物廊道。 在森林公园内引入异地物种、特别是动物物种时, 29 必须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 ( 3)对面积较大、树种较单一的柳杉、华山松纯林,应密切注意森林病虫害动态,积极预防。 同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可行的植物景观改造,提高森林植被自身预防病虫害 的能力。 ( 4)道路附近植物及其生境,应作定期监测和恢复,严禁游客在树干上刻画。 景观资源保护 ( 1)对列入国家保护的动植物、景观价值大的植被类型、山石等采取重点保护措施。 严禁破坏野生花卉生长的自然环境。 ( 2)森林公园内严禁任何商品性采伐,只能根据森林状况进行不影响景观质量的抚育。 ( 3)森林公园游览区,尤其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景区,不得设置架空电线,不得在景区内开矿、采石,不得在景区内脱离总体规划地点乱搭乱建。 ( 4)尽可能避免城市公园建设手法对森 林公园的影响,不允许在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内随意立石碑、摩崖石刻等,建设所谓新的“人文景观”。 ( 5)公园内房屋的建设风格应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协调,体积和面积不宜过大,不允许在游客观景点上修建设施降低景观质量。 ( 6)以游客的环境容量为依据,有计划地安排游客的游览活动。 环境保护 在森林公园内的所有建设中,必须与森林公园周边乡镇的林业、国土、环保部门搞好协调、互相配合,防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和废气、废水、废渣、粉尘、 30 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 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以保护自然生态平衡、维护原有景观和自然风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 1)按照森林公园的景观要求,全面绿化公园内的裸地,减少粉尘对环境的危害。 . ( 2)森林公园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设施,其它设施建设的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市级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滑调节,保证调节过程中本身对风扇的影响最低,但是 L298N的发热太快不能长时间工作。 方案三:采用大功率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元件。 用上述元件搭建两个 H桥,通过对各路信号放大来驱动电机,原理简单。 但由于放大电路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当电机的功率较大时运行起来会不稳定,很难精确控制。 综合比较,本系统采用方案一。 显示模块的选择 方案一:用 LED 显示,优点亮度高、成本低,易于单片机编程
结构的现场布置。 各种构件应按种类、型号和安装顺序分区存放,现场有专人负责,不能混乱,并尽量避免二次倒运。 另外,各种钢结构的摆放不能影响行车路线。 对于构件连接的各种小的连接件,螺栓、螺母等放入专用库 房,并配有专人收发、保管,不能混放。 钢结构吊装 根据现场土建的施工顺序,拟定钢结构的安装按土建完成的顺序依次进行,大体安排为先外围,后内部,从北向南逐次安装。 吊装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KFN2 FE2 /S=380 K= d1= m= mm [ F ]1=3Mpa [ F ]2=MPa K= 111FSaFaYYσ = 222F SaFaYYσ = m≥ m=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中的一 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15 计算载荷系数 K: K=KA KV KFα KFβ =1 1 1 = 查取齿型系数由表 10- 5 查得 YFa1=; YFa2=
的一种交通政策 与策略手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源头上考虑如何削减交通需求总量;二是从交通出行方式与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安排,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通行能力,尽可能满足居民出行合理的需要。 ( 1)削减交通需求总量,可以下述几方面进行 过境客运线路一律迁出旧城区,禁止在旧城区上下客。 这类线路主要应经由深惠路、新布龙路、 等,通过与以旧城区起终点的有关线路接驳
开发区 GDP与历年货运量 19 的回归分析建立的直线模型相关性较好,其模型为: Y=(r=) 式中: Y——道路货运量(万吨) X——GDP(亿元) r——相关系数 增长倍数的确定 由于客货运量的增长模型仅代表该地区的平均增长情况, 与本项目的增长将有所差异,所以必须进行修正调整。 本 次 采用下式确定增长倍数: Fin=kn 式中 : Kn=Yn/Yo )/( XoEioXnEin
双层筋时,两层筋之间须加设钢 筋马凳。 梁主筋进支座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弯起钢筋位置应准确。 5)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浇筑采用“赶浆法”施工。 混凝土浇筑时呈阶梯形逐层连续推进,先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然后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的平板已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混凝土浇筑完毕先用木刮尺满刮一遍,待表干后用木抹子搓毛,铁抹子分三遍抹光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