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下提出建设本项目。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 就业和再就业的需 要 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建设该项目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牧民工和外出务工人员再就业的需要。 面对金融危机对就业再就业的不利影响,就业再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以及劳动保障部门的头等大事,为了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牧民工和外出务工人员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广泛收集和发布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让富余劳动力及时得到用工信息,实现就业再就业。 2. 实现城乡统筹就业的需要。 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强化 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 但是喀喇沁旗地域广阔、人口较多, 下辖 8 个乡镇, 2 个街道, 161 个行政村, 5 个国营农牧林场,总人口 万人。 8 个乡 镇 最远的距离城区 100 多公里,只有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实时传输数据,才能及时掌握全旗劳动力资源供求信息,实现城乡统筹就业。 3. 建立市场就业机制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是今后几年的重要工作目标。 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企业自主用工的市场就业机制,要求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建设信息网 络对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和工作的效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4. 实现政府宏观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是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重要依据,完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对于政府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喀喇沁旗社会保险局承担着全旗 5000 多名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 8 万多名城镇职工参保、全旗 90%的农村人口近 21 万人养老保险, 亿元的基金征缴等工作。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人群的扩大和社保基金规模的增长,对服务高效、 便捷和管理严密、精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是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就业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按着以人为本的要求,规范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 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设项目齐全、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记录保障对象的缴费和权益,确保待遇支付。 三是大力推进标准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卡的应用,方便参保者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权益记录,对全体参保群众做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喀喇沁旗总人口 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近 15 万人。 近年来,富余劳动力纷纷到外地务工已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超过 21 万人。 社会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对就业社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多年来受基础设施薄弱、信息网络建设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全旗劳务输出工作普遍存在质量不高和效益偏低等问题。 日益增长的劳动力转移规模明显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社保服务需求的层次,所以不仅有必要开展密切联系实际的真诚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的服务,同时也要对符合当前需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就业社保工作是本项目建设的前提 在我国就业已作为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要实现全覆盖。 温家宝总理在 2020 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 4500 万人。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 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 收入分配格局。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 7%。 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 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 20%左右。 ” 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就业社保工作,发改、财政、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对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建设全力支持,这是本项目建设的前提。 2.劳动保障及就业服务、社会保险部门努力工作是本项目建设的基础 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喀喇沁旗人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旗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赤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安排,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代表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就业社保工作,并组织、实施、监督和检查,为促进全旗就业社保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组织实施工作,搭建城乡劳动就业保障平台,并提供一条龙服务。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及就业服务、社会保险部门努力工作是本项目建设的基础。 所以,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第一节 就业、社保工作需 求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开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新局面的时期,任务繁重而艰巨。 “十二五”时期,我国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制,创造平等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信息全国联网,为劳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 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能力建 设。 对未能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培训。 加强创业培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员纳入培训范围。 完善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开展就业需求预测。 鼓励开展对外劳务合作。 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不断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 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劳动定额标准管理。 完善劳动争议处 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 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 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 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 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 盖。 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 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 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民生优先,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提高政府保障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 亿人以内。 人 均预期寿命提高 1 岁,达到 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 7%以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 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 3 个百分点。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3600 万套。 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5 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 展望未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 作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主要任务之一,其覆盖面遍布全国,惠及全体国民,其工作内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将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其社会需求将与日俱增,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喀喇沁旗 2020 年末为 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按 5‰计算, 预计 2020年末将达到 人,劳动力将保持在 160000 人左右,每年需要转移富余劳动力 80000 人左右,年职业技能培训能力为 20200 人左右。 通过对 喀喇沁旗 未来五年的人口和劳动力增长状况的分析预测,可以看出今后的 喀喇沁旗 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 作将呈稳定上升、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其管理服务对象呈不断更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工作量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因此,建设本项目,是该旗未来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项目建设规模及项目建设地址分布 一.建设规模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 4200 平方米。 二 . 项目建设地址、建设规模分布 1. 喀喇沁旗 就业社保服务中心位于 喀喇沁旗 政府所在地 锦山 镇内 , 旗 就业服务局院内, 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 2. 喀喇沁旗 乃林镇 就业社保服务站位于 乃林镇 政府院内,建筑面积300 平方米; 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6 3. 喀喇沁旗 牛家营子镇 就业社保 服务站位于 牛家营子镇 政府院内,建筑面积 300 平方米; 4. 喀喇沁旗 小牛群镇 就业社保服务站位于 小牛群镇 政府院内,建筑面积 300 平方米; 5. 喀喇沁旗 美林镇 就业社保服务站位于 美林镇 政府院内,建筑面积 300 平方米。 二 . 建设内容 1 处,建设地点在镇锦山镇,建设用地由旗政府划拨。 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其中:综合服务大厅 1800平方米,培训中心 800 平方米,其他附属设施 400 平方米);配套建设给排水、供电、供暖、停车场和绿地等设施。 购置电子大屏幕及配套设备 1 台(套)、局域网 1 套、自助式 就业信息查询系统设备 1 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10 套。 4 处,建设地点分别在乃林镇、牛家营子镇、小牛群镇、美林镇政府院内。 4 个镇就业社保服务站建筑面积共 1200 平方米,每个镇就业社保服务站建筑面积为 300 平方米(其中服务大厅 180 平方米,机房及档案室 90 平方米,行政人员办公室 30 平方米)。 购 置电子大屏幕 4套、自助式就业信息查询系统设备 4 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4 套。 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7 第四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一节 项目选址 喀喇沁旗就业社保服务服务中心位于喀喇沁旗政府所在地锦山镇,旗就业服务 局院内。 乃林镇、牛家营子镇、小牛群镇、美林镇 就业社保服务站建设地点均在其 镇政府院内。 第二节 建设条件 一.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 喀喇沁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地处七老图山脉东北麓。 东经 118176。 08′ 119176。 02′,北纬 41176。 53′ 42176。 14′。 北与赤峰市松山区、红山区接壤;东隔老哈河与辽宁省建平县交界;南与本市宁城县毗邻;西与河北省隆化县、围场县相连。 位于内蒙、辽宁、河北三省交界处,具有“鸡鸣三省 的区位优势,距北京 3 9 0 公里,天津 4 2 0 公里,被誉为京津的北 大门。 地理位置优越。 2.地形地貌 喀喇沁旗 属 赤峰市南部山丘区,东西长 104 公里,南北宽 75 公里。 其中:山地 2082 平方公里,丘陵 559 平方公里,平原 325 平方公里,其它河滩、沟豁等 84 平方公里,海拔高程在 米之间,地形地貌 特征总括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山地丘陵占全旗面积的 90%以上。 全旗耕地面积 万亩,有林面积 230 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 %。 就业社保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8 喀喇沁旗 属中温带内陆季风气候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 ℃,最低气温- 33℃。 极高气温 39℃。 4 月中旬至 9 月下旬为无 霜期。 最大冻土深度为 150 公分。 本旗为季风气候区,全年 6 级以上大风达40 天,尤其在 46 月为甚。 年平均降水量在 350500 毫米,主要集中在 78 月份, 10 月至翌年 2 月份降雪量山区多于平川,年蒸发量远大于平均降水量。 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 二 .需求条件 喀喇沁旗年约转移安置劳动力 8 万人 以上。 本项目实施后能彻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