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食堂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以防电气火灾。 弱电工程 电缆电视系统 : 电视信号由城市有线电视网引入,经弱电机房分配后分别至各弱电电视器件分箱。 要求引入电平不低于 75dB,用户接收点电平按 64177。 4dB 设计,系统采用邻频传输 .传输频率为 860MHZ。 电话电缆系统 : 由市话网引来根 HYA 型 400/900 对通信电缆各一根分别至室外电缆交接箱 ,经交接箱交接后分别引至各栋建筑单元电话分线盒。 网络布线系统 : 数据信号由城市数据通讯光缆干网采用单模光缆引至本工程弱电机房 , 经总交换机和光纤总配线架后 ,由多芯单模光缆引至各网络分箱,经配线后引至各单 元网络箱。 消防设计 总平面图消防设计 设计尽量利用基地周边的乡镇道路、校园内部道路形成环通的消防路网,使其到达每一个建筑单元,所有消防通道均满足 4 4 米的消防要求,道路坡度小于 5%。 单体建筑消防设计 消防方式 该校区属 县 消防大队消防范围,由当地消防站提供消防能力,项目内设火灾初期消防设施。 学生食堂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建筑内配置手提式灭火器。 室内消防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该项目学生食堂内设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为常高压系统,环状 布置, 并在该校的 教学楼中心楼屋顶设 12m3 高位水箱。 室内消防水量为 15L/S,由室外给水环网及屋顶消防水箱联合供水。 消防管道及设施应有防冻措施。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要求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学生食堂 厨房操作间为严重危险级。 室外消防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在校区环状给水网上设室外消火栓( SS100),间距小于 120m,环状给水网设分段阀门。 室外消防水量 30L/S,室外消防系统与室外给水网合设,由室外给水网供水。 室外消火栓地下(井内)设置。 第六章 节能设计 用 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依据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 [2020]28 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 [2020]15号);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2020 年第 6 号); 省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 省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川发改环资 [2020]82号);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2020);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25892020); 《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 GB/T13471199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20); 《 省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51/50272020);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2020) 项目方案采用用能标准及规范的全面性和适宜性 ( 1)全面性分析 a、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该项目方案遵循《节约 能源法》以及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省政府、省发展改革委等颁布的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法律、法规。 b、依据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用能标准以及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相应采用合理的节能技术措施,全面考虑合理用电、用热,以达到节能降耗之目的。 ( 2)适宜性分析 本项目为 小学 学生 食堂 建设项目 ,主要消耗电力、自来水等能源,单位产品消耗量不大,因而采 用 公共 综合能耗测算评 价比较适合要求。 能耗状况分析 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情况与供给情况 该项目选址 在。 本项目主要 消耗电力、自来水该两种能源在项目拟建地区目前的供应情况如下: 电力供应 :本工程配电电源直接由变电站提供。 自来水供应: 学生 食堂 水接校内环状管网。 建筑内给水由室外给水和加压设备联合供水,室内给水系统枝状布置。 给水管道及设施应有防冻措施。 能耗指标分析 本工程的能耗为电耗能 、水耗能。 ( 1) 耗电量 根据用电负荷的计算,本 项目用电需 求容量为 ,年服务天数按照 280 天,每天服务时间按照 8 个小时计算,项目年消耗电量: 年用电量约: 280 天 8 小时 =。 折算年耗标煤 吨(折标煤系数为 kgce/kwh)。 ( 2) 耗水量 根据对本项目用水量的预测,本项目最高用水量为。 年服务天数按照 280 天计算,项目年耗水量: 年耗水量约: 280 天 =3080 t,折算年耗标煤 吨(折标煤系数为 kgce/t)。 表 61 综合能耗用量计算表 序号 实物能耗品种 年实物能耗量 折标煤系数 折耗年标煤量( t) 1 电 力 ( kwh) 2 水( t) 3080 t kgce/t 3 合计 项目的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措施 建筑物自身的节能主要是从建筑设计规划、维护结构、遮阳设施等方面考虑。 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全面应用节能技术 措 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建筑朝向和平面形状 同样形状的建筑物,南北朝向比东西朝向的冷负荷小,因此建筑物应尽量采用南北向。 如对一个长宽比为 4∶ 1 的建筑物, 经测试表明:东西向比南北向的冷负荷约增加 70%。 在建筑物内布置空调房间时,尽量避免布置在东西朝向的房间及东西墙上有窗户的房间以及平屋顶的顶层房间。 因此,选择合理的建筑物朝向是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 空调建筑的平面形状,应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外维护结构表面积小的建筑。 因为外表面积越小,冷负荷越小,能耗越小。 合理规划空间布 局及控制体型系数 如果是依靠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空间布局应比较开敞,开较大的窗口以利用自然通风。 绿化对节能建筑的影响 绿化对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活动区域微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增强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改善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可以直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冷热负荷。 据有关资料介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每增大 1W/㎡ •K。 所以改善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设计上的首要节 能措施,我国《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42)对空调建筑外维护的传热系数作了规定,对舒适性空调的最大传热系数规定为 ~ ,可采用玻璃棉、加气混凝土等保温 材料,也可采用双玻璃、顶层架空隔热层等空气间层起隔热作用。 外墙的节能措施 ( 1)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 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 隔热的新材料。 本项目外围护墙体为 200 厚加气砼墙体,混合砂浆砌筑。 使用 30 厚中空玻化微珠保温浆料。 本项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为 Km 必须满足《 省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DB51/50272020)中表 严寒地区的外墙传热系数≤ W/( )的规定。 ( 2)门窗的节能技术措施 尽量减少门窗的面积: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面积约占建筑外维护结构面积的 30%,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 2/3,其中传热损失为 1/3。 所以门窗是外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 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条件下,尽量减少外门窗洞 口的面积。 提高门窗的气密性: 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 通过改进门窗产品结构(如加装密封条),提高门窗气密性。 防止空气对流传热。 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外门窗应有良好的气密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析及其检测方法》 GB7107 规定的 4 级水平。 尽量使用新型保温节能门窗: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 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 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玻璃的选材。 玻璃窗的主要用途是采光,但由于玻璃窗的耗冷量占制冷机最大负荷的20%~ 30%,冬季单层玻璃窗的耗热量 占锅炉负荷的 10%~ 20%,因而控制窗墙比在 30%~ 50%范围内时,窗玻璃尽量选特性玻璃,如吸热玻璃,反射玻璃,隔热遮光薄膜。 合理控制窗墙比:窗墙比是窗洞口与墙的面积比值,增大这两个比值不利于空调建筑节能,应尽量减少空调房间两侧温差大的外墙面积及窗的面积。 控制窗墙比、对外墙及屋顶的导热系数等提出具体要求。 通过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 35%~ 45%。 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一般北向不大于25%;南向不大于 35%;东西向不大于 30%。 根据 食堂 的外窗面 积,选定主要房间外窗< m2,外窗为四腔中空塑钢窗( PSCLR5+12A+CLR5);外窗> m2,外窗为四腔中空塑钢窗( PSCLR6+12A+LowE6 ); 两 种 外 窗 传 热 系 数 值 Km 必 选 要 满 足《 省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DB51/50272020)中表 的外窗的传热系数的规定。 电气节能措施 照明 ( 1)采用高效照明产品。 选择高效照明灯具与节能光源合理配合使用。 ( 2)应用天然采光。 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节约照明用电。 ( 3)采用照明节能控制系统。 合 理布置照明开关,用先进的照明控制器具和开关对照明系统进行控制。 变压器及线路 ( 1)选用低损耗电力变压器。 ( 2)合理选择变压器台数,使变压器经济运行。 ( 3)变配电房位置应尽量深入负荷中心,减少线路长度及损耗。 ( 4)采用铜芯缆线,对大电流长时间运行线路,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线芯截面。 配电设备 选用低损耗配电设备,如断路器、熔断器、继电器、互感器、信号灯等。 电气控制 宜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对空调、风机、水泵、电梯、照明等自动控制,达到节能目的。 节水措施 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 应制订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节水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 给水系统设计时、以最短距离将水输送到用水点,减少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 各用水单元装设计量水表,以鼓励节水。 卫生洁具及阀门、水龙头均采用节能、节水型产品。 冷热水管均采用节能的化学管材。 采用高效率、节约电能的给排水机电设备。 给水系统采用竖向分区方式以控制最不利处用水器具的流出水头,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增加使用舒适感。 消火栓箱选配衬塑胶质 水带以减少水头损失。 综上所述,在满足各专业节能措施后,节能效果必将符合节能的要求。 综上分析,该项目方案遵循了国家和地方有关节约能源的法律、法规,合理用能标准,以及节能设计规范,是比较全面和适宜的。 第七章 环境评价 分析依据及执行标准 l、《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253 号;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20); 《生活垃圾填埋场 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202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二 级标准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20) Ⅲ 类水域标 准 《 声环境质量标准 》 ( GB30962020) 1 类标准 . 《污水综合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一级 施 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地面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二是来自建筑材料包括白灰、水泥、沙子等搬运和搅拌 扬尘;三是来自来往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 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建筑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车辆,其特点是问歇性或阵发性,并具有流动性、噪声值较高的特征。 因此,在考虑工程噪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