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样的风险。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极为缓慢,有时甚至会出现负增长,与其他迅猛发展的非农产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情形不但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而且使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困难是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有可能转化为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农村贫困问题如果不及 时予以解决,就可能形成社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从而危及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而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低收入者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可以增强农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政策。 长期的农业支持工业、工农产品 “ 剪刀差 ” 政策使中国出现巨大的城乡差距。 虽然当前实行的取消农业税、工业反哺农业等政策措施有利于推动农村的发展,但是对于农 民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在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 如果扣除农民用于生产的费用,再把城镇 5 居民享受的一些福利也考虑进来,那么城乡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国城乡差距更是悬殊,在一些地方甚至超过了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 具有 收入分配 调节功能的国家财政支出对城市居民社会保障采取的是倾斜的政策, 农民则始终处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相当部分的社会保障的内容都是把农村人口排挤在社会保障政策之外。 这使得城乡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大。 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中,不管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障还是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在待遇模式和待遇水平上均呈现出十分不均等的状态。 如, 2020 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 万人,比上年增长 %,占城镇总人数的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 825 万人,比上年增长 %,但只占乡村户籍总人数的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相差 倍 3。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全面的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应该说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整合社会体系的重要举措。 第五,有利于农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公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亿元上升到 2020 年的 300670 亿元。 4同时要看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承担了巨大的发展改革成本和代价,理应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广大农民却很少从巨大的发展改革成果中分享到实际的利益,呈现出一种权利和义务的严重失衡的情形。 所以,建立农村最低保障制度是完全合乎情理的,这既能够让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待遇和地位的改善,有利于国家对社会公正的维护。 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现 状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按照城乡二元结构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因此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分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两部分。 2020 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年末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新时期。 从全国总体实施情况来看,全面建设农村低保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参见图 )。 3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基本 公共服务 与中国人类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 2020年版,第 116 页 4 6 图 2020— 2020 年农村低保人数变化图 资料来源:国家民政部 2020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告 到 2020 年年底,全国农村平均低保标准是人均 988 元 /年,月 人均补差是49 元。 这对于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对于长期、稳定、持续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应该说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现在农村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和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家庭,基本上得到了保障。 截至 2020年底,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 万,占全国农业人口的 %。 5但总体来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还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和较发达的城市,西部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由于保障对象标准过低,范围过于狭窄,很多贫困人日还未被纳入保障范围。 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差距的拉大 ,农民对生活保障制度的需求却日益迫切。 当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现状,各地水平参差不齐,办法也有异同。 从保障标准方面来看,各地主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和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本着 ”低标准起步 ”的原则制定。 按照这一原则,一般由县(市)区政府确定一个保障标准的幅度,各乡镇再根据当地情况确定本地标准,并随当地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有些地方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制定保障标准,各乡镇按统一标准实施。 从资金来源方面看,各地在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都采取地方财 5 民政部门户网站20200422 20:21 7 政和乡村集体共同负担。 分担比例的确定主要依据当地具体 情况,乡村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由乡村集体负担的比重大一些,乡村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由县一级财政负担的比重大一些。 从保障对象方面来看,低保对象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直接的面对者,各省市一般规定凡常年居住在当地且有当地户口,上年度家庭年收入低于户籍所在县(市、区)当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均纳入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在具体实施中,地方也相应出台了一些限制性条件,例如江苏省就规定了四类人暂不纳入低保范围,而对农村 ”五保户 ”是否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各地做法也不尽相同。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 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了很大发展,覆盖范围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得到了低保。完善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新开及阳子等七岭发源 ),牧马河发源于太原市阳曲县白马山南部,流域面积 (其中阳曲境内 96km2,忻州 1176km2,定襄 226km2),沿途有阳曲县的牧马河主干七岭河、支流南河和忻府区的水马川、大沟、葫芦河、双海河、班庄河、田村河及定襄县的池泉等 11 条较大支流汇入,该河从白马山流至六固村附近,折转东北从牛尾村西南入忻府区境内,流经三交后,折转西南,在庄磨镇西社出山
亩, 24500株;经济林更新改造 1310 亩。 包兰铁路: 新建防护林 亩,栽植树木 万株;22 抚育管护 630 亩, 56210 株;更新改造经济林 100 亩。 封育25200亩。 (1)灌区路段: 包兰铁路 (胜金关 — 迎水编组站)、中宝铁路(宣和镇何营村 — 南山台边坡),在完善现有铁路路基防护林带的基础上,对铁路沿线两侧未绿化地段 ,根据立地条件因地制宜 栽植 2
,项目严格按项目法组织施工,组建一个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设立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安全主任、主办施工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设备员、材料员、预算员各专业及材料试验等专业人员, 单位 总工程师担任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全面负责该工程的施工、技术、进度、安全、质量、材料、文明施工及消防等工作,对内统一指挥,全面 调动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空电缆时,同轴电缆不能承受大的拉力,要用钢丝绳把同轴电缆吊起来,室外电线杆的埋设一般按间距 40M 考虑 ,杆长 6M,杆埋深 1M。 室外电缆进入室内时,预埋钢管要进行防雨水处理。 架设架空电缆时,应将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 挂钩的间距宜为 ∽。 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应留出余兜。 ( 7)需要钢索布线时,钢索布线最大跨度不要超过 30M,如超过30M
河南省尚正行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20 / 150 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 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 房地产行丒景气庙方面, 2020 年以来以 7 月仹为分水岭呈现先跌后稳,前 8 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収投资增速仅 %一路下滑至 %,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更是由正转负;而由二仂年以来整个房地产行丒环境的好转,销售指标率先企稳反弹,企丒信心逐渐恢复, 8 月仹以后景气指标陆续触底
工机具用量计划(主要编制机械化施工水平和主要机械需用量时间)。 ③劳动计划(编制和准备专业工种用人数及进退场时间)。 ④材料供应计划(根据工程进度和工程量,须 用各种材料及进场时间)。 ⑤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推行新技术、采用新材料,改进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提高工程质量,防止发生工伤事故)。 ⑥降低成本计划。 ⑦财务计划、合理、有效地用好资金,做好专款专用原则,编制用款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