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总体规划-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发展。 第十六条 重点城镇选择 1. 四个县级市 市区 :福安、霞浦、福鼎、古田。 2. 四 个县城:周宁、寿宁、柘荣、屏南。 3. 十四个重点镇:霍童镇、穆阳镇、秦屿镇、洋中镇、沙埕镇、三沙镇、溪南镇、大桥镇、黄田镇、双溪镇、长桥镇、斜滩镇、李墩镇、富溪镇。 第十七条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表 2 宁德市城镇主要职能规划 城镇名称 职能类型 主要职能 福安 工业 —— 综合型 市域机电、造船等为主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 霞浦 交通 —— 综合型 新兴制造业和港口城市 福鼎 综合型 新兴制造业、能源和旅游城市 古田 综合型 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周宁 旅游型 具有旅游特色的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寿宁 综合 型 以 资源加工 为主的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柘荣 综合型 以 制药、 食品、轻纺为主的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屏南 旅游型 以旅游为主的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规划文本 第 6 页 注:参考《宁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9992020)及各市县城市总体规划。 表 3 宁德重点镇职能一览表 县市名 城镇名称 城镇类型 主要职能 宁德市区 霍童镇 旅游型 旅游、电力、食品制造 洋中镇 农贸型 养殖业 福安 穆阳镇 工贸型 商贸、高新农业和资源加工业 福鼎 秦屿镇 旅游型 旅游、工业 沙埕镇 工贸型 工业、渔业 霞浦 三沙镇 工贸型 对台贸易、汽车配件制造 溪南镇 交通 — 工贸型 工业 、港口 古田 大桥镇 工贸型 食品加工、造纸 黄田镇 交通 — 农贸型 养殖业 屏南 双溪镇 旅游型 旅游业 长桥镇 工贸型 林产加工、造纸、石板材加工 寿宁 斜滩镇 工贸型 商业贸易、林产、食品加工 周宁 李墩镇 工业型 化工、铸造 柘荣 富溪镇 工贸型 食品、林产加工、冶金 注: 详见 《宁德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9992020)及各市县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八条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形成以 沈海 高速公路、 宁 武 高速公路、 宁德 福安 泰顺高速公路、 G104国道、温福铁路 以及宁 衢 铁路 为骨干,大型 综合 深水港口群为枢纽,海陆空兼备的现代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 同时, 建设宁德市域 及 环三都澳 层次的 交通运输 网。 第十九条 航空运输规划 1. 宁德的主要航空流依托福州长乐机场和温州机场。 2. 建设霞浦水门 4C 级军民合用机场为国内 4C 级支线机场。 3. 加快闽东空港与大区域航线网络(主要是华东航空线网)的全方位连接,开辟省内各主要城市和国内重要城市的支线运输(旅游、货物),加快空港的配套设施的建设。 第二十条 公路网规划 1. 根据《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 依托 沈海高速公路福建宁德段,加快 宁德 武夷山 高速公路、福安 寿宁 泰顺高速公路、建瓯 屏南 古田 福州(京台线) 、古田 屏南 政和 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以宁德为中心的“两横三纵”高速公路骨架。 确立宁德中心城市 作为 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 同时 通过完善 宁德港规划文本 第 7 页 福安 政和 武夷山的港口通道和 建设 溪南疏港路, 打造快速的港口集疏运 体系。 2. 依托 G104 国道和省道,建设横向的 S301 省道、 S302 省道、 S303省道和 S304 省道和纵向的 G104 国道、 S201 省道、 S202 省道,形成市域“四横三纵”的主干公路网格局。 3. 市域主干公路网在 远期均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标准。 其中 G104 国道达到一级公路标准。 第二十一条 铁路及站场规划 1. 近期 建设 温福铁路干线,结合 港口 临港工业建设支线铁路、疏港铁路 及 配套系统(如铁路站场、物流中心等);远期建设 宁衢 铁路,形成市域铁路网。 2. 温福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为快速电气化铁路干线、复线,设计时速为 160200 公里 /小时,至 2020 年底一次建成通车。 铁路在宁德城区沿东侨新区东侧、大学城西侧,南北向跨越城区、高架通过。 分别在 在宁德东侨、福安、霞浦、太姥山、福鼎设火车站,其中宁德、太姥山属重点站。 表 4 宁德市域温福铁路支线建设 线路走向 线路长度 铁路等级 支线 1 宁德站 城澳 作业区 20 公里 I 级 支线 2 宁德站 漳湾 作业区 临海工业区 14 公里 II 级 支线 3 福鼎秦屿 沙埕港南岸(杨岐) 20 公里 I 级 支线 4 霞浦墩柄 三沙港 14 公里 I 级 支线 5 关厝埕与溪南 作业区 温福线盐田出口 3 35 公里 II 级 支线 6 东冲 作业区 温福线霞浦出口 80 公里 II 级 第二十二条 港口规划 1. 以三都澳港口群为主体,福鼎沙埕、霞浦三沙等港口相互协调、配套, 构成 中国东南沿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港口群。 2. 环三都澳港口群 既 是深水 工业港, 也是 福州港协作组合港, 逐步建成 区域性的现代化综合港 和国际性中转港。 宁德港 包括城澳、溪南、漳湾、湾坞、下白石、赛岐等 作业区。 3. 近期以三都澳港区为重点 , 加快通用泊位建设,实现 从河口港到海港的转型。 重点 作业区 将 从赛岐 作业区 向城澳、漳湾和溪南作业区转移,建设城澳作业区多用途泊位和漳湾作业区通用泊位; 择机 开规划文本 第 8 页 发白马 、 东冲、 溪南等 深水 作业区。 4. 其他重要港口包括赛岐 港区 、三沙港区、沙埕港区。 第二十三条 交通 时距规划 1. 所有县 /市 在 高速公路及 省级干线公路网的支持下,形成各市区之间“ 90 分钟 交通经济圈 ”。 2. 环三都澳城镇在国道、 高速公路、港口(海上巴士)的支持下,形成围绕宁德中心城市的 30 分钟城镇群。 第二十四条 电力设施规划 1. 电源发展规划。 湾坞火电装机 360 万 KW,闽东核电装机 6X100 万 KW。 2. 负荷 预测。 2020 年和 2020 年用电总负荷分别为 804MW 和 1440MW。 3. 电网规划。 ( 1) 500KV 变电站。 在湾坞建设 500KV 变电站,远期达 3 750MVA。 ( 2) 220KV 变电站。 220KV 甘棠变远期增容至 3 120MVA;220KV 兰田变远期增容至 3 120MVA;在宁德市区南侧增加 220KV 变电站 1 座,远期主变容量达( 23) 150MVA;增加 220KV 福鼎变,远期主变容量达( 23) 120MVA。 ( 3) 110KV 变电站。 对 110KV 东侨变和 110KV 烟亭变进行升级扩容;配合城澳 作业区 的开发,建设110KV 城澳变,远期容量达 2 50MVA;根据总体规划 , 城区布局新的 110KV 变电站。 下属县(市)根据用电负荷与水力站建设规模,建设 110KV 变电站。 第二十五条 通信设施规划 1. 在宁德市区建设 23 座汇接局,在下属县(市)建设 12 座汇接局。 2. 建设宁德市域一级环状电信主干光缆、下属各县(市)域二级环状主干光缆和市区(县城区)三级环状电信光缆。 3. 建 设市域有线电视环状光缆主干网和下属各县(市)有线电视环状光缆网,有线电视光缆网走向可参见电信光缆网络。 4. 在 宁德市火车站建设 区域 邮政通信枢纽。 第二十六条 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为强化市域生态环境保护, 对 宁德市域 按 优先发展区、鼓励发展区和保护控制区三类空间实施管治。 1. 优先发展 区:规划的环三都澳城镇群 、港口群 和沿海城镇发展轴。 2. 鼓励发展区:主要指城镇建设用地之外 , 以农业经济为主,兼营林、牧、副、渔等的广大农村区域。 3. 保护 控制区:主要指全市范围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 基本农田保护区、 人文景观保护区、城市边缘区环境脆弱带, 以及其他需规划文本 第 9 页 特列保护的 各类 地域。 4. 对三都澳的港口开发和重型临港工业发展进行管制,设定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引导开发区,并对重大工程项目的取水区和排污区进行合理规划。 三都澳地区的禁止开发区包括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和湿地水禽红树林保护区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 ; 限制开发区包括各类浅海养殖区和滩涂养殖区 ; 引导开发区包括各项符合福建省宁德市海洋功能区划的围垦建设用地和围垦养殖区。 第二十七条 旅游发展规划 1. 发展目标  到 2020 年 , 将宁德建设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山海特色突出的港湾旅游度假胜地;到规划期末,将宁德建成面向国际的、全 国著名的山海特色显著的港湾旅游目的地城市。 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宁德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 争创优秀旅游城市和 5A 级旅游区。 2. 旅游产品开发  以山海 旅游 和生态旅游为特色 , 以文化和度假休闲为重点,大力 发展 休闲 度假 、观光、海上鱼排、健身体育、科考、畲乡风情等旅游产品。  建设三都澳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和海上运动区,使其成为全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综合性旅游区。  积极申报屏南白水洋 鸳鸯溪 世界自然遗产和闽东廊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太姥山和白琳玄武岩国家地质公园。  建设下浒黄金海岸休闲度假区。 3. 旅游区规划  以 “ 山海奇观、欢乐 港湾 ” 为 旅游形象 ,形成 “ 一轴、两带、三区、六线 ”的旅游开发总格局。  开发、建设、保护现有的各级风景名胜区,同时继续申报新的各级风景名胜区。 五、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第二十八条 宁德城市 用地 发展方向 “东扩面海、北展南移”。 城市东部 及北部 的东侨新区、漳湾、六都规划文本 第 10 页 西陂塘等地是城市近远期的主要拓展空间。 铁基湾等地的滩涂区经围垦和工程改造后亦可以作为城市远期发展用地 或 远景发展备用地。 漳湾滩涂区经围垦和工程改造后主要作为城市重化工业(钢铁、石化)发展备用地。 第二十九条 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 1. 适宜建设 的 Ⅰ类用地主要分布于 G104 国道 以东, 飞鸾、 六都、七都和 漳湾。 其中,东侨新区和漳湾、西陂塘将是近期、中期重点集中建设地段。 不适宜建设用地主要为山地。 2. 城市规划区内Ⅰ类用地约 km2, Ⅱ 类用地约 km2,已建设用地 km2。 第三十条 指导思想 1. 有利于城市各项功能的有机组织。 2.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的培育和保护。 4. 有利于城市人居环境的营造。 5. 有利于城市用地 科学合理 的空间 时序配置。 第三十一条 布局要点 1. 统筹城市空间要素,构筑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紧凑组团式城市。 2. 伸展城市空间框架,积极发展东兰城 市核心区,建设全市政务、文体和商务、商业活动中心区。 3. 拓展城市工业用地,满足城市工业发展 需要,并为其他重大项目的进驻提供弹性发展空间。 4. 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加快港口建设。 5. 利用高速公路互通口和铁路站场,布置物流用地和对外交通用地。 6. 利用 自然山体和河湖水 系 构建城市生态空间,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人居环境。 第三十二条 总体布局结构 以山海为边界,在相对集中的空间范围内,以交通干线和自然山体、水体相分隔, 形成有主有次、重点突出、功能明确、分阶段发展的大城市多核心组团城市。 集聚发展城市中心区,南北辐射建设港口区,依托港口发 展大型临港工业,进而带动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造就既是产业快速发展,又是滨海生态优良的新型城市。 具体概括为: “一心一核,三轴两港七片区” 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 1. “一心”。 保留 城市中部大型 生态 山体 , 构成城市绿心,形成城市的规划文本 第 11 页 生态基质。 2. “一核”。 指位于东兰片区的全市政务、商务、文化核心 区。 3. “三轴”。 指城市三条功能发展轴线,分别为南北向的城市发展轴,贯穿蕉城老城区、东兰片区、漳湾片区的城市生活轴,以及上起漳湾片区下至铁基湾片区的沿海的滨海景观轴。 4. “两港”。 指城澳港、漳湾港。 5. “七片区”。 指蕉城老城区、东兰片区 、金塔片区、金涵片区、 井上片区、漳湾片区、铁基湾片区。 第三十三条 各区布局结构 1. 蕉城老城区。 按 “一心、两轴、六区” 进行组织。  “一心”。 老城片区 传统 商业中心。 利用市政府 及其周边市级机关搬迁后的 用地建设区 级 行政中心;在八一五路和蕉城路交汇地段周边地区形成传统特色商业中心。  “ 两轴”。 指沿蕉城路和闽东路形成的商业 服务 轴,分别从南北向和东西向穿过老城区,联系老城居住区的各项生活服务设施。  “六区”。 是指老城区的六个居住区,分别为 八一五西居住区、八一五东居住区、 天湖西居住区、天湖东居住区、鹤鸣居住区、白马居住区。 2. 东兰片 区。 由政务、商务、文化中心构成的市级 中心 区和高校科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