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 殊不知,大千世界、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 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 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乐于练笔 8 我设法为学生创造展示成绩的机会:利用黑板报展出优秀作文或进步作文;利用写作兴趣 课朗读优秀作文;佳作打印成册挂在墙上供学生欣赏;将好文章推荐给各报刊杂志等。 这样,使学生有光荣感,使被动为主动。 (三) 注重周记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为了达到这一学习目标,除了重视每一单元的习作指导之外,我们还鼓励学生课下写周记,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 (四)课文教学中渗透习作指导 段落是篇章的基础,段落的精彩也就意味着整篇文章的精 彩,所以必须重视段落的描写训练。 比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让学生仿照“鱼群”一段“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描写白云的样子。 另外,重视课文中的小练笔。 比如《花钟》一课,第一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省略了许多花的开放时的样子,当堂让学生练习写作,使学生得到练笔的机会。 (五 ) 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由于有些学生基础差,课堂上写不完作文,所以个别辅导就显得尤为关键。 具体策略是: 第一,每节习作课前,让较差的学生提前准备资料; 第二,习作指 导过程中,关注这些学生的听讲以及写作情况,随时指导修改; 第三,课下单独指导他们完成作文。 第四,精选一些优秀作文,指导他们背诵优美语言,然后练习写类似的作文。 通过以上方法指导他们多多练习,最终提高作文的书写速度和书写质量。 另外,对习作,我们还有几点粗浅的研究,以供各位参考: 在校内活动中引导 学校、班级中常常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教师也会让学生在活动之后写写日记。 可是学生写出来的日记却以“流水账”为多,效果欠理想。 难道说学生参加的活动是同样的,写出的作文也必然是同样的吗。 当然不是,教师若能细心引导, 9 活 动日记也可以写得千变万化、有声有色。 因为,就同一件事来说,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有一次,学 校组织学生搞大扫除。 在活动过程中,笔者抓住契机,在三三两两的学生之间巡回,有意识地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你觉得现在我们大扫除的情形像什么。 ”“你是班里唱歌最好的,现在唱支什么歌最合适。 ”“咦,你刷的地面不如小芳多呀,怎么办。 ”“这个活动什么地方让你觉得最开心。 ”再安排几个性格外向、敢说敢问的学生充当小记者,而性格内向、平时写作也一般的学生充当记录员,对平行班的同学进行了关于此活动的即兴采访。 后来交上来的习作中,作文个性便丰富了,有的学生把搞大扫除比作一场攻坚战,有的把自己比作“南泥湾开荒者”,乐观的 学生在习作中更多地描写自己愉快的心情,争强好胜的人则为了擦的窗户不如别人的干净而耿耿于怀。 平时写作一般的学生因为经历了一次采访,从他人处得到启发,也写得比较灵活。 在各种活动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抓住感受中最独到之处,即使相同的事件,写出的作文必然也会各不相同。 在班级交流中引导 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讨论。 讨论是学生在团体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又听取他人的意见,以促进学生对事物感悟的能力。 讨论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通过讨论,学生思想和情感都处于活跃状态,各种不同的想法都汇集在一起,有利 于学生拓宽思维,产生个性的思维火花。 为了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两个平台,即书面平台“班级日记”和口头平台“每日回顾”。 “班级日记”是一本硬面抄,每天由值日班长记载班级或学校发生的一些事。 每天放学前,老师根据“班级日记”中的记载提出一个主题,供每个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在学生手中相互传阅,轮流发言。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鼓励图文并茂,提倡关注别人的看法,并在“空间”里体现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 由于学生性格多样,有的学生非常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有的却对畅所欲言尚存顾忌,因此,为了防止一部分学生因为性 格原因而不愿参与,规定在班级日记里发表见解的学生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 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作为一次练笔,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从他人的练笔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提高思辨能力。 “每日回顾”则是利用作业活动时间中的几分钟,让学生说说今天在自己身 10 上或同学、老师身上发生过的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听众们如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讨论讨论。 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小活动,觉得这样的小活动轻松有趣,不容易厌倦。 很多学生说,自己每天都盼望着这个时间的来到,急切地想听听同学的故事。 每次放学,学生们都是边讨论边离开教室的,他们的日记里也 少了很多无意义的流水账,取而代之的是对人对事的反思与创见。 在师生谈话中引导 这里的谈话,主要是指师与生之间的谈话。 教师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学生有无拘无束的灵感,一对一的谈话,能在朋友般的气氛中挖掘出学生内心深处最富个性的想法,从而引导学生记录成文,同时又防止了教师因沟通不到位而轻易否定学生刚刚产生的想法与感受。 有一次在春游途中看到了一头带着牛犊的老水牛,班上一个女孩子兴奋地指给大家看。 笔者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因为一看到这个场景,“舔犊情深”这个词马上跳进了脑中。 于是抓住这个时机问:“你想到了 什么。 ”出乎意料的是,她说:“我想起了电视上经常放的斗牛。 ”笔者觉得有点好笑,刚想把“舔犊情深”这个词语告诉她,话到口边又咽了下去,改口问:“为什么。 ”女孩子说:“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