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铝边框冲孔模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模,落料时以凹模为基准模。 (Ⅱ)考虑到冲裁中凸、凹模的磨损,设计冲孔模时,凸模基本尺寸则应取工件孔的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尺寸;设计落料模时,凹模的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 较小尺寸。 (Ⅲ)确定冲裁件刃口制造公差时,应根据冲裁件的精度要求。 当凸、凹模分开加工时,其公差还应该满足下式要求: │δ T│ +│δ A│≤ ZmaxZmin 式中δ T、 δ A—— 凸、凹模制造公差 Zmin、 Zmax—— 最大和最小合理间隙 ②确定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单件生产,或者冲制薄料零件,形状复杂的零件,为了保证凸、凹模的间的一定的间隙值,常采用凸模与凹模配加工的方法。 配加工是冲孔以凸模为基准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件,先做好基准件,然后以基准件为基准加工另一件,使它们保持一定的间隙。 因此,只在 基准件上标注尺寸和制造公差,另一件只标注基本尺寸并注明配做所留间隙值。 根据凸模或者凹模上尺寸性质的不同分别计算如下: 太阳能铝边框冲孔模设计 第 9 页 A类:凸模或凹模在磨损后会增大的尺寸; B类:凸模或凹模在磨损后会减小的尺寸; C类:凸模或凹模在磨损后基本不变的尺寸; 对于落料凹模或者冲孔凸模磨损后将会增大的 A 类尺寸,则刃口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小尺寸。 A 类尺寸 =(制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xΔ ) +1/4Δ 0 对于落料凹模或者冲孔凸模磨损后将会减小的 B 类尺寸 , 则刃口基本尺寸应取工件尺寸公差范围内的较大尺寸。 B 类尺寸 =(制件的 最小极限尺寸 + xΔ ) 对于凸模或凹模在磨损后基本保持不变的 C 类尺寸 ,不必考虑磨损的影响 ,凸、凹模的基本尺寸取制件的中间尺寸,其上下偏差按对称分布, C 类尺寸 =制件的中间尺寸177。 1/8Δ 其中Δ —— 冲裁件制造公差; X—— 磨损系数,在 ~ 1之间,与制造精度有关,可查表 2选取 表 2磨损系数 x 料厚 t/mm 非圆形 圆形 1 0. 75 0. 5 0. 75 0. 5 工件公差Δ /mm 1~ 2 ~ ≥ ≥ 2~ 4 ~ ≥ ≥ 冲孔Φ 9,Φ 尺寸的计算 由于冲孔时凸模为基准件,因此先计算凸模刃口尺寸 由图可知尺寸Φ 9177。 ,Φ 177。 均为 B类尺寸 . 由表 2可查 x= 加工Φ 9 的孔 dT=(+ )= 9 冲孔凹模按凸模实际尺寸配作,保证最小间隙 . 第 10 页 加工Φ 的孔 dT=(+ )= 冲孔凹模按凸模实际尺寸配作,保证最小间隙 . 冲裁力及压力中心 Ⅰ、计算冲裁力 公式: F= F: 冲裁力( N) L: 冲裁周长( mm) t:材料厚度( mm) τ :材料的抗剪强度( MPa) 冲孔力 F1 F1=3 d1t+τ d2tτ 式中取τ =260MPa d1=9 mm d2= t= 将数值带入得: F1= 公式: F2=nK2F n:卡在凹模内的冲孔废料数目 n=h/t h:凹模洞口的直壁高度( mm) t:材料厚度( mm) K2:推料力系数 式中 n=2 K2= 将数值带入得: 太阳能铝边框冲孔模设计 第 11 页 推料力 F2= 则冲压总工艺力 F为: F=F1+F2=( +) kN= 确定折弯机的规格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折弯机的公称压力必须大于冲压工序所需压力。 对于一般施力行程较小的冲压工序(如冲裁、浅弯曲、浅拉深等) P≥( ~ ) Fg 式中 P:折弯机的公称压力 kN。 Fg: 冲压总工艺力 kN。 从满足冲压工艺力的要求看:可选用 400kN 的折弯机。 Ⅱ、压力中心的确定 从侧向看: 其中 F1, F2表示前后导柱弹簧力( F1=F2); F3:冲孔力; F4:限位力。 为了保证 F4随着 F3 的变化而变化,即需使它们关于中心线对称。 综上所述:四力合力位于中心线上。 所以,折弯机的力应与合力重合,即折弯机滑块装在模具的中心。 模具总体设计 设计一套模具,首先根据零件图进行分析,计算一定的凸、凹模尺寸,选择模架和模具类型。 装配图见图纸。 第 12 页 非标准零件设计 1)凸模 常见的圆形凸模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a) (b) 图 (a)为 A型圆凸模,适用于直径 d=1~ 15mm 的凸模; 图 (b) 为 B型圆凸模,适用于直径 d=8~ 30mm 的凸模 . 凸模的固定一般采用图 (a), (b) 所示 , 凸模和固定板之间采用过渡配合 , 凸模装入固定板后 ,端面进行配磨 . 凸模长度 L应根据模具的具体结构而定 . 为了保证刚度与强度,避免应力集中,将凸模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