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应用与前景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阳光的变化较大,其内阻又比较高,因此输出电压不稳定,输出电流较小,这就需要用充电控 制电路将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压变换后供给电池充电。 当光线条件适宜时,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换为电能。 由于充电器多采用大电流的快速充电法,在电池充满后如果不及时停止会使电池发烫,过度的充电会严重损害电池的寿命。 这就需要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 图 1 一般充电电路结构 图 2 智能充电电路结构 广西师范学院 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 5 图 3 有线太阳能充电电源 无线充电技术工作方式:电磁感应式、磁场共振式、无线电波式。 ① 磁 场共振基本原理: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 ,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 图 4 磁场共振原理图 ②无线电波式充电基本原理: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如下图。 其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利用此技术 Powercast公司研制出可以将无线电波转化成直流电的接收装置,可在约 1米范围内为不同电子装置的电池充电。 图 5 无线电波式充电式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应用与前景 6 ③ 电 磁感应式充电基本原理:初级线圈通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 接收端。 类似于现在用得交流 /直流变压器的原理。 图 6 电磁感应式充电 2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历史 [4] ( 1) 19 世纪 30 年代,迈克尔•法拉第就发现,周围磁场的变化将在电线中产生电流。 ( 2) 19 世纪 90 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中的一名助手尼古拉•特斯拉就曾提出无线电力传输的构想。 ( 3)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许树源教授在早几年曾成功研制出“无线电池充电平台”,需要产品与充电器接触,它主要利用的是近场电磁耦合原理。 ( 4) 202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林索尔贾希克 ( Marin Soljacic)等人在无线传输电力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用两米外的一个电源,“隔地”点亮了一盏 60瓦的灯泡。 ( 5)最近,有几家公司已经生产出无线充电的手机、 mp便携式电脑。 广西师范学院 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 7 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现状 无线充电技术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线充电联盟( 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成立于 2020 年 12 月 17 日,其使命是为了创造和促进市场广泛采用与所有可再充电电子设备兼容的国际无线充电标准 Qi。 以安全性,能源及充电效率为出发点 ,无线充电联盟宣布将近距离电磁感应 技术作为低功耗便携式电子设备充电的国际标准。 ① 2020 年 9 月 1 日,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 —— 无线充电联盟在北京宣布将 Qi 无线充电国际标准率先引入中国。 信息产业部通信电磁兼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加入该组织。 ②无线充电技术采用统一的工业标准,未来几年,手提电话、 PMP/MP3 播放器、数字照相机、手提电脑等产品都可以使用全新的低能耗、高兼容的相同的无线充电器③戴尔是最早推出支持无线充电产品的厂商,它早在 2020 年就推出了配备了无线充电功能模块的 Latitude Z600,成为全球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笔记 本电脑:通过无线坞站的扩充,可以为这款机器提供 60W 功率的 供电 5小时左右即可将这款产品的电池充满。 ④诺基亚的新款 WindowsPhone8(WP8)手机支持无线充电功能,用户只要将手机放在一个支持 Qi 无线充电标准的插座上就能完成充电。 iPhone5 尽管采用更小的接口,但仍然需要通过电线才能充电。 三星在发布旗舰手机 GalaxyS3 前也曾表示要使用该技术。 不过,目前是以套件的形式提供另外,英特尔和 IDT(Integrated DeviceTechnology)日前宣布合作,为英特尔的无线充电技术共同开发集成发射 器和接收器芯片。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无线充电标准是 Qi 标准,由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 —— 无线充电联盟 (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推出。 该联盟成员包括 Verizon、 NTT Doo、诺基亚、三星、德州仪器、华为等公司,覆盖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各生产环节。 Qi 采用了目前最为主流的电磁感应技术,目的是为所有电子厂商提供统一的通用标准。 无线充电技术比较 表 1 无线充电技术类型 [5] 无线充电技术类型 电磁感应式 电磁 感应利用感应电压来充电 无线电波收集环境电磁波产生电流 电磁共振利用电磁波共振效应 太阳能手机充电器应用与前景 8 原理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实现能量交换。 将环境电磁波转换为电流,透过第二层电路传输电流。 示意图 传输功率 数瓦 — 数百瓦 大于 100mw 数 kw 传输距离 小于 1CM 大于 10M 3—— 4M 优点 ① 适合短距离接触充电 ② 转换效率高 ① 适合短距 离低功率充电 ② 无线电波收集,可以随时随地充电 ① 适合远距离大功率充电 ② 转换效率适中(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