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疗仪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电疗仪的作用 1. 镇痛作用 低 .中频电疗仪的即时镇痛作用可利用以下几种理论解释 .。 ( 1)掩盖效应 一定频率的中频电流可以引起舒适的震颤感和肌肉颤动,使主要传导解压觉的粗纤兴奋,掩盖 了细纤维和 C 纤维传导的痛觉,达到 止痛的目的,这就是所谓的掩盖效应。 中频电流引起的震颤是产生掩盖效应的一种适宜刺激。 ( 2)产生镇痛物质理论 研究证明,人体受到电刺激后神经系统可以释放一些具有镇痛效应的物质,使其在神经组织内。 脑脊液中甚至血浆中的含量增高,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 3)闸门控制理论 中频电流能引起明显的震颤感和肌肉颤动,易使粗纤维兴奋,使 SG 细胞兴奋,关闭闸门,抑制 T 细胞的活动,从而减少或阻碍疼痛冲动向中枢的传递,而达到镇痛的目的。 2. 净化身体 由于血液循环的加快,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加速了 体内废弃物质的排除,当人体进行电刺激时,就会排出有异味的病气就是最好的说明。 疏通经络 经络电疗法是利用电流在人体内流动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 经络通过的电流大,对经络疏通作用也大。 人体经络畅通,则血脉和利,血脉和利则苛疾不起,精神乃居,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促进血液循环 生物电渗透到人体以后,使皮肤的小动脉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细胞膜通透性提高,物质代谢加快,组织营养改善,提高细胞的活力。 生物电可引起肌肉收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形成 泵 的作用,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五 .总 系统设计 硬件部分 图 51 设计总框图 : C 语言 产生频率 C 语言 AT89C51 单片机 负载隔离及变压器部分: 此次课程设计的电疗仪由单片机 AT89C5负载隔离及变压器电路组成。 运用 C 语言来控制单片机 AT89C51来实现不同频率的输出,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 设计 中的 AT89C51单片机是工作过程的核心,是整个设计灵魂,他控制了脉冲时序的产生,信号的发送, 控制显示 LED的选择。 同时也考虑到 AT89C51 单片机来制作 电疗仪其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结构简单,体积小,容易携带 .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文电疗仪设计原理主要利用 AT89C51单片机 ,由单片机的 P1 口产生高低交换的电平,促使扬声器发出声音。 在设计中引入两个电源电路,一个是外部电源系统产生 +12V 电压,用于给负载隔离及变压器 部分 提供工作电压, 这是为扬声器提供的电压。 另一个给内部系统提供 +5V 的电压 , 这是因为 CPU 正常工作的时候必需用到的电压 ,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我们学过的模电的知识把较高的电压变成 单片机所需 低压。 现在以控制部分进行分析, 12V变成 5V,首先进行电压的滤波,这时可以用到电容的特性进行滤波,其次用到稳压管 7805 把 12V 变成 5V,再进行滤波一次,使一些不必要的成分滤掉,最后给单片机通电 ,这个时候一上电就有一个指示灯 D3亮,没有通电才熄灭。 另一个指示灯不停的闪烁,直到扬声器走动才不会闪动,这个时候闪动由 CPU 控制,一直保持亮,直到断电。 为什么会一起亮。 这是因为我运用一个三极管。 CPU 等到闪烁灯不闪烁时就开始工作,发出脉冲。 负载隔离及变压器 部分分析,从 CPU 出来的信号首先我们知道可能 有一些干扰信号,再加上我们的分析,电源的信号也可能有干扰,这时我们可以用到光电耦合器件进行抗干扰,现时我们用到了两个不同的电压,一个电压是为光电耦合器的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LED 进行供电,一个是为光电耦合器的 光敏半导体管 进行供电, 当输入端加电信号时发光器发出光线,受光器接受光线之后就产生光电流,从输出端流出,从而实现了 “电 —光 —电 ”转换。 两个不同的电源, 主要 以消除模拟电路对单片机的干扰。 信号出来后,因为电流非常之小,这时我们 采用了另一个器件 IRF840 进行电流的驱动,实现电流的放大作用,后面用到了逆变压器,进行电压降低作用 .。 整个系统的工作时, CPU发出脉冲信号,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得到我们所需的信号。 电路后面有个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 信号的大小。 从而达到所理想的效果。 单片机 AT89C51 AT89C51 简介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采用超大规模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 (如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中断处理 )的微处理器 (CPU),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 (RAM),只读程序存储器 (RO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