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片机已不能用“单片微型计算机”来表达其内涵。 国际上逐渐采用“ MCU” (Micro Controller Unit)来代替,形成了单片机界公认的、最终统一的名词。 为了与国际接轨,以后应将中文“单片机”一词和“ MCU”唯一对应解释。 在国内因为“单片机”一词已约定俗成,故而继续沿用。 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如果将 8 位单片机的推出作为起点,那么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76— 1978):单片机的探索阶段。 以 Intel 公司的 MCS48 为代表。 MCS48 的推出是在工控领域的探索,参与这一探索的公司还有 Motorola、 Z ILOG等。 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这就是 SCM 的诞生年 代,“单片机”一词即由此而来。 第二阶段( 1978— 1982):单片机的完善阶段。 Intel 公司在 MCS48 基础上推出了完善的、典型的单片机系列 MCS51。 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典型的通用总线型单片机体系结构。 MCS51 设置了经典的 8 位单片机的总线结构,包括 8 位数据总线、 16 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及具有多机通信功能的串行通信接口。 外围功能单元的集中管理模式。 ,并且增加了许多 突出控制功能的指令。 第三阶段( 1982— 1990): 8 位单片机的巩固发展及 16 位单片机的推出阶段,也是单片机向微控制器发展的阶段。 Intel 公司推出的 MCS96 系列单片机,将一些用于测控系统的模数转换器、程序运行监视器、脉宽调制器等纳入片中,体现了单片机的微控制器特征。 第四阶段( 1990— 至今):微 控制器的全面发展阶段。 随着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发展和应用,出现了高速、大寻址范围、强运算能力的 8 位 /16 位 /32 位通用型单片机,以及小型廉价的专用型单片机。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目前,单片机正朝着高 性能和多品种方向发展,今后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将是进一步向着 CMOS 化、低功耗化、低电压化、低噪声与高可靠性、大容量化、高性能化、小容量、低价格化、外围电路内装化和串行扩展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工艺的不断发展,单片机的集成度将更高、体积将更小和功能将更强。 单片机的特点单片机主要有如下特点:。 、体积小、有很高的可靠性。 单片机把各功能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内部采用总线结构,减少了各芯片之间的连线,大大提高了单片机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另外,其体积小,对于强磁场环境易于采取屏蔽措 施,适合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为了满足工业控制的要求,一般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均有极丰富的转移指令、 I/O 口的逻辑操作以及位处理功能。 单片机的逻辑控制功能及运行速度均高于同一档次的微机。 、低电压,便于生产便携式产品。 I2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及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等串行总线方式,进一步缩小了体积,简化了结构。 的系统扩展和系统配置较典型、规范,容易构成各种规模的应用系统。 单片机 的应用由于单片机具有显著的优点,它已成为科技领域的有力工具,人类生活的得力助手。 它的应用遍及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在智能仪表中的应用 的应用 机已成为计算机发展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单片机应用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控制系统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从前必须由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实现的大部分功能,现在已能通过单片机来实现了。 这种用软件代替硬件的控制技术 也称为微控制技术,是对传统控制技术的一次革命。 关于 AT89C51 AT89C51 是美国 ATMEL 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的 CMOS8 位单片机片内4Kbytes 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 PEROM)和 128bytes 的随机存储器( RAM),器件采用 ATMEL 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 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 8 位中央处理器( CPU)和 Flash 存储单元,功能强大。 AT89c51 单片机可为你提供许多高性价的应用场合,可灵活的应用于各种控领域。 主要性能参数: 与 MCS51 产品指令系统的全兼容 4k 字节可重擦写 Flash 闪速存储器 1000 次可擦写周期 全静态操作: 0Hz24MHz 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128K 8 字节内部 RAM 32 个可编程 I/O 口线 2 个 16 位定时 /计数器 6 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 UART 通道 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 AT89C51 功能特性描述: AT89C51 提供以下标准功能: 4k 字节 Flash 闪速存储器, 128 字节内部 RAM,32 个 I/O 口线,两个 16 位定时 /计数器,一个 5 向量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 震荡器及时钟电路。 同时, AT89C51 可降至 0Hz 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的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 空闲方式停止 CPU 的工作,但允许 RAM,定时 /计数器,窜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 掉电方式保存 RAM 中的内容,但震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 ( 1) AT89c51 引脚功能说明: VCC:电源电压 GND:地 P0 口: PO 口是一组 8 位漏极开路行双向 I/O 口,也既地址 /数据总线复用口。 可作为输出口使用时,每位可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 8 个 TTL 逻辑电路,对端口写“ 1”可作为高阻抗输入 ,输出端用。 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低 8 位)和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 在 Flash编程时, PO 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必须加上拉电阻。 P1 口: P1 口是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1 的输入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写“ 1”, 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出口。 作输入口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 号拉低时输出一个电流( I)。 Flash 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 P1 口接收 8 位地址。 P2 口: P2 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2 的输入缓冲级可以驱动(输入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端口“ 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和作为输出口,作输出口时,因为存在内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 在访问外部存储器或 1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例如执行 MOVX@DPTR 指令)时, P2 口送出高 8 位地址数据。 在访问 8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 MOVX@RI 指令)时, P2 口线的内容(即特殊功能寄存器( SFR)区中 R2 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 Flash 编程或校验时, P2 也可以接高地址和其他控制信号。 P3 口: P3 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 位双向 I/O 口, P1 的输入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 4 个 TTL 逻辑门电路。 对 P3 口写入“ 1”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出端口。 作输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