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脑散热器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而达到控制电机的目的。 此设计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 5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系统的主要包括对外界温度信息的采集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散热风扇控制电路,上位机串口通信电路,电源电路。 下面对具体电路进行阐述。 第一节 单片机 STC90C516 RD 一、 芯片特点 1 工作电压: (5V 单片机 )、 ( 3V 单片机) ; 2 增强型 6 时钟 /机械周期, 12 时钟 /机械周期 8051CPU; 3 工作频率范围: 040HZ,相当于普通 8051 的 0~80Hz; 4 程序储存器字节:最多 61K; 5 片上集成 1280 字节 /512/256 字节 RAM; 6 共 3 个 16 位定时 /计数器,其中定时器 0可当成 2个 8位定时器使用 ; 7 外部中断 4路,下降沿中断或低电平触发中断 ; 8 工作温度范围: 075176。 C/ 4085176。 C 9 看门狗 ; 10 内部集成 MAX810 专用复位电路,外部晶体 12M 以下时,可省外部复位电路,复位即可接地使用。 引脚功能描述: VCC:电源 ; GND:地。 6 图 引脚示 意图 P0 口: P0口是一个 8 位漏极开路的双向 I/O 口。 作为输出口,每位能驱动 8 个TTL 逻辑电平。 对 P0 端口写 “1” 时,引脚用作高阻抗输入。 当访问外部程序和数据存储器时, P0 口也被作为低 8 位地址 /数据复用。 在这种模式下, P0 具有内部上拉电阻。 P1 口: P1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位双向 I/O口, P1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 4 个 TTL 逻辑电平。 对 P1 端口写 “1” 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当作为输入端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因为内部电阻外部拉低的引脚,将输出电流。 此外, 和 分别作定 时器 /计数器 2 的外部计数输入( )和时器 /计数器 2 的触发输入( )。 P2 口: P2 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位双向 I/O 口, P2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 TTL 逻辑电平。 对 P2 端口写 “1” 时,内部上拉电阻把端口拉高,此时可以作为输入口使用。 作为输入使用时,因为内部电阻外部拉低的引脚,将输出电流。 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用 16位地址读取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P2 口输出高八位地址。 在此 7 情况下, P2 口使用很强的内部上拉发送 “1”。 外部数据存储器被 8 位地址访问时,P2 口输出 P2锁存器的内容。 P3 口: P3口是一个具有内部上拉电阻的 8位双向 I/O 口, P2 输出缓冲器能驱动4 个 TTL 逻辑电平。 对 P3 端口写 “1” 时,端口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这时候可以当作为输入口使用。 被当作输入口使用时,被外部拉低的引脚由于内部电阻的原因,将输出电流。 RST:复位输入。 晶振工作时, RST 脚持续 2个机器周期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当本引脚收到一个由下降沿转换为上升沿的转态信号时, 9051 将被重置,此时 9051将其内部的特殊功能暂存器 (Special Function Register, SFR)设定为预设值,并由地址 0000H 开始执行程序。 特殊寄存器 AUXR(地址 8EH)上的 DISRTO 位可以使此功能无效。 DISRTO 默认状态下,复位高电平有效。 ALE:地址锁存控制信号( ALE)是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锁存低 8位地址的输出脉冲当 CPU 自外界记忆体中获取指令码或存取资料时, ALE 将会在一个汇流排周期开始时送出 H 的信号,表示 (AD0AD7)正送出低阶地址 A0A7 信号,以供外界电路锁定这些低阶地址信号。 在一般情况下, ALE 以晶振六分之一的固定频率输出脉冲,所以 ALE 信号也可当作脉 冲 波信号源。 然而,每次 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ALE 脉冲将会跳过。 PSEN:是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 当 STC90C51 从外部程序存储器执行外部获取代码时, PSEN 在每个机器周期被激活两次,而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 PSEN 将不被激活。 EA/VPP: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控制信号。 为使能从 0000H 到 FFFFH 的外部程序存储器读取指令, EA必须接 GND。 为了执行内部程序指令, EA 应该接 VCC。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XTAL1: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内部时钟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XTAL2:振荡器反相 放大器的输出端。 8 第二节 温度传感器电路 一、 芯片 DS18B20 介绍 Dallas 半导体公司的数字化温度传感器 DS1820 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 “ 一线总线 ” 接口的温度传感器。 一线总线性价比高的特点,方便用户轻松地组建传感器网络,为测量系统的构建引入全新概念。 DS18B20 支持 “ 一线总线 ” 接口,测量温度范围为55℃ ~125℃ ,在 10℃ ~85℃ 范围内 ,精度为 177。 ℃。 现场温度直接以 “ 一线总线 ”的数字方式传输,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被提高了很多。 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如:温度控制、设备的过程控制、测温类电子消 费产品等。 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 3V~ 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 它可以选择更小的封装方式,更宽的电压适用范围。 分辨率设定,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 EEPROM 中,掉电后依然保存。 DS18B20 引脚定义: DQ 为数字信号输入 /输出端; GND 为电源地; VDD 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9 图 温度传感器电路图 图 元件图 10 二、 DS18B20 的主要特性 1. 适应电压范围更宽,电压范围: ~ ,在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电 2. 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仅需要一条线就可以使 DS18B20 与微处理器连接,即可实现单片机与 DS18B20 的双向通讯。 3. DS18B20 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 DS18B20 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 4. DS18B20 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 - 55℃ ~ +125℃ ,在 10~ +85℃ 时精度为 177。 ℃ 的分辨率为 9~ 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 ℃ 、 ℃ 、 ℃和 ℃ ,可实现高精度测温。 9 位分辨率时最多在 内把温度转换为数字, 12 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 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速度更快。 ,以 一线总线 串行传送给 CPU,同时可传送 CRC 校验码,具有超强的抗干扰能力。 :电源极性接反时,芯片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是不能正常工作。 三、 18B20 的初始化 1 先将数据线置高电平 “1”。 2 延时(该时间要求的不是很严格,但是尽可能的短一点) 3 数据线拉到低电平 “0”。 4 延时 750 微秒(该时间的时间范围可以从 480到 960 微秒)。 5 数据线拉到高电平 “1”。 6 延时等待(如果初始化成功则在 15 到 60 毫秒时间之内产生一个由 DS18B20所返回 的低电平 “0”。 据该状态可以来确定它的存在,必须要应该注意不能无限的进行等待, 11 否则会使程序进入死循环,所以才要进行超时控制)。 7 如果 CPU 读到了数据线上的低电平 “0” 后,还要做延时,其延时的时间从发出的高电平算起(第 5步的时间算起)最少要 480 微秒。 8 将数据线再次拉高到高电平 “1” 后结束。 四、 DS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