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钟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或累减 ( 1) “时”修改程序 选中时位说明 (51H)+03H 是 00H,然后判断是 K2 键有效还是K3 键有效,如果是 K2 键有效,则对取出的十位内容进行加一操作,在将结果存入 00H 单元去显示( 0024),按下一次加一次,退出后等待第二次按下 K2 键进行累加(加到 24 重新赋 0 再加,依次循环);如果是 K3 键有效,则对取出的十位内容进行减一操作,再将结果存入 00H 单元去显示( 0024),按下一次减一次,退出后等待第二次按下 K2 键进行累减(减到 0 重新赋 24 再减,依次循环)如图 47 ( 2)“分”修改程序 选中时位说明 (51H)+03H 是 01H,然后判断是 K2 键有效还是 K3键有效,如果是 K2 键有效,则对取出的十位内容进行加一操作,在将结果存入 01H 单元去显示( 0060),按下一次加一次,退出后等待第二次按下 K2 键进行累加(加到 60 重新赋 0 再加,依次循环);如果是 K3 键有效,则对取出的十位内容进行减一操作,再将结果存入 01H 单元去显示( 0060),按下一次减一次,退出后等待第二次按下 K2 键进行累减(减到 0 重新赋 60 再减,依次循环)如图 48 闹钟报警系统 由于蜂鸣器的工作电流较大,所以利用一个三极管放大电流,蜂鸣器驱动原理图 如图 51 所示,当单片机的 引脚为高电平时,三极管截止,无电流通过蜂鸣器;反之导通,蜂鸣器响。 在定时过程中,使 输出高电平,蜂鸣器不响;当定时结束时,使 输出低电平,蜂鸣器响,按下 K4 键,给一个脉冲,送到中断程序中,使 输出高电平。 DS18B20 结构及原理 DS18B20 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64 位光刻 ROM 、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 TH 和 TL、配置寄存器 DS18B20 结构框图 DS1820 用一个高温度系数的振荡器确定一个门周期,内部计数器在这个门周期内对一个低温度系数的振荡器的脉冲进行计数来得到温度值。 计数器被预置到对应于 55℃的一个值。 如果计数器在门周期结束前到达 0,则温度寄存器(同样被预置到 55℃)的值增加,表明所测温度大于 55℃。 同时,计数器被复位到一个值,这个值由斜坡式累加器电路确定,斜坡式累加器电路用来补偿感温振荡器的抛物线特性。 然后计数器又开始计数直到 0,如果门周期仍未结束,将重复这一过程, DS1820 测温范围 55℃ ~+125℃,以 ℃递增。 DS18B20 工作原理图 DS18B20 外接电源图 温度显示工作方式 温度传感器 DS18B20 的接法很简单,它的 DQ 引脚与 MSC51 芯片的 引脚相连接。 这里只用到一个温度传感器,若要使用多个则只需将所有的 DS18B20 的 I/O 口接在一起即可,在具体操作时,通过读取每个芯片的内部序列号来识别 温度传感器模块 本次三片机三级项目,本小组对 MSC51 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芯片, DS12887 时钟芯片、 DS18B20 温度传感器, 74LS138 译码器及 7 段数码管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研究工作,熟悉并掌握了上述芯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将课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操作,熟悉了各种芯片之间的协同工作,和各种工作模块的组合思路。 让我们对系统的应用单片机进行功能设计有了更深的体会。 设计人员分工明确,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期间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我们在定时模块关于累加后如何实现单位的循环上遇到困难而最后我们运用计数重置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普通的仿真软件的安装和学习也让我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本次三级项目让我们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成果,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七段共阴管显示定义 */ //此表为 LED 的字模 , 共阴数码管 09 uchar code dispcode[] =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40}。 //段码控制 /*定义并初始化变量 */ uchar seconde=0。 //秒 uchar minite=0。 //分 uchar hour=12。 //时 uchar mstt=0。 //定时器计数,定时 100ms, mstt满 10,秒加 1 uchar shi=0。 //闹铃功能 ucha。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子钟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部分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微处理器接受键盘输入的命令后,不需经过数模转换器,直接由接口输出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去控制一些执行机构。 智能电能表硬件设计各功能环节如下: 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在智能电能表中都是智能电能表的心脏,它们的结构、特性对智能电能表的性能影响很大。 微处理器也是一种通用器件,如果给予足够的外部支持电路和处理时间,它几乎可以完成任何任务
而达到控制电机的目的。 此设计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 5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系统的主要包括对外界温度信息的采集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散热风扇控制电路,上位机串口通信电路,电源电路。 下面对具体电路进行阐述。 第一节 单片机 STC90C516 RD 一、 芯片特点 1 工作电压: (5V 单片机 )、 ( 3V 单片机) ; 2 增强型 6 时钟 /机械周期, 12 时钟 /机械周期
讯。 总电路原理图如图 212 所示。 图 212 遥控器总电路原理图 显示屏 LCD1602 1602 液晶也叫 1602 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 它由若干个 5X7 或者 5X11 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之间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正因为如此 所以它不能很好地显示图形。
{ void ledout(unsigned char ATA,char add,char j)。 void delays(unsigned char t)。 unsigned char odata,key,temp。 unsigned int F,f=0x100。 //初始频率 char add=0,j=1。 odata = 155。 //电压初值为 5v j=1。 while(1) {
程序储存允许( PSEN)输出是外部程序 存储器 的读选通信号,当 AT89S52 由外部 程序存储器 取指令(或数据)时,每个 机器周期 输出两个脉冲。 在此期间,当访问 外部数据 存储器 , PSEN 信号 被跳过两次。 (10) XTAL1 管脚: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 及 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入端。 ( 11) XTAL2 管脚: 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 模数转换器 CS5522 芯片 模
补偿前后系统的特性。 第 9 页 共 65 页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如图 1所示中,本设计硬件电路设计包括 6大部分电路。 功率因数测量电路 功率因数测量原理 本设计中采用 51 单片机的 INT0 和 INT1 接收的信号的时间差来测量功率因数,下面介绍功率因数测量的原理。 功率因数是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的余弦。 在我国,电网的交流信号的频率 f 和周期 T 都是知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