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机工程学考虑的大学生电脑桌的改进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合 面 各自的组成成员,又构成各自的系统。 不仅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而且人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还置于整个社会的大系统中,因此,对人机系统的研究,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去分析各子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寻求社会性因素对系统中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制约,以便寻求各要素之间的最合理的匹配,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人机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人类在求生存、求发展的搏斗中,开始创造各种各样的简单器具。 人类利用这些器具进行狩猎、耕种。 从而有了人与器具的关系 ——原始人机关系。 在古老的人类社会中尽管没有系统的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但人类通过实践的启发所创造的各种简单 工具,以其形状的发展变化来看,是符合人机学原理的。 例如 :旧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枪、石斧 、 骨针等工具大部分呈直线形状,有利于使用 ; 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所用的锄头及石磨等的形状,就更适合人的使用。 人类用这些工具进行笨重的体力劳动时,客观上存在保护自己和提高劳动效率两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所创造的工具更是大大向前发展,这些工具由于人的使用经验、体会促使人机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自发到自觉,逐渐科学化口但这个时期的人机关系及其发展只是建立在人类不断积累的经验和自发的基础上,因此称为经验 人机关系或称自发人机关系。 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同时改造人类本身,不断地提高文明程度和改造客观环境的能力。 产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在复杂程度和载荷量上均起了很大变化, 人 们更注意从多方面研究来提高劳动效率。 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就在客观 需要的条件下提出了“操作方法”课题,如进行过“铁锹作业试验研究” 、 “砌砖作业试验”及“肌肉疲劳试验”等,以便于耗费最少的体力,获得较多的效益。 由于当时机器和设备主要还是依靠人来直接操作、调整和维修。 人们为寻求更好更简便的 手工操纵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工作分解、过程表解、动作分解、流程图解、屏间操作分析、知觉与运动信息分析等,同时也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行之有效的节省动作的原则。 其目的是如何耗费最少的体力来换取最大的劳动成果 .随着机器的不断改进, 人与机器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机器 要 求操作者接受大量的信息和进行迅速而准确的操纵。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复杂的武器系统要求人们在特殊条件下进行高效率的搜索、控制工作。 例如,飞机的飞行,由于座舱及仪表位置设计不当,造成驾驶员误读仪表盘和误用操纵器而发生意外失事,或战斗时操作不灵敏、命中率降低等事故经常发生。 究其原因,大约有二 :一是这些仪器本身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和生物力学特性,致使仪器的设计和配置不能满足人的要求 ; 二是操作人员缺乏训练,不能适应复杂机器系统的操作要求。 这些教训,引起了决策者和设计者的高度重视。 他们深深感到“人的因 素”在设计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还认识到要设计好一个先进的设备,达到高效率的目的,仅有工程技术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其他学科方面知识的配合。 在这种情况下,人机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 人机工程学应运而生了,但这时的人机工程学研究的角度和着眼点主要是侧重于上作效率。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一,从原始人机关系一经验人机关系 —— 人机上程学的历史进程,这门学科是随社会的进步而前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现在已经进人上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的高度发展,人的因素在生产中增 效和人身免受危害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机协调问题也越显得重 要,人们对劳动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人机工程学的迅速发展。 当今,人机工程学的应用研究分解成为互为条件各有目标的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工效人机工程学两大应用学科分支,并沿着各自的学科特征向前发展。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全 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人、机、环境三大要素所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安全、高效、经济三者为主要评价指标,以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为基础理论、以系统工程方法为工具深入细致的研究 人、机、环境系统的最优组合的新兴的交叉学科 ,其立 足点放在安 全上面,以活动过程中的人文实行保护为目的,主要阐述人、 机 与环境 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也就是说,在实现一定的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的安全健康与舒适愉快。 这主要是从活动者的生理、心理、生物力学的需要与可能等诸因素,去着重研究人从事生产或其他活动过程中在实现一定活动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免受外界因素的作用机理.为预防与消除危害的标准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实现安全卫生的目的,确保人类能在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条件与环境中从事各项活动。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 安全人 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大体包括:。 分工要根据两者各自特征,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高效、安全、舒适、健康的目的。 人与机器在操作过程中要不断传递信息,因此,机器上各种显示器、控制器要设计得适合于人使用。 ,创造安全的条件。 生产场所有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例如高温、高湿、振动、噪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工作地的状况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是要将这些因素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环境条件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从 而使操作者感到舒适和安全。 许多设备都有“危区”,若无安全装置、屏障、隔板、外壳、将危区与人体隔开,便可能对人产生伤害。 因此,设计可靠的安全装置,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任务。 人的个体差异,使操作者对工作的适应程度不同。 在人事安排上,要研究人机关系的协调性,人适其职,才有利于安全生产。 ,操作者疲劳的特点以及减轻疲劳和紧张度的措施。 ,保证人机系统的安全。 研究事故的预防和危险情况的控制。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对象 在任何一个人类活动场所,总是包括人和机(此处的机是广义的,即物)两大部分。 加上人类所活动的场所,组成的 整体包括人、机、人机结合面。 这里所谓的人 (Man),是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人应该始终是有意识有日的地操纵物 (机器、物质 )和控制环境的,同时又接受其反作用。 这里所谓的机 (Machine),是广义的,它包括劳动工具、机器 (设备 )、劳动手段和环境条件、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因素。 所谓人机结合面 (Man Machine Interaction ),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 响的领域 (或称“界面” )。 此处所说人机结合面、信息交换、功能接触或互相影响,不仅指人与机器的硬接触 (即一般意义上的人机界面或人机接口 ),而且包括人与机的软接触,此结合面不仅包括点、线、面的直接接触,甚至还包括远距离的信息传递与控制的作用空间。 人机结合面是人机系统中的中心环节。 主要由安全 工 程学的分支学科即安全人机 工 程学去研究和提出解决的依据,并通过安全设备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以及安全系统工程学去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手段、措施。 安全人机工程学主要是从安全的角度和以人机工程学中的安全为着眼点进行研究的,其研究 对象是人、机和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其目的:研究以保证工作 (包括各种活动 )效率为必要条件和以追求实现人的安全 (含健康,下间 )为目标,研究实现这一要求所需要的人机学型沦、入法、手段和采取安全设备工程或其他工程措施的依据。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及方法 人的活动效率和人的安全是同一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两个不同侧面的要求,人们的共同心愿是既要求活动时必有收获,而胜力求耗费最少的能量,获取最大的成果,同时又要求在安全、舒适、健康 (健康应包括躯体与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其综合〕、偷快的环境下进行生产 劳动或其他活动。 人类原始时期人的体力是唯一的动力,后来以风力、水力、牲畜作动力,发展到利片热能、机械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能等作动力。 现代机器有的起着动力的作用,有的担负着一列过去只有人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