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给水处理厂工艺设计_课程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式氯化铝)的最大投加量 ( mg/L) , 本设计取 20mg/L。 Q— 设计 处理的水量 , 6125m3/h。 B— 溶液浓度(按商品固体重量计), 一般采用 5%20%,本设计取 15%; 黑龙江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第 14 页 共 35 页 n— 每日调制次数, 一般不超过 3次 ,本设计取 2次。 溶液池采 用 矩形 钢筋混 凝土 结 构,设置 2个, 每个容积为 W1(一备一用) , 以便交替使用,保证连续投药。 单池尺寸为 2 .5 2 .5 2 .0L B H m m m    ,高度 中包括超高 ,置于 室内地面上 . 溶液池实际有效容积: 32 .5 2 .5 1 .7 1 0 .6 3Wm    满足要求。 池 旁设工作台,宽 ,池底坡度为。 底部设置 DN100mm 放空管,采用硬聚氯乙烯塑料管。 池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沿池面接入药剂稀释采用给水管 DN60mm,按 1h放满考虑。 溶解池容积 2W 3210 .3 0 .3 1 0 .0 3W W m    式中: 2W —— 溶解池容积( m3 ),一般采用( ) 1W ;本设计取 溶解池 也设置为 2池 , 单池尺寸: 2 .0 1 .0 2 .0L B H m m m    ,高度中包括超高 ,底部沉渣高度 , 池底坡度采用。 溶解池实际有效容积: 32 .0 1 .0 1 .6 3 .2Wm     溶解池的放水时间采用 t= 10min,则放水流量 : 20 3 . 0 1 0 0 0 5 . 0 /6 0 1 0 6 0Wq L st   , 查水力计算表得放水管管径 0d = 80mm,相应流速 0 /d m s , 1000 /i m s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底部设管径 d= 100mm的排渣管一根 , 采用硬聚氯乙烯管。 溶解池的形状采用矩形 钢筋 混凝土 结构,内壁用环氧树脂进行防腐处理。 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 1 2 1 0 0 0 1 0 . 0 2 1 0 0 0 0 . 2 3 1 /2 4 6 0 6 0 2 4 6 0 6 0Wq L s       查水力计算表得投药管管径 d= 20mm,相应流速为。 4 溶解池搅拌设备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5 计量 投加 设备 混凝 剂的湿投方式分为重力投加和压力投加两种类型 ,重力投加方式有泵前投加和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 压力投加方式有水射投加和计量泵投加。 计量设备有孔口计量,浮杯计量,黑龙江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第 15 页 共 35 页 定量投药箱和转子流量计。 本设计采用耐酸泵和转子流量计配合投加。 计量泵每小时投加药量 : 31 10 0 .8 3 /1 2 1 2Wq m h   式中: 1W —— 溶液池容积( m3) 耐酸泵型号 25FYS20选用 2台,一备一用 . 6 药剂仓库 估算 面积为 150m2,仓库与混凝剂室之间采用人力手推车投药 ,药剂仓库平面设计尺寸为 179。 设计参数 设计总进水量为 Q=147000m3/d,水厂进水管投药口靠近水流方向的第一个混合单元,投药管插入管径的 1/3 处,且投药管上多处开孔,使药液均匀分布,进水管采用两条, 流速v=。 计算草图如图 42。 图 管式静态混合器计算草图 设计计算 管 径 静态混合 器设在絮凝池进水管中,设计 流量 33147000 7 3 5 0 0 / 0 . 8 5 1 /2Qq m d m sn   ; 则 静态混合器 管 径为: 4 4 0 . 8 5 1 0 . 8 5 03 . 1 4 1 . 5qDmv    ,本设计 采用 D=1000mm; 实际流速为 按下式计算 0 . 5 0 . 3 0 . 5 0 . 32 . 3 6 2 . 3 6 1 0 . 8 5 0 2 . 4 7 8N v D       ,本设计取 N=3; 则混合器的混合长度为: 黑龙江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第 16 页 共 35 页 1 .1 1 .1 1 .0 3 3 .3L D N m     T= sv  224 . 4 4 . 40 . 8 5 10 . 1 1 8 4 0 . 1 1 8 4 3 0 . 2 5 71 . 0Qh n md    ,符合设计要求。 校核 GT 值 139 8 0 0 0 . 2 5 7 8501 . 1 4 1 0 3 . 0 6hGsT   ,在 7001000 1s 之间,符合设计要求。 8 5 0 3 .0 6 2 6 0 1 2 0 0 0GT    ,水力条件符合 设计 要求。 往复式隔板絮凝池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 絮凝池设计 n=2 组,每组设 1 池,每池设计流量为 331 147000 3 0 6 2 . 5 / 0 . 8 5 0 /2 4 2 4 2 m h m sn    ,絮凝时间 T=20min。 设计计算 絮凝池有效容积 31 3 0 6 5 .5 2 0 1 0 2 260V Q T m    考虑与斜管沉淀池合建,絮凝池平均水深取 ,池宽取 B=。 1022 342 15VLmHB   式中: H—— 平均水深 (m)。 本设计取超高 , H=; 隔板间距 絮凝池起端流速取 /v ms ,末端流速取 /v ms。 首先根据起,末端流速和平均水深算出起末端廊道宽度,然后按流速递减原则,决定廊道分段数和各段廊道宽度。 起端廊道宽度: 1 0 .8 5 0 0 .8 5 00 .5 2QamvH   末端廊道宽度: 1 0 .8 5 0 2 .1 2 52 0 .2QHv   黑龙江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第 17 页 共 35 页 廊道宽度分成 4段。 各段廊道宽度和流速见表 21。 应注意,表中所求廊道内流速均按平均水深计算,故只是廊道真实流速的近似值,因为,廊道水深是递减的。 四段廊道宽度之和 6 . 8 8 . 9 6 1 0 . 2 1 2 . 7 8 3 8 . 7 4bm     取隔板厚度  =,共 27块隔板,则絮凝池总长度 L为: 2 7 0 .2 3 4 2 7 0 .2 3 9 .4L L m        水头损失计算 2222 it ii i iiivvh m lg C R 式中: vi—— 第 i 段廊道内水流速度( m/s); itv —— 第 i 段廊道内转弯处水流速度( m/s); mi—— 第 i 段廊道内水流转弯 次数;  —— 隔板转弯处局部阻力系数。 往复式隔板( 1800转弯)  =3; il —— 第 i段廊道总长度 (m); iR 第 i段廊道过水断面水力半径( m); iC — — 流速系数,随水力半径 Ri和池底及池壁粗糙系数 n而定,通常按曼宁公式161iiCRn计算。 111 2aHR   = 2  = m 11661111 0 .3 5 6 4 .5 7 50 .0 1 3CRn   , 21  絮凝池采用钢筋混凝土及砖组合结构,外用水泥砂浆抹面,粗糙系数为 n=。 其他段计算结果得: 黑龙江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第 18 页 共 35 页 表 C 值计算表 a R C C2 C 值计算表 234RRR 234CCC 222324CCC 廊道转弯处的过水断面面积为廊道断面积的 倍,本设计取 倍,则第一段转弯处流速: 1 3 0 6 2 .5 0 .3 5 71 .4 3 6 0 0 1 .4 0 .8 5 0 2 3 6 0 0itiQv aH    m/s 式中: itv —— 第 i段转弯处的流速( m/s); 1Q —— 单池处理水量( m3/h); ia —— 第 i段转弯处断面间距,一般采用廊道的 倍; H—— 池内水深( m)。 其他 3 段转弯处的流速为: 表 44 拐弯流速计算表 a V(m/s) 拐弯宽度 拐弯数据计算 2340. 17 4 /0. 13 1 /0. 10 5 /tttv m sv m sv m s 各廊道长度为: 各段转弯处的宽度分别为 ; ; ; ; 黑龙江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给水处理课程设计 第 19 页 共 35 页 1234( 0 . 7 ) 8 ( 1 5 1 . 1 9 0 ) 1 1 0 . 4 8( 0 . 8 4 ) 7 ( 1 5 1 . 7 9 2 ) 9 2 . 4 6( 1 . 1 2 ) 6 ( 1 5 2 . 3 8 0 ) 7 5 . 7 2( 1 . 7 5 ) 6 ( 1 5 2 . 9 8 2 ) 7 2 . 1 1l n B ml n B ml n B ml n B 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1 段水头损失为: 2 2 221 11 1 12211 0 . 2 6 3 0 . 8 5 03 8 1 1 0 . 4 8 0 . 1 3 92 2 9 . 8 6 4 . 5 9 0 . 3 5tv vh m lg C R       m GT值计算 (t=200C 时 ) 1410 00 0. 17 2 37 .3 260 60 1. 02 9 10 20hGsT      60 1s ,符合设计要求; 3 7 .3 2 2 0 6 0 4 4 7 8 4GT    (在 104105范围之内) 絮凝池与沉淀池合建 ,中间过渡段宽度为。 斜管沉淀池 设计计算 斜管沉淀池是浅池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按照斜管中的水流 方向,分为异向流、同向流 、 和侧向流三种形式。 斜管沉淀池具有停留时间短 、 沉淀效率高 、 节省占地等优点。 本设计 沉淀池采用异向斜管沉淀池,设计 2 组。 设计流量为 Q=,斜管沉淀池与絮凝池合建,池 长 为 34m,表面负荷 q=10 m3/ m2h, 斜管材料采用厚 塑料板热压成成六角形 蜂窝 管,内切圆直径 d=25mm,长1000mm,水平倾角 θ=60176。 ,斜管沉淀池计算草图见图 42. 黑龙江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