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平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基础方案(方案一)图 (图中灰色为现状地形,绿色 为挖方体,蓝色为填方体) 29 ( 3)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 东侧中南部填方边坡与 东侧主沟关系 问题 东侧中南部填方后,坡体掩埋了东侧原有主沟 ,并与主沟东侧山体形成新沟。 新沟标高远高于原沟标高,且高低不平 ,阻挡了原沟两侧及其 上游 水流顺沟向北排泄。 最为严重的是 G10处,原沟底深入场地以内,填方后,坡体与对面坡体形成的新沟标高达 973m 左右,即 该 点以南的新沟标高需高于 973m 或在该处设置过水涵洞才能使水流排出。 图 填方边坡与东侧主沟关系 图 问题二、 G10 以北的滑坡问题 G10 以北存在滑坡, 节已述及。 问题三、 弃方问题 采取基础方案后,开挖土方与回填土方未达到平衡,尚余 土方 万 m3(自然方, *975=),需要寻找弃土场地弃置。 以上问题在基础方案中均未涉及,将在方案二 ~方案 四中深入考虑,采取不G10 G10 30 通过方式解决。 方案二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 如下图所示。 以 G10 为分界点。 G10 以南将主沟及其各支沟填平,填方标高以 G10 出口处 973m 控制,向南按坡率 3/1000 升高。 G10 以北,将 东侧场地轮廓线外留 80m 宽平台,标高 970m;平台以外按 1:3放坡处理。 所有填方均采用强夯处理。 图 方案 二 图 (图中灰色为现状地形,蓝色为填方体, 紫色 为 填沟填方 体) 31 此方案解决了问题一,使原主沟汇水范围内的水流可以沿填方体表面自然向北侧排泄, 不 存在阻水聚水问题。 此方案未完全解决问题二,使滑坡稳定系数提高(估算约为 ),但仍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仍需反压坡脚。 此方案 解决了问题三,使挖土与填土 土方基本平衡,无弃方。 方案三 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如下图所示。 以 G10 为分界点。 G10 以南将主沟及其各支沟 填平,填方标高以 G10 出口处 973m 控制,向南按坡率 3/1000 升高。 G10 以北将主沟填平,填方标高以最北端 940m 控制,向南坡率 3/1000 升高。 该部分填方体最北端标高与原沟仍有 60m 高差,此处采用 1:3放坡处理。 所有填方均采用强夯处理。 32 图 方案 三 (填沟强夯) 图 (图中灰色为现状地形, 绿色为挖方体, 蓝色为填方体, 紫色 为 填沟填方 体) 此方案解决了问题一,使原主沟汇水范围内的水流可以沿填方体表面自然向北侧排泄,不存在阻水聚水问题。 此方案解决问题二, 填沟即为反压 坡脚,且标高高于预估压脚标高 930m,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此方案 解决了问题三,使挖土与填土 土方基本平衡,无弃方。 33 图 方案 三(填沟筑坝) 图 (图中 黄色为拦挡坝 , 紫色 为 弃 土 ) 如东侧沟内填方不采用强夯或压实处理,应按弃土场考虑,在北端设置 拦挡坝 ; 弃土与 拦挡坝 应 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 进行专门设计。 据估算,东侧沟内填方按弃土场考虑,比强夯处理可节约投资约 5000 万元,而筑坝投资约 2020 万元,综合对比 ,按弃土考虑可比强夯处理节约投资约 3000万元。 方案四 方案四将场平标 高 986m 调整为 972m,挖方处按综合坡率 1: 放坡处理,填方处按综合坡率 1: 2 放坡处理。 坡面、平台分级、排水等处理方式与基础方案(方案一)中的做法相同。 场地南侧主沟及其支沟填平,标高以场地边 972m 控制,向上游以 3/1000坡率升高。 G10 以北主沟填平,标高以 G10 处标高 972m 控制,向下游以 3/1000 坡率下 34 降。 所有填方均采用强夯处理。 图 方案 四 图 (图中灰色为现状地形, 绿色为挖方体, 蓝色为填方体, 紫色 为 填沟填方 体) 此方案解决了问题一,使原主沟汇水范围内的水流可以 沿填方体表面自然向北侧排泄,不存在阻水聚水问题。 此方案解决问题二,填沟即为反压坡脚,且标高高于预估压脚标高 930m,边坡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此方案 解决了问题三,使挖土与填土 土方基本平衡,无弃方。 由于挖方至972m,挖填方量比场平 986m 时更多 ,挖方约 3680 万 m3(自然方),填方约 3200m3(夯实方)。 G10 以南的几种处理方 式 ( 1) 处理方式一:填平主沟 方案二 ~方案四中均采用此方案,不赘述。 35 ( 2)处理方式二: 格构锚索 该范围内边坡 高度小于 46m, 以边坡 坡度缓于 50 度 的方式放坡,使 坡脚 回收 躲开东侧主沟 , 坡体 采用锚索加格构处理方案,锚索及格构水平间距 ,竖向间距 ,锚索长度 ~20m。 格构锚索需对坡底地基进行处理,目前由于无详细资料,无法进行此部分的估算。 G10 区段 由于主沟已伸入场区范围内,坡脚填沟无法避免, 需做涵洞通水,长度约 160m。 该 处理方式, 地基处理难度大,边坡稳定性难以保证,没有彻底解决排水问题; 160m 过水涵洞仍存在。 故不建议采用此 方式处理。 ( 3)处理方式三:桩锚支护 该范围内边坡 高度小于 46m, 沿场区外边线设置桩锚支护 ,桩截面尺寸, 水平间距 ,桩长 62m,锚索长度 70m35m,共 8 道。 桩前被动区地基处理待勘察完成后,根据勘察结果进行设计。 G10 区段 由于主沟已伸入场区范围内,坡脚填沟无法避免, 需做涵洞通水,长度约 160m。 该 处理方式, 工程造价极大 , 实施难度大,且 没有彻底解决排水问题 , 160m过水涵洞仍存在。 故不建议采用此 方式处理。 36 各 方案工程量统计 基础方案 (方案一 ) 边坡工程量统计 浆砌片石( m3) 植草( m2) 砂浆抹面( m2) 钢筋混凝土( m3) 灰土垫层( m3) 场内强夯( m3) 挖运土 方( m3) 挖方 9750000 24750000 西侧填方 东侧填方 合计 此方案仅考虑场地周边的挖方与填方工程,尚余弃方 1360 万立方(自然方)。 37 方案二 边坡工程量统计 浆砌片石( m3) 植草( m2) 土工格栅植草( m2) 砂浆抹面( m2) 钢筋混凝土( m3) 灰土垫层( m3) 填沟强夯( m3) 场内强夯( m3) 挖运土方( m3) 挖方 9750000 24750000 西侧填方 东侧填方 11800000 合计 注: 填沟强夯方量为压实方。 38 方案 三 边坡工程量统计 浆砌片石 ( m3) 植草 ( m2) 砂浆抹面 ( m2) 钢筋混凝土 ( m3) 灰土垫层 ( m3) 填土一般处理 (m3) 填沟强夯 ( m3) 场内强夯 ( m3) 挖运土方 ( m3) 挖方 9750000 24750000 西侧填方 东侧填方 合计 注: 填沟强夯方量为压实方。 39 方案 四 边坡工程量统计 工程量 挖方坡面( m2) 填方坡面( m2) 场内及填 沟强夯( m3) 挖运土方( m3) 40 G10 以南的几种处理方式 工程量统计 工程量(延米) 备注 处理方式一 G10 以南填沟强夯量( m3) 坡面( m2) 处理方式二 土钉(延米) 土钉坡底地基处理暂时无法估算,因此,不包括该部分费用。 坡面( m2) 涵洞( m) 处理方式三 桩锚(延米) 桩 前被动区地基处理暂时无法估算,因此,不包括该部分费用。 涵洞( m) 41 7 项目实施保证措施 本项目条件复杂,专业性强,实施前应进行专家评审 ,确保以最优方案投入实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边坡施工过程中及施工完成后一段时间内应加强变形监测工作, 确保工程顺利 实施 ,安全投入使用。 42 8 施工 组织 施工条件 ( 1) 对外交通 兴县地处吕梁山区 ,以公路运输为主、主要过境公路为 313 省道 (忻州 — 黑峪口 )和 218 省道 (岢岚 — 大武 ) ,另外还有曹罗线、枣蔡线和蔡圪线等县道和 30条乡道。 现有公 路状况可满足工程施工材料、器材及施工机械场外运输的要求。 ( 2) 场内 交通 从西侧 G3 及东侧老兴汉村分别修建上山道路 ,场内设南北向道路的一条及东西向支线三条 ,共计 需 修建约 5km 砂石路面做为临时道路。 ( 3) 施工供水、供电 工程施工 期生产及 生活 用水从岚漪河河道取水。 该工程施工用电从附近村镇拉网取电和 自备电源(柴油发电机)两种供电方式。 施工期通讯系统利用社会公网 , 工区内部通讯用对讲机。 施工总布置 本项目填挖方工程量大, 工期短,考虑全面开展施工, 场地周边 14 个支沟均布置施 工点 ,同时施工。 施工 工期 根据业主要求 2017 年 7 月投入使用, 挖填土方工期自 2020 年 11 月至 2017年 4 月, 工期计划 6个月。 施工 技术要求 强夯 强夯夯锤质量可取 10t~ 60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 25kPa~ 80kPa,单击夯击能高时取大值,单击夯击能低时取小值,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 300mm~ 400mm。 强夯 施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3)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43 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6)重复步骤 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当夯坑过深出现提锤困难,又无明显隆起,而尚未达到控制标准时,宜将夯坑回填不超。场地平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和片子表面垂直的磁场 B 时 ,薄片的横向两侧会出现一个电压 UH, 这种现象就是霍尔效应。 产生这种现象 ,是因为在磁场产生的洛仑兹力的作用下通电半导体片中的载流子分别向片子横向两侧偏转和积聚,因而形成一个电场, 被称为 霍尔电场。 洛仑兹力 与 霍尔电场产生的电场力相反, 电场力 阻碍载流子继续堆积,直到霍尔电场力和洛仑兹力相等。 此时 ,半导体 两侧 产生 一个稳定的电压, 被称为
既有防治工程 以往的防治措施 主沟无任何防治措施,其 11 条支沟中,甘沟、坟沟、阳坡沟、阴坡沟沟口地段局部修建了排导堤,其他支沟无防治措施。 甘沟:已修建排导堤 31m,排导堤高 1m,顶宽 ,位于沟口对岸主沟右岸,由于甘沟泥石流经常堵塞沟道,该排导堤对保护主沟道右岸起到一定作用。 坟沟:已修建排导堤 92m,排导堤高 1m,顶宽 ,位于沟口左岸,局部损毁。 阳坡沟:已修建排导堤 100m
5 的输出 0V 为高电平,同时放电开关管截止。 4 脚是复位脚,当为低电平时, 555 输出低电平。 平时 4 脚开路或接 CCV。 5 脚是外加控制电压输入端,当 5脚外接一个输入电压时,则改变比较器的参考电压,不接外加电压时, 5脚通常接一个 的电容到地,用来消除外来的干扰,以确保参考电平稳定。 DT 是放电管,当 DT 导通时,为放电端 7 脚提供低阻抗放电通路。 555
,将配好的水泥浆倒入泵贮浆桶中,开动注浆泵,再通过小导管压入地层。 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注浆过程中,严格控制注浆压力,注浆终压力必须达到 ~ ,并稳压,保证浆用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钻注浆孔 打入花管 封堵孔口 联结注浆管与花管 注 浆 封堵花管 制配浆液 结 束 25 液的渗透范围,防止出现结构变形,串浆、危及地下构筑物、地面建筑物的异常现象。 当 出现浆液从其它孔内流出的串浆现象时
缘故,许多国家已逐渐停止发展直流制。 ② 低频单相交流制 即牵引网供电电流为低频单相交流的电力牵引电流制。 这种电流制是 继直流制之后出现的,牵引网供电电流频率为 16Hz,牵引网电压为 15kV 或 11kV,电力机车上采用交流整流子式牵引电动机。 交流容易变压,因此,可以在牵引网中用高电压送电.而在电力机车上降低电压,供应低电压的交流整流子式牵引电动机。 低频单相交流制的出现
) { m=1。 k=i。 } if(m==1 amp。 amp。 a[i].lowcost!=0) { if(a[i].lowcosta[k].lowcost) k=i。 } } return k。 } 定位函数 int locatevex(Graph *g,char a[10]) //查找辖区 u 在辖区图中的位置 8 { int i。 for(i=0。 igvex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