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房建)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配φ 10@200 (As= ) ρ min = % , ρ = % My =(+)*(* +* )* ^2= m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跨中 Y向应增加的弯矩: Mya =(+)*(* )* ^2 = m My= + = m Asy= , 实配φ 10@200 (As = ) ρ min= % , ρ = % Mx39。 =*(* +* )* ^2 = m Asx39。 = , 实配φ 10@200 (As = ,可能与邻跨有关系 ) ρ min= % , ρ = % My39。 =*(* +* )* ^2 = m Asy39。 = , 实配φ 10@200 (As = ,可能与邻跨有关系 ) ρ min = % , ρ = % 12 3. 跨中挠度验算: Mq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1)、挠度和裂缝验算参数: Mq =(+)*(* +* )* ^2 = m Es = = Ftk = = (2)、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作用下,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Bs: ①、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按下列公式计算: ψ = * ftk / (ρ te * σ sq) (混凝土规范式 - 2) σ sq = Mq / (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 3) σ sq = (* 90.* 393.) = 矩形截面, Ate= *b*h= *1000*120.= ρ 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 4) ρ te = 393./ 60000.= ψ = * (* ) = 当 ψ< 时,取ψ = ②、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模量的比值 α E: α E = Es / Ec = ③、受压翼缘面积与腹板有效面积的比值 γ f39。 : 矩形截面,γ f39。 = 0 ④、 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ρ = As / b / ho = 393./1000/ 90.= ⑤、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 Bs 按公式(混凝土规范式 - 1)计算 : Bs=Es*As*ho^2/[ ++6*α E*ρ /(1+ f39。 )] B = 202000.* 393.* 90.^2/[*++6**(1+*)]= m2 (3)、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对挠度影响增大影响系数 θ: 13 按混凝土规范第 条,当ρ 39。 = 0 时,θ = (4)、受弯构件的长期刚度 B,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B = Bs / θ (混凝土规范式 ) B= m2 (5)、挠度 f = κ * Qq * L ^ 4 / B f = * * ^4/ = f / L = ,满足规范要求。 4. 裂缝宽度验算: ①、 X方向板带跨中裂缝: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按下列公式计算: ψ = * ftk / (ρ te * σ sq) (混凝土规范式 - 2) σ sq = Mq / (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 3) σ sq = *10^6/(* 100.* 393.) = 矩形截面, Ate= *b*h= *1000*120.= ρ 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 4) ρ te = 393./ 60000.= 当 ρ te < 时,取ρ te = ψ = * ( * ) = 当 ψ< 时,取ψ = ω max = α cr*ψ *σ sq/Es*(+*Deq/ρ te) (混凝土规范式 - 1) ω max = ** *(*20.+*) = ,满足规范要求。 ②、 Y方向板带跨中裂缝: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按下列公式计算: 14 ψ = * ftk / (ρ te * σ sq) (混凝土规范式 - 2) σ sq = Mq / (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 3) σ sq = *10^6/(* 90.* 393.) = 矩形截面, Ate= *b*h= *1000*120.= ρ 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 4) ρ te = 393./ 60000.= 当 ρ te < 时,取ρ te = ψ = * ( * ) = 当 ψ< 时,取ψ = ω max = α cr*ψ *σ sq/Es*(+*Deq/ρ te) (混凝土规范式 - 1) ω max = ** *(*20.+*) = ,满足规范要求。 ③、左端支座跨中裂缝: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按下列公式计算: ψ = * ftk / (ρ te * σ sq) (混凝土规范式 - 2) σ sq = Mq / (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 3) σ sq = *10^6/(* 100.* 393.) = 矩形截面, Ate= *b*h= *1000*120.= ρ 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 4) ρ te = 393./ 60000.= 当 ρ te < 时,取ρ te = ψ = * ( * ) = ω max = α cr*ψ *σ sq/Es*(+*Deq/ρ te) (混凝土规范式 - 1) ω max = ***(*20.+*) 15 = ,满足规范要求。 ④、下端支座跨中裂缝: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按下列公式计算: ψ = * ftk / (ρ te * σ sq) (混凝土规范式 - 2) σ sq = Mq / (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 3) σ sq = *10^6/(* 100.* 393.) = 矩形截面, Ate= *b*h= *1000*120.= ρ 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 4) ρ te = 393./ 60000.= 当 ρ te < 时,取ρ te = ψ = * ( * ) = 当 ψ< 时,取ψ = ω max = α cr*ψ *σ sq/Es*(+*Deq/ρ te) (混凝土规范式 - 1) ω max = ***(*20.+*) = ,满足规范要求。 ⑤、右端支座跨中裂缝: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按下列公式计 算: ψ = * ftk / (ρ te * σ sq) (混凝土规范式 - 2) σ sq = Mq / (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 3) σ sq = *10^6/(* 100.* 393.) = 矩形截面, Ate= *b*h= *1000*120.= ρ 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 4) ρ te = 393./ 60000.= 当 ρ te < 时,取ρ te = 16 ψ = * ( * ) = ω max = α cr*ψ *σ sq/Es*(+*Deq/ρ te) (混凝土规范式 - 1) ω max = ***(*20.+*) = ,满足规范要求。 ⑥、上端支座跨中裂缝: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ψ, 按下列公式计算: ψ = * ftk / (ρ te * σ sq) (混凝土规范式 - 2) σ sq = Mq / ( * ho * As) (混凝土规范式 - 3) σ sq = *10^6/(* 100.* 393.) = 矩形截面, Ate= *b*h= *1000*120.= ρ te = As / Ate (混凝土规范式 - 4) ρ te = 393./ 60000.= 当 ρ te < 时,取ρ te = ψ = * ( * ) = 当 ψ< 时,取ψ = ω max = α cr*ψ *σ sq/Es*(+*Deq/ρ te) (混凝土规范式 - 1) ω max = ***(*20.+*) = ,满足规范要求。 第六章 计算简图 (一 ) 横向框架简图 假定框架柱嵌固于基础顶面上,框架梁与柱刚接。 ○ 5 轴线框架各层柱 17 截面尺寸不变,故框架梁的跨度等于柱截面形心之间的距离。 ○ 5 轴框架计算简图见下图 ○ 5 轴线框架计算简图 18 架空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五层第六层第七层 19 (二 ) 楼面板荷载传递图 图 20 由 平面图可知, ○ 5 轴框架承受的荷载 来自板、纵梁和框架自重。 (三 ) 恒荷载作用下 ○ 5 轴框架计算简图 5 轴框架的荷载为板传来的荷载、梁上墙体和梁自重的和。 由于各层计算过程相同 ,以下仅取一层框架计算汇总恒荷载,其他楼层恒荷载详见图图。 1. 梁自重 由第四章 (2)的梁计算得知粱的线荷载为 :2. 作用在梁上的 墙线荷载: 跨度内墙线荷载: () =8( kN/m) 跨度内墙线荷载,由于有楼梯门,乘以折减系数 : 8 =( kN/m) 和 外墙线荷载: ()=( kN/m) 21 3. 板传递 给梁的线 荷载: ( 1) 跨度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为梯形荷载,右边为三角形荷载 梯形荷载:顶点值 =4 =梯形荷载高度 = 三角形荷载:顶点值 =( 2) 跨度 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和右边为三角形荷载 三角形荷载:顶点值 =( 3) 跨度 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和右边为梯形荷载 梯形荷载:顶点值 =2 4 =梯形荷载高度 = ( 4) 跨度 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为三角形荷载,右边无板。 三角形荷载:顶点值 =( 5) 跨度 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为三角形荷载,右边无板。 三角形荷载:顶点值 = 22 4. 纵向梁传递给 5 轴框架的集中荷载 严格意义上来说纵向梁传递给 1 柱的集中力因为纵向梁在 1 柱支座的剪力差,但由于纵向框架没有计算,近似将纵向梁传递的荷载以支座反力的形式传递到 1 柱支座。 ( 1) 1 柱的纵向梁自重传递过来的荷载 梁自重:梁截面 200 600,自重 =25 =3(kN/m) 抹灰: 抹灰层 (10 厚混合砂浆,只考虑梁两侧抹灰 ): () 2 17=(kN/m) 小计: (kN/m) 纵向梁 ( 2) 纵向梁上墙线荷载 q= ()=(kN/m) ( 3) 板传递给纵向梁的荷载 板传给纵向梁的荷载:一边为顶点值为 的三角形分布荷载,另一边为顶点值为 的三角形分布荷载。 纵向梁传递给 1柱支座的反力为: F1= (+)+ (+)+ + =(kN) 其他柱纵梁传来的集中力和以上计算过程相同 , 具体见图。 23 图 单位: KN/m 24 (四 ) 活荷载作用下 ○ 5 轴框架计算简图 板活荷载的传递按 45 度线传到框架梁。 1. 板传递给梁的线荷载: ( 1) 跨度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为梯形荷载,右边为三角形荷载 梯形荷载:顶点值 =2 =梯形荷载高度 = 三角形荷载:顶点值 =( 2) 跨度 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和右边为三角形荷载 三角形荷载:顶点值 =( 3) 跨度 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和右边为梯形荷载 梯形荷载:顶点值 =2 2 =梯形荷载高度 = ( 4) 跨度 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为三角形荷载,右边无板。 三角形荷载:顶点值 = 25 ( 5) 跨度 板传递荷载 梁左边为三角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