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重要的是项目所在地的政府与群众。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充分听取项目区所在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17 规划目标 (1)提高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2)提高土地利用率, 大力增加有效耕地 ,新增耕地面积占整个项目面积的比例达到20%, 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 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提供土地保障。 (3)对项目区土地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整治,完善配套农业设施,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 通过整理,使项目区建设成田成方、地成片、沟相通、路相连、林成网、电配套的高标准农田。 灌溉用水保障水平达 75%, 中低产田得到改造, 水利设施全面配套。 (4)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5)力争通过规划,实现农业现代化,将项目区建成农业发达、经济繁荣、农民富 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第四章 规划方案 规划标准 灌溉设计保证率取 75% ,泵站建筑物等级为 V级。 本规划的道路工程标准为 村际路 和 田间 路两种, 村际路 设计路面 宽 4m, 田间 路设计路面宽 4m。 农田防护林随路而定,路单侧配置防护林,株距 3m。 防洪标准按 20 年一遇暴雨洪水设计。 通过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改善农田灌排和交 通条件,建成“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 总体布局 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是:一是在项目区内,修整田间道路,形成网 格形布局,做到经济适用,四通八达,便于施工,有利生产。 二是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分片进行土地平整,达到田块整齐规则,地面平整,实现增加有效耕地的目的。 三是根据项目区的水资源情况,实施节水灌溉,开挖排水沟,做到项目区内沟相通,外通玉符河相连, 18 增强排涝能力。 四是沿村际路、田间路、路单侧栽植防护林以加强防风抗风能力,加强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 单项工程布局 土地平整工程 根据机械作业、灌排 结合 等要求,同时考虑地下水资源、原有道路 状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规划确定田块的面积。 项目 区 整体地势较 为平坦,局部高低不平,原有布局较乱。 根 据实际情况,平整土地,合理确定田块规模,田块设计满足机械化作业条件, 照顾标准条田设计。 田块设计:项目区土地土层深厚,土壤条件良好,大部分区域地形平坦,坡度均匀平缓,系统规划标准田块,规格 300 400 米;项目区因地制宜、随坡就势,按丘陵地设计梯田,布设田块。 为减少土地平整的填挖土方量,田块基本上沿等高线方向布设。 项目区内共规划田块 31个,有效耕地面积 公顷。 农田水利工程 灌排水体系:灌溉采用竖井提水低压管灌方案,输水采用地埋 PVC 管,以独立机井为单位铺设 PVC 管。 排涝采用明沟自流排水法,由于项目区地面坡降较大,农沟沿南北向布设,斗沟沿东西向布设 ,排入玉符河中。 灌溉配电系统,规划由项目区就近变电站接入 10kv 供电线路,至配电室下线。 变压器、其它配套电器,采用单井配套模式,一井一套,保证足够动力。 道路工程 农田道路:道路布设要方便生产,少占耕地。 因此,尽量利用原有道路,沿田边或田坎下布设。 共规划南北向村际路 3条、东西向 1条,东西向田间路 9条,南北向田间路 7条,道路长度共计 公里。 防护林工程 防护林网工程:沿项目区 四周和田间道路单侧种植国槐树,形成防护林带,纵横交错连结成网;沿玉符河两岸种植灌木紫桧槐,作为水土保持林。 林带和原有园地林地共同构成项目区农田防护林网体系。 19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总面积 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 公顷、(见表 3),使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达到 100%。 表 3 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单位:公顷 地 类 规模(公顷) 所占比例(%) 整理前 整理后 增加 整理前 整理后 增加 农用地 耕 地 园 地 0 0 林地 0 0 其他农用地 农村道路 打谷场 0 0 建设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采矿地 0 0 未利用地 未利用土地 荒草地 0 0 其他用地 滩涂 0 0 合 计 0 100 100 0 土地权属调整 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因与目的 土地开发整理以后, 项目 区土地将建成 “ 田成方、路成框、沟成网、林 成行”、基础 20 设施配套、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必将改变原有田块的形状和四至标识。 为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土地经营管理单元应以地块为基本单位,以田块周边的路、沟为界线,避免行政界线从地块中间穿过。 因此必须保障地块经营管 理的完整性。 同时,开发整理后的土地质量高,如果权属调整不当,往往造成土地纠纷,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项目区内农用地质量提高后,耕地产出率也不相同,将产生土地收益的重新分配问题。 所以,为保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开发整理后的土地必须进行土地权属调整。 项目区土地权属现状 1 项目区土地权属类型及分布 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总面积 公顷,均为集体土地,分别为杨台、袁庄、董庄和鸡耳屯 4 个行政村。 其中,杨台村 公顷,袁庄村 公顷,董庄村 公顷,鸡耳屯村 公顷。 2 集体所有土地确权定界 项目区各村集体土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就划清了村与村之间的界线,并签订了《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明确了各村集体土地的界线和范围。 《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包括“土地登记法人代表身份说明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认定表”、“村界的文字说明与权属走向的图上标定”等内容。 其中,“土地登记法人代表身份说明书”,是以各村的村民委员会为土地登记法人,其法人代表通常是各村村委会主任,以其身份证登记,以证明土地登记的法律有效性。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认定表”明确了各村集体拥有的耕 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以及未利用土地的面积,由各村法人代表签名盖章。 “村界的文字说明与权属走向标定”分别用图和文字说明了各村村界的准确位置,如在某个拐点以地埂为界或以路为界等等。 项目区涉及 4 个行政村界限明确。 3 土地权属纠纷及调处情况 项目区土地清查和确权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核发土地所有登记证,土地权属明确,界线分明,已经解决了所有的土地权属纠纷问题。 4 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情况 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是在土地权属界线划定之后完成的。 《土地登记申请书》中注明 21 了土地权属性质、使 用期限、土地座落、法人代表姓名、单位性质、各类用地面积等项目。 其中各类用地面积中耕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划分了二级分类,其余地类只到一级分类。 项目区各村土地登记申请书中注明的土地权属性质均为集体所有,使用期限为永久。 市中区党家庄镇土地登记与土地权属确权工作基本是同步进行的,此外各农户分别与村集体签订了土地承包协议书,确定了承包地块的名称、面积、土地类型等项内容。 因此项目区已进行的土地登记工作和各农户与村集体签订的土地承包协议书,为土地开发整理后的权属调整提供了充分依据。 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 项目 实施后,整理区土地基本都是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基本农田,从而改变了原有田块的形状和四至标识。 为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土地经营管理单元都是以典型田块为基本单位,以田块周边的坎、路、渠、沟为界线,避免行政界线从不同的典型地块穿过。 因此权属界线调整以后,必须保障典型田块经营管理的完整性,防止人为的割裂,违背土地开发整理的初衷。 同时,整理后的土地质量高,人们对这部分土地权属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开发整理前粗放经营的土地,如果权属调整不当,往往造成土地纠纷,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同时项目区内农用地质量提高后, 耕地产出率也不相同,将引起土地收益的重新分配问题。 所以,为促进土地经营管理的规模化,保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的稳定,整理后的土地必须进行土地权属调整。 项目区涉及 4 个行政村界限明确,项目实施后村际之间权属不作调整。 1 权属调整的原则 (1)依法、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2)坚持集体土地总面积不变 ,权属单位土地面积有限变化。 (3)有利于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保障整理后土地的设计质量。 (5)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6)沿袭传统 ,集中连片 (7)耕作 机械化 ,生产规模化 , 经营集约化。 2 权属调整的依据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1999]358 号文件精神,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 22 保护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既要避免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也不可随意平调集体和个人使用的土地。 在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开展之前,就应做好现有土地资源的产权登记工作,集体所有土地及各单位、个人使用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用途,查清各土地使用者的权属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区的土地登记进行限制,非特殊情况不得进行变更土地登记。 土地开发整理后,要确保原土地承包人的使用权,以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评 估结果为依据进行土地再分配,保证土地质量得到提高,数量应有所增加。 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负责整理的单位应当组织协调各方签订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协议。 所有权、使用权的调整协议报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作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调整的依据。 3 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 项目区土地权属调整,根据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将采取如下措施: ( 1)成立由市中区人民政府 分管副区长 为组长,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局、农业局、党家庄镇政府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权属调整领导小组。 ( 2)土地开发整理前进行统一的确权 登记。 包括项目区域的确切边界,项目区域内宗地的数量、类型、质量,项目区域内的土地权利人类型、数量,原有土地的确权登记发证情况。 土地权属现状调查完成后,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就现有土地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完成后,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整理后的土地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实施整理后土地分配方案的参考或修正依据。 ( 4)土地开发整理后的农用地分配,坚持参与整理各方土地总面积不变和集中连片、便于利用的原则,参照土地综合评价结果,按项目区内各组织的原有土地比例,以标准田块为基本单元,根据路沟等线状地 物重新调整权属界线,确认边界四至,埋设界桩。 ( 5)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土地分配结果进行权属调整,权属调整工作完成后,依据 [1995]国土 [法 ]字第 184 号通知进行权属变更登记与核发土地证书。 ( 6)涉及所有权调整的,由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整理前的权属调整协议重新勘定地界,并登记造册,发放土地所有权证书。 ( 7)涉及农民承包地调整的,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据整理前与承包人签订的协议重新调整并登记造册。 23 投资规模 投资 预 算过程 在参考地方水利、水电、土建定额标准的基础上,依据规划设计方 案, 确定工程量和有关建筑材料、用工费用,计算工程施工费;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及相关定额资料确定项目的总 投资额。 投资结构 1 投资总额及资金筹集方案 项目总投资 万元,单位面积投资 万元 /公顷,全部申请市政府财政投资。 其中工程施工费: 万元,占总投资的 %,设备购置费 万元,占总投资的 %,其他费 用 万元,占总投资的 %,不可预见费: 万元,占总投资的 %。 工程施工费包括土方工程 万元,占总投资 % ;农田水利工程 万元,占总投资 %; 田间道路工程 万元,占总投资 %; 其防护林等工程 万元,占总投资 %。 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 万元,占总投资 %;竣工验收费: 万元,占总投资 %;业主管理费: 万元,占总投资的 %。 2 年度投资 整个项目 2020 年 9 月 — 2020 年 9 月年拟完成全部工程投资。 3. 项目内容及投资预算 ( 1)土地平整工程 计划投资 万元,占总投资 %,主要用于土方平整、土方回填,修筑田坎。 护堤干砌石墙修建。 搬运、填筑土方量 万方。 干砌石 750 方。 (2)农田水利工程 计划投资 万元,占总投资 %。 新打机井 27 眼。 新建机井房 27 座,配备 8 千瓦潜水电泵 27 套。 共布设 PVC 低压管道 9930 米。 顺田间道路单侧布设排水斗、农沟 14490m,开挖土方量 万方,穿道涵管桥 24 27 座,进地涵管 20 座,农桥 2 座,排水沟入玉符河处设 7 处浆砌块石护坡,砌块石 20方,玉符河道护堤 4950 米浆,砌块石 1490 方,夯实回填 万方。 新建 28 平方米变电室 6 座,购置 50KW 变压器 6 套,架设 10KV 高压输电线路 千米,架设 千米。 (3)田间道路工程 计划投资 万元,占总投资 %。 规划 4 米宽村际路 千米。 规划 4 米宽田间路 千米。 (4)农田防护林 计划投资 万元,占总投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