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322 2  (符合要求) (313) 沉淀区斜壁角度与深度设计: 三相分离器沉淀区斜壁倾斜角度应在  6045 之间;超高 mh  ;集气罩顶以上的覆盖水深 mh  ;沉淀区斜面的高度 mh 。 则倾角:        r c t a r c t a n 13 bbh (符合要求) (314) 气液分离设计: 图 气液分离设计 如图所示:设倾角 60 , 70 , mb  ,分隔板下端距反射锥的垂直距离 mMN  ,则缝隙宽度 mMNL in1  。 废水流 量为 dm32020 ,根据资料设有 dmQ  的废水通过进水缝进入沉淀区,另外 dmQ  的废水通过回流缝进入沉淀区,则 毕业设计 第 16 页 共 37 页   hmBnLQv M 1  (315) mbMC 3 4 in22   (316) 设 mBC  ,则 mMCBCMB 1 5 4  (317) mBCAB o o s2  (318) mABADBD 4 6 o s28 6 o s2  (319) mBDBCCD i i i n30s i n  (320) 则 mMCMNCDh o s3 4 2 0 o s5   (321) 条件校核: 设能分离气泡的最小直径为 cmdg  ,常温下清水运动黏滞系数scmr  ,废水密度 31 cmg ,气体密度 cmgg  ,气泡碰撞系数  ,则 有斯托克斯公式:    1821 ggN dgv  可以求得气泡上升速度为:  hmscmv N   (322) 验证: 7 MN vv 5 2 MBMN 可见 MBMNvv MN  合理。 所以,该三相分离器可 cmdg  的沼气泡,分离效果良好。 分隔板的设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 mb  ,     mbbb 5 7 23  上面已经计算出,气体因受浮力的作用,气泡上升速度在进水缝中 hmvN  ,沿进水缝向上的速度分量为 hmv N in  ,则进水缝中水 流速度应该满足 hmv  ,否则水流把气泡带进沉淀区。 假设水流速度ν刚好等于 ,前面计算中已经设有 dm31400 废水 毕业设计 第 17 页 共 37 页 通过进水缝进入沉淀区,则三相分离器的进水缝纵截面总面积为: 4 0 0 mvQS  进水缝进水缝 (323) 总共有 8组( 16条)进水缝,每条进水缝纵截面积 2, mS 进水缝 进水缝宽度 mS  进水缝 ,应满足 2 与 1 级数相当,且  设计  ,则进水缝中水流速度   hmhmSQv  进水缝进水缝 满足设计要求, mh o o s2   (324) 则 4h 高度: mhhbh a a n 334   (325) 设进水缝下板上端比进水缝下端高出 ,则进水缝下板长度为:     mh i i 4   进水缝上板长度为: mh in3 。 (326) 三相分离器与 UASB高度设计: 三相分离器总高 mhhhhh  取超 高为mh  则 mH 。 合理。 排泥系统的设计: UASB反应器中污泥产量的计算: 设反应器最高液面 ,其中沉淀区高 ,污泥浓度  ;悬浮区高 m2 ,污泥浓度  ;污泥床高 ,污泥浓 。 则反应器内污泥总量   K g S SShShShM 7 5 0 0332211   (327) 毕业设计 第 18 页 共 37 页 BOD污泥负荷: 污泥负荷表示反应器内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质量。   dSSKgK gB O DMQSMF  (328) 产泥量的计算: 设每去除 Kg1 COD产生 0. ,则产泥量为: dV S SKgX Q SX r 2 2 0 0  (329) 式中 Q 设计处理量, dm3 rS 去除的 COD浓度, 3mCODKg 设 SSVSS ,则 dSSKgX  , 污泥含水率 P 为 98%,因含水率大于 95%,去 31000 mKgS  则污泥产量为     dmPXQ ss  , 排泥管设在距离池底 处,与放空管共用,放空管排向调节池,接点前设人工阀一个。 排泥管利用水静压力将剩余污泥排向集泥井。 污泥泥龄的计算: dXMC 7 5 4  (330) 排泥系统的设计 因为该反应器要求排泥均匀,所以设计多点 排泥,设计中在三相分离器 出设置 2个排泥口,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能排除污泥床上面部分的剩余絮状污泥而且不讳把颗粒污泥带出。 UASB反应器每个月排泥一次,污泥排入集泥池,再由污泥泵送入污泥浓缩池,排泥管选 DN150的钢管,排泥总管选用 DN200的钢管。 出水系统的设计计算: 为了保持出水均匀,沉淀区的出水系统通常采用出水渠,一般每个单元三相分离器沉淀区设一条出水渠,出水渠每隔一定距离设三角出水堰。 池中设有 8个单元三相分离器,出水槽共有 8条,槽宽 mbc  反应器流量 smq  ,设出水槽槽口附近水流速度为 ,则槽口附近毕业设计 第 19 页 共 37 页 水深   mhc  ,水槽深度取 ,出水槽坡度为。 出水槽溢流堰共有 16条,每条长 m5。 设计 90 三角堰,堰高 mm50 ,堰口宽 mm100 ,则堰口水面宽度 mmb 50, UASB处理水量为 ,设计溢流负荷为 smLf 。 则 堰上水面总长 mfqL  (331) 三角堰数量  bLn 个,则每条溢流堰三角堰的数量为4616724  个 ,共 46 个 mm100 的堰口,堰口长 中间不设间隙。 堰上水头校核: 每个堰出流率 smnqq 2 40 2  (332) 则堰上水头:     mqh   (333) 出水渠设计计算: UASB反应器中间设一出水渠, 8条出水槽的出流流至此出水渠,出水渠保持水平,出水由一个出水口排出。 出水渠宽 mba  ,坡度。 设出水渠渠口附近水流速度 则渠口附近水深   mh a  考虑渠深应以出水槽槽口为基准计算,所以出水渠渠深 mh a 3 2 2  出水管设计计算: UASB反应器排水量为 ,选用 DN200钢管排水,水流速度约为 ,充满度为 ,设计坡度为。 图 出水管设计 沼气收集系统的设计 毕业设计 第 20 页 共 37 页 沼气收集系统布置 每个集气罩的沼气用一根集气管收集,共有 12根集气管,采用 DN75的钢管作为收集管支管,主管采用 DN100的钢管。 气水分离器 气水分离器的作用是对沼气进行干燥,选用 mmmm 1500500  钢制气水分离器一个,气水分离器中预装钢丝填料,在气水分离器前设置过滤器以净化沼气,在分离器出水管上装设流量 计及压力表。 图 气水分离器 好氧活性污泥池 设计原因 活性污泥池是悬浮生长型好氧生物法,净化过程包括吸附、分解、固液分离三个主要过程 [16]。 在池底设有曝气管,起到搅拌和供氧双重作用。 在此采用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即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混合液充分混合,污染物浓度得到稀释,因而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而且完全混合曝气池的池内需氧均匀,动力消耗低于推流式曝气池。 但由于曝气池内有机物浓度低,使得生物降解推动力低, 活性污泥较容易产生膨胀现象。 参数选取 毕业设计 第 21 页 共 37 页 ① 5BOD —— 污泥负荷率  fSKN es 2 (334) 式中: SN —— 5BOD —— 污泥负荷率  dkgM LSSBODkg 5 ; 2K —— 有机物最大比降解速度与 饱和常数比值 ; eS —— 处理后出水中 5BOD 浓度( Lmg );按要求应小于 Lmg20 ; f —— MLSSMLVSS 值,一般采用 ~ ; —— 5BOD 的去除率。 设计中取 K , LmgSe 20 , f , % η =% dk gM L SSB O DN s  / 5 (335) ②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 Lmg ); SVIRrRX   )1( 106 (336) 式中: X —— 混合液污泥浓度( Lmg ); R —— 污泥回流比,一般采用 %400~%100 ; r —— 系数; SVI —— 污泥容积指数,查图得 120SVI 设计中取 %100R , r LmgX /5000120)11( 6   ③池子个数或分格数不少于 2,并按同时并联工作设计。 ④设计污水量按平均日污水量计算: hmdmQ 33 0 0 0 。 ⑤进水 5BOD 浓度为 Lmg350。 ⑥为保证布水均匀,每格滤池面积一般应不大于 225m。 毕业设计 第 22 页 共 37 页 ⑦池中溶解氧含量应维持在 ~ 之间,供气量与进水量之比为1:15~1:10。 尺寸设计 好氧活性污泥池 尺寸设计 ①平均时污水量: hmdmQ 33 0 0 0  ; 进水 5BOD 浓度为 LmgLa 3550 ; 出水 5BOD 浓度为 LmgLt 20 ; 5BOD 去除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