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等共计“ 万亩”的现代特色果蔬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了伊当湾、黄家峁等 4 个村 1800 亩夏洋芋集中连片建设;大力推进乡镇建设特色经济园区,推进农业步入园区化、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发展轨道。 深加工延长设施农业产业链 同样重量的蔬菜精包装后,价格是原来的三四倍;普通的辣椒加工成辣酱,价格立即翻番。 多年以来,大多数农民对农产品只是采取直接出售的方式, 获利微小,少数搞加工的,也是零敲碎打,致使设 6 施农业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 为破解这一难题,靖边县积极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等经营单位和个人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业,建设“公司 +基地 +农户”的蔬菜生产加工利益共同体,将大量蔬菜经过分类定级、精细包装和深加工,提高蔬菜档次和附加值。 目前,靖边精细包装的蔬菜已销往榆林市和北京等地的大超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辣椒等蔬菜通过企业生产加工成豆瓣酱和辣酱,也成了市民的调味佳品。 通过深加工对产业链的延长,设施蔬菜亩产达 1万元以上,农民直接获利 2 亿元以上。 靖边县 经济发展呈现“工业腿长、农业腿短”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靖边县不仅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而且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涌现出以东坑镇、黄蒿界乡、张家畔、红墩界镇尔德井村、席麻湾高渠村等设施农业为重点的 4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 40 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东坑镇农产品加工聚集地;打造了“鸿丰牌”蔬菜、“红碾坊牌”辣酱、“统万牌”马铃薯、“万丰泉牌”辣椒、“荣升牌”黄芥油、“芦源牌”和“陕北华兴牌”羊肉等品牌,很多农产品已被认定为陕西省名优产品和名优小杂粮。 旱作农业破解农民增 收难 靖边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干旱地区,少雨缺水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 2020 年起,该县在南部丘陵沟壑区,引入了“双垄沟全覆膜旱作玉米”技术开始进行试种,大力推广旱地全覆膜双垄沟播技术。 经过 3 年的摸索,采用全覆膜双垄沟旱作玉米,亩产量高达 800 公斤,比普通种植亩产提高一倍以上。 在试验示范上获得成功后,去年春季,靖边县农业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始大面积推广,在省上下达该项技术推广面积 3 万亩的基础上,又多方筹集资金 400 多万元,把全县全覆膜双垄沟播旱作玉米推广面积扩大到了 万亩,范围涉及中山涧 7 镇、王渠则镇、杨米涧 乡、席麻湾乡等靖边中南部的 9 个乡镇。 而在推广范围内,种子、薄膜等生产资料全部由靖边县农业部门和乡镇无偿为农户提供。 发展旱作玉米,除了产量成倍增长外,也大大减少了玉米生长过程中产生杂草和病虫害的机率,农民不用再隔三岔五地到地里锄草打药驱虫,劳动强度也得到了大幅度降低,受到了农民的一致认可。 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茁壮成长,桥梁和纽带作用体现充分。 靖边县有从事农产品营销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三十多个,有职业经纪人近三百人,这些组织和经纪人活跃在农产品营销的各条战线上,为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做了大量的工作。 特别 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推动作用更大。 靖边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工作起步于 1994 年,先后创办了“宁条梁镇辣椒农民专业协会”、“红墩界镇秋西瓜农民专业协会”等,近年来我县先后创办了张家畔镇新伙场村洋葱、东坑镇洋芋、席麻湾乡马铃薯等 10 个专业协会,显著地带动了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 其中 2020 年指导成立了宁条梁镇洋芋、张家畔镇张伙场蔬菜等五个农民专业协会,并将我县争取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将东坑镇东胜蔬菜协会、张家畔镇张伙场蔬菜协会、宁条梁镇洋芋协会确定为建设试点。 特别是东坑镇农民洋 芋专业协会、席麻湾乡马铃薯专业协会,与武汉、长沙、青岛、西安等地,建立起了长期的购销关系,仅两年多时间就带动全县农产品的销售,有效缓解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四是龙头企业活力再现,产业支撑体系已经建立。 农业各产业的发展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反过来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我县酒厂、洗毛厂、皮毛厂、北方牧业公司、田源食品厂、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业,成为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和骨干力量。 特别是靖边县芦河酒业集团总公司,年加工高粱能力 800 吨,年产白酒 1106 吨;榆林新田源集团公司, 8 年加工能力 5 万吨鲜洋芋,年产精淀 粉 10000 吨,成为全市的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同时王贵集团也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边酒业、康隆公司成为全市成长型龙头企业。 除此之外,靖边县还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20 多家,这些企业有的只是作坊或流动作坊,尚不能称为龙头企业,但它们却是农产品加工业中最活跃的一支力量,构成了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的一部分。 三、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存在问题 虽然靖边县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交通、区位、观念、技术、信息、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要求的矛盾。 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要遵守自然生态规律,是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来指导、组织和发展生产的农业,它通过应用现代科技,合理而充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最有效地把自然界的物质能量转化为农产品,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高度统一,简而方之,生态农业就是现代农业、就是国际化农业、就是可持续农业,当前,“只顾粮食高产,不管环境污染”,“只顾眼前赚钱,不管长远发展”,思想认识不肓区,造成目光短浅、决策失误、保护生态环境行动疲软,导致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 ,这是限制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当前,我县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少,缺少能撑农业结构调整大局的龙头企业,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作坊”模式上,设备落后,加工档次低,深加工链条短,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