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肺炎支原体检测法的临床应用分析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支原体的临床表现 1. 多数为亚急性起病,发热无定型,或体温正常,咳嗽较重,初期为刺激性干咳,常有咽痛,头痛等症状。 2. 可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和游走性关节痛;也有表现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损害、血尿 及 溶血性贫血等。 3. 全身症状比胸部体征明显。 体检肺部体征不明显,偶有呼吸音稍低及少许干湿罗音者 肺炎支原体的临床诊断 病原学诊断 , 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法优于被动凝集法,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早期可提供重要的依据,可做为临床诊断 MP 感染的优先试验 [8];气管肺泡灌洗液 MPDNA 测定不仅能诊断 MP 感染 ,且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可促进呼吸道症状的改善及体征恢复,且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MPDNA,痰液 MPDNA 及血清 MP 抗体检测阳性率没有差异。 CRP 的检测是肺炎病原体的辅助诊断方法,一定 程度可区分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 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MP 具有可靠、特异性高的特点,逐渐成为早期特异诊断的有力武器。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 急性期 MPP 患儿血清 hsCRP、 C CA、 IgM、 IgG 明显升高, IgA 明显降低;而恢复期 hsCR、 IgG 仍然较高,而 IgM 和 IgA 均没有明显变化,补体 C C4在恢复期内也没有明显变化,因此血清 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和血清补体的监测对诊断急性期或恢复期 MPP 有重要意义。 MPIgM 和冷凝集试验同时检测可提高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诊断的准确率;支 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占 80%,中性粒细胞增高占 61%; %患儿 C反应蛋白增高; %患儿血沉增快; %患儿心肌酶谱增高; %患儿肝酶增高; %患儿尿酸增高。 MP 肺炎发生率约为 %, 9~ 12 岁感染率最低 ,3~ 6 岁最高 ,10~ 12 月是发病高峰月 ,小儿支原休肺炎发病率有所上升 ,发病年龄有趋小倾向 ,秋冬季发病率高 ,肺炎支原体只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尤其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局部区域每隔 35 年可发生一次肺炎支原体感染,每 26 年可发生一次大范 围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每次感染的时间都持续较长,有的感染可持续一年左右,因此,有关部门一定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切断呼吸道飞沫传播途径对控制疾病发生和流行具有重大意义。 控制支原体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样本 收集 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医院检验科 2020 年 1 月 1 日~ 8 月 6 日在儿科就诊住院患儿病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已经初诊为非细菌性感染的患儿 3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 175 例,女 187 例;年龄为 2 个月~ 12 岁,病程为 1~90 天。 方法 具体方法有:( 1)用 MP 快速培养法、 PCR 法和 MPAb 法等 3 种 MP 检测法对362 例研究对象同时进行检测,记录结果。 ( 2)通过研究对象病历回顾统计 MP感染的例数,并按年龄、病程和 3 种 MP 检测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临床诊断 MP 感染的诊断标准 按文献 [ 1] 、临床症状、体征标准,包括回顾性诊断 —— 即患儿经红霉素治疗有效,经青霉素、头孢菌素治疗无效者等;以及实验室检查 3 种检测法至少有一种阳性。 病程计算方法:以病历本记录为准,即在患儿开始有症状或体征时开始计算,到患儿来就诊检测时为止进行计算。 MP 快速培养法 支原体分离鉴别培 养液由珠海市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清晨患儿未洗漱用咽拭子取咽部分泌物,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将咽拭子用无菌生理盐水处理,接种到预温的培养基中, 37 ℃培养;培养基液体颜色由紫红色变为草绿色或嫩绿色且清亮,并且在静置时,瓶底有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