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_jde系统edi数据接口的实施硕士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际应用检验,随之也 经过 30 多 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的更新 , 在功能及设计上已经日趋强大 与成熟 [1]。 但由于 不同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和不同企业因地区性 造成的 差异存在不同的需求 , 因此 , 企业所有的功能需求 是无法通过一套 ERP 软件就能 完全解决 需求的。 此外 ,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及经验积累 , 本身已经开发了针对某模块的非常成熟的系统 软件。 如果 ERP 系统想 将这些 独立单个 模块运行的软件进行生硬的集成亦无法达到一套高效的系统 [2]。 而企业实施 ERP 软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套 ERP 软件能把企业内部 本来分散于各个部门的信息数据集成到该 ERP 系统,供相关的 其它部门共享。 这对于实施 JDE 作为其 ERP 软件系统的企业来说,如何把在 各个独立模块系统上的信息数据导入到 JDE 系统 , 实施信息的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 , 为弥补存在的缺陷 , 提高生产效益 , 提出了系统接口技术的要求。 拟解决的问题 Oracle JDE 系统拥有 EDI 处理功能,在大多数子模块中也拥有数据接口,以方便用户把系统外的数据传入 JDE 系统,或者把 JDE 系统内部的数据导出系统之外。 本文将结合上海某使用 JDE Enterprise One ( E1) 作为其 ERP 软件的制造公司,为了实现其自主开发的 WMS(仓库管理系统)与 JDE 系统之间实现数据交换的能力,进行的一个“ WMS 接口的实施项目”为背景,说明 Oracle JDE ERP E1系统数据接口的实施应用。 同时,也介绍 JDE 系统是如何实现 EDI 功能。 笔者 作为项目实施的一名应用顾问 助理 ,重点工作在于确定客户需求,让客户明确进行数据接口开发的想要获得的功能,修正客户不合理的需求,从而避免浙江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第 1 章 绪论 2 项目的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同时利用自身对业务和 JDE 系统的了解,对客户的需求提出优化意见。 在涉及对系统进行的相关开发,具 体工作会由开发人员完成,笔者只是将开发的需求和目的告诉开发人员,故涉及开发方面的内容将较少,但为了保持本文的完整性,笔者也将尽己所能的将相关开发内容也写入论文中。 论文组织结构 本文首先 在第二章详细介绍了 JDE EDI 的基本 原理和技术 情况, 为本文后面的进一步研究深入打下铺垫。 接着 在第三章详细地 介绍 JDE 这套 ERP 软件 在应用 EDI方面 的基本情况, 主要内容在于 介绍处理各种入站或出站 EDI文档的流程。 然后在第四章举例 介绍了 JDE系统 EDI模块 中是如何实现销售单业务记录出入站的 处理情况。 最后 ,在第五章 再引用实际数 据交换实现的 实际项目 例子 来 说明该如何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集成和共享 ,及其效果演示。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来源、论文拟解决的问题和论文的组织结构。 论文来源于笔者实际参加的一个项目,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对以后相关类似项目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实践 作用明显。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JDE EDI 基本原理与技术 3 第 2章 JDE EDI 基本原理与技术 JDE EDI 数据接口 概述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同时全球贸易快速增长,在全球化经济相互依存和竞争日益强化的形势下, EDI 技术一经出现就显示处理了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国家纷纷采用这项由电子计算机及通讯网络来处理业务文 件的技术。 如今,EDI 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具有战略意义和巨大商业价值的贸易手段。 JDE 的 EDI 数据接口,作为一个位于 JDE ERP 系统数据和转换软件之间的接口,是数据进入和输出系统应用程序的集结待命区域( staging area) [1]。 JDE 的接口除了能实现 EDI 数据交换的作用外,还能实现整体互用性功能,和满足需要相关文件的电子商务的业务要求。 本文中举例研究的项目,就是使用接口带来的整体互用性能力来实现 JDE 系统与外部 WMS 系统的数据交换。 EDI 从 20 实际 60 年代某开始出现,到 20 世纪 90 年随着 Inter 技术的不断成熟而不断发展,出现了 Inter EDI,使 EDI 从专用网发展到了互联网,降低了应用 EDI 的成本,满足了中小企业对 EDI 的需求 [2]。 JDE 系统有一个专门的“ EDI 处理”模块,但你也可以不用专门上线该模块也能实现利用 EDI 功能交换数据,因为在相关的其它模块中(例如销售,采购)有涉及该模块的 EDI 处理设置。 这不仅能简化系统的复杂性,也能增强其针对性。 EDI 具有高速、精确、远程和巨量的技术性能,因此 EDI 的兴起标志着一场全新的、全球性的商业革命的开始。 数据接口能实现两个系统间的数据 交换,在企业系统多元化的趋势下也是前途光明。 JDE EDI 数据接口能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有: ⑴ 缩短履行(完成)周期 ⑵ 减少错误 ⑶ 通过减少人工输入来增加信息的完整性 ⑷ 减少人工操作文档的文书工作 ⑸ 增加市场竞争力 ⑹ 改进货物或服务的交付 ⑺ 减少支付和生成发票时间 ⑻ 减少收 款时间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JDE EDI 基本原理与技术 4 EDI 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将 EDI描述成“将贸易 (商业 )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共认的标准变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 [3]。 而 JDE系统对 EDI的定义则是“ EDI is the paperless, puter to puter exchange of business transactions, such as purchase orders and invoices, in a standard format with standard content. As such,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 electronic merce strategy.[4]” JDE系统认为 EDI能实现无纸化的,从计算机到计算机商业交易记录的交换,例如采购单和发票等单据的交换,它使用由标准元素组成的标准格式来实现交换。 EDI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EDI是 B to B( Business to Business)交易的关键组成部分。 当计算机使用 EDI交换数据时,数据被转换成 EDI标准格式,从而能被其它使用相同 EDI标准的计算机系统所识别。 使用 EDI的公司拥有自己的转换软件,把来自 EDI标准格式文件转换成为公司计算机能识别的数据格式。 EDI 的产生和发展 EDI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期, 当时的美国和欧洲几乎同时提出 EDI的概念。 1968年美国的运输业的许多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 TDCC( Transportation Data Coordinating Committee)研究开发电子通讯标准的可行性,他们的方案形成了当今 EDI的基础。 早期的 EDI只是两个商业贸易伙伴之间的依靠计算机到计算 机的直接通信来传递具有特定内容的商业文件。 20世纪 70年代初期,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大大加快了 EDI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 EDI进行商业贸易,一些行业性的工作小组开始致力于发展行业性数据交换标准,并建立了行业性 EDI系统。 到了 20世纪 70年代后期,影响 EDI发展的关键因素 —EDI标准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 美国国家标准研究院 /信息标准委员会(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ccredited Standards Committee)形成了 ANSI ASC X12标准,它实现了跨行业 EDI系统的发展。 80年代 EDI标准的国际化又使 EDI的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1985年,由欧洲和北美 20多个国家参与开发的一种新的国际标准 —EDIFACT(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For Administration, Commerce and Transport),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成为国际标准,称为 UN/EDIFACT标准体系。 我国已决定采用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JDE EDI 基本原理与技术 5 UN/EDIFACT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国家标准 ,发展自己的子集。 时至今日, EDI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 正如英国的 EDI专家说明的那样:“以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实现 EDI已 经 不是技术问题,而仅仅是一个商业问题” [3]。 EDI 的效益 在国际间贸易等领域中采用 EDI,对传统贸易方式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两种贸易方式的区别比较 , 如表 所示。 EDI 具有快速、精确、远程、巨量和减少成本的技术性能,这些都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EDI 不仅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间接的战略效益。 表 两种贸 易方式的操作比较说明 表 步骤 传统贸易方式 EDI 贸易方式 1 买方准备一份请购单 买方准备一份请购单 2 获得批准或授权 获得批准或授权 3 输入请购单数据 输入请购单数据 4 打印采购订单 5 邮寄采购单给卖方 6 卖方接收采购订单 7 进行订货登记 8 卖方打印装箱单或订单 卖方打印装箱单或订单 9 卖方货物装运给买方 卖方货物装运给买方 10 打印发票给买方 11 将发票寄给买方 12 买方收到货物 买方收到货物 13 买方收到发票 14 买方 登记所收货物存货科目 买方登记所收货物存货科目 15 买方将发票输入应付款系统 16 买方 生成 支票 17 买方将支票寄给卖方 18 卖方收到支票 19 登记应收款账户冲账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JDE EDI 基本原理与技术 6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贸易额上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纸质贸易单据、文件数量的激增。 据美国森林及纸张协会 曾经的统计显示:年国民生成总值每增加 10亿美元,用纸量就会增加 8 万吨 [3]。 EDI 实现了“无纸化”贸易,大幅度地节省了纸张、打印、存储及邮寄的费 用,同时也会避免纸面贸易文件数据重复录入带来的浪费人力、降低效率 、出 错率高的问题。 据香港专家统计,实施 EDI 的直接经济效益是:商业文件传递速度提高 81%,文件成本降低 44%,有差错造成的商业损失减少 40%,文件处理成本降低 38%[5]。 EDI 能带来的间接效益是巨大的。 例如使用 EDI 能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优化与贸易伙伴组成的供应链。 在一个不再依赖于价格竞争,逐渐以客户服务为竞争核心的现代经济中, EDI 能对客户的需求快速做出反应,提高了办事效率,改善对客户服务的手段,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是巨大的。 同时, 21 世纪的经济竞争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以一个企业为 核心组成的整条供应链与另一个核心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不难想象一条内部实现EDI 业务处理的供应链,其贸易的效率,贸易的循环,信息数据流的流通都将大大优于使用传统贸易方式的供应链。 使用 EDI 将帮助企业成为一条腾飞的巨龙,而坚持传统的贸易方式将使企业成为“恐龙”而被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淘汰。 EDI 原理概述 EDI 包括三个要素: 数据标准化; EDI 软件(应用系统)及硬件; 通信网络。 EDI 标准 数据标准化是实现 EDI 的前提和基础,是 EDI 三个要素中限制 EDI 发展最显著,作用最核心的要素。 毫不夸张的说,没有 EDI 的标准化,就没有今天 EDI的蓬勃发展,而 EDI 标准的发展也带动了 EDI 的应用进入更高的阶段。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 EDI 标准主要分成三种情况: [6] ⑴ UN/EDIFACT—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UN/ECE)指定的一套 EDI 标准,得到联合国的支持,成为国际标准。 EDIFACT 成为统一的 EDI 标准已是大势所趋。 ⑵ ANSI —由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成立的 鉴定标准委员会指定的一套流行于北美和部分气体国家的 EDI 标准。 由于在国际贸易中, 对统一 EDI 国际标准的愿望强烈,所以在 EDIFACT 被 ISO 接受成为国际标准后, 1992 年 11 月美国 ANSI 鉴定委员会投票决定, 1997 年美国将全部采用 EDIFACT 来代替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 2 章 JDE EDI 基本原理与技术 7 现有的 标准。 但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 ANSI 标准还在北美继续使用。 ⑶ 其它 EDI 标准 —由区域性组织或国家制定的其它 EDI 标准,在小范围内使用。 由于 JDE 这套 ERP 软件是由美国一家公司开发的,所以 JDE 不仅仅支持EDIFACT 标准,同时也支持 ANSI 标准。 UN/EDIFACT 标准 介绍 EDIFACT 采用的是一种结构化的数据格式方式,因此它在描述信息 时是以一种层次隶属的关系将标准化的数据元 以不同的组合而形成一个一个的标准报文 [4]。 EDI 的语法结构 与自然语言相比有某种相类似的关联 ,如表 所示。 表 EDI 的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